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五六岁时喜欢上了读课外书,书籍的主要来源是借,那时,书和粮食一样短缺,乡村更是难寻。好不容易找到一本书,痴痴地读一遍,如果喜欢,想占为己有的心都有。几年以后,做工之余积习难改,这时手里有点钱了就买,是时,恰逢思想解放之风吹来,各类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觅书读书窘迫的日子总算结束。 % pAbkb3m
!=u=P9I
那时买书,很少挑剔盘算,有用或没用、书价多少,一个月的工资提前用完,余下的时光怎么过,是很少考虑的,一进书店,买的欲望就异常强烈。后来,有了书贩书摊,上书店之外,又添了逛书摊,其实也不是为搜罗奇书禁书而来,贪图价格便宜之外,也是一种小情趣的享受。自从有了网上书店,书讯及时发布,图书更加齐全,买书方便,还能打折享受购书优惠。这时,买书纯粹是一种商品交易,冷冰冰得全没有进书店逛书摊时书香萦绕人情暖暖的氛围感觉。 R^"mGe\LL
$Z8riVJ7j-
在人的兴趣爱好中,读书具有排他性,一旦喜欢上了,是不容易找到替代物的。我曾尝试着过当个兴趣广泛的人,比如集邮、收藏钱币,开始确实上心,读专业书,四处打探搜集,亲朋好友间淘换,可是时间一长,面对一张张四边锯齿的邮票和一枚枚康熙通宝袁大头之类,只觉冷冰冰得没了温度,既耽误时间,又体会不到个中滋味,最后,卖的卖,送人的送人,毫不怜惜。而对书籍,不要说卖或送人,别人借阅我都不情愿。忙碌时,没时间读,拿一本翻几页摩挲一下也是一种小小的满足享受,静心阅读更觉时光安好。读过的书,不管喜欢不喜欢,我都找个地方存放,既怕弄脏又怕丢失遗忘。现当代文学大家孙犁嗜书如命,对书珍如拱璧,“文革”中,他不能为文,以整理旧书残卷消磨时日,在《书衣文录》中他颇为自信地写道“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沐手,阅后安置。温公惜书,不过如此。”先生爱书惜书令人钦佩,我学到的仅是九牛一毛。 ;Nd'GA+1;(
JkKbw&65
有一天,心血来潮,想整理清点一下存书,于是翻箱倒柜里外折腾,将压箱底的书都翻了出来,集中到一个房间,弄得家里像个书肆。从青年时就梦想有一间存书读书的房子,不想,人到中年还走在奋斗的路上。 sj6LrE=1
Oc5f8uv
有那么多专家学者、文化名人、成功人士,出生在书香门第,家有丰厚藏书,有的不是书香世家,父母也是个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家有几套藏书。环境的熏陶,长辈的教育引导,使他们从童年始就养成了读书习惯,很早就通晓中外,这在他们的自传里或文章中常常津津乐道,引以为豪,我很羡慕,自愧弗如。 aq#F
0IBQE
上初中那会儿,我们家住在一个公社驻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一条土街上有供销社的几间商店,供应着十里八村的油盐酱醋锄镰锨镢毛巾布料等简单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还有一个新华书店,三间平房,几个书架,书不多,一个营业员。我第一次买书就在这里,有《把一切献给党》《高玉宝》《万山红遍》,三卷本的《艳阳天》等,后来还买过鲁迅的书,是1972年前后出版的单行本,我现在还保存着一本。那个年代书少,乡村中更少,幸运的是,我一个同学家有些残缺不全的书。他父亲是个中医,曾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很有学问。这也成为他的一条罪状——历史不清,属于地富反坏右分子中的一员。我从他家里借过不少书,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本草纲目》《芥子园画谱》等等,看到什么就借什么,像画谱中医一类的书,不一定看懂,到手后也就是翻翻,但莫名奇妙的会有一种欲望得到满足的感觉。 UUF]45t>
(i1p6
刚参加工作时,我带了二十几本书住进单位的集体宿舍,十几平方米三张床,一个废铁架子上放一张木板当桌子,中间留一条走道,没有多余的空间。我把书装在一个木箱里放在床下,看不完的书藏在被褥里,以防工友们顺手牵羊,闹个下落不明。我还担心同屋的老师傅,他抽自卷的老旱烟,烟纸是他到处讨要的废纸,如果他犯了烟瘾,一时找不到纸,万一从我书上撕一张凑合也不是不可能,因为他曾很明白地告诉我,读这些书是梁山上的军师吴用(无用)。我结婚时,经过领导研究决定,分配给我一间十五平方米的房子,一个写字台,一个书架,一个衣橱,一张床,锅碗瓢盆洗漱用具等便将我的家塞满充实起来。当时存书不是太多,一个书架放了大半,余下的分散在床头写字台木箱里。有一年夏天一场暴雨落下,我住的房子地势低洼,唯一的排水道堵塞,雨水灌进房子,床下半箱书泡了汤,我连气带悔多日。 Nv3u)?A3w
[&(~1C|C
我的存书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由单一到丰富,每本书都有我生活的印记,一本书有一本书的经历和自己的故事。有的是我阔绰时所买,有的是我寒碜时所购,有的来自北京上海,有的出自偏远小店;有的书当年供不应求费一番周折才到手,今天却备受冷落,有的当年无人问津,今日却咸鱼翻身成为畅销书。书的命运如人生一般起起伏伏,但无不是一个时代和人生旅程最好的见证和记录。 S>jOVWB
Q% ^_<u
季羡林先生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离不开一代一代读书藏书人的传承,他们由此还留下数不清的“佳话”“掌故”“趣闻”。我的存书没有藏书意义上的价值,我也从没有想过当藏书家的念头,翻过一两本版本学的书兴趣不大,至今也分不清宋版元版明版书到底如何,初版与再版、第一版与第二版的关系,或者哪种版本值得收藏,哪种版本没有收藏价值。也许经历过少书缺书的年代,才对书倍感珍惜,但现实的原因,我存书纯粹是为了读书方便和享受与书为伴带来的静谧悠然时光,在这时光里,书如人的朋友,彼此不分出身没有贵贱,你敞开胸怀,书会坦诚相见,你珍惜爱护,书会伴随你一生。 5f2=`C0_
\+:`nz3m
我前后搬过四次家,居住面积不断增加。现在的家,有客厅、卧室、厨房、阳台、洗漱间,过日子的器具各就各位,都有一席之地,但我的书却没有自己单独的空间,纵是高贵,也只能屈尊散落在房间各处,有一间书房的奢望是遥遥无期。然而,这种随处可见,信手拈来的读书方式也自有它的好处,但像某知名教授在厕所里也放几本,以备蹲马桶时读几页,我却学不来。 p$` ^A
]@ }o"Td
去过很多朋友的家里,清贫和富有一目了然。倘若在谁家见到书,我会生出耐心和人家山南海北谈个没完。在柴米油盐的真实生活里,有书香氤氲,家才温馨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