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强
电光闪耀、焊花飞溅、幽暗的地沟深处,32岁的刘洋正游刃有余地进行着焊接作业,伴随着“刺啦刺啦”的声响,一条流畅又细密的焊缝在他手中完美延伸,焊帽下,他年轻质朴的脸庞汗如雨下,眼神却始终坚定而专注,这是焊工最平凡而伟大的瞬间。
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几代师傅的口口相传和谆谆教导,师傅是引领者,给青年人指明方向。54岁的“准能焊匠”王元平意味深长地谈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一代会老去,下一代还会接上来。”
刘洋是准能集团公用事业公司的一名焊工,也是“准能焊匠”王元平的得意徒弟。说到他的焊工岗位,刘洋便说起第一次和师傅一起焊接供水管道时受挫的故事。平常学习时,刘洋仔细观察学习师傅们的操作,觉得也简单,自己肯定能胜任,很想上手一试,可王师傅却直接拒绝了他:“焊供水管道,一个小小的气孔或者砂眼,都会成为安全隐患,绝不能有丝毫马虎。”王师傅严肃地说道。
刘洋觉得师傅太过谨慎,便央求能否试试底部的焊接工作,师傅想了想便点头同意了。刘洋憋着一股子劲头,一定要焊出个样来。可到验收时,师傅却阴沉着脸,把焊道从头到尾返修了一遍。
高强度的作业,高标准的严格质量把控,给刘洋上了生动一课,“焊工的每一段焊缝都关系着民生质量,绝对要过硬,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此,他以师傅的话为工作准则,苦练基本功,全力向优秀高技能人才目标进发。
刘洋虚心向师傅请教,平焊、横焊、立焊,每个位置反复练;传统焊、气保焊,钨极氩弧焊,MIG焊……每种技术反复学;为了练习手的平稳度,他从站立焊接、躺位焊接和蹲位焊接的姿势练起,从刚开始的几分钟就会手脚酸痛想要放弃到坚持十几分钟体力不支再到半个小时姿势不变、位置不换。
他告诉自己,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焊接能手,就必须要有“脱几层皮”的毅力和决心,这些都是优秀焊工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靠着吃苦耐劳和勇于钻研、大胆创新的精神,刘洋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焊工技师。
“焊枪和焊条,好比裁缝手中的针和线,‘巧裁缝’才能焊得‘天衣无缝’,只有像裁缝一样,认真焊好每一道焊缝,才能成为一名好焊工。”刘洋说道。
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刘洋在2018年7月报名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系统技能比赛和准能集团的技术比武,结果双双落榜,面对从未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新的焊接工艺,接踵而至的压力和失落让他不禁怀疑自己的选择。但他深知这只是一次考验,一蹶不振只会让自己忘记初心。
为此,他集中一切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实操当中,700多天,他用废旧件不停地试练,凭着专注精神和顽强毅力,成功掌握了手工电弧焊、钨极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技术。在2020年参加准能集团技术比武时,他被考官誉为“焊接机械手”。
2022年,他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振兴杯”青年技能大赛,取得了焊接组第六名的好成绩,多次参加工匠培训和区级比赛的刘洋感受到,越是尖端企业,焊接设备越高端,焊接技艺越精湛,想要缩短和他们的差距,必须带出更多的准能工匠,在技能舞台上叫响“准能品牌”。
2023年7月12日,刘洋所在的班组接到紧急任务——原发电厂院内主管阀门进行改造,要在40个小时内完成17个碰头的施工任务。刘洋临危受命,炎炎夏日中,他头上、脸上的汗水直往下流,汗水实在太多,就用大臂快速蹭一下。凭借高超焊接技术,最终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焊接任务,所焊的焊道水平整齐一致,纹路均匀细密,参与抢修的班组职工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说到最难的焊修任务,他说:“在供暖管网改造工程中,中心区供暖一网主管线是坡度最大、焊缝最长的一段管道焊接任务,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而且施工空间小。”为了适应坡度,他只能单膝撑地或者仰面斜躺进行焊接作业。遇到角度更大的地方,还需要借助板凳、木墩支撑在身体下面,寒风中都满身大汗,尤其是双手,一会儿就麻木了,他就是这样,不畏严寒酷暑,再难都想办法解决焊修任务,且能做到一次合格率100%。
如今的刘洋,依然每天置身于生产一线,手持焊枪,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蒙面焊王”。“我会继承准能工匠精神,扎根一线,回报企业,将自己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继续牢牢地‘焊’在一起!”刘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