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新作速览)      宁肯《思想的烟斗》:一种化整为零的写作
ZX68离线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风霜雨雪傲骨寒霜 细心品味感悟人生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110
精华: 330
发帖: 137140
财富: 1072951 鼎币
威望: 112334 点
贡献值: 82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24996 点
在线时间: 4579(时)
注册时间: 2014-01-04
最后登录: 2024-01-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5  

(新作速览)      宁肯《思想的烟斗》:一种化整为零的写作

(新作速览) (m3p28Q?  
宁肯《思想的烟斗》:一种化整为零的写作 I?-9%4 8iM  
祝  勇 2ok>z$Y  
2015年12月01日09: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V0JoUyZ  
Cgw#c%  
L0|Vc9  
nC`#Hm.V%  
  《思想的烟斗》 宁肯著 Tjure]wQz  
  商务印书馆出版 F>A-+]X3o  
IG +nrTY0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最终还是要落在纸上,才觉得是真正的文字,尤其是像宁肯这样的写作者,对文字始终怀有深深的敬意,因此,他的微博结集《思想的烟斗》固然是一种化整为零的写作,但它仍然是写作——宁肯称之为“微写作”,与他庞大、艰难的长篇小说写作形成互补。 }Sp MHR`  
?Pmj}f  
  我喜欢宁肯的文字,首先是喜欢他文字里有一种独特的敏感。十几年前读宁肯的散文《藏歌》,第一句话就把我震住了:“寂静是可以聆听的,唯其寂静才可聆听。”他接着说:“一条弯曲的河流,同样是一支优美的歌,倘河上有成群的野鸽子,河水就会变成竖琴。”我不是说他文笔好,而是说他感觉敏锐,仿佛他的身体里暗藏着一套机敏的感观设备,随时准备接收外部世界的信号,把自然世界的风吹草动、光影变幻,都浓缩在140字的微博里。 "_'9KBd!  
@oYq.baHX  
  我能想象他写下这些文字时的表情——沉静似水,其实是没有表情,像一个制表的技工,用有形的零件来对应无形的时间。他沉浸在自己那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里,不能自拔。 n2 ,b~S\e  
L6$,<}l  
  然而,与外部世界的丰沛灿烂相比,宁肯更关注内部世界的隐秘幽深。在微博这个“烟斗”的帮助下,他时常会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零零散散,不成系统,却无孔不入,时常令我茅塞顿开。比如:“为什么面对老建筑,会多少有点像面对自然界的事物?”他给出的解释是:“时间赋予它们生命。老建筑或老城市附着了时间,而时间恰是一切事物活性的媒介。”还说:“环境比人老,人才有安全感,现在是人比建筑老。当人成为古老的事物,周围都很年轻,是一种怎样的‘孤独’?” 1Sz5&jz  
>!? f6 {\|  
  宁肯的文字从来都是向内的,无论小说、散文还是微博。这使他的微博具有一种安静的力量。19世纪以来,从曹雪芹到鲁迅,从列夫·托尔斯泰到伊恩·麦克尤恩,文学都是向人类精神的内部拓展的。它改变了我们对故事的看法,无论是《复活》还是《赎罪》,所谓的故事就是围绕内心的困扰与救赎而展开的日常生活,而不再是那些猎奇、疯狂、吸引眼球的事件。宁肯自然深谙这一点,他也在微博里提醒自己:“如果故事性太强,或过险,就应想方设法消解故事,而不应再增加‘故事性’。”他的小说就是心灵的小说,他的散文也是心灵的散文,他的微博也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变成了散文。他通过微博,扩大了散文的领地。 P9`i6H'~  
%X GX(  
  即使像宁肯这样的纯文学作家,也不能无视互联网的强大。那么,互联网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写作呢?人类的书写从来都是因媒介而改变的。从青铜、石鼓、甲骨、竹简、布帛到纸页,不同的材质为书写提供了不同的语法,也把书写带进了不同的时代。我们痴迷于辉煌的纸上文明,它给我们带来书画的斑斓与书卷的风雅,但这样的纸上文明也只是书写文明的一个阶段而已。它会来,也或将会去。互联网这种新兴媒体也会将书写纳入自己的规则。 @b!fs  
WF-imI:EK  
  在未来的文学史里,互联网写作是否会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散文那样成为正统和主流,像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那样,取代今天的纯文学?从外观上看,互联网给书写(乃至文学)带来的影响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短,与过去的读者相比,当下的人们似乎失去了阅读的耐心,只愿意读轻快短文;还有一种是长,网络文学,单部作品可达到数百万字。在这两种极端的变化之下,潜伏着一种更加深刻的变化,那就是互联网把写作引向外在的欢乐。起伏多变、离奇怪诞的故事情节或许会给阅读带来愉悦,这当然不坏,但对于文学,这远远不够。因为它不思考问题,放弃了对人类处境的深刻观察,所以它无论把故事写得多么复杂,也是简单。 RWTv,pLK  
hPFIf>%}  
  “通过文字的缝隙,可以进入未知的灵魂。慢慢地探测——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发现,不如说是创造。”如宁肯所说,他在形式上遵从了这个时代的法则(比如“微写作”),但在这法则之下,他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甚至,在用自己的原则(也是文学的法则)影响和改造着互联网写作的法则。无论时代如何变幻,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文学的力量,没有在疾速变化的时代里丧失自己的听力、观察力和判断力,他宁可接受寂寞和冷清,也不接受哗众取宠和避重就轻。 w/G5I )G  
s'\"%~nF<  
  他是宁肯,他宁肯如此。 F$F5N1<  
~>}BDsM  
AH=6xtS-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1日 14 版) Y<#7E;aL  
=NJb9S&8A  
3CQpe  
分享到:0 ['-ln)96.  
(责编:陈苑、李岩) `34[w=Zm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赵星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C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