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煤文化人 晓燕奋翅号长空 <~'"<HwtK
何锦中 `WFw3TI
f:|1_ j
我在攀煤作协2012年会上讲到过去的一年文学创作突出的几个人,大家首先就想到了马晓燕,这个身材娇小充满朝气,才思敏捷文采横溢的女作者。去年,是她文学创作生涯的又一个丰收年。她创作的小小说《迟到》荣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小小说类一等奖,创作的散文《歌唱着生活》获全中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创作的游记散文《大理情韵风花雪月》荣获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级媒体发表。 J1RJ*mo7,
一 .A{tQ1&_
QIvVcfM^
对于马晓燕的成长进步,我们感到非常高兴。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文学之路是从《星海》走过来的。 ^"1n4im
星海创刊不久,马晓燕就寄来了文学作品。有写亲情、友情、爱情的散文《父爱深深》、《母亲.书包.书》、《我的老师》、《桃花开了》、《家有小女》、《往事》、《电话情结》、《笑对人生》,有纪实文学《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门卫老何》…… ~{B7 k:
有一年我们请马晓燕来开《星海》文学座谈会,和成熟的作品不同的是她显得有几分羞涩,她说矿区有这样一块文学园地真好,我们要以此为平台,展示创作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人很世故地说,别看她现在说得好,结婚了就辍笔了,好多女孩都这样。我们不禁担心,这么好的一个文学青年,她会是三分热血吗。 ju8q?Nyhs
令人欣喜的是,马晓燕没有停笔,她一直在写,而且题材更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歌颂火热煤矿生活的,有抒发祖国壮丽山河赤诚热爱的,有对人生感悟的,也有对社会丑恶现象抨击的,甚至有以她女儿为题材的作品。这期间她还开始了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多是写矿山题材和女性题材,《山妞》、《窖》、《串门》、《山路弯弯》、《寻常人家事》、《哑表姐的幸福生活》、《漩涡》、《迟到》。 MvHm)h
j94=hJVKi
二 BBRR)
KNpl:g3{<Q
马晓燕把“为人”与“为文”和谐地统一于一身。马晓燕的文学写作多方面涉猎,散文、小说都取得了成绩,她还积极参加文学活动,攀煤作协成立时被推选为作协副主席。熟悉她的人说,作协里的职务并不是什么官,她担任的单位部门负责人才是个官。但她并不以为然,她认为无论干哪行,都要尽职尽责任,无愧于心,无愧人生。她很敬业,有着良好的口碑,先后荣获川煤集团“优秀党务工作者”、“攀枝花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她撰写的党建论文曾获攀枝花市优秀党建教材三等奖、攀煤公司党建理论征文一等奖,她的新闻作品曾获全国煤炭系统年度新闻奖三等奖。10年前,她刚被提拔为科级干部时,人们不禁担心,她今后还会不会写呢?有的人把文学当成敲门砖,一但敲开了仕途的大门,就不写了,怕文学这个赔本的买卖影响了前途。 #;qdY[v
在文学领域,确实有这样的人,而马晓燕并未成为这样的人,她是个意志坚毅的、自强不息的人。业余时间,她仍然笔耕不辍,且作品日趋成熟。在她的笔下,童年、少年时期的苦与乐,青年时代的拼搏进取,平凡生活的点滴,无一不展示出她的情趣志向和美好的追求。她认为,文学对领导工作大有脾益,文学素养是一个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体现,文学修养能使领导干部想问题更符合逻辑性,处理问题更加稳妥缜密。她说,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文学的滋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对管理者来说,提高文学素养,既可怡情增智、陶冶心情,又可升华精神、完善人格。不但她自己坚持写作,她还支持单位其他热爱文学的青年写作。她所在的单位领导非常开明,她所发表的文学作品,领导不但经常看,还鼓励她多创作好的作品。在她的影响下,单位的文学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并以她为榜样,没有人担心搞文学创作会被认为不务正业。相反,单位有什么活动,这些文学青年反倒成了积极分子。所以他们单位在公司的各项活动、各项工作总是更具文化含量。 lN?qp'%H`
lC("y'
::
三 #+HJA42
`nv~NLkl
文如其人。马晓燕文学作品的风格亦如她率真的个性,展现出她直面人生、爱憎分明、重情尚美的襟怀。很多文友和编辑都说读马晓燕的文学作品舒服、亲切、温暖,直抵内心而感人至深。一位报纸的副刊编辑在编她创作的散文《一元钱》时,感动得潸然下泪。我们很多时候习惯匆忙前行,因此遗落了许多生活的细节。马晓燕的很多作品尽展社会低层民众的艰辛与乐观,人性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在小人物的身上得到升华。她说,心灵是真正的写作源泉,只有深入到生命的湖底,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和本真。马晓燕的文学作品抛却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哲理,朴实而亲切,充满温情而真实,娓娓道来,如清音流水,让人心静,让人温暖,让人感动,阐述的是平常却又发人深省的道理。 " H&W}N
如大多数攀枝花人一样,都是从祖国各地移民而来的建设者。这些人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在攀枝花,心还在老家,对故乡津津乐道。另一种就是身心都融入了攀枝花,对攀枝花太爱太熟悉,反而说不出它有多大的变化。我们说不出马晓燕属于哪种人,从她的作品中看得出,她是移民中的新一代文化人,对故乡有一种难言的情愫,虽然在四川那个山清水秀的偏僻小村落只生活了13年,但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那里朴实善良的乡民……都深嵌进她的记忆和灵魂深处,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深刻动人。她在《故乡心情浓》中 写道:“……正是日落时分,小村庄笼罩在一片醉人的晚霞中,已见炊烟袅袅,我走在这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田埂上,泪水在眼眶里颤动,这一刻,终于止不住落了下来,我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欢快地扑进故乡温暖的怀抱……那条延绵不断、清澈透明的小溪依然亮出清脆的歌喉,唱着那首熟悉的歌谣迎接着阔别家乡二十载的亲人……幕色渐渐笼罩了静卧在小山凹的村子。月光的清辉穿过树林直抵地面,走在乡间小径、沐浴在如水的月光里,闻着这醉人的野花香,心里顿生出几分感动……我的心也渐渐变得通彻、透明、平和,一如月光一样空明,人世的烦恼与纷忧顷刻间没了影踪,得失苦乐是多么地微不足道……”,这样的文字只有对自己的故乡爱到入骨的程度才能写出来。《故乡情浓》后来获得由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在《又是一年春来到》中,她是这样描述的:“故乡是我童年的摇篮。入春之后,日暖风和,绿荫覆野,一条清澈的小溪自家门前缓缓淌过,许多晶莹可爱的小鱼虾在小溪里欢快地游来荡去。田野里、山坡上,刺儿花、喇叭花、鸡冠花、蔷薇花、梧桐花以及那旷阔田园里黄橙橙得醉人的油菜花,在微风中播散出甜甜的香气。房前屋后朵朵带笑的桃花、梨花、李子花星星点点地簇拥在枝条上,将古老的村宅点缀得生机盎然。阳春三月,田野深处,我和小伙伴们迎着炫目的野花野草放风筝,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奔跑,笑声、欢呼声连同春天里所有的生命都咯咯地笑着,蓝天白云清爽得如同刚刚沐浴过的村姑。庄稼地里,握着弯犁耕耘着希望的叔伯们不时歇下来,卷一支烟蹲在田埂上吧嗒吧嗒抽着,烟雾中升腾着一年的希望。入夜,一畦畦蛙鸣在碧油油的秧众中此起彼伏,那咕咕嘎嘎的蛙声,犹如催眠曲伴随着劳碌一天的乡亲们进入甜密的梦乡”。结尾处,她这样写到:“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花开季节,故乡,你还好吗?春风啊!请捎去远方儿女对故土的祝福吧!那天夜里,我恍惚着梦到自己和儿时的小伙伴在那开满油菜花的田园里放风筝”。故乡的春天在她的笔下呈现出既逼真又如梦如幻的质感。《又是一年春来到》获得“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 #crQ1p) \
对攀枝花她却有另一种热烈的爱,饱蘸真切深邃的情感。在《我的城市我的家》中,她这样写到:“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这是对我的城市最生动的写照……。晨曦初露,站在雄伟的炳草岗大桥,这座年轻的城市鲜活地从山峦中钻出来,露出挺拔的脊梁、厚实的臂膀、坚硬的枝柯……田野山岗偶尔跃入眼帘一树树或火红或橙黄的攀枝花正热热闹闹地盛开着。田间地头,一片片农田绿油油的,乡亲们正躬身劳作……”在《攀枝花的春天》中,她是这样描述的:“攀枝花的春风不似江南的风那样轻柔、腼腆。攀枝花的风是豪迈的、充满生命力的!一如攀枝花人的胸襟那样宽广、热情、开放。风,恣意地吹,迎风行进,感觉那风是遒劲的,即便是被风扬起的尘沙打在脸上,也是痛畅粗犷又热烈的,内心的激情也随之迸发,有一种人生要奋发向上的激悦,精神格外振奋,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攀枝花的雨》在马晓燕的笔下是那般灵动可爱、富有情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觉不到一丝燥意,这要得益于攀枝花夏季的雨。它是那般善解人意,柔情似水,它使一颗颗干涸、浮澡的心变得温暖而充实,一个个孤独的心灵变得丰富而真诚。这就是攀枝花夏季清凉而又可爱的雨……细雨蒙蒙,云雾缭绕,起伏的山峦罩在低云里,时隐时现,似在若有若无之中,朦胧之美感没然而生。低头看地面,平坦的柏油路面象是早起的妇人刚洗过的脸,干净、清爽得一尘不染……” 5Y'qaIFR
~f1%8z
四 lVR~Bh
_j/<{vS y
儿时乡下生活的贫困不但是马晓燕宝贵的人生经历,还铸就了她坚毅果敢的性格。《往事》中,她叙述了童年时期的一个片断:“实在饿得没法子,那天中午, 我和弟去偷了生产队一农户家的玉米,没想到被这户人家逮了个正着,于是毫不客气地将正在地里干活的母亲叫来训斥一番……”在《书包的记忆》中,她讲述了入学前的情景:“7岁的我到了该入学的年龄。而我的书包却丝毫没有着落,眼瞅着村子里的小伙伴一个个背着大人从镇上买回的书包到处显摆,我便哭着嚷着让母亲也给我买新书包,母亲把姐姐淘汰下来的、打了几个补丁的蓝布书包递给我,让我将就着用,说等到了年关,把猪圈的猪卖了,定会给我买一个漂亮的新书包。年少不更事的我气得一把抓起那个破书包用力扔到堂屋外的晒坝上,末了,不解恨的我还冲出堂屋,冲到晒坝上,光着沾满尘土的小脚丫,使劲跺着那个让我碍眼的书包,然后把它扔进开满荷花的池塘里,算是解了恨。母亲跑过来,铁青着脸,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我一个趔趄显些摔倒,我狠狠地盯着母亲,咬着牙未让委屈的泪水流出来……家里在村子里是最穷的,父亲远在千里之外参加三线建设,家里没有劳动力,母亲又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每到农忙时,插秧打谷,耕地播种这些农活都得出钱请人,还得供饭,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猪圈里养的两头猪和几只生蛋的母鸡,猪是只有到年关时才能卖了换成钱,能变现的就只有鸡蛋。一年里,我们能吃上鸡蛋的日子只有一次,那就是我们过生日时,母亲才会给我们煮上一个鸡蛋。平日里,母亲给每个鸡蛋都打上了记号,不允许我们偷吃……”字里行间,让人们仿佛穿过风干的岁月,看到了生活在那个贫困小山村的小女孩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外面大千世界的向往。因了童年生活的不易,她更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懂得人间的真情与真爱,更懂得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NAQAU
*yP
一枝一叶、一步一景总关情。这些年,马晓燕写作的路子不断拓宽,她把触觉、视觉转向祖国浩瀚的山河,写出了很多散文游记,一位报纸的副总编辑说她写的散文游记文化气氤氲,令人充满向往之情在《雨中登泰山》中,她发出内心的声音:“我是从未想过要坐索道上山的,这种一步登天的快节奏我是决不会选择的……这时,雨儿又下大了,这雨看来是不依不饶了,是在考验我们的意志吧!我笑了……我已明显感觉气喘不匀,但看到身边不时走过的那些负荷百斤的挑山工,我有一丝感动,也有一丝羞愧,他们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她把心融入到对《束河古镇》的描写中:“在束河,一切是那样的随意自在、无拘无束、安逸祥和,让人留连忘返。已是艳阳高照,迎着眩目的阳光,徜徉在束河古镇一条由五花石铺砌,被人马踩踏得光洁如玉的茶马古道上,全身的每个毛孔、细胞仿佛都张开来,贪婪地吸吮着这清新甜美的空气。街道两旁的商铺经营着各种土特产、民族服饰。主人看到游人进到铺子,也不主动招揽生意,神情很是恬静淡然,任凭游人随了自己的心思挑这选那,即便不买,主人也未有丝毫愠怒,这种感觉充满了人情、充满了和谐,真是妙不可言。间或,从古巷深处传来的马蹄声,不知为何,这悠悠的马蹄声竟让我有些恍惚,那蹄声犹如一曲古音,触动着我的灵魂……暖洋洋的阳光肆意恣撒在桥面,无遮无拦,几个纳西族老人悠闲地座在桥的一侧晒太阳,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里抽着一杆长长的旱烟锅,老人们脸上那刀刻虎凿般地皱纹仿佛在向路者诉说着那业已久远的茶马古道历史,让人陡生敬畏……行走在束河,没有了尘世的声色犬马、狰狞芜杂、尘埃喧嚣。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宁静,精神和灵魂得到涤荡。” #Z`q+@@]A
w?k>:,'[
五 i6tf2oqO7
o_Z5@F
马晓燕有文化人的一种特殊的触角,有文学涵养独具智慧,使她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工作,融入各种场合,并不断使自己得到历炼,得到提升。她在山东科技大学学习培训的三个月,她把所学所思所悟付诸笔端,写出了《感受大学生活》等文章发表在《山东科大报》。在江西干部学院,她静心思考,在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中感悟人生,在培训班结班式上她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2010年,她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创作研讨会暨颁奖大会”,有幸认识仰慕已久的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宗仁先生、《当代》副主编汪兆骞先生、《人民文学》副主编崔道怡先生、《十月》副主编陈东捷先生等全国顶尖刊物的知名大编辑,她抓住一切机会向他们请教。后来,她说:“从与这些名家短暂的接触中,看不到丝毫某些文人、作家、编辑们身上那种孤高自傲、盛气凌人的作风,名家们和蔼可亲、谦逊有礼的言谈举止告诉她‘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文友聚会,中午给她打电话,得知她感冒正严重,发着低烧,正在药店买药。但不到10分钟她就急匆匆赶到了。当她看到李树海、刘燕升等老师时,发出这样的感叹:“以文会友,约而即至,都是性情中人啊”,那天的文友相聚,她后来写了篇《文心荡漾》,文中流露出文友间的天然真性情。在各种活动中,她都有上佳的表现,有巨大的收获,有游刃有余的文字。 ~tUl}
行文至此,2012年尚不到半年,关于马晓燕在各地报刊上稿的信息不断传来,《矿区春来早》、《一元钱》、《山村年味》、《阆中散记》等10余篇文学作品发表在《攀枝花日报》、《川煤文艺》、《中国煤炭报》。作为作家,出作品才是硬道理,我们相信,至少在攀煤来说2012又是一个马晓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