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4:18

把阳光加入想象
时间:2015-04-12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美国青年罗尔斯大学毕业后,开始为找工作四处奔波,但很长一段时间,罗尔斯并没有找到需要自己的职位。不久,罗尔斯的朋友邀请他一起去夏威夷旅行。一天,沐浴在夏威夷海滩阳光下的罗尔斯注意到,很多在海滩上休闲的人在用手机聊天。但是他发现这些人不一会儿就不得不顶着太阳跑回停车场。这是为什么呢?罗尔斯从游客的抱怨中找到了答案:“该死的手机又没电了!”手机突然断电,竟打断了一些游客的开心之旅,这引起了罗尔斯的思考。如果有一种能在海滩上充电的充电器,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罗尔斯曾极度痴迷太阳能,在大学里还尝试设计制造过一辆太阳能自行车。此时,夏威夷海滨的阳光让他忽有所悟:为何不去利用这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呢?他突然有设计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的冲动。接下来,罗尔斯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太阳能充电器并把它缝到了背包上。当他把这种太阳能背包拿到一个旅行网站上出售后,竟吸引了许多购买者。2005年,罗尔斯创立了罗尔斯设计公司,生产销售自己生产的“瑞特”牌太阳能背包。半年后,罗尔斯公司的产品竟在世界各地的沙滩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公司也因此盈利8万美元。紧接着,罗尔斯又开始设计一种能为笔记本电脑充电的背包。结果,这种产品面市后更受欢迎,世界各地的订单雪片般飞向罗尔斯的公司。这使罗尔斯每个月有近2万美元的收益。
  
  谁也不敢相信,一个为找工作而发愁的大学生,两年后竟成为一个拥有自己公司的老板。罗尔斯接受一个电视节目采访时说:从开始到现在,我都没有做什么,我只不过是把触手可及的阳光加入了想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4:31

泥塘里起飞的梦想
时间:2015-04-11 作者:未详 点击:238次

  1920年,他跟随四处游历的父亲来到纽约,暂住在一条偏僻狭窄的小街上。当时才10岁的他,调皮淘气,是人们眼中的“坏孩子”。他乐于整天带着一大批“小屁孩”,在街道上到处搞破坏,愚弄邻居,顽劣到了极点。
  
  为了惩罚他,父亲在征求邻居们的意见后,罚他和他的“同党们”每天必须清理小街上的一条湖。说是湖,事实上不过是一条狭长的死水塘,里面满是多年来沉积下来的枯树死枝和人们随手丢进的杂物,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污泥塘。
  
  他的任务就是每天负责将污泥塘的杂物清理出来一些,这是一个无聊、简单且令人厌倦的工作,因为清理出的东西大都因为长时间的浸泡而恶臭无比。“同党们”很快就厌倦逃开了。
  
  可是,他却一点儿也不厌倦,反而干得特别认真,特别起劲,他觉得这项工作真是太奇妙了,能给他带来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因为,有时他能从污泥塘里清理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一面老铜镜,一个有些年代的罐子,甚至偶尔还能弄到几枚钱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对水下的世界就有了浓厚的兴趣,立志长大之后,到“更大的湖”去清理,甚至是海洋里,他深信那里面肯定有更多的“意料之外”的东西。然而,他的这一志向,却被邻居们看成是异想天开,一个白痴的白日梦。
  
  但是,他却顽固地坚持这个“异想天开”,他背着家人,偷偷地考入了法国海洋学校。毕业后,22岁的他穿上了潜水服,戴上氧气瓶,租借了一艘名为“圣女贞”号的帆船,踏上了环游世界的海上之旅。那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潜入深海,第一次发现海中有许多奇妙新奇的鱼类以及贝类海藻等生物,当然,还有他儿时梦想的“意料之外”的东西——沉船残骸、瓷器碎片,再有就是虽沉睡千年却依然光彩夺目的黄金珠宝。
  
  随后的十几年里,他在水下找到了成千上万、价值连城的水下沉船物,罐子、餐具、珠宝、枪支、珍稀文献、绝版艺术品……他将这些物品的一部分陈列在自己的私人海洋博物馆里,供所有人参观。从此他声名鹊起!
  
  1952年,他发明改造了世界上第一部水下摄影机,并且弄出了一套水下电视拍摄装置系统,从而开始踏上了拍摄水下电视片的旅程,他为人类和科学打开了一扇通往海底世界的窗户。
  
  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乘坐了一艘叫“卡里扑索”号的探索船,面向大海,先后跨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极地冰川等许多人类之前从没到达过的水下之域,记录了梦幻般的水下精彩世界。
  
  他先后拍摄了75部以海底为素材的电影电视,其中《寂静的世界》《海底世界》《海豚的声音》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电影,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播放。这些影片让全世界的观众大开眼界,惊叹不已,终结了人类不了解海底水下世界的历史。由他历经7年导演并拍摄的3D电影《海底探奇》,不久前已登陆全球影院,其唯美的画面丝毫不亚于之前受热捧的《阿凡达》。
  
  不错,他就是海洋探险之父雅克·库斯多。至今,人类拍摄海洋世界、探索洋底秘诀的所有活动都是建立在他先前开拓的基础之上。他发明的水下摄像系统以及撰写的潜水心理学等仍在今天被广泛使用。
  
  从污泥塘里起飞梦幻水世界,雅克·库斯多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梦想随处都可诞生,只要心中有所梦,脑里有所想,哪怕你是身处恶臭无比的污泥塘中,同样有一天也可以起飞翱翔,化梦境为现实!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4:44

别只凿成功一个坑
时间:2015-04-11 作者:未详 点击:383次

  生活是一个集合扔掉任何一部分都画不成圆
  
  在众多一夜成名的“超女”明星当中,我投张靓颖一票。
  
  张靓颖歌唱得好,人也善良。她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母女俩相依为命。她是个勤奋好强又不侵犯他人的温和女孩,站在舞台上,神情中有时还露出稍许的孤立无援。现在出了名,你再问她当下摆在心头的第一件事,大概是事业如何发展、和谁签约、如何唱好歌、做不做广告、拍不拍影视,等等。
  
  但你要接着问她想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她一定也有她冷静的考虑。因为,她在“超女”火暴的旋涡中表现得比较有自制力。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显得比其他的“超女”闲一些。因为她“拒绝了一些公司的安排”,“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在状态好的情况下再来做工作”。对于“凉粉”们希望她“身体工作两不误”的帖子,她也认真回应。这样一个张靓颖,在第一考虑事业之后,第二、第三一定想到健康、想到照顾母亲。
  
  按照张靓颖的性情,这样的选择是很自然的。可是,她有没有可能做其他的回答呢?第一,考虑如何成功,更名满天下;第二,还是考虑如何更成功,更名满天下;第三,还是如此。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这样极端的回答。
  
  我认识一个女孩,30岁,从外地来北京发展。几年下来不能说完全不顺,也不能说很顺,用她的话说,自己现在的人生价值怎么也该体现为月薪七八千元。但是,跳槽跳来跳去,还在三千左右徘徊,为此她十分焦虑。我问,你现在心中第一位的考虑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当然是成功。第二第三呢?她几乎没多想:还是成功。问她考虑不考虑健康、婚恋之类,都说顾不上,一切都得等打完天下再考虑。
  
  应该说,女性把事业成功摆在第一位是时代的进步。“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的旧风俗早被抛弃了,当下男女平等。然而,当一些女孩抡起榔头一二三都同凿一个坑时,我们却要添一只后眼,看清这样是否合算。
  
  有一位女士,多年前就一二三只凿一个坑,被父母安排了一场婚姻,不久就离了。而后多少年拼命地往前混,挣了几百万,买了房,又出国读了MBA,回国谋到年薪几十万的职务。成功是成功了,身体却很差,这几年开始急着嫁人,急着要小孩。她今年三十五六,想找年龄相当的成功男士已没有希望。在这种恐慌中,她恋爱了两次,对方都是有妇之夫。一个骗了她,一个妻子死活不离。原本拼了几年,身体透支,再情感受挫,人一下子老了、难看了,疾病也频频出现。回顾以往,她告诉我:“那些年只顾一头太亏了,无论如何起码不该把身体拼掉。”
  
  经济学有一条“等边际准则”,讲的是如何让钱的效用最大化,所以也称“效用最大化原则”。月薪一千,都用来吃饭,肯定不合算。都用来买衣服也不行。都用来住房还不行,均衡分配才合算。我们做任何事情,精力也该一二三四合理分配到各个方面。但在当今高热度的谋发展中,却很容易一二三同凿一个坑。人生更是同理。我们在开发人生时应该一二三统筹兼顾,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只顾成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4:58

18岁,有些事情我不懂
时间:2015-04-11 作者:未详 点击:234次

  理丝入残机
  
  高三那年的一个周六,传达室葛大爷说外面有人找我。我出去一看,是张姐。她是我在青年工人读书小组认识的,读书小组解散后,再没见过。张姐说:“这一段特别没意思,想找你聊聊。明天星期天,我8点在儿童公园门口等你,你爱来不来。”
  
  第二天,我带着一个单词本去了。张姐说:“你背单词,我怎么跟你说话?这样吧,我考你。你如果把这个本子上的单词都背下来,就陪我说话。”我说:“行。”一个小时的工夫,我就背下来了。张姐说:“这样背单词绝对快,以后每个星期天我都陪你背单词吧。”我也觉得这种方式颇有效率,顿时产生一种剥削人的思想。
  
  看着张姐的背影,我心想,要是有这么个姐姐,倒挺好。我是长子,无哥无姐,从小受尽大孩子们的欺凌,长大后,感觉难以与父母沟通。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心中又隐隐萌生一丝抗拒,因为我一向以为自己坚强刚毅,希望有一个姐姐,仿佛是心中有一块什么东西融化了,在那种融化的液体中,看到了自己的柔弱。
  
  此后,有五六个星期天,我没有要紧的事,便去“剥削”张姐。次数多了,我有点于心不忍。我说:“高考复习紧张,以后通信联系吧。”张姐说:“好吧,下次是最后一次。”可到了下次,她又耍赖说:“我说的是下次,并不是这次。你知道什么叫‘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吗?”我说:“这首《子夜歌》我也读过,丝就是相思,匹就是匹配,丝线织不成布匹,暗指有情人不能结合。”张姐说:“看你那德行,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我问:“难道我理解得不对吗?”张姐静了静,说:“没有,姐跟你开玩笑。你快回去复习吧。要是误了你考北大,你还不恨我一辈子。”我说:“不会的,那张姐我就回去了,以后有事写信联系吧。”
  
  张姐挥挥手,转身就走了。以往都是我先走,她在后面挥手目送的。我也没多想,转身也走了。
  
  叫姐无数声
  
  此后半年多,我们都没有见面。她给我写过三封信,谈她的工作,她读的书,她的一些思考。我一向是有信必回,在回信中隐隐流露出指导和鼓励的语气,同时大肆炫耀文笔,也顺便算是作文训练。她还冒充我的亲戚,到传达室给我送过一回粽子和一回松仁。我与同学们稀里糊涂分吃掉了。夏去秋来,我收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临行前四五天,我去学校闲逛,葛大爷突然递给我一封张姐的短信,约我在儿童公园见面。我想,也应该跟张姐告个别,就按时去了。
  
  到了约定地点,却没看见张姐,过去都是她先在路边等我。我在四下的树丛里寻找,忽然眼睛被蒙住。我忙叫:“是张姐吧?”她在后面说:“谁是你张姐?叫姐。”我又连叫三声,她才松开。
  
  回头一看,张姐站在绿草地上,穿着水红色连衣裙,乳白色皮凉鞋,头上笼了一条杏黄色发带。她说:“你的理想实现了,感不感谢我?”我说:“应该感谢你,你帮助我复习许多次。”她说:“不对,你应该感谢我的,不是我帮助你复习,而是我这半年多来不帮助你复习,根本就不跟你见面。说你不懂事儿,你就是不懂事儿。”我说:“照你这意思,凡是不帮助我复习的人,我都得去感谢吗?”张姐说:“我的意思你怎么还不明白?我要是帮助你复习下去,你肯定考不上北大。”我说:“不至于,你不过是帮助我,看我背得对不对,又不当我的指导老师。虽然你学习成绩不如我好,但也不必那么自卑。我主要还是靠我自己。”
  
  张姐听了,默默看了我一会儿,说:“就你这样的人,也能上北大呀?”我说:“怎么了?我哪里对不起北大?”张姐说:“看来北大里边傻子疯子肯定不少。你走了,有什么话嘱咐我?”我一听有点像孙犁的《荷花淀》,就调皮地说:“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张姐听了,有点奇怪。我又说,“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张姐迷茫地说:“还有什么?”我憋住笑,接着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张姐这下听明白了,“扑哧”一笑,说:“好啊,你占我便宜,我现在就和你拼命。”说着,一把抓住要跑的我,在我身上一通乱打,一边打还一边胳肢,直到逼迫我又叫了无数声好姐姐才肯罢手。
  
  目光织瀑布
  
  平静下来之后,我看出张姐情绪似乎有些低落,很像学校里那些落榜的同学。
  
  我说:“你以后给我写信吧。”
  
  “我不给你写信。我直接去看你,不行吗?”
  
  “行,行。”我有口无心地答应着。
  
  “放心吧,我不会去的。连你们中学我都不进去,更不会到北大给你丢人的。再说,用不了几天,你就会把我忘得干干净净。”
  
  “看你说的,我孔某人从来不忘老朋友,连小学同学都记得清清楚楚。”
  
  “好,那你就记得我这个老朋友吧。你以后帮助我复习,行吗?”
  
  一提到学习的事,我便如鱼得水,滔滔不绝。在我说话时,张姐一次也没有打断我。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我自己发现已经说了很长时间,停下来时,她也没有言语。
  
  我俩相对呆立了一阵。她说:“你说得真好,我就爱听你这么瞎说。以后可能再也没机会听你这么瞎说了。好吧,我祝你学习进步,生活幸福。”
  
  “我也祝你学习进步,生活幸福。”
  
  “嗯,我有一个请求。”张姐说。
  
  “什么请求?”
  
  “咱们这就分别了,能不能……你……能不能,拥抱我一下?”张姐忽然有点不像平时的姐姐模样,低着头,好像一个小妹妹似的。
  
  拥抱那时已经在电影上很常见了,可那都是谈恋爱的人干的事,跟张姐怎么能那样?再说,怎么拥,怎么抱啊?我看着张姐水红色的连衣裙,用手挠着后脑勺,故作镇静地说:“拥抱?那,那不太合适吧?我从来没拥抱过,多不好意思啊。不就是告个别吗?以后又不是见不着了。革命生涯常分手,要不,咱们就握个手吧。”我觉得脸热热的。
  
  张姐的脸红红的,她低声说:“我也没拥抱过,不拥抱就拉倒。我是想……我是以为你想拥抱呢,我是替你说出来的。瞧你那一本正经的德行,那就握手吧。”说着,张姐笔直地伸过手来。
  
  我伸手握住张姐那细长的手,她猛地用力握了我一下,挺有劲儿的。我很想回敬她一下,但心里跳跳的,没敢。好像给自己壮胆似的,我连忙说了句:“再见。”
  
  张姐盯着我的眼睛,说:“我送给你的东西,就不交给你了,怪沉的。我直接给你寄到北大去,你等着收吧。”
  
  “谢谢你,张姐。”
  
  我转身离去。在走向电车站的一路上,我总想回头看看,但努力克制住了。我感觉到后背上一直有一片目光织成的瀑布,从后脑勺往下,淙淙地倾泻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5:11

18岁,有些事情我不懂
时间:2015-04-11 作者:未详 点击:235次

  理丝入残机
  
  高三那年的一个周六,传达室葛大爷说外面有人找我。我出去一看,是张姐。她是我在青年工人读书小组认识的,读书小组解散后,再没见过。张姐说:“这一段特别没意思,想找你聊聊。明天星期天,我8点在儿童公园门口等你,你爱来不来。”
  
  第二天,我带着一个单词本去了。张姐说:“你背单词,我怎么跟你说话?这样吧,我考你。你如果把这个本子上的单词都背下来,就陪我说话。”我说:“行。”一个小时的工夫,我就背下来了。张姐说:“这样背单词绝对快,以后每个星期天我都陪你背单词吧。”我也觉得这种方式颇有效率,顿时产生一种剥削人的思想。
  
  看着张姐的背影,我心想,要是有这么个姐姐,倒挺好。我是长子,无哥无姐,从小受尽大孩子们的欺凌,长大后,感觉难以与父母沟通。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心中又隐隐萌生一丝抗拒,因为我一向以为自己坚强刚毅,希望有一个姐姐,仿佛是心中有一块什么东西融化了,在那种融化的液体中,看到了自己的柔弱。
  
  此后,有五六个星期天,我没有要紧的事,便去“剥削”张姐。次数多了,我有点于心不忍。我说:“高考复习紧张,以后通信联系吧。”张姐说:“好吧,下次是最后一次。”可到了下次,她又耍赖说:“我说的是下次,并不是这次。你知道什么叫‘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吗?”我说:“这首《子夜歌》我也读过,丝就是相思,匹就是匹配,丝线织不成布匹,暗指有情人不能结合。”张姐说:“看你那德行,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我问:“难道我理解得不对吗?”张姐静了静,说:“没有,姐跟你开玩笑。你快回去复习吧。要是误了你考北大,你还不恨我一辈子。”我说:“不会的,那张姐我就回去了,以后有事写信联系吧。”
  
  张姐挥挥手,转身就走了。以往都是我先走,她在后面挥手目送的。我也没多想,转身也走了。
  
  叫姐无数声
  
  此后半年多,我们都没有见面。她给我写过三封信,谈她的工作,她读的书,她的一些思考。我一向是有信必回,在回信中隐隐流露出指导和鼓励的语气,同时大肆炫耀文笔,也顺便算是作文训练。她还冒充我的亲戚,到传达室给我送过一回粽子和一回松仁。我与同学们稀里糊涂分吃掉了。夏去秋来,我收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临行前四五天,我去学校闲逛,葛大爷突然递给我一封张姐的短信,约我在儿童公园见面。我想,也应该跟张姐告个别,就按时去了。
  
  到了约定地点,却没看见张姐,过去都是她先在路边等我。我在四下的树丛里寻找,忽然眼睛被蒙住。我忙叫:“是张姐吧?”她在后面说:“谁是你张姐?叫姐。”我又连叫三声,她才松开。
  
  回头一看,张姐站在绿草地上,穿着水红色连衣裙,乳白色皮凉鞋,头上笼了一条杏黄色发带。她说:“你的理想实现了,感不感谢我?”我说:“应该感谢你,你帮助我复习许多次。”她说:“不对,你应该感谢我的,不是我帮助你复习,而是我这半年多来不帮助你复习,根本就不跟你见面。说你不懂事儿,你就是不懂事儿。”我说:“照你这意思,凡是不帮助我复习的人,我都得去感谢吗?”张姐说:“我的意思你怎么还不明白?我要是帮助你复习下去,你肯定考不上北大。”我说:“不至于,你不过是帮助我,看我背得对不对,又不当我的指导老师。虽然你学习成绩不如我好,但也不必那么自卑。我主要还是靠我自己。”
  
  张姐听了,默默看了我一会儿,说:“就你这样的人,也能上北大呀?”我说:“怎么了?我哪里对不起北大?”张姐说:“看来北大里边傻子疯子肯定不少。你走了,有什么话嘱咐我?”我一听有点像孙犁的《荷花淀》,就调皮地说:“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张姐听了,有点奇怪。我又说,“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张姐迷茫地说:“还有什么?”我憋住笑,接着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张姐这下听明白了,“扑哧”一笑,说:“好啊,你占我便宜,我现在就和你拼命。”说着,一把抓住要跑的我,在我身上一通乱打,一边打还一边胳肢,直到逼迫我又叫了无数声好姐姐才肯罢手。
  
  目光织瀑布
  
  平静下来之后,我看出张姐情绪似乎有些低落,很像学校里那些落榜的同学。
  
  我说:“你以后给我写信吧。”
  
  “我不给你写信。我直接去看你,不行吗?”
  
  “行,行。”我有口无心地答应着。
  
  “放心吧,我不会去的。连你们中学我都不进去,更不会到北大给你丢人的。再说,用不了几天,你就会把我忘得干干净净。”
  
  “看你说的,我孔某人从来不忘老朋友,连小学同学都记得清清楚楚。”
  
  “好,那你就记得我这个老朋友吧。你以后帮助我复习,行吗?”
  
  一提到学习的事,我便如鱼得水,滔滔不绝。在我说话时,张姐一次也没有打断我。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我自己发现已经说了很长时间,停下来时,她也没有言语。
  
  我俩相对呆立了一阵。她说:“你说得真好,我就爱听你这么瞎说。以后可能再也没机会听你这么瞎说了。好吧,我祝你学习进步,生活幸福。”
  
  “我也祝你学习进步,生活幸福。”
  
  “嗯,我有一个请求。”张姐说。
  
  “什么请求?”
  
  “咱们这就分别了,能不能……你……能不能,拥抱我一下?”张姐忽然有点不像平时的姐姐模样,低着头,好像一个小妹妹似的。
  
  拥抱那时已经在电影上很常见了,可那都是谈恋爱的人干的事,跟张姐怎么能那样?再说,怎么拥,怎么抱啊?我看着张姐水红色的连衣裙,用手挠着后脑勺,故作镇静地说:“拥抱?那,那不太合适吧?我从来没拥抱过,多不好意思啊。不就是告个别吗?以后又不是见不着了。革命生涯常分手,要不,咱们就握个手吧。”我觉得脸热热的。
  
  张姐的脸红红的,她低声说:“我也没拥抱过,不拥抱就拉倒。我是想……我是以为你想拥抱呢,我是替你说出来的。瞧你那一本正经的德行,那就握手吧。”说着,张姐笔直地伸过手来。
  
  我伸手握住张姐那细长的手,她猛地用力握了我一下,挺有劲儿的。我很想回敬她一下,但心里跳跳的,没敢。好像给自己壮胆似的,我连忙说了句:“再见。”
  
  张姐盯着我的眼睛,说:“我送给你的东西,就不交给你了,怪沉的。我直接给你寄到北大去,你等着收吧。”
  
  “谢谢你,张姐。”
  
  我转身离去。在走向电车站的一路上,我总想回头看看,但努力克制住了。我感觉到后背上一直有一片目光织成的瀑布,从后脑勺往下,淙淙地倾泻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5:58

“90后”不是问题,只是问号
时间:2015-04-11 作者:未详 点击:144次

  网络上关于“90后”的“门”事件层出不穷,许多更是制成视频供人下载,简直让成人世界瞠目结舌。可是进入2010年,最大的“90后”也才过完他们的20岁生日不久,大部分还没完成学业,心智还未成型的他们真的是问题一代吗?
  
  “90后”只需做幸福的“书虫”?
  
  “90后”从出生到成长的这段时期,正是一个“新新中国”的转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最大的产品制造国、第二大消费国和最大的储蓄国。当“90后”睁大他们眼睛的时候,留给他们的空间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
  
  满目都是“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侵袭,而四面都是学校和家长“成功学”的施压。“90后”的孩子们在一个看似比任何一个时代都美好的环境下成长,可是,谁能替他们搬开心灵上的“重压”?
  
  在《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一书中,研究者之一、北师大心理学院辛自强副教授用“社会微环境”的方式,历时3年考察了校园周边社会微环境以及互联网背景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其研究显示,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而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从1997年到2007年下降了11%。
  
  辛自强副教授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提高,而是随着负面社会问题(如离婚率、犯罪率、失业率)的增多而明显下滑。”
  
  “90后”和上一代不是一个物种?
  
  一个标准的“90后”成长模式是这样的:出生时已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衣食无忧;上学时迎来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眼界大开。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一代加全球化的一代”。“90后”更是独生子女的一代,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内心孤僻。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90后”是“80后”的加强版,在很多方面比“80后”更猛、更锐、更极端。
  
  在网络上流传一个帖子,是比较《70后、80后、90后的20个离奇区别》。在财富上:“70后:有存款;80后:有负债;90后:有老爸!”在生活方式上:“70后:进门要脱鞋;80后:进门不用脱鞋;90后:上床睡觉都不脱鞋!”对待工作上:“70后:基本上都是工作狂;80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
  
  “90后”在重塑着“第一批真正的现代中国人”的形象,令许多老一辈人不适应的是,“他们仿佛跟我们不是一个物种”。
  
  “90后”在默默营造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群体,有着自己不容忽视的成长出口。他们体现出最明显的五大特征是:“有网络无生活,有游戏无规则,有祖国无国界,有传统无禁忌,有朋友无利益”。
  
  简单来说就是:网络生活几乎是生活的全部;游戏规则就是没规则;因全球化和出国潮的影响而没有国界之分,但视中国为祖国;仍然受传统的影响与约束但敢于打破禁忌;在利益与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时更为珍惜朋友。
  
  “90后”只能靠老爸?
  
  一个“90后”这样说:“我们不是都喜欢网络游戏,不是都喜欢非主流。我们也不是全部都不讲道德、不讲素质。我们依然有三好学生、有优秀干部和优秀团员。有的说我们靠老爸,我才14岁,只能靠老爸!”
  
  强烈的排比句式透露的是对外界强加给他们的误认的不满:“总不能让我现在去外面打工吧?如果现在打工,被‘70后’‘80后’的看到是不是又该说我们不好好学习了?”
  
  专家称,过早的竞争压力使“90后”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对网络依赖等问题,他们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
  
  处于青春期的“90后”同时也处于叛逆期,也许,这是他们在闯社会之前可以进行的最后一次为所欲为。突出的个案所折射出来的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来的是我们这个社会为“90后”所提供的环境。不能将社会道德的集体滑坡“嫁祸”于“90后”。
  
  个案不能代替全体,少数不能说明主流,“90后”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他们关心社会、信息洞察能力强、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他们唯一缺乏的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以及给他们融入社会的时间。一项调查也显示他们“富于个性与创造力”,他,他们虽然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却是充满自信的一代人。
  
  其实,“90后”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6:11

横越大海
时间:2015-04-11 作者:未详 点击:73次

  夕阳西下,金星高照,
  
  好一声清脆的召唤!
  
  但愿海浪不呜呜咽咽,
  
  我将越大海而远行;
  
  流动的海水仿佛睡了,
  
  再没有涛声和浪花,
  
  海水从无底的深渊涌来,
  
  却又转回了老家。
  
  黄昏的光芒,晚祷的钟声,
  
  随后是一片漆黑!
  
  但愿没有道别的悲哀,
  
  在我上船的时刻;
  
  虽说洪水会把我带走,
  
  远离时空的范围,
  
  我盼望见到我的舵手,
  
  当我横越了大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6:22

一辈子的孤单
时间:2015-04-11 作者:未详 点击:214次

  素色而聪慧的女子,过早懂得人生的追求。柔情蜜意非她所长,那是另一种女子的风情——她们时尚优美,让付得起高成本的男人俯首称臣。而她以学问傍身,早早修到手名校的博士学位,如此早慧。
  
  数载寒窗,那些如花的情侣们在校园的柳荫下你侬我侬走走停停,而她小憩于柔软的草坡,身旁散落的教科书页被清风缓缓吹过,仿佛谁伸手拂过,沙沙作响。
  
  过了许多年,如花的情侣们早已劳燕分飞,疲于奔走在各自的求职路上,而她轻松寻得了体面且高薪的工作。于是人们才纷纷晓得这个素色的女子原来那么早就有智慧。
  
  她是人们眼中尊贵秀美而多智的玫瑰,许多男人俯首称臣亦不能打动她的芳心。因她从未等来期许已久的“触电”。她,宁缺毋滥。
  
  午夜的孤寂,只有自己品尝。午夜的高脚杯,也只有自己斟满又呷尽。那鬼魅般的红色液体在光怪陆离中惨然地流转,借以嘲讽她耀眼光环下荒芜的灵魂……
  
  她的心陡然间失血,空虚得像个逝水的容器。
  
  玫瑰渐已凋谢,她已记不起这枝玫瑰的由来。应该又是某个清晨时花店的送花人敲开门交到她手上的吧,有的有署名,有的没有。倾慕她的人,却在她的出色与矜持面前怯于表达。而那些玫瑰鲜活几日,便又一一败落……
  
  在别人眼里,她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另一半也一定是挥之即来且人人称道的。然而那个挥之即来的人并不一定是她心里要等的那个人——那个可以没有豪华的别墅和跑车、可以没有高学历高收入的人。她所期待的,仅仅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鸿一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6:34

下辈子做猫
时间:2015-04-11 作者:未详 点击:128次

  有一只小动物和我的女朋友几乎同时住进我家,它和我女朋友有点儿像,多动,上蹿下跳,可是拿它没办法。当然它大多数时候还比较乖,经常帮助清理厨房的剩菜,我在家的时候它就很少出现,在我的惊鸿几瞥中,它矫健而秀气、孤独而理想坚定。
  
  一开始我以为它只是在这里打尖儿,因为我家从来养不起动物,即使有,过两天就饿跑了。相安无事一个多月以后,我逐渐开始相信,它是决定要安家落户了。
  
  很长时间,它都没有太出格的举动,顶多是在夜半时分磨磨牙,我们偶尔会提起是否要将之处理掉,可是都没有下文。人类的善良天性在这里体现无遗,只要没有触及根本利益大家还是很好相处的。
  
  最让我担心的是,危险的春天会令它产生爱情和欲望,婚姻和哺育将给我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幸运的是,这件事没有发生,也许它经常在旁边默默关注我和女朋友的争吵,这让它领悟到爱情的沉重和无常。希望这一切没有在它纯洁的心灵中产生永远的阴影和伤害。
  
  夏天来临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提高,它对土建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在我的厨房大兴土木,足足挖出了半个立方的土,在角落里堆出了一个小山头。这表示它准备成家立业。
  
  于是,除害计划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该计划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主要原则。首先说服教育,其次威逼利诱,再次武力威慑,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的可能性。
  
  第一步:发挥强大的宣传攻势,天天在家反复播放朋克、迪曲和胡吗个,以达到瓦解腐化敌人的目的。
  
  第二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对厨房进行了大扫除,用砖头牢牢堵住了它家的门。希望它可以幡然悔悟,转投明主。
  
  没过几天,厨房里又多出了一堆土,它成功地在墙的上方打出了一个门,隐蔽而美观。我只好又堵了一块砖头。如此拉锯了好几次,在它上房揭瓦之前,我停止了第一阶段的战役。看来武装斗争是唯一解决的办法。
  
  秋天转眼就到了,我们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的战略和战术,比如,找胡不三借猫,不过听说现在的猫吃东西都挑牌子,我总不能欺骗猫说:“宝贝,快去抓它,它是古奇牌的。”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是使用药物,这有点类似安乐死,不太好的就是,一旦它死得很顽皮,没有死在它该死的地方,就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吓到小朋友。
  
  经过反复均衡,人道主义最终占了上风,于是我们决定还是去买药。
  
  在菜市场里,我问卖杂货的老太太有没有药,她很不屑,说,现在谁还用药哇,到处乱死,又臭又脏。我很惭愧,连忙问,那应该怎么办。她抽出一张A4大的明星卡,远看以为上面画着还珠格格,她把明星卡打开,原来是粘胶,这个是现在最流行的高科技产品,特别粘,只要往上面一过肯定走不了,上次王老太太,一次就粘了五只老鼠。我怀疑王老太太卑鄙地利用了动物的家庭观念,要不然怎么把一家子都逮着了。
  
  这个高新产品在厨房里放了一个礼拜,什么也没有发生,有一次我还看见它从我的墙角优美地划着弧线掠过,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奈。
  
  周六我去天津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回来的时候,女朋友告诉我听见厨房里有异声,怀疑是它落网了,但没敢仔细看。
  
  就这样,我们家最健康、最纯洁、身材最好的成员离我们而去了,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它的个头一直没有长过,这让我羞愧对它的照顾不够。
  
  愿它安息吧。下辈子争取做猫,吃名牌耗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6 14:26:46

最富同情心的孩子
时间:2015-04-11 作者:未详 点击:203次

  在瑞典的一个小镇上,曾经举行过一次特殊的比赛,比赛目的是选出镇上最富同情心的孩子。
  
  瑞典著名作家利奥·布斯卡格利亚作为首席裁判,参加了这次竞赛的评选。在评阅了无数感人肺腑的事迹后,他最终做出选择,将奖牌发给了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
  
  知道这个消息后,镇上很多人都对比赛的公正性表示怀疑。他们都感到不理解,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什么是同情心呢?比赛组委会因此感到压力重重。尽管如此,比赛结果依旧,那个叫彼得的4岁男孩获得了一等奖。
  
  在颁奖仪式上,利奥·布斯卡格利亚给大家解释了这个孩子的获奖理由——
  
  小彼得的邻居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最近,老人刚刚失去了妻子。老妇人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老人总是独自坐在院子里,为妻子的离世黯然神伤。每逢这个时候,彼得都会走进老人的庭院,然后爬到他膝盖上坐下来。当他妈妈问他,他和那位老人聊了些什么时,小彼得说:“我们什么都没聊,我只是陪着他一起哭……”
页: 2796 2797 2798 2799 2800 2801 2802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2808 2809 2810 2811 2812 2813 2814 2815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