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其实我们所用的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继承了古人的语言,或发展变化了古人的语言。 g?cxqC<
DwWm(8&6;}
32.如果说一种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话,别人就没法懂。 q &S@\b
O.-A)S@
33.一个作家的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全部文化素养。作家应该多读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对的。 ~Qf\DTM&
{j4&'=C:
34.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口语最大的不同是精炼。 lB!M;2^)X
J- 5kvQi8
35.说小说的语言是视觉语言,不是说它没有声音。 yDj'')LOQg
o5m]Gqa
36.前已说过,人的感觉是相通的。声音美是语言美的很重要的因素。 E*s _Y
b%0@nu4
37.中国语言,因为有“调”,即“四声”,所以特别富于音乐性。 T#vY(d
DUg[L
38.一个搞文字的人,不能不讲一点声音之道。“前有浮声,则后有切响”,沈约把语言声音的规律概括得很扼要。 j*d+WZm8-g
bHXoZix
39.简单地说,就是平仄声要交错使用。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一顺边,是很难听的。 ;3%Y@FS@
40.我们现在写作时所用的语言,绝大部分是前人已经用过,在文章里写过的。 SEE:v+3|
j'lC]}kH
41.有的语言,如果知道它的来历,便会产生联想,使这一句话有更丰富的意义。比如毛主席的诗:“落花时节读华章”,如果不知出处,“落花时节”,就只是落花的时节。如果读过杜甫的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会知道“落花时节”就包含着久别重逢的意思,就可产生联想。 BQs\!~Ux2
"EE(O9q
42.《沙家浜》里有两句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从苏东坡的诗“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脱胎出来的。 V=YDqof
:u)Qs#'29
43.我们许多的语言,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从前人的语言中脱胎而出的。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9 aK U}y
m9\~dD
44.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X=V Ph8
6^2='y~e
45.怎样学习语言?……随时随地。首先是向群众学习。 abS3hf
gtqtFrleG
46.只要你留心,在大街上,在电车上,从人们的谈话中,从广告招贴上,你每天都能学到几句很好的语言。 1{1mL-I;
A.RG8"
47.语言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语感”。作家要锻炼自己对于语言的感觉。 0r?]b*IEK
.
+,{|){c
48.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 j zwHb'4B3
~aXJ5sY"f&
49.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 NSq29#
.z*}%,G
50.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6uX,J(V,
APCE}%1U
51.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IIF <Zkpb
7g%\+%F
I
52.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J*AYZS-tSE
R38
\&F
53.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kL<HG Qt
o"kL,&
54.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未经人道。 }%^ 3
D z[,;
55.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FI!T
-WH
VZ7E#z+nM#
56.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zhSSB=BJ
[jGE{<Je
57.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d?Qe:
o|_9%o52'
58.不少作家充分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 j(M.7Z7^
Qo*OC 9E`
59.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1>V7+/
60.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使读者受到感染,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