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教育孩子的那点事
关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从古至今,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不论是耕读之家,还是棍头孝子,己或是望子成龙,望女变凤,多数父母还是让子女们走正道,干正业,变为社会有用人才。没有那一个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社会的弃儿,或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或是一个无知无用之人。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人才,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教育孩现在成一种社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封建社会没有专门机构,也没有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总体来讲,都是靠自己的行为,及宗族的规矩,来约束人们,教育人们,家教是一个孩子成过程的重要结段。古人说身教重于言教,有其父母,必有其的子女,说明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成为什么人,怎样做人,这个问题在童年阶段应该就形成定性思维。所以童年时期的教育不可忽视,更不能放松管教.看一个人道德品行的好坏是与家教有着非常密切关系..孩子就象一棵小树,在成长阶段,除了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在生长阶段,为了让其成为一个好苗、壮苗,就不断修枝打岔,疏其密枝,多见阳光,发现影响生长的歪枝,或是不接果,光长枝就要砍去,有虫治虫,不断中耕施肥,不断为其浇水。古人说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追求,.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古人言之先正其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其心就是要求孩子有诚心,爱心,善心,同情心,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其目的就是教育孩子,向善,向爱,致诚,懂得善恶,仁者爱人,兼爱天下,也就是治理天下的基础.过度到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一过程.
纵观现在有些家长,对孩了的教育,一是不懂得教育孩子的道理,其二是以我为天下第一,自私自利观念太强,怕孩子吃亏,怕孩子受欺,总之的视自己的孩子为宝贝,至于社会公德,做人的行为规则弃之一边.其实是溺爱和骄惯的表现,当自己的孩子违返公道和制度时,总拿他还是个孩子,他还小,放其一马,并为其开脱错误.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是爱的表现,其实正是这些语言害其一生,这些话在孩了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大家可想而知.古人讲先正其心,就是这个道理,从小培养孩子的正当行为,加强其社会公道的教育,不是什么坏事.正其心,就是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成长阶段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很重要.日常生中有些家长大人之间有矛盾,不在孩子面前吵闹,有些家长不在孩子面前打麻将,做不道德的事,有些家长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等,生怕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为什么孩子一旦违返规章制度,社会公德时,不是给预当面纠正,别人来纠正是以种种理由为此开脱,说明一些家长自私心理很重,不顾他人的感受,这样是育不出胸怀宽广,兼济天下的人才.骄生惯养,过分坦护和溺爱,让孩子产生自私,利欲,没有仁爱,不讲诚实,不向善爱心,这样对一个孩子正常成长,无一利,只会害了孩子.教育孩子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还要讲究方法,内容,手段,培养孩子宽宏大量胸怀,勇于担当的精神,广济天下的仁爱之心,路子长而且很远,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给我们的家长,上了一堂活生生的人生课.作者:陆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