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8F6\ 舞台上,桌椅被摆上来了,剧中人物逐个就位,阿Q的扮演者雷恪生最后一个站到自己的位置上,用右手抖了一下破烂的衣衫。一片漆黑中,这一切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C5.\;;7^& 观众们静候台下,看不到黑暗中的情景。
d=Rk\F'^J 突然,一束耀眼的灯光打下来,照亮了推台上的雷恪生。他当时还不知道,那一束光照亮了话剧舞台上阿Q的艺术形象,也从此照亮了他的艺术人生。
vE^h}~5U 198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演出的那场《阿Q正传》,至今仍让主演雷恪生心潮澎湃。当时,话剧《阿Q正传》编剧、著名剧作家陈白尘看完演出后,走上舞台,掏出手绢给雷恪生擦汗,并对他说:“我看了十几个阿Q,舞台的、电影的、地方戏的,你这个才是鲁迅笔下的那个阿Q。”
qk"oFP6 雷恪生凭借那一场大戏声名鹊起,赢得海内外表演艺术界的广泛好评。
>cvE_g"?C 谈及当时的舞台,雷恪生对电力的作用念念不忘:“出于剧情的需要,当时的舞台由两个独立的推台组成。因为是晚间演出,情节的转换全凭灯光的切换完成。这一幕戏演完了,灯光一收,另一个推台的灯光亮起,下一幕戏紧接着上演。”他认为,虽说当时舞台上的灯光简单、直接,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BH.:_Qrbh[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电力在话剧舞台上的使用愈加普遍,舞台表现力随之大为增强。2004年,由8位知名演员联袂演出的明星版《雷雨》在上海首演。雷恪生领衔扮演了管家鲁贵。在这场戏中,群星荟萃,舞台设计精巧,尤其是以电为动力的舞台特效营造出逼真的艺术现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
I,?Fqg'sq 导演陈薪伊在开演前还曾谈到舞台效果:“我们这部《雷雨》,要真打雷,要真下雨。”一向率性外露的雷老先生回忆着,竟然手舞足蹈起来。他闭上眼睛比划着打雷时的情形。与以往的舞台效果相比,由于充分采用了声光电的特效,舞台上的电闪雷鸣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下雨,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03i?"MvNo 在一幕剧中,繁漪的扮演者潘虹在台前伤感地站立,任凭雨水将她裹挟着、敲打着,将人物痛苦的表情展现无遗。这雨来自舞台后面的一个大池子。水泵将水提升到舞台顶部的管子里。这些管子有很多机械控制的孔洞,能根据剧情需要,设置雨量的大小。水是循环的,落到舞台上后会自动流回池子。雷恪生说:“这个跟电力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电,这个效果就无法实现。”
6Cop#kW# 在观众席里,受到感染的曹禺女儿万方竟下意识地向曹禺先生发出惊呼:“爸爸,爸爸,这个是您想看的《雷雨》!”雷恪生认为,这个惊呼有多重含义,有对编剧的肯定,有对演员的肯定,也有对舞台创新的肯定,其中电功不可没。
n"K {uj)) 话剧舞台让雷恪生发现了自己,电影、小品、电视剧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雷恪生。在观众心目中,雷恪生最初的形象大多与农村戏紧密相连。
LAu+{'O\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秋菊打官司》里,我扮演了村长。从那时起,我演了不少农村题材的片子。”演农村戏,让出身农民家庭的雷恪生感受到了通电农户的心情。
b/a?\0^ 雷恪生提起到山西榆次体验生活的经历。“我到一位农村老大爷家去,一进屋就看到灯泡上罩着个布罩。我就问,大爷您怎么还给这个灯泡罩上布啊?他就说,这样省啊!白天罩着,晚上,我摘下那套子,再点灯。因为农村那时刚有电,人们好容易点了一个电灯,当然会像保护宝贝似的护着。”他笑呵呵地说,“农民表达喜悦的方式就是这么朴实。”
;EE{~ 从演戏到生活,雷恪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见证了电力的发展。他在北京地安门地区生活了近50年。“上世纪60年代,这一带停电不是什么新鲜事。我记得有一次,家里停电了。就出去溜达,发现整个地安门地区都停电了。地安门商场点起了蜡烛。”雷老先生以一贯的乐观态度评说过往,并对现在的用电大加赞扬,“现在好啊!没听说过停电的事。就说我家,家用电器多,灯多,可小闸也多,用电稳定性高。”
|SSfG~r “人们说我是话剧演员,我觉得舒服。”从艺半个多世纪的雷恪生有着明确的职业认同感,“往话剧舞台上那么一站,聚光灯往身上那么一打,这感觉就来了。灯光照亮了在话剧舞台上的我。”他对电的作用也强烈认同。
jQH5$ !#cKF6% 雷恪生 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退休演员。1936年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0年毕业于北京汇文第一小学,1956年毕业于北京第二中学。195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
4OqE.LFu 曾演出《阿Q正传》《雷雨》等70余部话剧,《秋菊打官司》《香魂女》等30余部电影,《大宅门》《乔家大院》等电视剧,《懒汉相亲》《考验》等40多个小品。曾荣获中国话剧首届金狮奖、学院奖、百合奖、白玉兰奖以及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奖、优秀演出奖、优秀剧本奖等。
a PcGI {9m!UlTtw ~@)-qV^~ 来源:国家电网报
V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