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记录五十年风雨历程 传承老一辈公路精神
级别: 百米会员
UID: 39218
精华: 1
发帖: 10
财富: 517 鼎币
威望: 3 点
贡献值: 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 点
在线时间: 8(时)
注册时间: 2016-03-03
最后登录: 2018-02-01
楼主 发表于: 2016-04-30  

记录五十年风雨历程 传承老一辈公路精神

         敦煌公路管理段成立50多年,一代又一代公路建设者们用青春和热血铸造了一条条公路的坚实和畅通,他们以艰苦奋斗、弘扬正气的优良作风,为公路事业的改革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4月29日上午敦煌公路管理段七里镇综合养护工区青老职工齐聚一堂,以“喜迎文博盛会、颂扬劳模事迹、传承公路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一场青老职工交流联谊活动。老劳模、老职工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他们在艰苦岁月里所经历的一段段感人故事,为青年职工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活动特意策划从40后到90后每个年代都邀请了代表参加,老劳模蒙学良、老领导卢世荣、老职工杜书检、何元龙、一线职工王荣及该段8名35岁以下青年职工参加了该项活动。
         在讲述中,老一辈公路人以公路畅通为目标,在公路上实干、苦干、拼命干的场景,一次次在大家眼前再现。大家无法再去体验他们当年的生活,但从他们的叙述中,那散发着光芒的精神,特别值得大家珍惜、敬重。现在年轻一代公路人,若能拿出老一辈公路人当年那种实干敬业的大干精神,再配备上高科技的机械设备,有什么难题能够难得倒我们?

        
         老劳模蒙学良的故事

         当年的省级劳模,今年已有80岁高龄的蒙学良,在参观结束后,激动地说:“今天段上组织这个活动,带领我们参观了七里镇工区,我们看到如今咱们设备机械都比较完善,存沥青的、存砂石的、拌合的每样都不缺,想当年那可都是人干出来的,没有什么机械。看了一圈以后,回忆过去,这真是多少年想不到、见不到的变化呀!”
        蒙老劳模讲述到,他们当时参加工作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但具体艰苦到什么程度,年轻一代人从来都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蒙叔是50年代参加工作的,参加工作只有23岁。他老家是在甘肃永登县。一转眼从当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汉。他的子孙也都成了标准的敦煌人,每次回老家再见乡亲时“他们都说我是敦煌人,再也不说我是永登人了,这就是岁月。”
蒙叔说当年他们住在戈壁滩上,从甜水井过来,有个地方叫通行墩地方,当年道班就在那儿挖下了地窝子。甜水井名字叫的是甜水井,实际上是个苦水井,吃水的话要从山里面往出拉。
         8小时工作制:当时道班31个人,养着30公里路,东面到芦草沟,西面到白疙瘩井。他们每天早上起来跑路到接头上就得15公里,全靠两条腿,走路最快的职工一个小时也就走6公里多路,标准是5公里,有些走得慢些一小时也要走4公里路。15公里的路,光走路到干活的地方就是3个小时。一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光走路就用掉了6个小时,在路上干活的时间也就一个多小时。中午休息是在戈壁滩上,一块不大的薄布块儿,四面拴着绳子,铁锨在地上挖个窝窝子,撑开之后在地下一坐、一吃、一喝。刚躺下稍稍休息了一会儿,班长就把大家喊起来干活,快快再干上一阵子,就得赶紧往回跑,不然赶天黑跑不回去。有的时候干得太累,下午跑回来就超过时间了。极少的时间也能搭上车,搭上车也能早些回去。回去之后在道班附近的路上接着干,直到6点钟下班。无论刮风下雨都在坚持每天8小时工作,每天定的工作量一定要完成,而且要超额完成。要想超额完成,8小时以外大家就不能休息,还要扛着铁锨、耙耙子多余干些。
       到后来有了电线杆,他们就是靠在电线杆上睡觉。电线杆的阴影才有多大?人睡着起来的时候脊背都让汗水湿透了。有涵洞的地方,大家就跑到涵洞底下休息,跑到涵洞底下一睡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真是太累了。当年在潮湿的涵洞里呆过的人,现在基本上关节都有问题,有的成了罗圈腿,有的腿变僵硬了。
        破脸盆是安全帽:后来段上在芦草沟设立了一个道班,那个地方也没法吃水,他们就自己挖井。人往下挖井的时候,每下一截,脚下面就得挖两个上下踩的窝窝子。一个人在下面挖,一个人在上面用竹筐吊土。要是掉下去一个大些的石头,根本听不到声音。要是掉下几块小小的石头片片,能听到“嗡嗡......”的声音。下井的时候非常紧张,因为下来一个大石头根本听不到声音,如果砸到头上就完蛋了。他们当时挖井,头上扣着个破脸盆当安全帽。一个人下到井底,竹筐里土装满了就喊另一个人在上面吊。道班还安顿了这两个挖井的人得给其他人做饭,终于在挖了37米时挖出了水。
吃碱柴籽儿的日子:1960年他们连碱柴籽都吃过。当时国家一个月给工人供应着45斤粮食,给养路工人定的标准是43斤。43斤有玉米面,高粱面,大米还有白面,杂粮多细粮少。大饥荒年代,国家提倡大家搞一些副食品。在戈壁滩上,从哪里去搞副食品?他们就去芦草沟的碱滩上捋些碱柴籽儿,把碱柴籽儿放在水里面泡上几天,发面的时候掺上,揉进面里蒸成馍馍。馍馍看上去就大了许多,但是吃上以后,胃里烧得受不了。最后他们也就不吃碱柴籽儿了,哪怕当时少吃一些。
        45块8毛2分钱的工资:当时的领工员(四级工)拿着71块2毛6分钱,蒙叔刚参加工作是一级工,只能拿着45块8毛2分钱。从1959年参加工作的蒙叔,后来当了10年的班长,当了10年的领工员,当了10年的保管员。蒙叔当领工员的时候用他的话说“领工员是个中间睡觉不拉毡的轻省活儿。”但蒙叔作为领工员,无论走到哪个站班上都是和大家同甘共苦。他照样是扛上铁锨,提上洋镐和其他职工一个干法,从没有因为自己是领工员就不干活、少干活。蒙叔在通行墩道班呆的时候,道班年年都是先进道班。为啥蒙叔能成为省级劳模,就是凭着那股子力气,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当时他给别人分100米的边沟,自己铲150米,别人用的是普通铁锨,他用的是铲煤的铁锨,比别人的大一倍。把工作任务给大家分配了后,干完他还要检查别人的工作。因此,他要比别人先干完,蒙叔说:“就实际情况而言,我比别人要干地多得多,我们那一代人真正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闯出来的。”
         有难题,就找孟学良:当时有个苏家堡道班,所养的一条路是去往西藏的重要公路,当年往西藏运的日用品都是从这条路上走的。那时候柳园都没有路,得从安西走。有八个汽车队在连续往西藏运送物资。当时部队也就走这条路,部队上的车,当时都是晚上走,白天见不上。链轨式的装载机过去后,把公路压翻浆了。当时的公路承受能力很有限。路被破坏以后,段上力量有限,没法修复这条路。当时来说路上全是坑,就把蒙叔调上去处治这条路段的病害。蒙叔说:“我去以后,不是说我的这个人能力究竟有多大?实实在在说,一个人一天才能干多少活,我当时是想了些办法。”蒙叔问当时附近的生产队借了一些牛。牛借上以后就套上刮路的刮板,在病害路段就展开了大干。通过这样几天的大干,路恢复了。蒙叔说:“我在去修这条路的时候就有人说,谁但把这条路修复了,太阳就打西边出来。但是我就把这条路修好了。”
          节约一根火柴的精神:当时在道班上生活点的是煤油灯,后来发展成了马灯。煤油灯是用墨水瓶做的,当时讲勤俭节约,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和节约一根火柴的精神。煤油灯点上大家每天要学习两个小时。
          梦想是养路工有辆自己的通勤车:早晨6点起床,7点半就要把饭吃完去上路。蒙叔说,他们当时就想,养路工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通勤车?当时他们坐车的地方叫管理站,管理站会给司机介绍,这个娃是个养路工,拉上吧。当年,一个月四个礼拜天,想回家一次,需要攒上三、四个礼拜假。有家的职工回一下家,没有家职工的回不回也都无所谓了。没有家的工人进城里除了理个头发,其他时候也都在戈壁滩上呆着。后来段上有个专门理发的师傅,一两个月派到道班上给大家剪个头发,他们好几个月也就不用进一趟城了。想看个啥也看不上,那时候段上只有一台留声机,在每个道班轮流放着听。
          有一次蒙叔要坐车回道班,管理站给他介绍了一辆车,坐车坐了一半就让司机撵下去了。为啥会被撵下去?是因为没有给司机让个烟。蒙叔当时戒了烟,身上没有装烟。就因为没有给人家让烟,司机把蒙叔撵下去了,司机对蒙叔说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娃。蒙叔求司机再把自己往前拉一段,司机说:“下!下!下!快球些!”。蒙叔当时再也没有请求司机,自觉走下了车,站在路上等着其它经过的车把他能载一程。蒙叔从那时起总想着,如果养路人能有自己的通勤车,上班的时候把大家拉出去,晚上的时候拉回来让大家和家人团聚,能有洗澡的条件,工作结束后美美地洗个澡,那就太高兴了。当时,就连做梦也都是这样的画面,但就当时的条件下而言,怎么能够实现呢?
          蒙叔在参观七里镇工区过程中边走、边思索,边点头、边摇头,也边回忆着过去。他说:“时代的发展真是突飞猛进,现在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们当时想都想不到呀!到我们下一代的时候,我们之前所有的想象都已经实现了。楼也住上了,电视也看上了,上下班也都有车接车送了。以前修路的目标是让汽车‘多拉快跑’,当年解放车才拉着四吨,现在一个拖拉机都能装上三四吨,随便一个车就能拉几十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真正实现了汽车的‘多拉快跑’。我看到今天咱们公路事业的发展,真的是不可想象,确实是一日千里。”
         蒙叔感慨地说:“虽然现在年轻人享受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过去好了很多,但现在都是高科技的公路养护,因此年轻人身上的担子,比我们当时要重得多。原来我们好多条件都没有享受到,但是年轻一辈公路人享受到了,也就等于我们老一辈人公路人享受到了。年轻人要适应高科技的发展,要有文化,要有知识。将来的工作呀!就如毛泽东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老领导卢世荣的忠告

         老领导卢世荣是1970年参加工作的,退休前在敦煌段当过书记也当过段长。他就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篇题为《离开单位 你什么都不是》的文章,告诫大家既然选择了公路行业,就一定要对公路有感情,要热爱单位。他说年轻人一定要有知足感,如果说单位是一块地的话,大家都是地里的耕耘者,也正因为有了这块地,大家才有了发挥聪明才智平台。偶尔也会听到有些年轻的职工牢骚比较大、抱怨比较多,大家应该经常聚在一起多听一听老同志讲过去的历史,大家不要忘记公路人奋斗的历史。

        
        老职工何元龙的讲述

         老职工何元龙讲述到:当年很多职工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就十五、六岁,刚到道班上,下午吃过饭以后,路上的车也就会越来越少。老工人都已经做熬出来了,有人躺在床上数着席子上的有多少茅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就开始流泪水了。
当时单位发放劳保的条件也有限,养路工常常穿着单位上发的一身白板皮褂子。当时都不敢说自己是哪个单位工作的,进城买菜开发票时,都不敢报出自己道班的真实名字,害怕别人瞧不起。如果说自己的道班是在84公里处就让售货员在发票上开成84k,当售货员就会问84k是个什么单位,他们就告诉售货员那是一个国家保密单位。
         当时公路段上也有几百号人,但是家真正在城上的的确没几个,他们当时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还不叫公路段,而是叫养路段。养路段在社会上就是一个不好单位的代名词,大多数人都是“扁担跌倒了,都认不出是个啥东西”。在路上挡车,远远的看到车过来了,使劲挥手,车就是不停,十几公里大家就得跑上回去。跑回去之后肚子饿得咕咕乱叫,就都坐在井沿上,拎个搪瓷水缸子,舀着生水喝。
那时候没有电,但大家晚上必须学习两个小时,今天晚上学业务,明天晚上就学政治,还要记下笔记。如果谁没有笔记,领工员就会从谁的工资里扣钱,用扣出来的钱给你买两个本子买一支钢笔。白天要完成工作任务,晚上要去完成学习任务。
当年他们站班上有个职工,他在看书学习的时候不小心把煤油灯瓶打翻了,桌子上着起了火,他没法救火,赶紧就用袖子去擦,这一擦整个袖子就燃起了火,他疼得受不了差点跳到井里,在井沿上转了一圈,井太深没敢跳下去。就用另一只手,捋了一下正在着火的胳膊,结果胳膊上的皮肤就从胳膊肘捋到了手指头跟前。
         参观了七里镇工区的小菜地,何叔说,现在的生活真好!职工闲了就可以种菜,到夏天就能吃上自己种的菜,哪像当年他们也想种菜,可到哪儿去种?到处都是戈壁滩、盐碱滩,怎么能种出蔬菜?
当时他们所养护的公路,用何叔的话说:“下雨天能养鱼,干旱天能卧下驴,坑很大。”当时在西湖道班,一部分职工专门打红柳往土坑里垫,一部分职工在垫完红柳后垫砂石,处理翻浆。一个月4天的休息,得除掉一天去戈壁滩上打柴,就只有三天的休息时间了,如果不打柴火,就要扣15元工资,一个月的300斤柴必须交到伙食班。
        当年何叔的工资是40多块,班长才拿着70多块,何叔当时想,看把这身老骨头熬到死了,能不能拿上70多块钱的工资。现在来看才多少年,退休工资就翻了多少番。他认为大家都很幸运。他说如果自己若再能年轻上20岁,还愿意申请到站班上去干一两年。
何叔说:“今天参观了一圈,对我们来说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没想到现在的发展速度这么快,公路事业的明天只会更好。大家要以“文博会”为契机服务好社会,为公路系统的职工脸上贴金。


        老职工杜书检的叮嘱

     杜书检老人是60年代参加工作的。养路工具对他而言就是一把铁锨,一个洋镐,吃住都在戈壁滩上。他说寂寞和孤独是人的天敌,在戈壁滩上住过的人都真正体会过什么是寂寞和孤独。养路工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当时有个说法叫“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养路的。”还有个说法是“戈壁滩上一栋房,里面蹲着几匹狼。”人家都不把咱们养路工当人看,当动物看待。
         参观了工区后,杜叔说自己真的很感动,职工居住条件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是旧貌变新颜,给人一种希冀和享受。杜叔叮嘱年轻人一定不要把这么好的条件、资源浪费掉。要在热爱本职工作,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要忘记时刻给自己充电。
杜叔提到,工区小书屋里拥有那么多的书籍,给自己充电的机会实在是太方便了。杜叔说自己在小书屋里随手就翻到了一本《章太炎传》,周总理曾经题词说:“太炎先生是一代国学大师,他的文学思想及革命业绩是浙江人民的骄傲!”当时他们点着煤油灯,都能把毛泽东著作和《人民日报》学得那么好,现在年轻人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不学习、不给自己充电,是特别令人难过的事情。
        杜叔说对于每个人而言,时间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有一首歌唱过“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老公路人已经经历了几个20年,公路事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他们确实感到特别欣慰。然而当年轻一代人不学习,不充电去虚度光阴时,他们看着就觉得特别惋惜。要永远记住“技术和知识不压身。”人一定要有压力,当年他们一起学习的时候,谁要学习学得不好,班长就会把学习时间延长到凌晨两点、三点,当然里面有时代因素,有不科学的地方。但如果因为一个人把一个班组的时间都耽误到了两、三点,他心里就一定会过意不去,所以说他们要在工作之余,加紧学习,加班加点学习,点着煤油灯学习。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人要有感恩的心,不懂得感恩的人就不懂的生活。大家要继续传承好公路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抓住社会发展机遇,利用科学技术把咱们公路养护事业做好、做强,同时也要珍惜一代一代养路人为咱们公路事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打下的基础。
老职工们通过讲述再现了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听老前辈们讲述的故事大家如同看了一场纪实电影,老前辈们一“路”走来,带着一“路”艰辛,一 “路”汗水,同时也寄予年轻公路人一“路”希望。不忘记历史的人才能在当下的路上走得更好,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步入单位,也许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当每个人站在一个新的起点的时候都会有一段磨合期,所以要尽快适应工作。
        在互动发言中青年代表积极表态:时代变了,但优秀的精神永不变,他们将继续一“路”有我,沿着老一辈公路人的足迹,传递好从他们手里接过来的精神“接力棒”,在漫漫而修远的路上,上下求索。



通讯员:敦煌公路该路段
联系地址:敦煌市阳关中路1613号   邮编:736200
联系电话:13519077321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级别: 管理员

UID: 22506
精华: 406
发帖: 440776
财富: 614382709 鼎币
威望: 2272067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171 点
在线时间: 32633(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4-04-26
沙发 发表于: 2016-05-04  
不知道有没有图片呢?我们这个必须要配上一些图片的!
为生歌唱
我是一块黑色的煤,黑色里绽放出诱人的光泽!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38202
精华: 94
发帖: 128127
财富: 743671 鼎币
威望: 140 点
贡献值: 293 点
会员币: 7 个
好评度: 317 点
在线时间: 4570(时)
注册时间: 2015-05-06
最后登录: 2021-09-11
板凳 发表于: 2016-05-18  
录五十年风雨历程 传承老一辈公路精神
走自己的路,记住今天的感动,迎接明天明媚的阳光!
我是一块黑色的煤,黑色里绽放出诱人的光泽!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38202
精华: 94
发帖: 128127
财富: 743671 鼎币
威望: 140 点
贡献值: 293 点
会员币: 7 个
好评度: 317 点
在线时间: 4570(时)
注册时间: 2015-05-06
最后登录: 2021-09-11
地板 发表于: 2016-05-18  
图片!图片
走自己的路,记住今天的感动,迎接明天明媚的阳光!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