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Zs$2n 《
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 毛溪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ROwr[Dj= 201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年度重点图书《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
e!X(yJI[O6 :uK
btoA 解放牌卡车、永久牌自行车、红灯牌收音机、蝴蝶牌缝纫机、华生牌电风扇、海鸥牌照相机、向阳牌热水瓶、上海牌手表……100年来,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崛起和
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的工业设计也同时写下了一部精彩纷呈又与众不同的历史。这段历史中既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与近百年来国际工业设计及其流行思潮之间的联系,又可以看到完全属于中国文化和中国近百年特殊历史条件与背景下的“中国特色”。事实上,中国近百年来每一次重大的
经济和社会转型以及日常生活的变迁,都可以从工业设计历史中找到其风格鲜明、符号性和时代感极强的回应和印证。
h;M3yTM- Y(VO.fVJK 正如一部没有中国历史的世界历史不完整一样,一部没有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史的世界工业设计史也是不可能完整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工业设计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不为世界所知。《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呈现的仅仅是中国工业设计历史及其研究的冰山一角,在其背后隐藏的却是一座真正的金山。
.eF_cD7v OO-k|\{| 《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以中国近现代工业文化发展为背景,选择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曾经出现的代表性本土产品和品牌,梳理了这些产品和品牌形成发展的脉络,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产业背景。本书基于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和十多个不同品类产品民间收藏博物馆的庞大实物和史料,包括民国期间大量的珍贵手绘设计稿和史料照片,以及撰稿人对中国几代设计师所进行的珍贵的口述采访资料进行撰写,呈现了中国100年来工业设计发展的脉络。这是一部中国产业建设和时代文化的变迁史,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史。专业设计师可以从中得到创作的启迪,普通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回忆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所以,这是一本跨越专家和大众的,既有学术性又有欣赏性、趣味性和历史文化性的奇书。
vsMmCd)7U (^: p 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文化发展主旋律下,人民美术出版社经过数年策划,推出“百年民族”品牌的第一部——《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 ,其目的如同为本书著序的中国工业设计的
教育家、先行者柳冠中先生所言:“历史离我们远去,旧技术、旧产品必定被新技术、新产品所替代,但设计文化却可以沉淀,可以被再开发。在全球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重新审视中国工业设计,注重的是中国设计文化的新内容,而不是传统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发现未来中国工业设计的曙光,研究中国工业百年设计的宗旨就是:不仅是回顾,更是发现;不仅为怀旧,更期待超越”。
2@Lbfo A
+5X DF 《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内页
<z0WLw0'z q7Es$zjX 研究介绍:
_vl}*/=Hc 4JMiyiW& 《中国民族工业设计百年》是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史研究”的成果之一。
/q1s;I .-]R9KjR1J 中国工业设计是在中国文化和中国近百年特殊历史条件与背景下发生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历史过程。工业设计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交通工具到家具、生活用品、电子仪器产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市场大量充斥着国外的各种产品,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奋发自强,从各个领域开始了中国民族工业现代产品的产业探索和实践。如解放牌汽车、永久牌自行车、红灯牌收音机、华生牌电风扇、海鸥牌照相机、向阳牌热水瓶等,并最终赢得国内市场,甚至远销东南亚地区。新中国诞生以来,国民经济相关的各个产业全面重建,国内市场对工业产品有着极大的需求,工业设计就在实践中参与到各个类别的产品生产中。无论是历次的产业升级还是产品更新换代,工业设计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I8f#'p .6.^G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工业设计的实践先行的特征,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工业设计在艰难的条件下呈现为“草根”式生长方式。由于国内工业设计和产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大量的文献和实物资料流失,研究者往往没有研究材料,无法系统展开。在国内,近现代设计史研究领域,美术、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服装、电影等其他设计和艺术领域近年来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而对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设计的研究不仅滞后于工业设计本身,也滞后于其他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以及我国近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研究。
P&=lV}f npH?4S-8G 国际上,过去几十年来对工业设计史的研究侧重于以欧洲、
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在亚洲的设计史中只有
日本和台湾有所提及,对近现代中国工业设计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但从构建全球设计史地图来说,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史不仅是本国设计史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构建完整的全球设计史地图有着重要意义。近年国际设计史研究开始走向全球化,更多的学者和国际组织开始把目光投向南美、亚洲等非欧美地区。而任何类似于“中国的工业设计开始于80年代” 这种论调,都是在没有充分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历史和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工业设计的错误定论,都是缺乏依据的。
aC^$*qN-) ~]fJlfR* 华东师范大学自“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史研究”开始以来,首先注重于建立基本资料库的建设,包括实物、文献、口述资料等基本史料,和各行业志、地区志中的历史和产业经济发展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和梳理等等,为工业设计史专业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在此基础上,吸收借鉴世界设计史和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整理出中国工业设计史的纲要和脉络,并联合更多的专家研究人员,对具体的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门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学院集中了中青年骨干力量,给予了大量的研究投入,除了专业教师以外,以耿文瑞、魏芳、陈敏、张兴强、崔新华等为代表,诸多研究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奉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YpmYxd^ HW 6.O|3 “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史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鼓励和支持,特别是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和社会上广大的民间收藏为本课题的启动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基础。整个研究工作得到了学界、同行和社会各界的无私支持,也得到我国工业设计界的前辈们的极大鼓励。
..qd,9H
HW[L[&/ 《中国民族工业设计100年》内页
*e{PxaF!C 研究价值:发现中国工业设计
LU2waq}VA p3]Q^KFS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秉持独特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并非“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模式,而应当是立足未来、审视现在、反思过去的互动模式,循着这种观点去思考,过去、现在、未来产生了更多的交互、碰撞。
l-O$ m 5<R%H{3j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清
政府所谓 “新政”的推动下,1876年左右,西方机械制图学传入中国。以后的50余年中,中国民族资本以轻工业产品为突破口,兴办实业,移植西方工业设计思想,并依托当时的产业政策和法规,依托热爱国货的民族情绪和市场创立了自己的一系列民族品牌,如:钟表有山东烟台“宝牌”、上海“美利华”,火柴产品有 “燮昌”、“渭河水”、 “双球”、“中华”等,医药产品有“龙虎”牌清凉油……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部分生产资源落入敌手,加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如此,中国民间资本还是拼命搏杀,艰难地维持着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pv# 2]v xeA#u
J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工业设计的思想和实践虽然没有与国际发展同步,但也没有完全隔绝和背离。自1949年后,新中国的工业设计开始于学习前苏联的设计模式,20世纪60年代后倡导以“自力更生”方式建设工业体系;70年代后期有选择地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再到国家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到新近倡导以工业设计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国工业设计的思想和实践一直回应着时代的需求。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决定国家命运的工业产品相继诞生。这些产品都是在参考资料极为稀少的情况下,凭着所有参与者的热情、胆量、智慧和无数次的失败后创造的奇迹。得益于苏联的技术援助,1958年 “解放牌 CA10”型载重货车问世,标志着中国人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解放车曾为国防和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车的诞生大大激发了国人的造车热情,国车“红旗”呼之欲出。1958年8月中央向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达了研制国产高级轿车的任务,次年5月制造出样车,定型为 “红旗牌CA72”型,后经多次调试,确定为 “CA770”型,这是中国第一辆有正式型号的轿车。同年上海开始试制 “凤凰牌”轿车,“凤凰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上海牌”轿车的前身,是中国量产最大的民用小轿车。
#kcSQ' C/tr$.2H= 新中国建立后,人们的生活中对各种民用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日用产品设计制造方面以 “上海58-I”型相机设计制造成功为标志,1961年3月诞生的 “上海58-”型双镜头反光相机、1962年诞生的 “海鸥牌203”型相机、 1966年 “海鸥牌DF”……这些产品伴随着中国人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WUoOGbA ` &M[f&_"8Q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设计开始走向美化与理性并重,着重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文革”时期,只维持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必需产品的生产,并一再降低成本,工业产品基本没有设计可言。随着 “文革”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轻工业产品更受青睐,设计的需求迅速发展起来。70年代中期,中国工业制造企业不同程度地完成了一次技术设备升级改造,以适应提升产品品质的需求,同时各工厂组织技术攻关,克服了一大批产品制造中的难点,也发现了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产品与当时人民的生活要求已产生很大差距。这一时期设计具有浪漫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装饰、美化风格。
WES#ZYtT =r4!V> 在轻工业产品方面,以上海华生电扇厂为代表的老品牌产品率先进行了工业设计对产品的改良,以企业或行业技术骨干结合学院的力量进行新产品开发工作。上海牌轿车以行业研究所为骨干力量配合企业升级旧产品,对产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良设计,并定型为SH760A型,通过重新设计的模具及建立配套企业体系,产量和产品质量都有大幅提升。70年代末,海鸥系列照相机产品经过多轮设计已趋成熟,海鸥4B型双镜头反光相机成为老百姓最熟悉的 “全民相机”,累计生产百万余台,并成为日后中国所有同类相机的设计母本。
8q^o.+9 g>j| ]6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自主品牌产品产销黄金期,产能扩大和利润增加,使得扩大再生产有了保障。这个时期,以家用洗衣机、电冰箱、空调为代表的新家电产品来临,这些产品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同类产品基础上的开发设计,使人们从传统的生活形态中解放出来。企业逐步感受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以工程师、工艺师身份“客串”工业设计的局面有所改善。
SF<Vds}A2 f =s&n}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工业设计开始全面和国际接轨,中国开始从制造大国到设计大国的新的转型,在培育民族创新力和塑造民族品牌的道路上,工业设计将再次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史研究”目前还只是重峦叠嶂中的涓涓细流,百川归海,随着社会的重视,学界的努力和多方资源的汇集和支持,伴随着中国设计的崛起“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史研究”终将汇集到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的洪流中,最终走向宽广的世界。
Mr3-q MC!ZX)mF 现实意义:面对当下,如何再创新
UY>v"M @,OT/egF4: 季羡林曾引用摩尼教中的一段话: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时至今日,古希腊的那一只眼睛也不再明亮,欧洲国家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辉煌的文化,使欧洲文化光照寰宇。工业革命以后,在工业设计方面,历经英国威廉·莫里斯工艺美术的“运动”、德意志制造同盟的“结构”、包豪斯工业设计理念和教育体系的确立,一直到20世纪长达50余年以欧洲为主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洗礼,在今天欧洲学者的设计论著中明白地传递这样的信息:中国没有工业设计。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工业设计概念是自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的,不可否认当时中国是“恶补”了一下国际工业设计的理念,但并不能作为否定近百年来中国工业设计的思想和实践的依据。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国际设计”,实际上都是游学、工作于海外的那些人选择之后带回来的,或是外国学者的“传道”,都打上了主观的烙印,并不能代表其完整的文化,因为“根”和“土壤”带不到中国来。面对中国工业设计的遗产,我们将它认定为 “包袱”还是 “财富”?如何从中国百年工业设计中汲取灵感再创新,创造中国工业设计的“甲壳虫”神话?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认真仔细地研究、整理中国的工业设计实践和思想,可以在分享世界各国工业设计思想和成果的同时,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工业设计文化。
$g\&5sstE ]z == “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这个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其含意不仅是指物质生活的一面,还是精神世界的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社会意识、文化艺术的集中反映。它是传统——即在它之前的经济基础、社会意识、文化艺术的必然延续。继承传统是顺乎“自然”,然而为明天创造新的传统又是历史的必然。改变旧价值观念后形成的新价值观念带来了社会的进步,是改革“自然”。这两个方面的人类文化
活动促进了历史的延续、进步,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与未来。作为设计师,必须认清这个历史使命,只沉溺于过去,消极地继承传统,就会被历史淘汰。
1wn&js C WeJ@xL 产品不再仅仅是一些越来越多地依据技术标准、功能需求和商业性质制造出来的东西,它已经成为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一般日常生活环境。它们屈服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严谨的逻辑与心理需要之间的矛盾,所以人所制造的物的结构和形态,只能从它那个时代来理解。反过来,这些产品也帮助我们去理解它那个时代的方式、它的愿望、态度和失望以及它的形式烙印。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工业制造,不仅仅是作为技术造型发展的表面特征,而且是一种多层次的、非常综合的、常常也是极其矛盾的文化现象。
-Zc![cAlO Q!'qC*Gyfn “昨天”对“今天”来说是“历史”,“今天”对“明天”来说也是“历史”。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由器物、社会组织、
制度和价值观三个层次组成的统一体。设计是以人类总体文明对工业文化、商业文化和资本文化的修正,也是平衡人类社会可持发展和人类欲望的桅杆。传统工业设计正在悄然发生“转型”,这将使得设计在更多领域发生作用。对过去的梳理,不但是记录和纪念,更是为了创新的铺陈和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