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老年人精神慰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金银贵离线
    甘心始觉金银贵,冷暖方知父母慈
    级别: 万米冲刺会员
    UID: 2364
    精华: 26
    发帖: 2892
    财富: 56757 鼎币
    威望: 154 点
    贡献值: 113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842 点
    在线时间: 2103(时)
    注册时间: 2008-03-02
    最后登录: 2017-10-31
    楼主 发表于: 2011-03-08  
    来源于 七嘴八舌 分类

    老年人精神慰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老年人精神慰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_"'0^F$I  
    ps@{1Rn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逐步改善,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步强烈了。有一对老年夫妇,他们有固定的退休金,居住宽敞,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是谁都没有料到,两位老人竟把自己的亲生的儿女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这对老年夫妇的儿女很少回家看望父母,老人在对儿女多次提出请求、劝告都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好在此事经法院调解后,已得到圆满解决。虽然老年人为同子女团聚打官司并不多见,但是老人想从儿女处得到精神抚慰的心理需求却是普遍存在的。 SbN.z  
            一、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是法律的规定 -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是我国以法律形式第一次提出精神慰藉问题。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实质就是精神赡养问题。所谓精神慰藉,简单说就是在物质或经济上奉养老年人的同时,要努力让老年人精神愉快。我们感到精神慰藉在实践中,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精神上敬重老年人。要尊重老年人,要倾听他们的意见,体现在“老年优先”、“老人在上”等方面;二是在情感上慰藉老年人。老年人离退休后,单位和晚辈要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使他们消除孤独感、寂寞感、失落感。老年人有病时,精心护理,平时经常问寒问暖;同他们聊天、谈心,一起娱乐,消除“代沟”;三是在心理上满足老年人。体现在尊重老年人的选择和尽量顺从老年人的意愿。比如帮助老年人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引导老年人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支持老年人发挥余热等等。 >19j_[n@VC  
            二、老年人精神慰藉存有“五难” V( SRw  
            针对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目前,在对老年人精神慰藉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有“五难”:慰藉标准难掌握、老年人需求难理解、精神慰藉难实现、感情投入难到位、慰藉纠纷难解决。 l6k.`1.In  
            (一)慰藉标准难掌握。老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方式不尽相同,可以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晚辈孝敬老人的方式也应相应灵活才对。有的老人喜欢看书看报,晚辈们就应买些老人喜欢看的书、订老人愿意读的报;有的老人喜欢扭秧歌,晚辈们不妨考虑帮老人买套鲜艳亮丽的“秧歌服”;有的老人喜欢下棋、打牌或打门球,晚辈们最好抽出时间,陪老人一起玩玩;有的老人喜欢爬山、郊游,晚辈们可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陪同老人走进大自然,尽情地享受一番;有的老人喜欢用电脑打字、上网,晚辈们就该帮老人尽早过把高科技的瘾。总之,在当今时代,老年人对晚辈们“孝心”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N2e]S8-  
            从物质上、经济上供养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生病和康复时的护理等,这些与精神慰藉相比较,标准比较好掌握。物质上、经济上的供养,涉及到衣食住行医等方面,看得见、摸得着,有量化的生活必需的物质指标。如我市武进区牛塘镇提出了养老“十条标准”,对一个老年人一年的口粮、油、柴及零化钱都有具体标准。但是精神慰藉这种精神上、情感上的东西,一般不太好掌握,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衡量。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精神慰藉的标准,有了对照物和衡量标尺,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P~7p~ke  
            (二)老年人需求难理解。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子女及其配偶赡养老年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都有了明确规定,三者缺一不可。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更为重要。子女应当认识到,从精神上慰藉老人,是对老年人一生辛勤抚育自己成才的回报,是老年人在生活中更高层次的需求,是提高老人生活水平和养老质量的重要体现。实践证明,人的生活需求是多方面的,再丰厚的物质生活替代不了精神生活。长期缺乏应有的必要的精神慰藉,也会象缺乏物质营养一样,引出这样那样的毛病来,由心理毛病发展到生理毛病。从宏观上看,对老年人精神赡养可以反映公民的道德水准,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因此,不能以为老年人吃饱穿暖就行了,这只是老年人最基本生活的需要,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更应当重视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尤其是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经济条件较好的知识型老人,他们更看重精神慰藉和精神赡养。 uT 2w2A;  
            (三)精神慰藉难实现。精神慰藉不同于经济上供养和生活上照料那样容易物质化、量化。比如经济上供养,有些子女每年或每月提供多少养老经费、零花钱,多少粮油、柴草。日常照料体现在老年人的日常起居上,而精神慰藉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心理上和情感上,这些“无形”的东西往往被人忽视,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比如:一周探望老年人几次才算做到了精神慰藉?一个月打几次电话达到了精神赡养?另外,从全社会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尊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使老年人在社会上得到尊重、关怀、照顾、呵护,为他们幸福安度晚年创造条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人人去争取。 `Uy'YfYF  
            (四)感情投入难到位。有的子女在经济上供养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老年人,是迫于法院的判决、协议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而对老年人精神慰藉是靠感情投入,靠子女对老年人的孝心和孝顺,这些血缘关系产生的亲情有时是牢不可破的,但一旦破坏,一时难以弥补和融合。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不常去看望,不打电话问候,特别是老人生活不便或生病住院时不伸出亲情之手,视同路人,甚至当成包袱、仇人,造成亲情之间的淡化和隔阂,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子女来说,主要是思想道德水准下降。古人讲:“百事孝为先”。尊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要继承和发扬。“乌鸦有反哺之义,母羊有跪乳之恩”,况且我们人类是高级动物,是有理智和有文化的群体,更应孝敬老年人。另外有子女认为“父慈子孝”也是不对的。由于有的老年人可能在年轻或晚年时,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被子女看不起;有的老人脾气古怪、固执,有的衣帽不整,不讲究卫生,被子女看不惯;有的老年人对子女不能一视同仁,对财产分割不均,使子女不和,引起了子女与老人“老死不相往来”。也有的子女下岗、待业,本人收入下降,自己生活发生困难一时难以接济赡养老年人,有的老年人理解不够,影响感情和亲情。这些情况引起的感情问题,是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解决过程。思想隔阂、感情危机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孝心要逐步树立,亲情要慢慢培养,只有从心底里热爱父母,才能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急,需老年人之所需,解老年人之所危。 OIdoe0JR:O  
            (五)慰藉纠纷难解决。老年人离退休后,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在身体不佳生病时,容易产生失落、孤独、寂寞感,往往使老人与子女及其配偶在精神慰藉上出现纠纷。这些纠纷有的一时难协调、难解决、难判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赡养人在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的同时,提出精神上慰藉的义务,但该法过于笼统,没有对精神慰藉做出具体规定。一些地方出台的《贯彻〈老年法〉实施办法》等同样缺乏精神慰藉的具体内容。这些法律法规方面的缺陷,影响到精神赡养纠纷难参照、难协调、难判决。迫切需要有关法律专家进行专门研究和探讨,对精神慰藉做出权威的解释,使老年法律法规更加完善,便于从理论上有更正确的阐述,以唤起人们对精神慰藉的关注,引导人们对精神慰藉有正确的认识。 X UcM~U-  
            三、多管齐下解决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 G=qT{c 8Q  
            (一)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老年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力量方面。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家庭和睦,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必须按照构建健康老龄化社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不断强化老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老年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对此,我们对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OysO55i  
            (二)老年人要自强。联合国《老龄问题行动计划》把“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尊严”作为老龄问题行动计划的原则,并把“独立”列在首位。独立性是老年人生活自由的前提,是提高生活生命质量的重要特征,也是老年人解决自身问题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老年人晚年生活应具备三种基本能力:日常生活上的自立能力,承担社会角色的自立能力,进行社会交往的心理能力。对高龄老年人来说,日常生活自立能力更显得重要,应当树立“自助多福”、“自助而助”的观念,调整心态,换位思考,远离烦恼,使“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做个快乐老人。要融入社会、融入社区、融入集体、融入自然,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重新确立追求目标,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做到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要培养增加兴趣,广交朋友,丰富生活,多参加有益的适合自己的文体活动,或外出探亲访友,旧地重游、观光旅游等。要有防范意识,落实安全措施,保证人身、财产的安全。还要提倡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健康老人照顾体弱病残老人。另外,丧偶的“空巢老人”为改变“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况,如有心愿、有条件、有可能、有缘份,可以找个伴。老夫老妻共守夕阳恋情,同乘感情方舟,共度牵手岁月,生活上互相照料,精神上互相慰藉,使“空巢”生活安静、充实、洒脱、温馨,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双方子女负担,而且有利于社会稳定。总之,要实现积极老龄化,老年人应该有精神寄托,但不要有依赖思想,不要过于依赖子女,应该自己动手做好自己的事;老年人之间应该互相包容,互相支持;老两口之间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使老年人摆脱孤独寂寞的困扰,已是全社会包括老年人自己都不应忽视的问题。 |g8Q.*"l[  
            (三)子女要“唱主角”。尽管时代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确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终究改变不了建立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养老机构为补充的社会服务体系这个格局。《老年法》第十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解决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勿庸质疑,家庭成员负有主要责任。“百事孝为先”,子女孝敬老人天经地仪,这是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如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仍需要通过我们代代子孙的努力,使其熠熠发光。《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所以打动亿万人的心,就是因为世界上“什么都会改变,唯有亲情永远”。在老年人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的情况下,精神赡养显得更加重要,有时儿孙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封平安的家书、一个温馨的电话、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就会给老年人一个惊喜、一丝慰藉、一点温暖、一份回报。 A<<Bm M.%  
            (四)“硬件”设施要加强。如今,老年公寓和老年文体活动场地有了增加,老年福利设施正逐步改善,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需要。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老年福利设施,加快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建设更多“方便适用、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老年人生活设施和活动场地。要整合社区资源,做到“共同利用”、“一室多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去年底,常州市建立了市民求助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急救、治安报警和日常生活服务,深受老年人的欢迎,这样的好事、实事还要多做、做好。 1n|K   
            (五)社区功能要强化。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他们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观念比较强,地缘文化观念浓厚,重视街坊邻里的情感维系,对社区有较强的归宿感、认同感和依赖感。加快在社区普遍构建“生活照料服务网”,为居住在家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护理服务和上门精神慰藉等服务。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主要取向是:举办养老、敬老、托老福利机构,设立老人购物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老年活动室,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社区居委会要建立完善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老龄工作统一领导。老年人协会要实行规范化建设,提高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要扩大志愿者队伍,与老年人进行结对帮困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钟楼区有的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尊老服务组”,对“特困老人”重点帮助,每年组织老年人外出观光游览,逢年过节安排“吃长寿面”、送“重阳糕”、看市容等活动,发动全社区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给予特别帮助,向有关部门提出为他们减免费用,发动社会为他们募捐,使老年人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把社区居委会领导和志愿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们生活在融融的大家庭中,感到无比幸福和温暖。从调查的情况看,社区更要帮助“老年人搞好邻里关系。俗话讲:“邻居好,赛金宝”。老年人遇生活不便、头疼脑热或突发事件,邻居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是社区照料不能完全替代的。  $qyST  
            (六)基层老龄组织要搞好协调。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协调构筑老年人照料体系,是基层老龄组织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各级老龄机构要搞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老年人的情况调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要利用一切形式和宣传工具,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鼓与呼。大力做好动员和协调工作,使全社会更加关注老年人,人人为老人献爱心、送温暖。要从长计议,做好规划,在新建和改建养老设施时,考虑到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建设一些以中低档为主的养老设施。要依靠劳动和民政等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养老保险为主、最低生活保障为辅、特困补贴制度为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使无法再单独生活的“三无”(无子女、无经济来源、无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空巢老人”入住老年福利机构,搞好服务人员的规范化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使老年人在社会主义的温暖阳光下,幸福地走完人生之路。【摘自网络】 f,QBj{M,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甘辛始觉金银贵; 冷暖方知父母慈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206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