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火淬心“的师徒”
把瓶瓶罐罐放在工作台上,闭目休息几分钟,再踢踢腿伸伸腰。这是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钣金工朱长安每次淬火作业前的老习惯。
朱长安穿上厚厚的工作服,套上鞋套,戴手套时,徒弟杨毅便用半米长的大铁钳子夹好要淬火的工件。“呯”的一声加热喷灯喷出细长的火焰,调整风门,微黄的火焰逐渐变成蔚蓝色,此时,朱长安右手持喷灯,左手抓起小方锤,轻轻的敲一下工作台上的小铁凳,杨毅将工件竖起直立,火焰像水中鱼儿,在工件上下游动,待工件表面呈橘黄色,他用小方锤敲了两次小铁凳,小杨便麻利地把工件翻身,让另一面加热。
锤子敲打小铁凳是他们淬火过程中的交流,敲几下是什么意思,敲击轻重不同,速度也有快有慢,师徒俩早已烂熟于心,默契一致。用敲小铁锤来“交流”,是因为都戴着厚厚的头盔,声音小了听不清,错过淬火的最佳“火候”。再有,喷灯喷出的火焰伴作“呲呲”的声音,而且这声音将越来越大,即使面对面,也要连吼代叫对方才能听见,几个小时下来,嗓子受不了。
喷灯喷出淡蓝色火苗,像蛇信舔着工间,“呲呲”声也越来越大,工间通体色如晚霞,这时,朱师傅小方锤的敲击声密如疾风暴雨,小杨的大铁钳子上下左右挥舞,工件犹如沸水中的饺子在工作台上上下翻滚。锤起声落,小杨把红彤彤的工间放进左边第1个罐子里,“刺啦”一声,青烟四起,快速将工件放在早已备好的沙箱里,埋上沙子。师徒二人摘掉头盔,解开工作服扣子,凉快一下。
工作台上摆放大小不一的9个瓶瓶罐罐,是淬火作业专用的“冷却液”,分为水、半水半油、锂基脂等,是朱长安自己配制的,每道工序都有相对应的冷却液,顺序不能搞错,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淬火效果。小杨说,冷却液是朱师傅的“独家秘方”,是他慢慢摸索出来。
“我们淬火处理非常特殊,市场没有适合我们作业的冷却液,只能自己配”朱师傅指着一根一米多长的销轴,这是塔吊起重臂上的销轴,使用中磨出一道火柴棒大小的“划痕”。修复要先将划痕处“退火”处理,堆焊把划痕填平,打磨,再淬火。小面积退火修补处的硬度变软,需要淬火才能恢复硬度。难就难在要保证修补位置的硬度与四周要一致,硬度要高于或低于四周,都会造成“啃轴”现象。因此修补部位的淬火与制作生产时不一样,加热的温度火候要把握的恰到好处,冷却液也要随之改变。根据修复机械附件的不同用途,他配了23种冷却液。
放在沙子里冷却,是保温冷却,目的是保证淬火工件的“韧性”,冷却时间视季节而定,冬天15分钟左右,夏天半个小时。
小杨从沙箱里夹取工件,朱师傅换了一副护目镜,一黑一白两个镜片,这是便于观察火焰颜色,掌握好火候和温度,加热时将黑色镜片放下,加热一会,掀起黑镜片,露出平光镜片,再根据火焰颜色,判断温度,手动调整喷灯风门,调整加热温度。
淬火作业历经十多道工序,历时两个多小时。体力消耗很大,眼睛也疲劳。朱师傅说,为此他养成了作业前闭门养神,活动一下手脚的习惯。(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