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8 10:45:17

 萧郎此兴生难遏
  
  为了方便高四的同学快马加鞭,学校把一层的教室设置为了通宵自习室,节假日不休。每天下了晚自习,我还可以到自习室学上几个小时。为了不失去做题的感觉,大年三十那天,我还是风雨无阻地来到自习室。车筐里载着满满的书,我骑着小捷安特穿过冷清的街道来到学校。我以为自己一定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小蜜蜂了,但是没想到三排靠窗的位子早就有人了。
  
  我佩服地惊鸿一瞥——那是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镜片却遮不住他眉宇间气宇轩昂的神态,一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另一手拿笔演算着习题。我找到位子坐下,他抬起头,我们相视一笑,俩人便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晚上,我牺牲了那年的春晚,匆匆和家人吃过晚饭回到自习室,想把下午做错的那几道英语题总结一下。本以为大年三十的没有人会比我更努力了,却没想到那个男生也在。
  
  教室里只有我们俩,此时我们都已经把彼此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学到十点钟,我开始收拾书包。“现在回去应该还可以赶上赵本山的小品。”教室里有人在说话,我回头,原来他正和我说话呢。
  
  后来我们一起骑车回家,聊了一路,我知道他跟我一样也是复读生,只差三分与清华失之交臂。我问他现在复习得怎样了,他说不像去年那样慌乱了,知道该在哪个阶段做什么,更自信更从容了。可能大家都是复读生的缘故,很多东西彼此间感同身受一拍即合。
  
  我们每天一起上自习,骑车回家,一起做八字还没一撇儿的北大清华梦。他偶尔会给我讲讲数学题,我在英语上也可以给他指点一二。渐渐地,我习惯一进自习室就朝他的位子看,只要能看他坐在那里安静的学习,我便会很安心。
  
  欣怡适逢久雨晴
  
  日历终于翻到了6月7号,我是多么盼望这天的到来,一年以后我又走上了高考的战场。铃声响起,拆封试卷,奋笔疾书,这个场景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一年前的心慌意乱没有了,经过又一轮的磨练,我眼中多了几分从容和坚定。
  
  十五天以后,我和爸爸妈妈守在电话机前,凌晨十二点准时打电话查询成绩,每出一科单科成绩我们都在尖叫,当报到总分667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时收到那个男生的短信:“可以一起去北京吗?”我回复一个笑脸。
  
  后来,竣竣信里提起的五道口娓娓闯入我的生活,我穿过一条中关村大街就可以和清华的他见面。至此,幸福像杯子里的水溢了出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8 10:45:27

士兵跑道时间:2013-09-22 作者:未详 点击:次   二战时期,有个国家的训练营内正在进行一次野外赛跑。军队领导人经过仔细勘查,科学地设计了一条十分考验人的路线。领导人非常重视这次赛跑,决定从中挑选几个人,执行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赛跑正在进行。士兵卡尔身材瘦小,多次感到体力不支眼看越来越落后,他不断告诉自己,绝叶不能放弃,必须坚持。他发现,越往后路线越复杂,跑起来越困难,但有个念头一直支撑着他:哪怕跑最后一名,也要到达终点。
  
  突然,面前出现一个岔路口,竖立着两个指示标牌,分别标出两条道路:一条是军官跑道,一条是士兵跑道。凭经验,士其的跑道。黄相怀卡尔知道,通常,负责管理的军官们在体能方面不如普通士兵,为了方便他们,军官跑道一般比士兵跑道平坦,更容易到达终点。虽然心中有些不平,但他依然朝着士兵跑道前进。看到指示标牌的其他士兵,大多选择了军官跑道。卡尔感到奇怪,后面的道路怎么越来越平坦,跑起来越来越轻松。通过一个黑暗的隧道后,没跑多远,他就看到前方彩旗飘扬:终点到了。
  
  卡尔跑过终点线。最高长官麦克逊将军过来与他握手,祝贺他跑出前十名的好成绩。卡尔感到不可思议。在此之前,自己连前五十名都没进入过。
  
  他问麦克逊将军,那些选择军官跑道的士兵都在哪里?麦克逊将军告诉他:“他们还在路途中,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出来。”原来,当初设置那个指示标牌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军官和士兵分开赛跑,而是为了考验士兵的诚实度。这次越野赛,根本就没有军官参加。
  
  卡尔以其绝对的诚实赢得了比赛,同时也获得了执行那项艰巨任务的机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 08:50:15

大家周末早上好,阳春三月开启,快乐扬帆起航,把早上的第一缕阳光()送给朋友们,美好的一天伴随我的问候开始!今天3月1日星期日,农历正月十一,八九第七天,请关注新月第一天的天气变化,白天多云转晴,3-4级偏西风最高气温零下2度,今日夜间晴,3-4级
北风最低气温零下17度,昨晚大雪纷飞,雪后道路光滑出行万望小心慢行,外出要加倍注意安全,气温起伏不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还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保持心情愉悦。可以走出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漫漫人生路,最贵莫青春。为人,无悔便是道,无怨便是德。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是怎样将坏牌打好,人生旅途,不是每一段旅行都要邂逅,也不是每一段生命都需要故事。人生需要一份懂得与感悟,心累的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快乐有人分享,就会加倍;痛苦有人分担,就会减半。无论何种心情,只要有人懂,就是最好的安慰。陪伴于无形,是心与心的对语;感动于无声,是魂与魂的聆听。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 13:52:22

“六亲不认”的印度理工学院时间:2013-09-22 作者:未详 点击:221次   卡梅娅是一名电脑程序员,她报考了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印度理工学院虽不是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但在印度却大名鼎鼎,它的“严进严出”政策,让很多考生望而却步。
  
  尽管卡梅娅雄心勃勃,随后却三次名落孙山。第一次落榜是由于法语成绩差了两分;第二次报考,专业课以一分之差落选;第三次各门功课笔试都通过了,但面试表现欠佳,再次被淘汰。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卡梅娅非常沮丧。有段时间,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日不出。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敲开了卡梅娅的房门,说:“孩子,凭你的实力,你完全可以考取印度的其他任何一所大学,你干吗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倔犟的卡梅娅擦去眼角的泪水,对父亲语气坚定地说:“不!爸爸,我一定要考取印度理工学院,它是我的梦想,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父亲轻轻搂了搂卡梅娅,既心疼又欣慰地说:“爸爸祝福你,相信你!”
  
  从此,卡梅娅更加勤奋,她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扑在书本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四次考研,卡梅娅以笔试成绩第一名,面试近乎完美的表现被印度理工学院录取。按照传统,印度理工学院每年要在开学典礼上,为成绩特别优秀的入学新生颁发奖状和奖金。那天,卡梅娅幸福得像一朵盛开的花儿,她同其他一批优秀新生站在主席台上,等院长巴隆迪先生给他们一一颁奖。
  
  当巴隆迪院长走到卡梅娅面前时,卡梅娅轻轻地对他说:“爸爸,我终于成功了!”“孩子,爸爸为你感到无比骄傲!”巴隆迪院长紧紧拥抱了一下女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年四月份,巴隆迪院长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中,很“动情”地跟观众说起了这件事。也许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不解:作为一校之长的巴隆迪,为何不替女儿入学开方便之门?他不好替女儿的笔试成绩作假,最起码能够为女儿的面试跟导师“通融”一下。殊不知,在印度理工学院根本就不存在通融之道,它的录取从来就是六亲不认,哪怕你是校长的子女,一切仍要按照严格、公正、透明的渠道来。
  
  也许,正是这种“严格”,成就了印度理工学院。尽管它直到现在也只有不到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但它培养出来的人才(特别是IT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印度其他院校甚至世界上一些名校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比尔?盖茨曾称之为“改变信息世界的大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 13:52:37

人类的愚蠢历史时间:2013-09-22 作者:未详 点击:180次   在公元2世纪的亚历山大城,有一条法律禁止妇女以化妆品修饰容貌来欺骗男子使他们同他们结婚。
  
  16世纪,烟草被引进欧洲的时候,所有的绅士(还有一些淑女)都用烟斗抽这种植物。香烟被认为是下层人士所用。只有买不起烟斗的乞丐才抽它。
  
  18世纪的英国法官会用水淹的方法来检验被指控的女巫。他们推论,一个女人要证明的她的清白,所能够做的就是被水淹死。
  
  如今的奇异发型与18世纪的英格兰的发式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当时时尚妇女的假发可高达4英尺。发型师用鸟的标本、水果盘和船只模型来装饰那些假。为了支撑这样的发型,妇女们必须坐着睡觉。为了保持这些精美的发式,假发需要涂上猪油。由于妇女们常常连续好几个月戴假发,猪油吸引虫子和老鼠。
  
  最初,高跟鞋是男人们穿上用来显示权力、地位“高人一等”的。然而穿高跟鞋的男人们很快就发现,当他们每走两三步就会摔跟斗的时候,这种“高人一等”就难以维系了。所以高跟鞋被传给了女人,在女人身上高跟鞋成了个性的从属象征。在上流社会的妇女们穿上高跟鞋,表明她们非常富有而不屑于到处走动。
  
  1982年,一个亚利桑那州人把车开到沙漠去练习打靶。他用猎枪瞄准了一株受到法律保护的巨型仙人掌,两次扣动扳机。子弹把仙人掌劈成两半,仙人掌轰然倒地,把他死死地压在下面,结果他一命呜呼。
  
  在法国克莱蒙,有一个人为了清除衬衫上的一处油渍,他往洗衣机里倒了一杯汽油。当洗衣机的涡轮改变旋转方向时,一个火花引燃了汽油,炸掉了他家房子的一角,他昏倒在地,失去了知觉。
  
  一个巴西人的未婚妻患了一种对生命有威胁的疾病,后来得以康复。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苦行修行,身背一个大十字架徒步穿越半个巴西。当他走上精神之旅之后,他的未婚妻却另攀高枝嫁给了另外一个男人。
  
  一位经验丰富的特技跳伞运动员也是个摄影师,他用固定在头盔上的摄影机记录下同伴们在空中的精彩动作。1988年4月的一天,他的举动令同伴们惊讶不已。他跳出机舱之前,没有忘记给摄影机装上胶片并调整好摄影机,然而他却忘记了背上降落伞。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 13:52:49

菜不过三口时间:2013-09-22 作者:未详 点击:279次   皇帝也是人,也得吃喝拉撒。
  
  当然,皇帝吃饭和普通人吃饭还是有区别的。皇帝吃饭叫“用膳”,当他饿的时候,首先发出口谕。口谕传出,底下的人里外一起行动,上菜的走中间南门,皇帝坐东朝西,把上菜的、揭盖的、尝膳的,全看得清清楚楚。皇帝吃饭时,太监们分立两旁。这些人各司其职,有侍膳太监、布膳太监,还有执法太监。怎么还有执法的呢?他们执的是什么法?说起来,他们的责任可重大了,下管太监,上管皇帝!
  
  只见四个年轻漂亮的太监,垂手站在皇帝身后。一名老太监站在一旁,负责布菜。几个时令鲜菜放在皇帝眼前,其余的都放在两个大膳桌上。桌上铺有白布,放有绢花、口杯等。老太监喊一声:“膳齐!”院内的民乐手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则在太监的簇拥下步入膳桌用膳。
  
  最有意思的事开始了。侍膳太监要眼明手快,看皇帝的眼色侍膳。皇帝用眼睛瞧哪个菜,就赶紧把哪个菜往皇帝身边挪。也许皇帝不吃,那不要紧,再重新挪别的菜就是。但千万别说话,更不许献殷勤,“这个菜好吃,您尝尝”,或者“这道菜不错,味道好极了”,还有“这道菜是新下来的,您尝尝鲜”。只要一说话,旁边的执法太监就呵斥一声:“不许多嘴!”就这一句话,皇帝进膳完毕,那说话的就得挨一顿皮鞭。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了三口,执法太监又会大喊一声:“撤!”这道菜就必须撤下去,然后十天半月也见不着了,皇帝即使馋得直流口水也没办法。原来这是老祖宗定下的家法,皇帝吃哪道菜也不能超过三口。
  
  因为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原因嘛,一来怕传出去有人借机邀宠,二来怕有人在菜上做文章,投毒什么的。总之,天子用膳,让人琢磨不透,今天兴许吃两口这个菜,明天又可能一点儿不动了。宫廷内把这叫做“伴膳不劝膳,菜不过三口”。
  
  所以在皇帝吃饭的时候,权力最大的是执法太监。在皇帝的个人问题上,他们却制定了一个与吃饭截然相反的放纵规矩:可以娶三宫六院,再来个七十二嫔妃,爱宠幸哪一个,就宠幸哪一个,别人谁也管不着。这样,作为一个男人,贪吃多占的本能左右了他的行动,他一般不会把精力只集中在一个女人身上,今天是这个,明天又是那个,流连于花丛之中,好不快活!
  
  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菜不过三口”让皇帝有欲无望,“七十二嫔妃”又让皇帝有情无爱。叫这样一个人来管理国家,后果会怎么样?想一想都可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 13:53:04

鲨时间:2013-09-23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史蒂凡诺·罗伊过12岁生日时,向拥有一艘神气帆船的船长父亲要求的礼物是带他出海。
  
  “我长大以后,”他说,“要跟你一样遨游四海,指挥比你旗下还要威风的大船。”
  
  正好,那天父亲的船要出海,便将儿子带在身边。晴空万里,风平浪静。第一次乘船出海的史蒂凡诺兴奋地在甲板上走来走去,看那些复杂的船帆是如何操作的,满心向往。
  
  他走到船尾,停了下来,好奇地盯着离船两三百米、追着尾波、不时露出海面的一个东西看。帆船在煦煦和风吹拂下破浪飞驶,那个东西始终紧随在后。
  
  父亲不见史蒂凡诺的踪影,就走出驾驶舱找他。“史蒂凡诺,你站在那里干吗?”他站在船尾,正对着海浪发呆,“爸爸,你来看。”
  
  父亲顺着儿子指的方向望去,什么也没看到。
  
  “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偶尔会浮上来,”他说,“跟着我们。”
  
  “我虽然四十多岁了,”父亲说,“视力倒还不差,可是我什么都没看到啊。”
  
  在儿子的坚持下,他用望远镜再对着尾波定睛细瞧。史蒂凡诺看到父亲脸色发白。
  
  “怎么啦?爸爸,你脸色好难看哟。”
  
  “天啊,怎么会这样!”父亲大惊失色,“这下我真替你担心。你看到那个浮出海面跟着我们的,不是一个东西,是一条鲨。它是全世界水手闻之丧胆的鲨鱼,神秘、凶猛,比人类还要狡猾。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会选择自己的目标,一旦选定,可以紧追不舍长达数年,甚至一辈子,直到猎物到口为止。奇怪的是除了猎物本身和他的家人以外,其他人都看不到它。”
  
  “是个传说吧?”
  
  “不,虽然我从未亲眼目睹,可是听过所有对它的描述,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野牛般的鼻子,不断张合的大嘴,和那可怕的利齿。没错,史蒂凡诺,恐怕那条鲨鱼已经选中了你,只要你在海上一天,它就不会放过你。你听好,现在我们马上调头上岸,不管什么理由,你再也不准出海。你要答应我。海上生活不适合你,儿子,你认了吧。陆地上一样可以闯出一番事业。”
  
  说到做到,父亲立即下令返航入港,以身体突然不适为由让儿子下船,然后重新扬帆出发。
  
  少年深受打击,直到风帆桅杆完全消失在地平线尽头,他仍呆立岸边。港口防波堤外的大海不见半点儿船影,可是史蒂凡诺定神一看,发现海面上隔一阵子就露出一尖黑影:浮浮沉沉,痴心等着他的,是“他的”鲨。
  
  自此,大家千方百计浇熄少年对海的欲望。父亲将他送到数百公里外的内陆城市念书。不过,等到放暑假回家,他刚有空闲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防波堤底端去看。过了这么久,那条鲨想必已放弃守候。
  
  但史蒂凡诺愣住了,心怦怦乱跳。距离防波堤两三百公里处的大海上,那邪恶的鲨缓缓浮沉,偶尔还从海面抬起脸望向陆地,仿佛想看看史蒂凡诺到底来了没有。于是,那日夜等候他的敌人成了史蒂凡诺挥之不去的魅影。即便身处遥远的城市,他也会在半夜惊醒。
  
  史蒂凡诺继续认真念书,一出学校就在城里的商场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好工作。但是那条鲨宛如致命又神秘的幻影,时时浮现脑海,而且日复一日,不但未见消散,反而更为鲜明。
  
  于是,才22岁的史蒂凡诺跟城里的朋友告别、辞去工作,回到老家继承父业。
  
  史蒂凡诺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考验自己的水手能耐、体力极限和无畏精神。每一次出航,不分昼夜,不管风平浪静或狂风暴雨,那条鲨永远跟在船尾,奋力划水。他知道那是他的诅咒,他的命,但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找不到离开的勇气。船上没有人发现鲨的存在,除了他。
  
  人们告诉他鲨会记仇,它要是跟着他们这条船,表示他们其中有一个人死定了。可是史蒂凡诺不信邪。如影随形的威胁激怒了他,反而让他对海的狂热、他的意志力、面对艰难和危险的勇气大增。
  
  他用父亲留下来的那笔财产跟人合资买了一艘货船,之后变成惟一股东,并在几次航运皆顺利的情况下,买下了一座自己的船厂,继续拓展他的事业。只是成功、财富,都没办法让他抛开心里不曾稍歇的焦虑;但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把船卖掉,重返陆地另闯天地。海洋、出航,是他不变的心意。
  
  直到有一天,史蒂凡诺突然察觉自己老了,而且不快乐,因为他的一生都耗在大海中疯狂地奔波,以躲避他的死神。相较于安稳舒适的日子,地狱显然更具诱惑。
  
  一天晚上,史蒂凡诺那雄伟的船在家乡港口停泊。他自觉死期已近,叫来一向信任的大副,要求他不可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有任何异议。大副以信誉担保。
  
  得到承诺,史蒂凡诺向错愕的大副诉说了鲨的故事,近五十年来一直在追逐自己。
  
  “它跟我走遍了全世界,”他说,“就是最真诚的朋友也做不到。现在我快要死了,它想必也一样,又老又累。我不能背弃它。”
  
  说完,他向大副告别,放一艘小船下海,让人找了一副鱼枪给他,然后上了船。
  
  “现在换我去找它,”他说,“我不能让它失望。我会用我最后的力量,奋战到底。”
  
  他费力地划着桨,远离船边。副官和水手看着他消失在平静的海面上,为黑夜笼罩。天上有一弯月亮。
  
  史蒂凡诺没有划多远,鲨骇人的嘴脸突然出现在小船边。
  
  “我来了,”史蒂凡诺说,“终于,一了百了!”他使出仅存的力气,举起鱼枪。
  
  “喔,”鲨哀声道,“我游了这么远才找到你。我也快累死了。你害我游个没完。你一直跑,一直跑,你根本没搞懂!”
  
  “怎么说?”史蒂凡诺问,鱼枪指着鲨鱼的鼻子。
  
  “我跟你走遍全世界,不是像你以为的是为了吃你。只是因为海神要我把这个交给你。”
  
  鲨伸出舌头,将一粒闪闪发光的小球递给他。
  
  史蒂凡诺看着手中的小球。那是一颗大小异于平常的珍珠。他认出那是着名的海珍珠,谁拥有它,便拥有财富、权力、爱情与心灵的平静。太迟了。
  
  “唉!”他悲伤地摇了摇头,“一步错,步步错。我折腾自己折腾了一辈子,还毁了你的一生。”
  
  “永别了,可怜人。”鲨说完,便沉入海底,不再出现。
  
  两个月之后,在海浪的推拂下,一艘小船搁浅在陡峭的礁石上,被几个钓鱼人发现。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们靠近去看。船上,一具骷髅还保持着坐姿,细细的指骨间紧握着一粒小圆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 13:53:40

杰克的领悟时间:2013-09-22 作者:未详 点击:219次   杰克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他并不满足现状,他一直有一个宏大的梦想,他要将他的企业做成全州乃至全国最大的企业。这些年来,为了梦想,他远离家乡,和家人离多聚少,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
  
  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妈妈打电话过来,告诉他,“贝尔瑟先生昨天晚上去世了,葬礼将在本周三举行。”
  
  听到这个消息,杰克的心猛然一沉,往事就像黑白影片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闪过。
  
  “杰克,你在听我说吗?”
  
  “噢,对不起,妈妈,我在听着呢。只是猛然听到这个消息,让我想起了很多过去我和贝尔瑟先生在一起的往事。”
  
  “他也经常念叨你呢。每一次我碰到他,他都会向我询问你的情况,他特别喜欢回忆你小时候和他呆在一起的情形。”
  
  “我也很怀念那一段时光,他居住的那个旧屋子中的摆设,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呢。”
  
  “杰克,你父亲去世得早,是贝尔瑟先生给了你很多只有父亲才能给予的‘男人的影响’。在他的心里,你就是他的儿子。”
  
  “我知道的。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到他的旧屋子里去,和他呆上一段时间。是贝尔瑟先生教会了我木工手艺,”杰克说道:“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木制品公司。他还教了我很多他认为对我重要的事情。”
  
  “那么,你能抽出时间回来参加他的葬礼吗?”
  
  “我当然要参加他的葬礼。而且,关于贝尔瑟先生,我心中有一个埋藏了很久的一个谜团,但愿这次回去能找到答案,否则,就永远成为不解之谜了。”
  
  尽管杰克百事缠身,但他还是乘飞机回到了家乡。贝尔瑟先生的葬礼办得很俭朴,他没有自己的孩子,绝大多数亲戚都早已过世。
  
  当晚,杰克和他的妈妈来到了贝尔瑟先生的旧屋子。这座房子他是那么熟悉,以致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小物件,每一件家具,都能带给他一段回忆。在贝尔瑟先生的书桌前,杰克停了下来。
  
  “怎么了,杰克?”妈妈问道。
  
  “那个盒子不见了,”杰克怅然若失地说道。
  
  “什么盒子?很重要吗?”
  
  “一个金色的小盒子,贝尔瑟先生最珍爱的宝贝,他总是将它锁在书桌的第一个抽屉里,我问了他不下一千次,盒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但他总是对我说:‘也许有一天你会看到盒子中的东西,但现在我能告诉你的只有一句话:那是我最看重的东西。’”
  
  “这么神秘,那盒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呢?”妈妈皱着眉头好奇地问道。
  
  “这个问题就是一直埋藏在我心中的那个谜团。我猜测,可能是贝尔瑟先生的哪位亲友取走了它,看来,我将永远无法解开这个谜团了。”
  
  杰克带着巨大的失望离开了家乡,回到了他的公司。
  
  两周后,杰克收到了一个包裹,包裹看起来很陈旧,似乎在邮路上行走了一百年,字迹很草,很难辨认,但落款引起了他的注意,落款上写道:寄自霍华德·贝尔瑟先生。
  
  杰克急不可耐地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一个金色的小盒子以及一封信。杰克抖动着双手打开了信:
  
  “我谨委托我的律师,在我离世之后,将此盒寄给杰克·班尼特,杰克陪伴了我晚年的10年时光,理应得到我一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信封里还有一把小钥匙,杰克眼含泪水,打开了盒子,盒子里是一块纯金手表,手表背面醒目地镌刻着一句话:“杰克,谢谢你的时间——霍华德·贝尔瑟”
  
  “他最看重的东西竟然是……我的……时间!”杰克喃喃自语道,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那段时光里,贝尔瑟像亲生父亲一样,关心他,呵护他,培养他,而作为一个懵懂少年,他所做的,不过是经常陪伴在他身边,而这竟然成了一个孤独老人一生中最看重的事情!
  
  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共享时光竟然如此重要,这成了杰克人生中的最重要的领悟和发现,他取消了未来两天的所有安排。“为什么?”秘书珍妮丝不解地问道。“我需要与我的妻子和儿子共享一些时间。”杰克对秘书说道:“另外,珍妮丝,谢谢你的时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 13:53:53

负债一样有财可理时间:2013-09-22 作者:未详 点击:122次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负债。其实,负债并不可怕,人们也大可不必为负债而感到困惑。因为,负债中的相当一部分属于家庭合理负债。这么说来,学会规划和使用我们自己的财富就显得很重要了,面对负债,我们一样有财可理。
  
  保证资产安全
  
  王先生在一家外企工作,年收入30万元,现有存款40万元。迫于结婚的压力,要买一套自住房,需花费120万元左右。
  
  理财专家帮王先生分析了合理的家庭负债与家庭资产安全的关系。专家先大略介绍了国外的情况。
  
  在美国,银行在考虑一个消费者的资产安全时,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家庭负债总额与家庭税前总收入的比值,最高应控制在38%到42%。这个家庭负债包括汽车、教育、住房等;另一个指标是房产金融负债额与家庭税前总收入的比值,一般在28%以下才被视为安全。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要保证资金安全,在只有银行贷款这一种负债的情况下,每月用于偿还各项贷款的费用,最高应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38%到42%;而每月用于偿还住房贷款的费用,不应该超过家庭月收入的28%。
  
  根据王先生的年收入情况,如果王先生贷款买房,那每年的房贷支出应控制在8万元左右才算合适。如果按10年贷款,那正好还贷额在80万到90万元左右。所以,王先生可以用30万元支付购房首付款,贷款90万元购买住房。他还可以留出10万元的流动资金,保证家庭的正常支出和应急之用。
  
  学会合理负债
  
  在家庭理财中,合理的负债不但不会增加家庭理财的风险,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家庭的财富。
  
  比如,张先生和李先生同样都有100万元现金,他们同时看上了某社区的住房。张先生以房子的全款100万元买下一套,感觉很不错,因为他没有1分钱的负债,很轻松。而李先生却以每套首付40万元、银行贷款120万元买下了两套房子,他拿出余下的20万元作为两套房子每月的月供。两年之后,房子升值,每套房价涨到150万元。此时,张先生一套房子的家庭资产是150万元整;而李先生及时卖掉了两套房子中的一套,拿到150万元现金,除还掉剩余贷款约100万元外,净收益50万元,加之价值150万元的现有住房,李先生的家庭财产达到了200万元。
  
  还有一个例子:钱先生看到某车型“半付半贷”的购车政策,准备买车的他动心了。车的全款是18万元,钱先生首付了9万元、0利率贷款9万元,约定一年后再给汽车销售公司9万元。钱先生是个理财高手,那本来应该一次性付给汽车销售公司的9万元,被钱先生通过理财变成了15万元。钱先生利用合理的负债,不但买到了心仪的汽车,还充分发挥了投资收益的能力。
  
  要有成本观念
  
  除了最明显的房贷、车贷之外,像使用信用卡消费、应急向亲友借钱等,这些都属于负债行为。一个家庭管理负债其实并不困难,理财成功的要诀不完全在于是否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或丰富的理财经验,关键在于“成本观念”的建立。同样的1万元,存进银行会有利息收入,投资在股票上会有不同的资本利得。而向银行借1万元,就要负担利息。所以,要依据成本高低来分配负债的比重。要降低利率较高的负债金额,控制自己的负债比例。
  
  再有,在作出重要负债之前,应先衡量自己的收入状况,再来做好负债管理。首先的一点,刚才已经讲过,要降低高成本的负债,如使用信用卡的循环消费或是银行的无担保信用贷款,这些都是利息成本较高的负债。其次,是要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千万不可过度地扩张信用、借贷度日。最后则是依据优先级编列支出预算,决不轻易超支。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家庭资产负债表、用数据来分析自己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从而合理地调整家庭负债比例。控制合理的负债比例,保证良好的生活品质,完成人生梦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 13:54:05

一家人的环球旅行时间:2013-09-22 作者:未详 点击:209次   阿根廷的蒙特里昂国家公园,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在海边嬉戏。父母朝他们喊叫:“开始涨潮啦,别跑远了。”
  
  几分钟后,孩子们就成了海水中的三个彩色小点儿。
  
  丹·奥普雷安和妻子玛丽蕾娜向着“家”——一辆停靠在海滩上的房车走去,而玛丽蕾娜突然回头,冲着孩子们大叫:“回来时,小心美洲狮!”
  
  三年前,这是生活在法国巴黎的一个普通人家。玛丽蕾娜为西班牙的一家出版社画插图,丹则是巴黎一家建筑公司的合伙人。
  
  他们当时有两个孩子,现年9岁的马特和6岁的弗拉德,而玛丽蕾娜又怀孕了——她就是今年3岁的伊琳卡。
  
  “我们全家去环游世界吧,怎么样?”一天,丹对玛丽蕾娜说。“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她回答。
  
  朋友向他们推荐了一款房车——它性能稳定,里面装有太阳能板、生态厕所和自行车架。这辆房车名叫“西蒙”。
  
  最大的问题是一家人今后的收入来源。“互联网可以让人们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工作。”丹和玛丽蕾娜坚信这一点。
  
  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后来哪怕是在安第斯山中,他们也找到了互联网络。
  
  丹的工作和以前一样,设计建筑图纸。通过网络,合伙人吉恩将工作内容交给他;然后,丹就会找一个既有网络,又有美丽山水的地方工作。有一次,吉恩接下了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的一座体育场的建筑设计项目。当体育场在修建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丹暂时离开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家人,飞往墨西哥……
  
  事实上,丹一周只需远程工作一天,就可以支付一家人三分之二的旅途预算。
  
  剩下的,就靠玛丽蕾娜了。她依旧为出版社画插图,然后通过电子邮箱,将插图传给出版社编辑伊娃。伊娃非常支持这家人的旅行生活,甚至还在阿拉斯加与他们共度了一个假期。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值得庆幸的是,法国教育部门支持远程教学,愿意将教材邮寄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而孩子们只需在父母的监管下,每天学习两个小时。
  
  丹说:“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们有足够多的玩耍时间,而玩耍则是另一种学习。”
  
  一路上,马特和弗拉德与不同国家的孩子打交道,除了法语,现在还能说流利的英语和西班牙语。
  
  伊琳卡是在旅途中生长的,她小小年纪,就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世界语”——包含了法语、西班牙语和罗马尼亚语(丹和玛丽蕾娜出生在罗马尼亚)。
  
  这个小姑娘有一双清澈的蓝眼睛和浅色的头发,可以让任何人喜欢上她。在危地马拉某地,当地人从未见过白人小孩,开心地称她为“那个外国小女孩”。
  
  因此,丹管她叫“我们笑眯眯的、穿着小花衣服的‘通行证’”。旅行,给这家人带来了无法形容的快乐。
  
  在秘鲁,丹和马特曾徒步15公里回到房车停靠地。一路上,他们穿越热带雨林,享受着香蕉树和鳄梨花散发的香气,听着鹦鹉翅膀扇来扇去的声音,仿佛它就飞翔在头顶上方……
  
  这个暑假,他们将穿越罗马尼亚,进入土耳其。“尽管没有一个固定的地址,却感觉地球到处都是我们的家。”玛丽蕾娜说。
页: 2491 2492 2493 2494 2495 2496 2497 2498 2499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2510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