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一经成立,便开赴抗日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作为当年军部巡视团 4Jx"A\5*G
vM_:&j_?``
成员,陈茂辉亲历了新四军抗日处女战——韦岗战斗。 jY_T/233d
!%dN<%Ah
从蒋介石的心腹之地——浙南游击区死里逃生的粟裕,指挥挺进江南的新四军先遣支队,于1938年6月17日在江苏镇江、句容之间韦岗一带公路上设伏,痛击了日军一个车队。 |d6T/Uxo
)E+'*e{cK
“战斗胜利后,江南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陈茂辉回忆,人们纷纷说,好了,有指望了,来了新四军,“新四军是否挺得住”的疑云一扫而光。蒋介石还专门向新四军军长叶挺发去贺电:“……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0TXr$
mDZ*E !B
此后,新四军广大指战员,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在华中地区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tE7[Smzuf
d\|!Hg,
“华中日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陈茂辉回忆。 {nU=%w"\
{}:ToIp
这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失利的战局,形成了强烈反差。 $['Bv
JI vo_7{
然而,就在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战场连战连捷之时,被迫走上抗战之路的蒋介石,却发动了又一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惨案——皖南事变。 H4]Ul
eU
zSb PW6U
“根本原因,就是蒋介石害怕人民的力量强大起来。”陈茂辉就是皖南事变的幸存者。 JmEj{K<3I
F: mq'<Q
另一位从皖南事变中逃生出来的老红军王培臣回忆:“本想借日本人之手消灭八路军、新四军的蒋介石,却发现,共产党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就直接动手了。”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发出“皓电”,勒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限在1个月内集中于黄河以北地区。 0Ia($.1mY
+MmHu6"1
“蒋介石让我们北移的真正目的,就是在北移途中,设下伏兵,消灭我们。”94岁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王培臣说。 b%cF
1yqJwy;X
“北移之前,我拿着叶挺、项英两位首长的信,到皖南南陵、泾县、太平、繁昌等县国民党县政府,向他们告别。”陈茂辉记得,泾县的国民党专员公署还装模作样地给他们送行。 A=Ss6-Je
%c[ V
陈茂辉回忆,有些国民党机关还给他们送了绣着“抗日前锋”、“为国为民”的锦旗。 #pcP!
]r_;dY a
然而,就在此时,国民党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已在调兵遣将,对新四军北移必经之路布下7个师8万余人的重兵。 aM4k *|H?
9(":,M(/o
“更可恨的,国民党还把我们行动的日期和路线,告诉沿长江布防的日本鬼子。”王培臣说。 {&Q9"C
<id}<H
悲剧,已不可避免。
^eoLAL
} (!EuLL
“刺刀闪光,子弹上膛,挺起胸膛开入敌后战场,别了,三年的皖南……”1941年1月4日,是陈茂辉一生最难忘的日子之一。这一天,在《别了,三年的皖南》的旋律声中,他和9000余名新四军军部人员,依依不舍地同皖南人民告别,踏上北移之路。 }%D^8>S
LY+|[qka
《别了,三年的皖南》,是新四军著名作曲家任光,一生中创作的最后一首歌曲。他随后就倒在了蒋介石的枪口之下。 |*`Z*6n
0?>dCu\
“我们出发不久,狂风暴雨就向我们袭来。”王培臣回忆,“我们冷得直发抖,道路泥泞不堪,十分难走。” c&L"N!4z
sN5B7)Vc
“队伍顶风冒雪,踏着泥泞的山路行军。”时任新四军新编第1支队新1团团长的张铚秀回忆,途中隐约地见到国民党军队已经在路口、隘口、山头布置了部队。“我与政委丁鳞章等团领导分析敌情,感到蒋介石要搞名堂。” 张铚秀回忆。 CW<N: F.9
wb~@7,D
第二天,当叶挺、项英率领这支曾令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都惊恐不安的大军,行军至泾县、太平之间的茂林村时,遭到国民党上官云相部队的突然袭击。 %w7]@V Z
/a6Xa&(B
就是这个上官云相,在中央苏区5次反“围剿”作战中,被陈茂辉、王培臣所在红军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Ri`
bu51$s?B
“敌人几乎是同时,从前后左右的山岭、路口、道卡,向新1团发起进攻,来势相当凶猛,比预料的来得更急。” 张铚秀回忆。 V\6]n2
t]Xw{)T
“枪一响,我立即命令部队占领有利地形还击。” 由于张铚秀等新1团领导思想上有所防范,又有相应的戒备措施,在遭到敌人袭击时损失不大。“6日,在丛山险壁的狭窄地带,敌人的机枪、大炮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射击,我们被迫仓促应战。”战斗激烈的时期,陈茂辉被调去动员群众和安置伤员。 2<}NB?f`N
n9s iX
“7日,我们退回丕岭,又进行了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陈茂辉回忆,整整4天里,他们没有喝过一滴水,吃过一粒米。 $ [yFsA6
FN[{s
“10日,我们突出高坑包围圈,到古井坎坚守。”此时,陈茂辉已吐血病倒。 yeHDa+}
VWO9=A*Y|
“13日,我们又随叶挺军长突围,冲过国民党反动派的一道封锁线,到达大王坑。”陈茂辉回忆,“这时,许多人已经被俘。我随叶军长等退回山上埋伏。不久,敌人一个冲锋,又把我和叶军长冲散了。” qpXWi
&g
(dv]=5""
已经由于连日吐血无法行动的陈茂辉,就和一个机枪排长和两名战士、一个炊事员等人,在一个山沟里埋伏起来。 a5w:u5
'MY/*k7:
“16日,敌人满山遍野拥上来,一面烧山,一面胡乱放枪,在猛烈的火焰和枪声里,那个炊事员跳起来,我们的目标暴露了,被俘了。”陈茂辉回忆。 H8"@iE,
v%ioj0,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皖南的山川。 3N_"rNKD
Bp@v,)8*
“我们在荒山野岭中隐蔽行军,时而分散,时而集中,白天蹲山头,看地势判方向,夜深人静才进入纵横交错的山林小道,常常是三五天才能找到一些食物充饥。”完成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之后,张铚秀率领新1团也开始了突围。“一场摆脱困境、孤军突围的苦战,摆在新1团面前。” 张铚秀回忆。 a+Ac[>
: >>@rF ,
“一串机枪子弹射中了团政委雷耿同志,他不幸牺牲了。” 张铚秀回忆,“雷耿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在延安抗大学习时我们是同学,他的英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GGm#<
]7e =fM9V;
“按路程计算,从皖南地区到繁昌的江岸边,不过百多里路,然而,新1团却走了1个多月。” 张铚秀回忆,直到2月底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才率领新1团200多名幸存者渡过长江到达无为地区。 hqRw^2F
6"}?.E$
“九死一生之后,我们终于又回到了皖中根据地,回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 张铚秀感慨万千。“分散突围出来的仅有2000余人。”王培臣虽然当时就逃了出来,但敌人一发子弹把他的右手打断,至今右手二等残疾。 MR}Agu#LG
FHV-BuH5
如今,测绘参谋出身的王培臣,最喜欢的画,就是他亲笔画的皖南事变地图;最不愿意提及的伤心往事,也是皖南事变。 ^+g$iM[`f
jRL<JZ1N
“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也被俘。”后来,陈茂辉和叶挺等1000多被俘人员被关押进上饶集中营。 H#ncM~y*
L5,NP5RC
突围中,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P@FHnh3}Z$
DY^;EZ!hb
这,就是惨绝人寰的皖南事变。 AFAAuFE"
Xn{1 FJX/
悲剧,还在延续。 $LU"?aAW
M|Rb&6O
1941年1月17日,皖南上空的硝烟还未散去,蒋介石便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 x*/S*!vx\
oJfr +3I
“在上饶集中营,我们这些被俘人员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成功越狱的陈茂辉,后来又成为重建后的新四军里的一员战将。 F;]%V%F.X
\eFR(gO+
远在重庆的周恩来,得知皖南事变,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在《新华日报》留下那个著名的题词—— ,TFIG^Dvq
`]W|8M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6<p(i7
L`24?Y{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