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26:06
公路上疾驰着一辆面包车。
这里发生了水灾,粮食紧张,面包脱销,到处缺货。
汽车走到半路上,被饥饿的人们发现,车子被团团围住,人们抢着要买车上的面包。押货员感到十分为难,说怎么也不会把过期的面包卖给这些人。
这时,“恰巧”有记者跑来,探询发生的事情。
他们一听,觉得有趣,一方是急需购买面包。一方是押货员碍于公司规定,怎么也不卖车上过期的面包。
“不是我不肯卖”,押货员说,“我们老板规定太严格,她规定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不许卖过期面包。如果有人明知故犯,把过期面包卖给了顾客,一律开除。我要是把过期面包卖给他们,我的饭碗就给砸了呀!”
他的话虽然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但怎么能止得住饥饿者们往外直冒的口水?
记者说:“先生,现在是非常时期,你就把这车面包卖了吧,总不能让这些饥饿者失望吧!”
押贷员无奈,灵机一动,以神秘的表情,凑到记者面前说:“卖,我是说什么也不敢的,如果他们强行上车去拿,我就没责任了。”
“那岂不是抢劫吗?”记者说。
“他们把面包强行拿走,凭良心留下应交的几个钱,岂不就不是抢劫,而是强买吗?”
大家恍然大悟。片刻,一车面包就这样被强买光了。
几天后,这条消息便在报上详细披露出来了,这家面包公司的信誉陡然上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26:18
现在谁都知道:马铃薯能吃!精明的日本食品商还率先烹制出油炸马铃薯片,出口世界各地呢。可是在从前。马铃薯在法国却遭到了冷遇。法国的牧师们视马铃薯为洪水猛兽,说它是“魔鬼的苹果”。人们受了这种谬论的影响,把它当作了毒害身体的“不祥之物”。法国农学家巴蒙蒂埃原先也这么认为的,可一次囚徒生涯却使他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
法德两国大战时,巴蒙蒂埃成了德国的俘虏。德国监狱里老是煮马铃薯给犯人吃,慢慢吃惯后,巴蒙蒂埃不但改变了所谓“魔鬼的苹果”的看法,还渐渐觉得马铃薯蛮鲜美,能填饥呢。巴蒙蒂埃被释放那天,特地背了一袋马铃薯带回法国。
一踏上故乡的土地,他马上特辟一块园地。翻耕、锄草、施肥,一阵忙碌后,一个个马铃薯落种入地。青蓬蓬的叶钻出地面长大了,马铃薯也在地下越结越大。巴蒙蒂埃在各种场合宣传:马铃薯可以吃的,我在德国监狱吃过好多呢,种点吧。人们不相信,还讽刺他:“巴蒙蒂埃,坐了趟德国监狱昏了头吧,这‘魔鬼的苹果’能吃?你是在放毒!”巴蒙蒂埃气得吹胡子瞪眼走了。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二天,他拜见了法国国王,恳求道:“国王陛下,我日前正在着手进行一项有益于法国人的工程,希望您派兵在白天保护我的实验地方。”国王见他说得言词恳切,便同意了。
从此以后,全副武装的法国士兵便虎视眈眈地守卫好巴蒙蒂埃的马铃薯地;士兵们白天站岗,晚上则悄悄撤走。
这事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别说一般民众,即使法国的牧师们也悄悄议论着:莫非,这马铃薯是专为国王食用种植的?那它肯定没毒。
人们好奇了,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夜幕渐渐遮黑大地,人们蹑手蹑脚靠近了这方土地,偷偷地挖出了马铃薯放入口袋,再当夜悄悄地移植到自己的菜园里,站在远处的巴蒙蒂埃目睹着这一切,暗暗地笑开了。
就这样,“魔鬼的苹果”堂而皇之地在法国登上了餐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26:35
汤凡新从职校毕业后,到南方去打工。有一天,他要从一个城市赶到另一个城市去应聘,因为一个同学告诉他,那个城市有一家大公司正在招聘,他学的专业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可当时,汤凡新手里只有一块多钱了,根本买不起车票,而且也没法找人借。怎么办呢?平时爱动脑子爱看书的他,想了半天,还终于想出一个坐“免费”车的点子来。
他带着行李,走了七八里路,到公路边上拦,而不是到车站去买票。他知道现在的班车为了多赚钱,只要有人招手,随时都会停下带人的。没过一会儿,就有班车开过来了。他一招手司机就停了。“快上快上!”售票员喊。
他上了车就往车的最后面挤。等售票员挤到他跟前,要他买票,车已开出好几里路了。他问:“多、多、多少钱一、一、一张票?”他故意装结巴。这一结,车又开出老远。售票员说二十二块。他说:“哪、哪、哪、能、这、这样呢?在车、车、车站买、买、买票才二、二、二十二块钱、钱呢,你总、总、总不能让、让我一个打、打、打工仔吃、吃、吃这么大、大、大的亏吧。”售票员皱了皱眉头,不悦地说:“那就二十吧。”汤凡新故意磨蹭了好一会儿,才说:“顶、顶、顶多十、十、十块钱。”售票员一听就烦了,就说你买不起票就赶快下去。他又说:“顶、顶多十、十二,多、多、多一、一、一分钱,我、我、我都不会、会、会出、出的。”售票员已经非常不耐烦了,说没有十八块就请你下车。他装着搜钱的样子,这个口袋掏掏,那个口袋摸摸,最后说:“那、那、那我就、就下、下车吧。”当时呀,一车的人都对他露出厌恶的表情,那些又冷又锋利的目光,嗖嗖地直往他的脸上射。他只好硬着头皮,硬顶着人们的这种目光一步步往车门走去。
他曾经看了很多有关智慧的文章,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能让自己达到目的的,就是智慧。”此时此刻,他不断地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他又站在路边拦车。上了车,他又厚着脸皮跟售票员耍“赖皮”,等车开出好一阵之后,他又说:“那、那、那我就、就下、下、下车吧。”他就这样上车又下车,下车又拦车,也不知上、下了多少趟车,结果一分钱没花,就赶到了那个城市,找到了那个同学,也成功地在那家公司应聘上了。他所学的专业,恰好能在这家公司得到发挥,因为表现出色,他也很快得到公司的器重。
对于汤凡新来说,那次“免费”搭车的经历实在太重要了。但这件事,他对谁也没有讲。他觉得讲不出口。讲这样的事情,只能让他脸红。但他却总在心里想着这件事、品味着这件事。自己这样做,真的是一种很有智慧的表现吗?如果说它是一种智慧的话,可它为什么总让我说不出口呢?会让我感到脸红呢?他想着想着,这件事就在他心里变得阴暗起来,沉重起来——后来简直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压得他心里总是隐隐的难受。怎么办呢?难道就让它这样在心里压着?他开始想如何才能从这件事情中解脱出来。想来想去,有一天,他就带着刚发的工资来到车站。他找到办公室的负责人,说他是来认错和补票的。他很详细地说了事情的经过,然后掏出二十二元钱递到对方的手里,还深深地给对方鞠了一躬。人家竟然感动得拿着钱的手都抖了起来,并很快向报社提供了新闻线索。
记者很快采访了他。他对记者说:“现在,我并不认为能够让自己达到目的的就是智慧。现在我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能让人说得出口的,不会给人带来良心上的自责的,才谈得上是智慧。”他主动向车站补票的事,他的这番话,很快就登在报纸上。没想到这件小小的事,居然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有不少人打电话到报社发表自己对智慧的看法,说正是那些不择手段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弄得不可信任,把人心弄得防不胜防。
汤凡新转瞬就成了新闻人物。当地的一位领导,还在某一期的报纸上写了这样几句话:“汤凡新这样的人物可敬,值得大力宣传。我们的社会,真正需要的就是说得出口的智慧。”汤凡新接连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亮相,还被一些学校请去作报告。好几家全国知名的大企业,都想请他去任职。他所在的公司,不仅连续给他提薪,还破格提拔他为中层干部。
他身边的同事们都笑着说:“这家伙,真他妈的太有智慧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32:32
在一个可能是任何地方的地方,在一个可能是任何时间的时间,有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面长满了苹果树、橘子树、梨树和玫瑰花,它们都幸福而满足地生活着。
花园里的所有成员都是那么快乐,唯独一棵小橡树愁容满面。可怜的小家伙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就是,它不知道自己是谁。
苹果树认为它不够专心,“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一定会结出美味的苹果,你看多容易!”玫瑰花说:“别听它的,开出玫瑰花来才更容易,你看多漂亮!”失望的小树按照它们的建议拼命努力,但它越想和别人一样,就越觉得自己失败。
一天,鸟中的智者雕?来到了花园,听说了小树的困惑后,它说:“你别担心,你的问题并不严重,地球上的许多生灵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来告诉你怎么办。你不要把生命浪费在去变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你就是你自己,你要试着了解你自己,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完,雕?就飞走了。
小树自言自语道:“做我自己?了解我自己?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突然,小树茅塞顿开,它闭上眼睛,敞开心扉,终于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永远都结不出苹果,因为你不是苹果树;你也不会每年每天都开花,因为你不是玫瑰。你是一棵橡树,你的命运就是要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们栖息,给游人们遮阴,创造美丽的环境。你有你的使命,去完成它吧!”
小树顿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和自信,它开始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很快它就长成了一棵大橡树,填满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这时,花园里才真正实现了每一个生命都快乐。
在生活中,所有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使命和属于自己的位置,不要让任何事或任何人阻止我们认识和享受我们存在的美妙真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33:05
曾听说——一位工人野外作业时被电击而心脏停止跳动,做人工呼吸无效。在旁的一位医生身边只有一把水果刀,情急之中医生用这把小刀切开他的胸腔,以手折断肋骨数根,将手探入胸腔提动心脏使之恢复跳动,工人“死”而复生。
所有的人,尤其是医界人士闻后都惊叹,惊叹之后又很疑惑地说:这个人也许不太懂医,他这么做,难道不怕病人感染吗?
应该说,在那种情况下,那个医生绝对伟大,他做出最佳选择,让病人感染。因为只有生命存在才有可能抵御感染,无论是被感染还是抵御感染都使生命更具活力。
永不受感染,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生命已不复存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33:18
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纽约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又会她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创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看了一下这个小孩,就以一种同情,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那是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33:29
很久以前,一位哲学教授厉声斥责我:“你毫无想象力,你将一事无成!”我觉得他太不公道,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和他顶撞起来。教授微笑着,叫我到黑板前面去,画一头想象的野兽。
我拼凑了一头野兽:教授的头,猪的身子,鹰的翅膀,鱼的尾巴和鹿子的腿。同学们嘻嘻哈哈地笑起来。教授对我的大作却不屑一顾。
“你看,”他说,“你并没有想象出任何东西。你所画的只不过是把看到过的东西凑合拢来而已,这种玩意儿谁都会画。只有杰出人物才懂创造,平庸之辈只会拼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33:50
“想到父亲就感到荣耀,”小狼对狐狸讲,“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在整个地区曾引起何等的敬畏呀!他一个接一个地战胜了两百多个敌人,把他们肮脏的灵魂送进了地狱。奇怪的是,他终于被一个敌人打败了!”
“致悼词的人可以这样表达,”狐狸说,“然而实在的历史学家会这样补充:他一个接一个地战胜的两百多个敌人全是些绵羊和骡子;而那个征服他的人,是他胆敢触犯的第一头牡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34:40
我爸爸,一位牧师,开始担任新一任牧师职务。他猛地想起前任牧师种下的鳞茎成了问题。因为孩子们到附近学校上学都要横穿他的地块,并且折断刚刚开出的花。
一天早晨,爸爸站在花园中,孩子们正向学校走。有一个小男孩走近他,问道:“我能折枝花吗?”。
“你想要哪枝?”爸爸问道。小男孩选了一枝很低的郁金香。然后爸爸说:“这花归你了。如果你把花留在这儿,它还能开好几天。要是你现在折它,那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想怎么办呢?”
小男孩想了想说:“那我就把它留在这儿,等我放学回来再看看它。”
那天下午,有20几个孩子等着我爸爸给他们选花,并且都同意把他们的花留在花园,直到它们枯萎。
那年春天,爸爸把整个花园的花全给了人,没丢一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8:34:51
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海鸥——俯视礁石嶙峋的海港,我看到一只海鸥在自由地飞翔。它的双翼强劲地向后拍打着,越升越高,越升越高,直到高过所有其它海鸟,然后滑翔出一个个华丽的弧圈。它不断地表演着,好像知道一架摄像机正对准它,记录着它的优雅。
但是在海鸥群里,它完全变了个样子,所有的优雅与庄严都堕落为肮脏的内斗与残忍。还是那只海鸥,它像炸弹般冲入鸥群中,偷走一点肉屑,激起散落的羽毛和愤怒的尖叫。海鸥之间不存在分享与礼貌的概念,只有嫉妒和凶猛的竞争。如果你在一只海鸥的腿上系上根红丝带,使它显得与众不同,你就等于宣判了它的死刑。其它海鸥用爪子和嘴猛烈地攻击它,让它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直到倒在地上成为血肉模糊的一团。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种鸟儿作为人类社会的榜样,那么海鸥绝对不是个好选择。相反,我们应当学习大雁的行为。你曾想过为什么大雁要排成“V”字形的雁阵吗?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雁阵中大雁飞行的速度比单飞高出71%。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为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
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
这种紧密合作的社会秩序对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有时候我们的社会更像是亿万孤独的海鸥组成的群体,人们为个人的利益争吵不休,代价是不得不孤独地承受自身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