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基础班第一课 ,*}SfCon 一、前言 mp+
%@n.;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tES:3Pi 诗习惯上称为诗歌。“诗”和“歌”是联系在一起的,说明诗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89k9#i X 诗经 大序 里有这样一段“情动与中,而行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km
这里说的言就是歌词,歌就是曲调;舞就是舞蹈。这说明了诗乐舞是同源的。 `N]!-=o 诗歌最先是和舞蹈脱离的,成为只可以咏唱的诗歌;后来又和音乐脱离开,成为只可以诵读的诗歌。不过这时候只能算是个半脱离的状态,因为诗还保留它的音乐性即节奏和韵律。 t'
o:aI
E5/-?(N 就中国最早的时候如诗经、楚词以及后来的汉魏时代的诗歌都是有韵律的,但是其韵律是自然形成的,没有给它定出严格的规定。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翻译佛经,中国人懂的了音韵学,与是做诗开始讲究平仄,到了唐代就形成了格律完备的今体诗就是我们所长说的律诗。 |Q?IV5%$ 诗歌的分类很多,一般我们都分为今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和古体诗。一般是这样划分的符合格律要求的诗就是今体诗,反之就是古体。就诗歌的内容来分的话,还可以分 叙事诗,抒情诗,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等。 q}U^H 我们要学习古典诗歌,首先要了解古典诗歌三个基本要素,懂的了这三个基本要素,对我们以后学习古典诗歌的写作帮助很大。 }{ J<Wzw 二、古典诗歌三个基本要书 NYm2fFPc
A、四声与平仄,B、韵,C、对仗 q1.w8$ A.四声与平仄 y4w{8;Mh
四声又叫汉五声。 Vf`1'GY 汉五声是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这里要说明下 上声的上,读商。 "U4Sn'&h@ 这里要给大家提个问题,有谁知道,缘分第一次出现的朝代是哪个朝代,同时还要问下大家,谁知道佛教是哪个朝代传到中国的,或者说谁是西天取经第一人?大家可以回答
4b,N"w{v 刚都说了,南北朝翻译佛经,南北朝可在唐朝前面哈 {%)bxk6 我们来说下,佛教是汉代传到中国的。当时翻译佛经的地方就是现在洛阳的白马寺。而缘分一词也是从汉代开始使用的。 Y2"X;`< 秦朝时候是没有这个词汇的 LIT{rR#8 西天取经第一人是蔡恒。 -;Y*;xe 他是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但是没到印度,半路遇到几个和尚,把他们带回了中土,这才有了唐代的西天取经。 c7[|x%~ 这个取经的问题,咱就不说了。 C;-9_;& 我们来看下平仄的问题 7D|g|i 平,就是指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就是指不平的意思,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S>m+m' 我们来用普通话来类比下 F)z]QJOw 古代的平仄是指: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 Dny5X.8 普通话的平仄是指:平声:第一声,第二声,还有轻声字仄声:第三声,第四声 nNSq6 Cj 由于普通话没有了入声字的发音,所以只需要记住一些现在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仄的入声字就可以了。而这些字,本身就不多,一百多个。常用的不到一百个,大家完全可以硬记下来,并且论坛里也有关于入声字的歌诀。 Rjqeuyj:
例如,数字一七八十都是入声菊,福,铁,得,托,也是入声字这些现在发音都为平声 Pa'g=- http://www.xzshici.cn/viewthread.php?tid=135&extra=page%3D1 Rs$k3 *&Np;^~
k id3@ 这个是入声字歌诀 Cdin"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两个疑问 mg;+Th& 第一,既然普通话里取消了入声字,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记忆这些?这里解释下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ng8!k 但是中国有七大方言还有不少方言里发音仍有入声字的存在。例如苏南,浙江,安徽南部,很多地方都存在入声字的发音。 }q^M 大家有不知道我国七大方言的么? r n"'tvhm 我国七大方言区主要根据语音方面来划分的 • 北方方言: 他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 se:]F/ 吴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 ps\A\aggML _?x*F?5=
sk5h_[tK 上海话为代表。 {0 IEizQ|i 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d3v5^5kU 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tc4DS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Uf}s6# 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部、西南部、北部,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mJ2>#j;5f
闽方言: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k1e0kxn 这个大家了解下就可以,无须深究。 "94e-Nx 从五四运动开始到现在中国的古典文化延承方面出现了裂层。这个是特殊历史原因,我们不过多讲,大家要知道我们学习古典诗歌,首先是要阅读古典诗歌,那么古代人写诗使用的古韵。那么如果我们现在不了解古韵的话对学习古典诗歌是没有帮助的。大家会提出的第二个疑问是: 'vq-~y5^# 我们辨别一个字的平仄是根据普通话和记忆一些现在发音为平的入声字,那么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解放后的产物,那么解放前,大家是如何辨别字的平仄的呢? <5%x3e"7u 说一个字用方言读三遍第一遍 读本音,你方言里咋读,你就咋读 s2FJ^4
第二遍 把本音挑起来,如声,如果是本音的话,挑起来就读省第三遍把本音落下去,如刘是本音的话,落下去,就是读六。 $!h21 这样,你会发现,三遍读下来不相同的是平声,有一遍和本音相同的,就是仄声。我们可以找个字来实验下 <7NY.zvwk] 例如 鱼 第一遍读 鱼,第二遍读雨,第三遍读遇,那么这个字是平如,雨,第一遍读雨,第二遍也是雨,第三遍是遇,那么这个字是仄声对于我们熟悉普通话的同学来说,这个一字三读,根本用不到。对于一些年龄在45岁以上的诗友,如果普通话说不好的,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辨别平仄。 d9^ uEz( 第二个要素B、韵 3xj
?}o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字音的韵母的主要成分(就是主要的元音或者主要的元音带收音)相同就是同韵字如必,泣,易等,主要的元音是i。还有山,安,三等字主要的元音带收音是an也是同韵字。 h:\WW;s[B 在规定的地方使用同韵部的字叫做压韵,这个字的地方叫做韵脚。压韵又可以写作押韵。 }1=V`N( 这里需要大家了解三本韵书第一本是平水韵,写诗使用的韵书;第二本是词林正韵,填词使用的韵书; 6 9_etv 第三本是 中华新韵,中华新韵是根据普通话发音整理的韵书,这个写诗填词都可以使用。 A.8{LY; />=)=CGv;
..`J-k 需要大家记住一点 hK5BOq!y 无论哪种韵书都是用来查询的不是用来记忆的。所以说,我曾见一些诗友,竟然花时间去背韵书,是错误的。 [xe(FFl+ 第三个要素 g
<S&sYF5 C、对仗 L #c*) 对仗 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得概念并列起来,构成两两相对的语句,就叫对仗也叫对偶。我们来看下对仗的分类 Cbv$O o* 对仗的分类很多,我们只讲三个,其他的将放在律绝课中在继续讲,同时在古风和填词课的时候也会继续讲这个。A、工对句型一至,词性相对的对仗,就是工对。如天文类可以对天文类,也可对对地理类,但不能对其他类别名词。 i0;p?4`m B、现在一般认为的工对,主要是指词性、结构相对的对子。通常也要求人名、地名、颜色、方位、数目等一致相对,至于天文、地理、器皿、饮食、动物、植物、宫室等类别,对仗时并没有严格限制,只要对仗工稳就可算是工对了。 *p0n{F9 为什么呢,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现在说的词性,结构,古代是没有的。 l*V]54|ON3 我们可能在其他群都听过课,现在一般是用现代语法来讲解的,但是现代汉语语法是王力先生根据西班牙语编写的。 FH:^<^M 所以我们现在讲工对,就是说词性一致,结构一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对青山)——孟浩然〈过故人庄〉 1$2'N~`#U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新丰市对细柳营)——王维〈观猎〉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前后对短长)——张渭〈送裴侍郎〉宽对 和工对相比较为宽松的对仗,对仗不严格、不工整的对子。是一种基本做到对仗的形式,常常是因为专用名词或“不以词害意”等原因造成的对仗。
xfZ. 如: 9y "R, 三山半落九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九天外对白鹭洲) O~sv^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无路对又一村)C、流水对。是将一个意思分成上下联来表述,内容连贯,语气衔接。上联和下联若单独考虑没有独立意义、在语法关系上。上下联分别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来逻辑上,上下联联合起来,形成对仗,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目的等关系。 puEuv6F 我们举两个例子 iOXxxP%#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原上草送别〉 IhoV80b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wQ]!Y?I 关于对仗,我们要再讲一个内容 |3j'HN5S 就是对仗和对联还有对课之间的区别 \0?^%CD+@ 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使用的对偶的修辞方法,上下联不不仅仅要对仗,上下联还要有关联。对仗,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fG_.&!P 对课呢,是古代明清时候,甚至到近代私塾里的一种对诗文的一种启蒙方法。例如,两只烧鹅朝北走---- 一行大雁向南飞 f86h"#4 这个做对联绝对是不通的但是如果只是对课,勉强可以说通 ye!}hm=w 当然,如果私塾老师看到这个的话,也会勃然大怒。这里需要大家准备三本书 d~n|F|`: 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 WsO'4~X9 小结: /R\]tl#2j A.平仄的难点在于入声字的存在,这个需要有窍门的记忆. /Z`("X?_Kf B.韵的难点就是在于韵书,但是韵书只是用来查询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AWsy9 >1u!(-A
tl5}#uJ 网址,里面有人专门整理了这个: *Y'nDv6_P http://www.xzshici.cn/viewthread.php?tid=548&extra=page%3D2平仄两读的字,大家可以看下。 YL*yiZ9 4&]Sb} [ 此帖被山水之音1在2012-11-11 10: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