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赞友谊医院:仁医济世 不分国界
薛 璇
四十多年前,穿山越岭的坦赞铁路定格了中非人民携手同行、创造历史的感人瞬间,成为中赞人民永难忘却的记忆。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位于赞比亚基特韦市的中赞友谊医院以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服务中赞同胞,为中赞合作赋于了全新的内容,也让两国浓厚的情谊薪火相传。
抱以仁心 不忘誓言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这是每一名医生从业之时立下的誓言。铮铮誓言,回响在伟大的祖国,也回响在万里之遥的赞比亚。
前不久,笔者走进中赞友谊医院。该医院的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始建的恩卡纳矿山医院,2000年由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色非洲矿业公司收购,2009年11月划转到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24小时开诊的中赞友谊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各类科室齐全,拥有100多张床位,在一百余名医护人员中,只有9名中方医务人员,其余都是赞比亚当地医生和员工。笔者在这里看到,候诊区的长椅上,坐满了等待就医的当地居民;分诊台前,怀抱婴儿的母亲、拄杖前行的老人,无不带着希望来这里寻求医治。中、赞两国的医生身着白色大褂,逐一悉心接待到此寻医问诊的患者。
采访当天,赞比亚妇女塞瑞玛抱着她的第四个孩子来找妇产科主任李海莲做产后复检,李医生用英语询问了她的恢复情况,仔细观察了孩子的身体状况,并在病历本上详细记录。
李海莲清楚地记得一件令她特别感动的事。2012年8月,一位当地妇女得了罕见的巨大宫颈瘤,挣扎在死亡线上。李海莲为她做了摘除手术,术后第二天巡房时,她问那位患者:“How are you?”患者见到她来,眼含感激的泪水,从床上尽力坐起来,用微弱的声音回答她:“I am fine。”简单的一句“我很好”,瞬间触动了李海莲的泪点,一位普通医生的仁心,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院长助理、麻醉科主任栗志斌告诉笔者,医院拥有超声波、核磁共振、CT、腹腔镜、胃镜等一系列先进的设备,是赞比亚唯一一家可以做腹腔镜手术的医院。“每天外科手术很多,每天午饭和晚饭时间,不是这个医生在手术,就是那个医生在出诊。”笔者采访当天,医院新购进的两台血液透析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很快将投入使用。
在经济基础落后的赞比亚办中资医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医院运营原则,这里更多是一种公益行为。中赞友谊医院除了为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的员工、家属全额免费治疗之外,面对当地贫困的民众,还必须给予费用减免。李海莲告诉笔者:“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患者钱不够,怎么办?也得治啊;当地的艾滋病发病率较高,遇上这类病人,怕不怕?也怕,但是也必须治疗,该手术就手术,毫不犹豫。”
2011年4月,中国有色集团出资在中赞友谊医院实施了“中国—赞比亚光明行”活动,医院将109位赞比亚贫困白内障患者接到这里进行手术,同时承担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一切生活费用,手术成功率达到100%。赞比亚边远地区的农民莫西斯作为“光明行”活动的受益者,术后半年多恢复状况良好,他在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中写道:“中国医生让我重见光明,也让我从此鼓起追求新生活的勇气,愿上帝永远保佑你们。”
告别建院之初的简陋,近年来,中赞友谊医院投入巨资对门诊区域、药房、化验室、B超室以及心电图室进行了装修改造,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用生命拯救患者
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副总经理、中赞友谊医院院长秦喜胜2004年来到赞比亚。当初,他放弃了深圳一家民营医院开出的优厚条件,怀着一颗救死扶伤的仁心在这里一待就是十四年。这十四年,对他来说,艰难与挑战始终相伴左右。
该院早期人手不够,作为院长的秦喜胜身兼多职,一人包揽了外科、妇产科、麻醉科、CT室、药房等多项专业和工作。无论是艾滋病患者还是其他传染病患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当地居民,他都一视同仁,悉心救治,被誉为“白求恩式的中国大夫”。
一次,当地中资企业一名中方员工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需要紧急输血。赞比亚供血体系落后,秦喜胜二话没说,捋起袖子抽了500毫升鲜血给患者。输血后,他又通宵未眠参与治疗,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015年9月15日,当地发生一起大货车与班车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46名人员不同程度受伤。晚上12点,秦喜胜接到求救电话,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好急救队伍,设备、药物和消毒用品等全部到位。伤员运到医院之后,秦喜胜组织急救队伍快速检查、化验、包扎、缝合、用药;对于重伤患者,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输液输血、截肢植皮、缝合伤口,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整整战斗了一夜,第二天上午8点30分,所有人员的手术都已结束,这时,秦喜胜和大家一起洗把脸,揉揉发红的双眼,又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中。
在艾滋病高发的赞比亚,即使与患者普通接触,医疗工作者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更何况天天有手术。有一次,秦喜胜在手术过程中,剪刀不慎掉落到脚上,顿时血流如注,而恰恰这位当地的患者是艾滋病阳性携带者。秦喜胜在担惊受怕中连续吃了一个月的抗感染药,导致胃部出现剧烈的不适反应。所幸,经检查后没有被感染。此后,中赞友谊医院手术人员的鞋子都换成了矿山员工穿的胶皮鞋,以防止出现类似意外。
笔者得知,李海莲和秦喜胜是夫妻。2005年她追随丈夫来到了中赞友谊医院,当时他们的孩子仅10岁。李海莲说:“我来之前,孩子不小心骑车把脚摔骨折了,但行程已定,我没办法照顾他,只能寄宿在姐姐家里,我是流着泪水离开他的。刚来时,我们住的地方连窗帘都没有,我用一块布挂在窗上,又在那张一米四的床边上续了一块木板,找了一床旧被子凑和盖着,直到2008年才添置了新被子。”
从百度中输入秦喜胜的名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湖南卫视全球华人华侨春晚、《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国内媒体以及赞比亚国家电视台、赞比亚时报均报道过他的感人事迹。一位网友跟贴评论说:“像秦喜胜这样的医护人员,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赞比亚这片土地,足以感动世界,我们向他致敬。”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目前,中赞友谊医院总注册患者人数达到40000人,平均日门诊量达200人次,年总诊量已经达到7万余人次、手术650余例、新生儿出生480余例。“我们医院是赞比亚唯一一家产妇零死亡率的医院,也是赞比亚新生儿死亡率最低的医院。”负责该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刘月琴自豪地说。
中赞友谊医院长期担负着支援非洲医疗事业、保障当地民众健康的重任,也是中国有色集团践行央企担当、履行社会责任、传播中非友谊的重要窗口之一。2011年4月,时任赞比亚总统班达在出席中赞友谊医院“光明行”活动时称赞说:“中国医生很了不起,赞比亚政府和人民非常感谢中国医生的无私奉献。”
在医院的当天中午,秦喜胜把笔者带到CT室内,指着一台老式CT机动情地说:“虽然这台机器已经废弃不用了,但是我会经常过来看一看,摸一摸,这台机器是中赞友谊医院的老功臣,也是我的老朋友,我对它太有感情了。”
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中赞友谊医院的医疗团队常年扎根赞比亚、服务赞比亚,为中国有色集团擦亮了品牌,在中南部非洲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他们像战士,在阵地上顽强坚守;他们像天使,用温情驱赶绝望;他们始终秉持着白衣天使的职业信仰,用爱心践行了在红十字下做出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