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师徒制”:人才梯队建设的底层逻辑
dongzi在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6615
财富: 1290752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7 点
在线时间: 8627(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0  

“师徒制”:人才梯队建设的底层逻辑

管理提醒: 本帖被 qiufeng0299 执行取消加亮操作(2020-11-18)
所有的企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阿里、华为、美团等巨头为什么能在极端艰苦甚至九死一生的条件下发展壮大?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一套强大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有了人才,企业就有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X6PRE5a2  
+^F Zq$NP  
作者:熊启明 !&@615Vtw  
来源:《人才池》书摘,中信出版集团 N?`' /e  
4Ftu  
,zY{  
人才梯队的底层逻辑是“师徒制” w7&A0M  
<b*DQ:N  
不久前,一家公司主抓生产的副总裁向我请教,他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典型的生产型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老龄化比较严重,思想闭塞,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而新员工又在生产线上待不久,员工更换非常频繁。 o.`5D%}i  
1s;S aq+  
这样一家企业,老员工培育难度大,高学历新员工留不住,怎么做员工培训呢? a(ZcmYzXU  
j3ls3H&  
从这位高管对问题的描述中,我抓到了三个关键词,即老员工、新员工和员工培训。从表面上看,这位高管想要解决的是员工培训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新老员工的矛盾,再怎么培训也是没有用的。 goWuw}?  
;5( UzQU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老员工抗拒新事物,他们的战斗力已经不强,但他们都是忠诚的员工;而新员工年轻有活力,既有学历也有想法,但是很多企业留不住他们。 lPAQ3t!,  
-yNlyHv9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悖论,很多传统企业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现象背后的原因——老员工为什么会抗拒新事物?根源在于他们没有安全感。而新员工又为什么待不下去?因为老员工都高高在上,新员工没有存在感。 9%obq/Lb  
\a3+rN dj  
一个没有安全感,一个没有存在感,老员工和新员工不仅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而且会消耗企业内部的能量。 Y8t8!{ytg  
` 5>b:3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培育体系可能有效果吗? *|HY>U.  
E _|<jy$`  
这位副总裁当下感受到的问题还只是员工的流失率高,再过10年,这家企业将面临更严重的问题——人才梯队断层。这时企业即使有再好的业务发展机会,也将无人可用了。 G=bCNn<  
?+8\.a!  
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只有让老员工有安全感,让新员工有存在感,人才梯队才有可能不出现断层。 .*Qx\,  
z\4.Gm-  
要根治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着眼于如何做培训,而要建立一个系统的人才战略。 j B{8u&kz)  
<wHP2|<l*  
首先,站在企业的高度,我们要把人才战略当成公司的第一战略。 :[d9tm  
u)Whr@m  
这件事情不是一个副总裁能决定的,必须由企业一把手亲自决定。否则,这家企业未来一定会面临人才梯队断层。 _,*r_D61S  
&BSn?  
因此,企业要在部门领导的考核体系中加入人才梯队建设,因为领导就是要解决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M869MDo  
w&.a QGR#  
管理者除了扛业绩,还必须加一个人才指标。因为仅达成业绩是没用的,没有人才梯队,企业就没有明天。 oxtay7fx  
2st3  
其次,站在部门的角度,当下最紧迫的事情是推行师徒制。 /BL4<T f  
3PF_H$`oJ  
因为目前这家企业的新老员工是竞争关系,但实际上新老员工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师徒关系。 &#i"=\d  
NwfVL4Xg  
老员工是师傅,新员工是徒弟,只有建立师徒之间的连接,才能更好地发挥新老员工的优势新员工有新思维和新想法,而老员工有老经验和老技术,二者如果能够结合起来,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地提升工作效率。 1{.9uw"2S  
86H+h (R/  
关于师徒制,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我在外资企业工作过8年,经常有人问我:“熊老师,你在外资企业参加的集训多吗?”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印象深刻的集训只有4次。 PZzMHK?hP  
I( Mm?9F  
对方听到我的回答,通常会很吃惊:“培训这么少,那你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K!)Ss  
HK% 7g  
后来,我认真复盘了一下,发现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不是集训,而是我的师傅们。 z0 Z%m@  
V]?R>qhgu  
在外企的8年间,带教过我的师傅不少于10位。仅仅在香格里拉集团工作的3年间,带教过我的师傅就有5位。迄今为止,我还非常清晰地记得,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公司为我匹配了什么样的师傅,以及这些师傅是如何培育我某一方面的能力的。 .jK4?}]  
3__-nV  
毫不夸张地说,是“师徒带教”让我成长起来的。刚刚提到的4次集训,并不是为了教给我知识,而是让我去参加“奥运会”,去拿认证——只有拿到认证,我才可以升职。 5`_SN74o  
qxJ\ye+'*  
因此,我经常说,人才梯队的底层逻辑便是企业推行的师徒制。 @E8+C8'  
YchH~m|  
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呢?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我经常看到企业依赖一两个关键人才,一旦这些关键人才出问题,组织就会遭受很大的破坏甚至灭顶之灾。 3iU=c&P  
O33 `+UV"W  
但是,如果组织形成了人才梯队,那么即使有人出了问题,后面也有人可以替补他的位置,这样组织就能够实现自我新陈代谢。 如何才能保证企业有人可以做替补呢?师徒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师徒制的本质就是把下属培育成自己,甚至培育得超过自己。 R^e'}+Z  
e~(5%CO>#j  
换句话说,只要你是管理者,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下属培育成自己,甚至培育得超过自己。 7x8  yxE  
K|s, ru  
一旦人人都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实现人才的指数级裂变,把企业的人才梯队搭好。 5E <kwi  
bs1Rvx1:J%  
阿里巴巴的人才梯队建设为什么如此成功?我们可以从马云说过的一句话中得到启发:“老师总是带着理想主义,总是希望学生超过自己。” :MDKC /mC  
N)Z?Z+ }h  
基于这一理念,阿里巴巴在人才培育上讲究“传帮带”。对于每个进入阿里巴巴的人,公司都会给他匹配一个师傅,最后他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师傅。 >5 BJ3Hf  
8JUwf  
这些师傅不管有多高的职位,都要自己亲自教徒弟——阿里巴巴的风清扬班,由马云亲自备课、上课;逍遥子班,也是由阿里巴巴现任董事局主席张勇亲自授课。 -%4,@ x`  
.tr!(O],h  
他们教授的内容包括经济产业趋势和政治经济洞察、西点军校游学,有时还会讨论《孙子兵法》。正是由于一把手以身作则,认真投入地当师傅带徒弟,阿里巴巴才能人才辈出。 V^~:F  
]]Ufas9  
同样,在华为的人才培育体系中,新员工要从“秀才”到“将军”,也要经历核心的四个步骤:严格选拔、系统培训、导师制以及压担子。 \.}c9*)  
)=-szJjXZ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设定内部导师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仅能打胜仗,还能带出英雄团。这个体系要求管理者出任思想导师、专业导师及业务教练,对外辅导他人,对内提升自身能力。 C9 j|OSgk  
n._-! WI  
当下,许多企业把人才培育这个任务全部扔给了人力资源部门。我自己是干人力资源出身的,知道人力资源部门有一肚子委屈说不出来: -D~%|).'  
??/ 'kmd  
想不想对这件事情负责任?想。但是,真的有能力把这个人带成未来的研发主管吗?没有。谁有这个能力?只有业务部门的领导。 kAGBdaJ"  
rU(+T0t?I  
所以,我想告诉每一位企业家和管理者:企业推行师徒制,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情。在企业内部推行师徒制,是企业的人才战略。而人才梯队的建设跟谁相关?一把手、管理者和标杆。 |sZHUf_  
3irl (;v  
人力资源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仅仅是执行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Ssg&QI  
p{dj~ &v  
Oa>Ppldeg  
好师傅既是导航,也是导师 _h1mF<\ X^  
S`Rs82>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在师徒带教中,师傅其实发挥了两个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导航,二是导师。 T&7qC=E#5  
6D_D';o  
我们做过调研,发现员工流失率最大的阶段不是工作几年以后,而是入职的前三个月。 MnW+25=N  
Y\'}a+:@Ph  
为什么?因为这些新员工被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他们会迷失方向,融入不进团队。此时,师傅就是一个导航。师傅是过来人,他知道刚刚入职的员工在心理上缺失什么。 IEvdV6{K  
sW8dPw O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兼网球专家蒂莫西·高威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高威方程式”:绩效=潜能-干扰。 13/]DF,S"^  
eb$#A _m  
干扰来自哪里呢?高威认为,内心的障碍通常比外部的障碍更加令人生畏。 Eu04e N  
he hFEyx  
对于新员工而言,内心的恐惧、怀疑、自我设限都是巨大的干扰。师徒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新员工过滤这些干扰,把内心的噪声降下来。 '@P^0+B!(.  
FHI ;)wn=  
对于徒弟而言,师傅就是一个GPS(全球定位系统)。这个GPS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检查一下徒弟是否行驶在正确的航线上,一旦发现偏差,师傅便会即刻校正徒弟的航向。 2^yU ~`#  
,UE83j8D^  
通过师傅的导航,新员工能够快速地认清自己。 |#N&akC  
Dv`c<+q(#  
90后员工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是没有把师傅当作一个坐标系来对照和认识自己,就像20年前的我一样。 x ]ot 2  
^pk7"l4Xm  
当我把师傅当作对标对象时,我就不会因为自己比别人多读了几年书而不可一世,因为我看到自己有很多方面不如师傅。 , ++ `=o  
j"Pv0tehw  
在我认清了自己后,我会希望我未来的样子是师傅的样子。同样,在师傅眼里,徒弟是他曾经的样子。所以,徒弟出现困惑和障碍都很正常,师傅会有一颗包容的心,因为他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L_iFt!  
H} g{Cr"Ex  
师傅除了具备导航的功能,还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作为导师,他必须对员工进行个性化辅导。让人成长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安排一个高手作为贴身教练,随时纠正其言谈举止,而不是通过上大课的方式。因为上大课很难解决个性化的问题,但贴身教练却可以很好地解决。 GWip-wI  
S|+o-[e8O  
我在餐饮部工作了一年以后,被调到人力资源部门。跨部门以后,我所有的工作都是从零开始的。这时候,我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三任师傅。 ,s;Uf F  
k"w"hg&e  
这个师傅对我的带教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甚至我今天走上讲台,都受到了这位师傅的指引,因为他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JqiP>4Uwm^  
9'q*:&qq  
香格里拉集团每个季度都有定期的人才盘点和人才评估,我至今对那个画面记忆犹新。每一个季度的最后几天,师傅都会把我叫到办公室,与我进行一次成长面谈。 }RqK84K  
*CHX  
等我坐下来以后,他打开电脑并对我说:“你是未来培训经理的培育对象,我打算用三年的时间来带教你。你来这个部门已经半年了,这是我们对你上个季度工作的评估。你今天自我评估一下,给自己打几分?” 45>?o  
lnR{jtWP  
我说给自己打4分,他说:“我只能给你打3.5分,因为你的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你同意吗?”如果我说同意,他就会把我缺失的能力列入下一个季度的成长计划。 6)Lk-D  
#>+HlT  
基本上,我每一步的成长都是在师傅有序的规划下发生的。 k$^`{6l  
N]sAji*  
师傅对徒弟的个性化辅导,对于徒弟的成长是极其有价值的。因为作为业务部门的领导,师傅应该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徒弟当下还缺失什么。 B^9j@3Ux  
*;*r 8[U}q  
对于师傅来说,徒弟反馈的问题其实也是一面镜子。在带教的过程中,师傅也会反思自己缺失什么能力。 \)|hogI|f  
4{`{WI{  
比如,在搞不定90后员工的时候,师傅千万不能妄下结论是90后员工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作为师傅的你带教70后、80后员工已经顺手了,不知道如何带教90后、00后员工。 ~e@z;]CiY  
'`KY! ]L  
所以,搞不定90后员工,其实折射出来的是师傅的管理能级不足。 L;I]OC^J  
Q'0d~6n&{  
师徒制的价值是双向的:对于徒弟来说,师傅是导航,也是导师;对于师傅来说,在带教过程中也能教学相长。 vRO _Q?  
b SU~XGPB  
带过徒弟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教别人的过程中,突然把自己的任督二脉打通了。所以,师徒制不容小觑,它是一项值得企业认真去做的系统工程。 %bfQ$a:  
E^eVvP4uC@  
Dm<A ^u8  
好师傅的3个标准画像 @s2y~0}#  
E~oOKQ5W  
师徒制到底应该如何落地呢?在辅导企业落地师徒制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四步的标准流程:选师——拜师——学师——评师。接下来,我会围绕这一标准流程做详细解析。很多企业之所以无法落地师徒制,是因为从第一步就走偏了。 {{p7 3 'u  
LSr]S79N1  
我们要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师傅?在选择师傅的过程中,责任人是谁?要想让师徒制推行下去,机制如何设计?这三件事情是我结合自己服务企业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三个关键问题。 S|`o]?nc>  
3'u-'  
这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师徒制一定做不好。 oM`0y@QCf  
BR yl4  
选择师傅的首要标准是什么? 6~w@PRy  
Q$@I"V&G.  
有人说是价值观,但是价值观平时看不出来;有人说是态度,但是态度平时也看不出来……你可以观察一下:你信任的那个人,业务能力再强,价值观再好,他要是不愿意教,那他能带出好徒弟吗? 6V01F8&w  
TbW38\>.R  
所以,选择师傅的首要标准是意愿度,所谓千金难买我愿意。反过来讲,一个愿意带徒弟的人,他的价值观一定不会差。 gSQJJxZ{?  
9mTJ|sN:e  
第二个标准是专业度。师傅必须有一技之长,这决定了他有没有能力教徒弟。 |8tilOqI  
_zi|  
第三个标准是利他心。如果一个人既有意愿度也有专业度,但是他教一半留一半,点到为止,那么这样的人也不适合做师傅。 .ctw2x5W  
B ,epzI  
综上所述,意愿度解决愿不愿意教的问题,专业度决定能不能教的问题,利他心决定了教多少的问题。这三个标准都是最基础的标准,缺一不可。 DlMW(4(  
7E~;xn;  
有了标准,谁去挑呢?挑师傅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因为师徒制的源头就是选对一个好师傅,只有好师傅才能把拥有自驱力的员工带动起来。 4@# `t5H  
DN57p!z  
既然这件事情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要不要把它交给一把手来做?在企业只有几十个人的时候,一把手对每个员工都很熟悉,这时候由他来挑选师傅没有问题。 ^,T(mKS  
ckE-",G  
但是,一旦企业员工超过百人,一把手对每名员工的熟悉度就会大打折扣了。这个时候,谁最有发言权?业务线领导。 P me^l%M  
a HR"n|7{  
但业务线领导又往往无法测试出师傅的意愿度和利他心,这时候人力资源部门就应该参与进来。 vnZC,J `  
bAtSVu  
因此,挑选师傅需要业务线领导与人力资源部门配合来完成。 338k?nHxv  
n]o<S+z  
师傅挑好了,他立刻就能对一个员工进行带教吗?不行,选师傅就好像给人才选保姆,这个保姆要把人才服务好,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 N U`  
'kO!^6=4M  
后来我发现,香格里拉之所以能够把师徒制在全集团推广得那么顺利,其中有一个关键的机制功不可没——选出来的师傅必须经过一个专门的培训。 Fyatd  
cB}D^O   
培训的名称叫作Buddy System。如何做好一对一的捆绑?如何当好这个师傅?香格里拉集团专门设计了这个带教培训,没有经过这个培训的师傅是拿不到证书的。 t=W}SH  
V{3x!+q  
拿到证书以后,师傅才有资格去带徒弟。所以,每个部门的档案都会记录哪些人是拥有带教资格证的。如果企业不安排带教培训,那么同样的徒弟扔给不同的师傅去带,最后可能会带出来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徒弟。 +*/Zu`kzX  
}*pi<s  
选好师傅还不够,企业还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匹配师傅和徒弟。 K/yxE|w<  
>V8-i`  
为什么部门领导会把我交给Judy带教呢?整个部门有4个主管,Judy是其中唯一的女孩子,为什么不让另外3个男生给我当师傅呢? jkF^-Up.  
Sk\K4  
后来人力专员告诉我:“另外3个男生都是简单粗暴型的,以你的个性,如果把你交给他们带教,估计待两天你就提出辞职了。” x\G'kEd  
Ig0VW)@  
最后我才知道,公司是做过匹配的,力求人以群分。徒弟是什么个性,公司就会给其匹配什么样的师傅。 Gm^U;u}=f  
'$]97b7G  
另外,任何一件事情要持续执行下去,还必须解决动力的问题。 O`t&ldU  
V#gK$uv  
师傅带教徒弟,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回馈给师傅的是什么?我在香格里拉集团实习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0元,那时候,师傅每个月的带教工资是我实习津贴的1/4。除了与薪酬挂钩,香格里拉还把师徒制与晋升挂钩。 HJ[cM6$2  
.~~T\rmI  
在香格里拉,任何一个干部被提拔之前,都要回答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师傅?  < !C)x  
~YWQ2]  
因为香格里拉认为,你只有当好了一个优秀的师傅,未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将帅。在国内,还有一家餐饮企业把师徒制的机制保障用到了极致,那就是海底捞。 F8,RXlGfA[  
=ncVnW{  
我们从海底捞的上市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它找到了一种“利他主义”的利润分享机制。海底捞在上市招股书中披露——任何一个海底捞的店长,都可以获得两种薪酬选择中的较高者。 xHLlMn4M  
bI9~jWgGp  
这两种选择分别是: XnMvKPerv'  
.2Elr(&*h  
① 选择A=底薪+其管理餐厅利润的2.8%; [uN? ~lp\%  
② 选择B=底薪+其管理餐厅利润的0.4%+其徒弟管理餐厅利润的3.1%+其徒孙管理餐厅利润的1.5%。 ZdWm:(nkU  
w4{<n /"  
即使是数学不太好的人也知道,如果能够成功复制出徒子徒孙店,那么薪酬B应该远远高于薪酬A。 ! Y~FLA_  
C]`$AqKl  
这个机制的点睛之处在哪里呢?海底捞给师傅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当师傅,至少要成为海底捞A级店的店长,才有资格当师傅;成为师傅的店长可以选择5~12个徒弟。 V1 `o%;j  
$AjHbU.I{  
可想而知,这些师傅在收徒时一定会精挑细选,瞄准那些未来可以开店的好苗子。在带教的过程中,师傅更是呕心沥血、倾囊相授,以便徒弟能以最快速度出师,尽早出去开店。因为只有徒弟出去开店,并且徒弟店达到A级,他们才有资格发展徒孙。 u$Jz~:=,  
MKD1V8i  
这套机制并不是只适用于连锁门店型企业,其他企业也可以借鉴,比如著名的知识付费品牌罗辑思维就借鉴了这套机制。 dhf!o0'1M  
cj|80$cSA  
罗辑思维的组织是扁平化的,内部实行小组制,1个组长带2个徒弟。如果徒弟另起炉灶,接下来半年的业绩有部分比例要算到师傅的账上,这就倒逼师傅竭尽全力去培育徒弟。 nuMD!qu!nZ  
h-K_Lr]  
与此同时,公司每年都会召开评选会,评选谁的徒弟创造的价值最多,摘得桂冠者会被授予“一代宗师”的牌匾…… d_E/8R_$L  
+YKi,  
这些都是通过机制创新把师徒制和名利绑定在一起的做法,有利于师徒制在企业落地生根。 .*S#aq4S  
&P}_bx  
'ud{m[|  
大手牵小手:激活师傅的角色感 N&+x+;Kx  
7<#U(,YEA  
选师完成以后,企业最好设计一个确认的流程,即拜师仪式。 ;yLu R  
8hz^%vm  
拜师仪式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而是为了让“师徒”彼此找到角色,审视师徒制的意义。 r|fL&dtr  
f<fXsSv(  
这个过程能够让师傅明白什么是责任——自从带了小徒弟,就要考虑小徒弟有没有饭吃;也要让徒弟知道,在这个新的集体中,他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O!X((  
O1U=X:Zl  
那么,拜师仪式应该如何来设计呢?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两书”。 )@l%  
n&;85IF1  
一个叫聘任书,这是很多企业落地师徒制时最有仪式感的一个环节。 "ESwA  
vkx7paY_  
管理者面对这一期所有新进员工,把匹配好的师傅请上台并向其颁发聘任书。师傅在接下聘任书的那一瞬间,身上就肩负起了对徒弟的责任感。 v6M6>&RR|  
nn:.nU|I  
在我们行动教育,当所有新员工结束入职培训以后,人力专员会立刻通知他们的师傅到现场,一对一结对子,把徒弟接回部门。 Ng2@z<>.  
9`A;U|~E@  
我们把这个仪式形象地比喻为“大手牵小手”——师徒把手举起来,师傅对徒弟承诺接下来的带教责任。 k"T}2 7  
Sw8]EH6  
所以,发放聘任书不是为了完成一个仪式,而是要通过仪式激活师傅的角色感,强化师傅的责任感。 j_!F*yul  
+>Qq(Y  
另一个叫带教计划书,表明带教不是空头承诺。 RXpw!  
,]ma+(|  
在带教过程中,按照时间阶段,徒弟必须掌握的能力是什么,考核标准是什么,谁来考核,带教计划书都会明确列明。 D3Ig>gKo?m  
h-#6av :  
最后,经过师傅签字和徒弟签字,带教计划书正式生效。有了带教计划书,徒弟就明确了自己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去完善哪些方面的能力。 qo90t{|c  
1R{!]uh  
通过聘任书和带教计划书,企业就能真正地形成师徒带教的氛围,让师徒带教成为一个真正可落地的标准流程,固化为管理中的一个标准动作。 uk< 4+x,2)  
F3v !AvA|  
B:;pvW]  
师徒带教的16字方针 ? Wr+Q  
fcRxp{*zO  
了解过选师和拜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正题——学师。按照中国传统的表达方式,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承师”。 G_3O]BMKd)  
L%*!`TN  
2019年,有一段时间,我曾不间断地到上海道济堂中医馆去调养身体,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几位知名的老中医有过深度交流。 3nIU1e  
L O_k@3  
我发现,他们培育学徒的方式就是典型的师徒带教,根据我在现场的观察,每一位老师在问诊中都会做以下动作: /yDz/>ID\  
\}u Y'F  
抽查。老师每天都要抽查学徒有没有背诵前一天布置的《黄帝内经》原文。因为这些理论知识是诊断病人的心法,作为医生的学徒,必须熟悉理论源头。 Bw)/DM]  
"/*\1v9  
案例教学。结合看诊案例,老师帮助学徒理解《黄帝内经》的原文,因为只有案例才是理论最好的佐证。 JgKO|VO  
=w_Ype`  
鼓励实战。老师鼓励学徒去给病人搭脉号诊,让他们在实战中试错。 c?f4Q,%|  
 N_kMK  
及时复盘。老师亲自为病人搭脉,与学徒一起回顾全过程:学徒在观摩中对照复盘,找到自己出错的真因,并且通过文字记录加深记忆;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纠偏,让学徒能够在试错中悟道。 ;v)JnbsH}  
(Ft+uuG  
中医师徒带教的逻辑,其实和我们企业中的师徒带教逻辑有异曲同工之妙。 Yh@JXJ>  
zH?!  
在辅导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许多企业都存在一种共性现象:即使企业制订了带教计划,师傅也不知道如何去带教徒弟。 V%7WUq  
 4C6YO  
师傅最常用的逻辑是什么?把徒弟叫过来,教他做这件事情;教完以后,徒弟一知半解地点点头。 DbBcQ%  
iW]j9}t  
事实上,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师傅也为数不多,有些师傅甚至直接把徒弟当成打杂的小工。 x*/t yZg6  
U8s2|G;K  
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带教,有效的师徒带教应该像上述案例中的老中医带学徒一样,有非常明确的准则。 ]}<}lI9  
="1Ind@w!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把这些准则总结为16字带教方针: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说我听,你做我查。 fa jGZyd0:  
~WeM TXF>y  
这16字方针可以把师徒带教拆分为上下半场。 m)ky*"(  
Go`vfm"S  
1.我说你听,我做你看 *.ll<p+(-  
er("wtM  
师徒带教并不要求师傅一开始就教徒弟“怎么做”,而要求师傅先解释清楚“是什么”和“为什么”,再来讲解“怎么做”。 9Z@hPX3.  
[`#CXq'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教授原理,让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XO>KZV7)  
.9/ hHCp  
我说你听,要求师傅告诉徒弟做这件事情的基础流程;我做你看,要求师傅演示给徒弟看。 Fd%#78UEo}  
n*R])=F@c  
这8个字完成了,我们要先停顿一下,不能马上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还要追加一个动作,即师傅询问徒弟:你清楚了吗?徒弟有什么疑问可以向师傅提出来。 .wEd"A&j  
%+aCJu[k(z  
徒弟提出疑问是正常的,这说明师傅的带教是有效的。最令人担忧的是,师傅才讲了一遍,徒弟点头说会了。这种情况背后只有两种可能性: I13y6= d  
=m]v8`g  
一种是徒弟天资聪慧,一点就通;另一种可能性更大,即徒弟十窍通了九窍,就差那最关键的一窍还没通。 JK7G/]j+Ez  
DTX0  
因此,等待徒弟把疑问反馈出来非常关键。只有在师傅把徒弟的疑问解答清楚的那一刻,徒弟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心。 m<<+  
AVsDt2A  
2.你说我听,你做我查 a(m2n.0'>  
8 `v-<J  
怎么才能确定徒弟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心了呢?师傅可以要求徒弟复述一遍,即你说我听。 ]{;gw<T  
+C^nO=[E  
如果在徒弟复述的过程中,师傅没有听到最关键的那几个点,那么师傅就要立刻做补充来加深徒弟的印象。 HDz5&7* .  
j"8ZM{aO  
最后,你做我查,即学会了原理,徒弟还要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师傅可以观察徒弟是否充分利用了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检查徒弟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位。 3<e=g)F  
frm >4)9+  
我相信只要遵从这16字方针,按照这个流程反复练习1万遍,师傅就一定知道如何带教徒弟了。 W- $Z(Z XL  
CQc+#nRe  
但是,我们怎么才能保证师傅在带教过程中没有敷衍了事呢?要保证师徒带教的成效,仅有指导方针还不够,师傅还要在带教的过程中做“痕迹管理”。 \ ,'m</o~,  
`Y0%c Xi3  
我们观察到很多企业存在一种现象:人力资源部门认为师徒带教是业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在带教的过程中,只要把员工丢给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似乎就结束了。 PF0_8,@U  
s-NX o  
这个逻辑实际上是错误的。人力资源部门是新员工的“娘家人”,把新员工送到业务部门之后,对于业务部门怎么培育他,人力资源部门是要进行持续跟踪的。 B5,N7z34F  
[@_Jj3`4  
靠什么来跟踪?痕迹管理。痕迹管理其实就是靠三张表格来管理:第一张表叫作记录表,记录今天师傅教了什么,哪一个环节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第二张表叫作反馈表,是给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后续会对师徒带教的成果进行抽查;第三张表叫作纠错表,就是把徒弟经常犯的所有错误给列出来,人力资源部门会进行存档。 6lZ3tdyNo  
dUD[e,?  
在未来带教员工的过程中,这些经常性错误需要被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师”的这个流程做透,而这是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位的。 ?=u\n;w)  
j}#w )M  
从选师、拜师到学师,要保证师徒带教的有效性,我们还必须设置最后的验收环节,以评价师傅是否合格。 "-E\[@/  
m=1N>cq '  
师傅带教完徒弟,未来是再也不想带了,还是越带越有兴趣呢?我相信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师傅越带越有兴趣,但师傅的这个兴趣来自哪里呢? ,Y@Gyx!4  
]HbY  
我们要让师傅有成就感。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级的需求,如果满足了这个需求,企业何愁没有师傅。 #]-SJWf3  
 > ^O7  
那么,我是怎么判断企业的师徒制的推行效果的呢?我就看员工见面打招呼时,称呼最多的是不是师傅。 tb 5`cube  
'"52uZ{  
在香格里拉工作的那几年,我有好几个师傅。每次吃饭碰到师傅,我叫一声师傅,师傅一定会问:“最近你怎么样?需要我帮你做什么吗?”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师傅的名字会和我的名字一起出现在布告栏。后来,当我的职位越升越高,超过了我的师傅们时,我发现师傅们私底下会和同事说,那个在台上讲课的是我徒弟。 iR HQ:Y!  
3h]g}&k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韦纳曾经指出:幸福最大的来源是他人。因此,给予师傅激励的不是利益,而是成就感和荣誉感。 zWnX*2>b  
M.JA.I@XC  
在企业推行师徒制的过程中,机制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激发人的成就感。迄今为止,我还经常在课堂上公开表达自己的感谢,感谢在我人生当中影响我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师傅,他们都在我的人生转折点上给予我导航。 Q1lyj7c#x  
M^A48u{,"  
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评定的过程,让师傅充分地感受到荣誉感和成就感,这是每一家企业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_@WW;k  
S0$8@"~=  
"6A ` q\  
结语 @s*-%N^:[L  
BqEI(c 6  
最后我要提醒一下,师徒制一定是阶段性的。 4a&RYx  
D2 #ZpFp"h  
很多企业让一个徒弟跟一个师傅三五年甚至更久,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带来两个问题: >:SHV W  
J @`1TU  
一是限制了徒弟的技能提升空间,每个师傅身上都有一种最强的能力,徒弟出师以后,应该朝更高的方向去做规划和发展,所以师傅只需要做阶段性的带教; yER(6V'\iQ  
iG $!6;w<  
二是容易形成帮派,特别是技术型岗位,师徒极易形成裙带关系和山头主义,导致各个业务板块山头林立、各自为政,组织无法协同。 ,.S~ Y  
YH$-g  
因此,为了避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让一个高潜力的优秀人才拥有多位师傅。这样不仅避开了山头主义,徒弟也能够持续学习和吸收各个派别武林高手的精髓,集众家之所长,最终超越自己的师傅——这才是师徒制真正想达到的目的。(本文完) ]IaMp788  
K&u_R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5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