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勤俭持家育后代
文/杨玉清
陪妻回娘家的路上,恰逢曾今的邻居刘世奇,只见近七旬的他依旧推着独轮车捡着人们丢弃的废品。寒暄后,依旧感觉得到,他还是那么的健康、快乐和幸福。
老刘曾是河北钢铁宣钢职工,退休后不甘寂寞的他,仍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事,那就是看到人们丢弃于路边和草丛中的饮料瓶、小纸盒、编织袋等废品,他都尽收家中。开始,已成家的儿子们,看见宽敞的院落被他挤弄的乱七八糟,对老刘意见颇多,经常埋怨老刘道:“现在,宣钢职工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你退休金也不少,我们也都在宣钢工作,不需要再捡废品来度日了”。可是,苦出身的老刘有着他自己的独特看法。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由于自己文化水平较低,只能干些低技能的工作,每月的工资除了正常的花销所剩无几。等成了家有了孩子,生活更是捉襟见肘。看着孩子想购买科普书籍企盼的眼神,那时的老刘,便开始了他下班后的拾荒生涯。虽说很辛苦,但毕竟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科普书籍。孩子们看着父亲的付出,也养成了省吃俭用、从不浪费的好习惯,时不时的也帮着父亲打点着捡来的废品。随着孩子们陆续在宣钢参加工作,家里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老刘怕儿子们忘了本,经常教育孩子们说:“咱如今生活好了,可不能大手大脚啊”。孩子们的长大,让他有了不少顾虑,他为顾忌孩子们的面子,影响孩子们找媳妇,很长时间,老刘的拾荒生涯也从“地上转入了地下”。突然,退休后的他又明目张胆的重操就业,难怪孩子们不理解、有意见。但老刘却说:“我现在拾荒是往大了说是为了环境美,造福社会,往小里说是为了锻炼身体和思维逻辑,是一种乐于其中的享受,已不是像以前的赚钱养家糊口了”。
久而久之,在老刘的坚持下,孩子们也彻底的理解了父亲,并融入了父亲的“享受”之中。之后,相继取回来的两个儿媳,对公公的做法也颇为赞赏。二儿媳经常说:“有这样勤俭持家的公公,我们不拍丢面子,这在我心中就是一种美德”。
的确,老刘在拾荒的做法上,现如今还真把现代管理模式用在了其中,玩起了精细化管理、修旧利废、小改小革和挖潜增效。原来乱七八糟的大院,被老刘现在的“定置管理”一折腾,院落一下子变得很规范整洁。那些捡来有用的废品经老刘的巧手小改小革后,还真派上了用场,变成了家里的小板凳、晾衣架等简易生活用具。老刘为挖潜增效,还将捡来的废品按原料种类拆解分类,别看这小小的做法,还真给老刘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难怪老刘说:“挖潜增效无处不在,只要参与其中是很享受、很练手、练脑的”。他的做法,让儿孙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如今,两个儿子看老父亲在拾荒的问题上,是那么的执着和有见解,也慢慢对父亲由理解变成了尊重、支持,毕竟父亲是一位闲不住的普通劳动者。他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体现着自身的价值,锻炼着自己的身心,他的健康、快乐和幸福,不正是儿女们所期盼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