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18:58

我常听到朋友们这样对我说:
  
  “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我们确实很紧张,怎样与你相处才好呢?在你面前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呢?我们真是无所适从。不过,同学相处时间一长,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不再把你看做残疾人了。就连外出旅游我们也一起去,我们所想的不是你能不能去,而是我们怎样才能带你去。”
  
  我感谢朋友们的信任,同时我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对于残疾人不能不给予关照,但万万不能把他们排除在正常的生活之外,万万不能因为他们身有残疾就区别对待,以至于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初次与残疾人相遇,人们总免不了有一种心理上的隔膜。但是,如果相处时间久了,人们依然对残疾人怀有异样的感觉,那么责任就在残疾人本身:性格问题?人生观问题?……残疾人首先要信任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另外,残疾人不能有“特权意识”。我是残疾人,你们就要同情我,就要照顾我,就要高看我一眼。这是毫无道理的,说到底就是一种自私,一种不知自爱的胡搅蛮缠,即使乞求得一时的怜悯,也不能获得心灵上的和谐交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19:12

如果你能在秋天到来
时间:2015-04-13 作者:未详 点击:142次

  如果你能在秋天到来,
  我会把夏季拂掉,
  半含轻蔑,半含微笑,
  像管家妇把苍蝇赶跑。
  
  如果一年后能看到你,
  我将把月份绕成团,
  分别放在不同的抽屉,
  直到那些时间到来。
  
  如果只是耽搁几个世纪,
  我会用我的手指来数计,
  把手指逐一弯曲,直到
  全部落在亡者的国度里。
  
  如果确定我们将相聚,
  在你我生命终结之时,
  我愿意把生命像果皮一样,
  远远地抛弃。
  
  但是,现在还不能确知,
  你我何时才能相聚,
  这像毒蜂一样把我刺痛,
  而它并未亮出它的毒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19:38

獾恩
时间:2015-04-13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这是发生在自然灾害时期的故事。
  
  刚入冬,我家就揭不开锅了。好不容易盼来救济,却只有高粱面和红薯干。那时我刚6岁,却患有严重的胃病,吃红薯干,胃里反酸、烧心,老吃高粱面,大便干燥。三番五次折腾,我的胃病就更厉害了,每天肚子饿得难受,可就是咽不下一点儿东西。不过半月,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村里的医生说我营养严重不足,又患上了厌食症,得赶紧吃有油水的东西调养,最好是肉,否则我的小命就难保了。妈妈当时就哭了:“家里连一两白面都没有,又到哪里找有油水的东西?”一天夜里,我梦见自己进了县城的大饭馆,一大锅牛肉冒着热气,厨师一手握着大勺不停地搅动,一手对着锅里翻滚起伏的肉块指指点点,像音乐家指挥他的乐队。我就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肉!肉!”我一激灵醒了,推醒身边的母亲,撒起泼来:“妈,我要吃肉,哪怕只吃一口,我就是死了也不冤枉。”我的话让母亲一愣:“我的孩子啊,你这么小怎么想到死啊!”接着,就撩起被角不停地抹泪。突然,妈妈有些兴奋地对我说:“青子,你还记得栖霞岭上咱家自留地对面那个獾洞吗,明一大早妈带你把那只老獾熏出来,煮了给你吃好不好?”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两年前我就见过那只獾。那是秋天的一天夜晚,爸妈带着我一起去护秋,刚到自留地边,就见一个动物往对面的小山包上逃,那模样有点像短腿花狗,但要肥得多。妈妈对我说:“看见了吧,那就是獾,在这一带住了好多年了。”爸爸举起猎枪就要开火,妈妈说:“它可是咱们的老邻居了,你就放过它吧,反正我们家粮食再缺也不缺它这一口。”时隔一年,父亲突患急症辞世。母亲和我护秋时,我又两次看到过那獾。母亲心地特别善良,一辈子连只鸡都不敢杀,可眼下,为了我这个独根苗能活下来,竟然想到了捉獾和吃它的肉。
  
  第二天,母亲用大号篓子背着麦糠和工具,手牵着我来到那个獾洞旁。我不抱希望地对母亲说:“现在人都找不到东西吃,那头老獾是不是已经被饿死了?”母亲说:“这有可能,但还是要试试啊,只是,逮不到獾你可别哭,就算妈妈带你出来玩儿了。”獾是有冬眠习性的动物,秋季积累大量皮下脂肪,每年11月就进入洞穴闭门不出了。当地人常常用烟熏的办法逼它出来,将其捕获。母亲在獾洞旁笨拙地点燃麦糠,把明火吹灭之后,就用芭蕉扇子不停地往獾洞里扇,呛人的浓烟顺着洞道直往洞里灌。妈妈身边放着一只麻袋,只等被熏得晕头转向的獾刚一出洞,就把它紧紧罩住,装进袋子。不一会儿,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从洞里传出来。母亲兴奋极了,自言自语地说:“今天运气好啊,我家小青子有肉吃了,命能保住了……”就在这时,只听“唿”一声,那只老獾猛地从洞口蹿出去好几米远,母亲手中的袋子竟没来得及将它罩住。想不到的是,这只獾并没夹着尾巴逃窜,而是龇着牙,围着母亲一边转一边怒吼。
  
  这样折腾了一会儿,它又忽然变招猛地朝我扑来,紧紧咬住我的裤脚不放,我竟被它拖了个仰八叉,吓得哇哇大哭。母亲手拿铁锹准备把它制服,它则边吼边往远处退,毫不畏惧。母亲就这样被它一步步引到距离獾洞四五十米远的地方。这时候,只见獾洞里依次探头探脑地走出5只小獾。老獾面对獾洞凄厉悠长地叫了一声,那些小獾立即一路狂奔至一个长满野草的陡坡前,而后一个个抱紧脑袋,像皮球似的滚了下去,如此,谁对它们也奈何不得。
  
  “天哪,这只老獾什么时候又生出了一窝小崽子啊?”等到母亲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只老獾像完成了此生一大夙愿似的,其神态也从容镇静多了。它不紧不慢地钻进酸枣丛,而后掉转屁股盯着母亲目不转睛地看,眼神中有惊恐,有紧张,似乎还有几分得意。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母亲透过窗户,隐隐约约看到一只活物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打开屋门一看,竟是从自己手下逃脱的那只老獾。当时母亲没有理睬它,只顾忙自己手头的针线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19:50

 奇怪的是,第二天、第三天,那獾还是在这个时间,照常来到院子里,像在乞求什么。母亲猛地意识到獾是饿得走投无路了,才冒死来求助人。“这年月,人都有被饿死的危险,一只老獾带着5个獾崽子生活也不容易啊!”母亲自言自语地说着。我连忙牵着母亲的衣袖说:“是不是约上邻居把它堵在院子里,活捉它。”母亲想了一会儿,说:“现在逮住它不成问题,可它的5个孩子从此就没娘了啊!”
  
  母亲对老獾动了恻隐之心,她把蒸馍笼里仅有的两个玉米面窝头,拿在手里掂了又掂,而后拿起一个,跑到离獾四五米远的地方,一甩手,扔给了它。那獾抬头望望母亲,犹豫着,往窝头处挪了几步,又盯着母亲看,确定没有危险后,才叼起窝头一步一回头地走远了。
  
  之后,这只獾便隔三差五地来我家院子里求食,母亲则根据家里的情况,有时给它一个高粱面窝头,有时给它一串红薯干。那獾看上去比一年前老了许多,一走一晃。母亲有些疼怜地说:“唉,年景不好,你连自己都顾不了,干嘛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啊!”6岁的我,只是觉得好玩,笑母亲和獾说那些话。
  
  一个月后,家中依然粮食短缺,我依然在死亡线上挣扎。一天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突然房屋门板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母亲胆小,没敢去瞅,直到天大亮,母亲才去开门。
  
  刚出门,母亲险些被脚下一个软乎乎的东西绊倒。低头一看,竟是那只老獾。母亲连忙退后一步,见老獾没反应,母亲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推了它一下,它还是一动不动。
  
  老獾死了。它的头部和门框上有大片血迹,还没完全凝固。“这是怎么回事啊?”母亲百思不得其解。正好邻居张爷爷来我家借东西,看到这情景惊讶不已,他说:“獾感觉自己快要死的时候,总会选择一个干净又隐蔽的洞穴作为长眠之地,而后悄悄离开原先的洞穴,像冬眠一样死去。”张爷爷还说,他打了一辈子的猎,还没有见过老死在外边的獾,而自己送上门来的事情,他也是第一次看到。
  
  母亲抱起这只足有30斤重的獾说:“难道你是故意撞死在我家门前的?你是把你的肉身当做礼物来报恩的吗?”母亲哭了,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把这只獾吃掉。在獾死去的第二天,舅舅悄悄把这只獾剥了皮,取了肉,为我家留出一半后,把余下的一半一锅炖了。我和邻居吃得满嘴流油,母亲却始终避着,连一口汤都没喝。
  
  第二年,我们那一带获得了大丰收,母亲精选了一堆子粒饱满的麦子,一把一把装进獾皮里。因为装得太满,看上去像一只待产的獾妈妈。母亲说:“就让我用最好的粮食安慰你那饥饿而善良的灵魂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0:45

 猫事
时间:2015-04-13 作者:未详 点击:145次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约是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在校考试不顺回家,见到当时家中豢养的名叫“阴阳脸”的猫迎面懒懒而来。那时正是午后,夏热使得它看上去身躯沉重。
  
  当我把它抱进怀里的时候,该猫竟一反常态地死命挣脱要走,摆明了一副绝不合作的样子。当时它的举动显得非常不耐烦,左扭右突中,爪尖还划破了我的手。
  
  我心情恶劣,在放它走时还随心地踢了它不轻的一脚。我清楚地记得那一脚是踢在它的肚子上,随着我的脚起,“阴阳脸”的身体在空中略略地小飞了一下,竟还划出一条弧线。
  
  落地之后,“阴阳脸”呜咽地急急走了。
  
  晚上的时候,母亲忽然把我叫到衣柜前,她指着衣柜中装放我衣服的那一格让我细看。我当时惊讶万分地看到在我的衣服上方整齐地并排僵卧着两只刚出生的死小猫,它们的身体下积有一滩小小的水渍。
  
  我僵立在原地说不出话来,因为只有我自己才知道,这两只小猫和我的下午那一脚的关系。也相信因为这层连带,它一定是要爬到我的衣服上去生小猫的。这对仇人绝对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最后抗议和羞辱。
  
  时光荏苒,越到年岁更多递增的时候,越不能原谅自己做下的这件“猫事”。
  
  多少年来,每当我看到新的生命时,立即就能想起多年前自己夏日下午考试完后对“阴阳脸”的那一脚,内心刀绞般的疼痛,不可言喻。
  
  人是不能遗憾的,尤其是像我这种心思沉重的人,经历的恶事一旦忘不了,放在那里叠合起来,就像处处伤痕。也就是说,人是不能辜负他人的,心债时时背在身上,断定如芒在背。
  
  在美国各地,鸽子和松鼠满街走动的景致是极普通的街景,再往山的深处走不多远,还会有各种叫不出名的大小动物在路间穿行。有时,它们在街中心走路,过往车辆无不完全停下来,慢慢等候其缓缓而行。美国动物流露出来的那种趾高气扬的任性,让人觉得美国群体人品的高大。
  
  也因为这个简单原因,每次,当我在美国任何地方为过路的动物而缓缓停车时,内心都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和赎买前恶的认知。
  
  他人的信任,是你的财富,不想把你自己逼疯的话,你趁早善待对方。我童年的“阴阳脸”阴阳分明的脸悄悄浮上心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0:57

幸福的季节
时间:2015-04-13 作者:未详 点击:115次

  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病也是一种娇纵、一种补偿、一种享受。
  
  幸福和爱情包围着每一个人。年幼的人将会得到,年老的人可以补上,年幼的人快乐成长,年老的人补度青春。而年轻的人,正当华年的人,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简直是泡在幸福的海洋里,行进在幸福的山谷中,只需要你去拥抱,你去迎接,你去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幸福就像泥石流,幸福就像瀑布一样,横天而泻,滚滚而来。大珠小珠,美不胜收……世间的一男一女,一夫一妇,小俩口连理比翼,结为夫妻,竟是这样好,这样美满。这真是生命中最不可言状的幸福,最最属于生命自身的喜悦。只有在结婚以后,男人才真正成为男人,女人才真正成为女人,他们的生命在拥抱交流融为一体之后才变得温暖、光亮、满足、美丽。而这种温暖和美丽又是怎样电光石火一般的转瞬即逝!
  
  哦,几十年以后,当他们步入中年、步入老年以后,他们会不会发现,对于已经失去了或者正在失去幸福、或者已经不在意幸福还是不幸福的人来说,幸福,也像童年、天真、纯情、梦想一样,也许压根儿就显得有点做作呢!
  
  幸福正像健康,只有在失去了以后才觉悟到它的可贵。幸福就像一件薄胎彩绘瓷瓶,惊人的美丽和脆弱,那么容易失手就把它打碎从而失去它。
  
  考验,痛苦,启示,进步;再考验再痛苦,再启示再进步;这就是苦难的历程,这就是心灵史,这就是生活的意义,这就是幸福。
  
  我真心以为,有了中国式的伦理观念与义务感,才能有家庭的幸福。
  
  人生下来就要求幸福,就像鸟儿要求天空,草儿要求太阳,而鱼儿要求大海。
  
  生活在温煦、芬芳的祖国的地面上是多么奇妙啊!生活在正直、善良、各有一个灵魂的人群当中是多么奇妙啊!
  
  幸福的日子就像在平原上运行着的平稳的车,你不知不觉。你还以为你是处在一种静止的、不变的、本来如此的状态之中呢,其实,你正乘着“时间”这辆车飞快地运行。
  
  并不是每一代人都能赶得上这样的火红的岁月:幸福从他们的眼角里嘴角边微笑中泪花中和喉咙里洋溢出来。
  
  幸福原来是那样平凡。
  
  想想世界上有高高兴兴地吃饭的可能性就让人够快活的了。
  
  幸福是什么?是伟大的终极?是意识形态的规范?是超人的形而上?是乖张的怪僻与疯狂的想象?是童话?是梦?是先觉者的抛头颅洒热血?是强者的蓬勃?智者的诀窍?英雄加流氓的好勇斗狠?还是道德家的沽名钓誉的至善?都是,这些都是。
  
  幸福就是对于历史规律的掌握,高尚就是按照历史规律的要求做出自己最好的贡献。那么改造思想呢,归根结底改造思想就是使自己的头脑符合历史的客观规律。因此,改造才能幸福,改造才能高尚。
  
  正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辛苦的季节,也是幸福的季节一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1:39

不要吝惜灯油
时间:2015-04-13 作者:未详 点击:101次

  小时候,一到腊月,母亲就会每天抱着我站在村口待上一阵子。她是在等我外出打工的父亲。但有一年,母亲一直没有等到,等不到的空闲里她只是一遍遍地收拾父亲的信件,以图用信纸的皱纹把时间磨掉。
  
  除夕夜,母亲早早包好饺子,然后就坐在昏暗的油灯前,等父亲。往常母亲为了省油,是很少在天黑之后点灯的。我在母亲怀里呼呼大睡,全然不知周遭发生的一切。
  
  好在父亲终于还是回来了,时间是后半夜。
  
  父亲回来的时候浑身黢黑,和门外的黑夜融为一体。他敲门的声音没有母亲预料中的急促,让人还以为是风在作怪。父亲叫母亲的小名,呼唤了很多遍母亲才回过神来,发觉这不是梦。母亲慌乱地打开门,并没有与父亲寒暄,而是径直走进厨房煮饺子。
  
  请相信我母亲这个简单而又平静的动作是她操练无数次的结果。
  
  父亲哧溜溜地喝着滚烫的面汤,大口咀嚼着寡淡的饺子。母亲在一旁平静地看,目光却落在她刚给父亲披在身上的棉袄上。父亲吃完后闷不吭声,最后才说:“我在火车上打了一个盹儿,钱被人偷了。”
  
  母亲平静地说:“知道了,平安回来就好。”
  
  父亲又说:“我把钱藏在棉袄里,一直搂着的。在火车上我不敢睡,开始还能撑得住,但几十个小时呢,我又累又饿,想,打个盹儿应该出不了问题吧。所以我就打了个盹儿,结果钱就被人偷走了,棉袄被人划得七零八落。多好的一件棉袄啊,真是可惜了。”
  
  母亲已经略显倦意,说:“困了你就睡吧,现在到家了。”
  
  父亲不睡,继续说:“我不应该回来,回来也应该先把钱寄回来,但是我没有。钱被偷走后我想死的心都有了,可一想到你们娘俩我的心又活了。”
  
  母亲说:“你不能死,你死你倒能享福了,留下我们娘俩受罪,这不公平。”
  
  父亲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尤其是当我看到咱家屋里还亮着灯的时候,我的腿突然活泛起来,感觉该有的东西一件也没丢。那些钱是我挣来的,现在没有了,以后还可以继续挣。”
  
  母亲听后没有回答,这时她已经开始收拾碗筷了。她走的时候顺便扑哧一声把灯吹灭,说,家里灯油快没了,还是省点吧。
  
  这事是很多年后父亲向我说起的,末了,他又补充一句说,其实你母亲不是一个吝惜灯油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1:52

就像恋爱中的人一样
时间:2015-04-13 作者:未详 点击:198次

  就像恋爱中的人那样,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首歌。每当晴朗的夜晚,当我抬头遥望夜空中闪烁的群星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哼起这首老歌,歌名就叫《就像恋爱中的人一样》。在爵士乐中,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经典歌曲,不知你是否听过。
  
  这些日子以来,忽然发觉
  
  不知从何时起
  
  常常独自一人,有时望着星星发呆
  
  有时拨弄着吉他出神
  
  就像恋爱中的人那样
  
  恋爱的时候常常就是那个样子。意识就像蝴蝶一般,自由自在地翩翩飞舞,让人忘记了自我。等到回过神来,才发觉竟已过了很长时间。如同那首歌所唱:“想起伊人,恍恍惚惚。”
  
  想来,恋爱的最佳年龄应该是在16岁到21岁之间吧。当然,每个人都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那个年龄以下,怎么看都像个毛头小子,让人觉得幼稚可笑。反之,过了20岁,人又现实起来。岁数再往上,有了“多余的”知识,人也就不知不觉地变成“那样”了。
  
  然而,十几岁少男少女的恋爱,恰似身边掠过的清风。涉世尚且不深,做起事来也是毛手毛脚的。正因为如此,才对凡事都充满着新鲜和感动。当然,这样的日子转瞬即逝。唯有鲜明的记忆,常常有效地给予我们的余生(充满着种种的痛苦)一些温存的暖意。
  
  我一直都在写小说。对于写东西的人来说,这些感情上的记忆十分重要。即便是上了年纪,倘若在内心深处,保留着这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就如同体内始终点燃着一盏暖炉,不会那样孤寒地老去。
  
  因此,为了能够多积蓄一些宝贵的燃料,就不妨趁年轻的时候多谈些恋爱吧。金钱固然十分重要,事业也不可放弃,然而,独自一人仰望着星空发呆,拨弄着吉他出神的日子,在人生当中实在是太短暂,太珍贵了。一不小心,忘了关掉煤气开关,或者从楼梯上失脚跌落的经历,偶尔有几次,又何妨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2:07

只爱一点点
时间:2015-04-12 作者:未详 点击:226次

  我刚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个老头,姓刘,本已退休,是学校返聘回来继续发挥余热的。不过从他说话的语气能够感知,他的热度已经接近冰点。
  
  他对学生很严厉,谁要是不听话,他就勾起中指对准头狂敲,声音听起来像是敲木鱼。我曾被他敲过,很有力度,完全感觉不到他是一个年逾花甲之人。
  
  刘老师除了教书育人,还喜欢管闲事。那时社会上男孩正流行蓄长发,并把头发染黄弄成鸡窝状,刘老师为了防止这种不良风气刮进校园,每天怀揣一把老式剃头刀到处溜达,看见不符合标准的头发,就上前在这个学生的头上修理几刀,形成一个豁口,逼着人去把头发剪规整。
  
  我有位男同学因病休假,再次回来上课的时候头发已经很长了。不知他是不是故意和刘老师作对,在上刘老师课那天他还在耳朵上打了个耳钉。果然,刘老师上课后很快注意到这位同学,来不及等到下课就教育说:“这位同学的装束放学后可得换换了,披头散发已经不允,居然还打耳钉,看得我揪心。好好一个男生干吗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谁知这位同学并不买账,反而辩解说:“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你用老眼光看不惯的东西不代表不合理。再说,你也别光盯着我一个人不放,那个同学戴了两个耳钉,也没见你说什么。”说着指向一个在他前排刚转来的短发学生。
  
  刘老师没想到还有人敢顶撞他,看了一眼那个学生怒道:“你没听明白我的话吗?我说的是你们男生,不要打扮得像个花喜鹊似的。”
  
  那位同学以为刘老师眼花没有看真切,又说:“你怎么知道他是女的?”
  
  刘老师这下是真生气了,省略了脸部动作,说:“她是我孙女,你说我怎么知道?”
  
  也就是因为此事,刘老师为了怕那个男生影响他的孙女,很快给她调整了位子,成了我的同桌。这个女孩后来留起了长发,我暗恋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慑于刘老师的威严,一直未敢表白。
  
  时隔多年,今年春节回家,又一次见到她,她比以前更漂亮了。她见到我很高兴,不叫我老同学,而是称之我为老同桌。闲谈之中,她告诉我刘老师身体每况愈下,每天需要让人搀扶才能在校园散步。我听后很不是滋味,让她给刘老师带去我的祝福。当然,我仍没有告诉她我暗恋她事,而理由,已经从“不敢”变成“不需要”了。
  
  其实暗恋也是一种爱,这种爱只一点,不泛滥,如果拿来用作回忆真的是挺好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4:06

生死之交
时间:2015-04-12 作者:未详 点击:155次

  在人类社会中,常用生死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那么,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这种友情呢?
  
  这是个叫人无法回答的难题,因为动物不会讲话,它们不会向你叙述它们之间的种种恩恩怨怨,奇闻轶事。这个难题,只有靠人类自己去观察,去推理,去猜测。即使看到了,也难下结论。
  
  这里讲的,是一个猎人亲眼目睹的事。这里只能记下他所见到的情景,至于结论,还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吧。
  
  京太郎是个猎手,他住在雾岛山脚下。他捉到了一只母野鸡,没舍得吃,也没舍得卖,就养了起来。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养鸡了,鸡笼子被扔在一边,放了很久。这次,他把鸡笼子找出来,用它装野鸡。
  
  麻雀们飞到鸡笼里吃食时,这只母野鸡非常生气。它常常扑棱着翅膀,把麻雀们赶跑。
  
  转眼半年过去了,野鸡仍然没有习惯这里的生活。京太郎每次去给它送食,它还是吓得四处乱飞,在铁丝网上跳来跳去,惊恐不安。
  
  后来,京太郎发觉,院子里飞来了一只山鸠,它经常在笼子周围飞来飞去。
  
  鸡笼前有一棵大栗子树。不久,山鸠搬到那棵树的树枝上来住了。它从早晨到晚上,“咕咕”地叫个不停。最近,它又慢慢地开始在笼子前走动,最长时,能在那里待一个钟头。
  
  山鸠和平常饲养的鸽子不同,一般它不接近人家,也从未见过有在鸡笼子前走动的事。所以,京太郎感到奇怪,他开始留意这只山鸠,每天观察它的行动。
  
  有一天,京太郎坐在窗口,看见山鸠扑棱地从树上飞下来,落在铁丝网前。这时,野鸡正在笼子里吃食。它一看山鸠,叼在嘴里的食物一下子掉在地上。它又把掉下的食物啄起来,放下。再啄起来,再放下,重复了几遍。
  
  与此同时,它还从嗓子里发出“咯咯咯咯”的叫声。这个动作特别像母鸡唤小鸡雏吃食的样子。
  
  京太郎感到很有趣,就站着不动,仔细观察。他发现,这时山鸠显得非常兴奋。它一边扑打翅膀,一边向铁丝网撞去。野鸡似乎吃了一惊,它挺着脖子,盯住在扑打翅膀的山鸠,呆愣了好半天。突然,它衔起食物,一摇一晃地跑向山鸠。从铁丝网的空隙把尖嘴伸了出去。
  
  京太郎大吃一惊。啊,原来,野鸡叼着食物,是想把嘴伸出去喂山鸠啊。
  
  山鸠呢,就像小鸡雏一样,张开大嘴,接过了送来的食物。
  
  野鸡接着又反复地取了五六次食物,一一地喂给山鸠。
  
  京太郎对此百思不解。为什么那些麻雀来笼子里取食时,立刻就会被它赶走?而这只山鸠为什么却受到野鸡的接待呢?
  
  京太郎再仔细地观察,发现这只山鸠的硬嘴破了,不知在什么时候受了伤,它自己不能叼取食物,所以到这儿向野鸡讨食吃了。
  
  野鸡呢,它并没有因为山鸠跟它长得不一样而拒绝它,它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它。京太郎看到这儿,不由感到,鸟类也有同情心啊。
  
  故事到此,刚刚开始。京太郎发觉这两只鸟的感情一天比一天加深。正当他想继续观察时,野鸡不见了。看来是晚上的大风把鸡笼子的顶盖吹掉了,那只野鸡飞到树林里去了。从此,在那附近,再也没见到野鸡和山鸠的影子。
  
  京太郎也就渐渐把两只鸟儿忘了。
  
  过了几个月,京太郎手痒痒的,又进山打猎了。
  
  那是雪后的一天,天气晴朗,鸟类和野兽的脚印留在白色、柔软的雪地上。对于猎人来说,是个狩猎的好日子。
  
  这一天,京太郎打到了三只公野鸡和两只兔子。野鸡的尾巴非常漂亮,长长的,像雨后的彩虹。这是近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
  
  夕阳西下,京太郎背着猎物,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走,这时,跟着他的猎狗突然兴奋起来,不停地摇晃着尾巴,随后,向一片草地里蹿去。凭着多年的狩猎经验,京太郎马上意识到附近有猎物。他顿时打起精神,端起猎枪,朝猎狗的方向追去。他没跑出二十米远,便听到有“扑棱扑棱”的声音。响声很大,原来那里有一只肥大的野鸡。
  
  这只母野鸡的藏身之处被猎狗发现,它慌慌张张地飞起来了。
  
  京太郎知道,这当口,绝对不能慌手慌脚。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慢慢地抬起枪口,瞄着直线飞去的野鸡的后影。准星对上了野鸡,这时候猎人的心情,是最兴奋的。他开始用手勾住扳机,只要他手指一勾,野鸡肯定会成为他的战利品。就在这紧要关头,忽然传来“啪啦、啪啦”的拍打翅膀声。有一个东西贴着他的前额飞了出去。他猛地一惊,不由“啊”的一声,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了。可他连野鸡的边都没沾上。野鸡朝着夕阳西下的山谷飞去,一点点消失了。京太郎仔细看看,从它额头前飞过的是只山鸠。京太郎呆呆地在那里站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想起了什么似的,自言自语道:“噢,那家伙是从我家跑走的野鸡。另一个就是那只常去的山鸠。啊!没错儿,肯定是这样!”
  
  看样子,从逃走后,野鸡和山鸠还一直友好地生活在一起。说不定,刚才两只鸟正在草丛里寻找食物。京太郎并不明白的是,那只山鸠的动作是被野鸡的声音惊动了,因而惊慌失措地从他面前飞过呢,还是为了帮助野鸡逃走,故意地那样飞过来的?这是个谜!
  
  对这两只鸟的反常动作,京太郎想了许多。但最终还是深深地感到:“多亏没打中野鸡。”一想到两只不同种类的鸟会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京太郎的心里,不禁充满了同情、怜悯,甚至一种羞愧感。
  
  从此,京太郎就很少上山打猎了,他改采药材为主。有人问他,为什么把猎枪放在那儿不用,他总是笑笑,说自己年纪大了,眼不听使唤了。其实在他心里,时常想到那两只鸟,想到它们之间的友情,想到它们的生死之交。
页: 2795 2796 2797 2798 2799 2800 2801 2802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2808 2809 2810 2811 2812 2813 281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