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委屈受不了,你还怎么成大器
山西兰花集团 连利英
最近,在山西襄垣一家工厂当电工的丁敏忙活着要跳槽。他说他遇到了件倒霉事:前些日子厂里检修,他因连续加班导致疲劳操作损坏了设备,车间主任不但扣了他的钱,还狠狠地责骂了他一通。丁敏觉得车间主任没一点人情味儿,盯着错误不放,根本不体谅他的辛苦。丁敏咽不下这“窝囊气”,当时就跟车间主任大吵一架,发誓再也不在这儿干了,然后义无反顾离开了这家工厂。
我朋友的侄女小婷前一阵儿找她诉苦:小婷在一家企业做文员,费尽心思做了一个文案,结果被部门领导批得一无是处,让小婷在办公室丟了面子。小婷说:“我恨死那个领导了,以后再也不会卖力工作了。”朋友语重心长开导她:“你找自己的原因没有?挨了批评就不卖力工作了,这纯粹就是自废武功啊,永远不长进,你就是个边缘化的角色,谁会愿意跟你一起工作。”
类似这样挨了批评就气愤、就沮丧,视挨批评为倒霉的人,在我们身边为数众多。其实,谁不是一边挨骂一边成长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误谁都要犯。每一个人从出生时的一张白纸到独立面对生活,哪一步能少了批评的提醒。小的时候,我们要听父母、老师的批评;工作了,要听领导、师傅的批评;成家了,夫妻双方乃至孩子也要互相批评……有时候别人批评我们,有时候我们批评别人,批评实在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对待批评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同,成功者把批评当作“助力器”,从中寻找强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失败者被批评引爆“火药桶”,一番发泄之后,仍然是涛声依旧,怨天尤人原地踏步,被批评的场景还是不断重现。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重视批评的力量。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对批评持欢迎和渴望的态度,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留下了一句名言:“闻过则喜,善莫大焉。”强调“君子”应善待来自他人的批评,要有接纳批评的勇气和胸怀;在没人批评的时候,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提醒我们每天要开展自我批评。直到现在,我们的党仍然坚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玉不琢不成器,璞玉变成美玉要经过匠人千万次的雕琢。人也同玉,批评如同雕琢,成长的过程就是雕琢的过程,承受得了多大的痛,便能成为多好的人。
我的一位领导,从普通员工做起,奋斗了十年当上了工会主任,在事业上升期却遇到了一位对她有偏见的领导,经常“鸡蛋里挑骨头”,一件事要反复数次才能通过,目的是逼她主动退位。如果是意志不坚定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打了退堂鼓,而她偏不认输,每次都把领导挑出的毛病记到笔记本里,认真总结,照着领导的标准去做。时间长了,她的工作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人,连领导都愿意把重要工作交给她。后来,她的能力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肯定,当选为这个化工厂的党委书记。所以,智者都是善于接纳批评,并从中汲取力量的。
有的人说:“我不是接受不了批评,是受不了态度粗暴的指责。”与疾风骤雨相比,谁都喜欢和风细语,但是我们的成长为什么要求别人一定要温柔呵护?别人和我们一样是凡人,也会有气愤、急躁的时候,所以不要苛求。我们的成长自己负责,无论疾风骤雨还是和风细雨,只要不是恶意的攻击,我们都应接受,从中完善自己。而不是任由负面情绪泛滥,一点一点磨灭自己的志气与信心。
当然,我不否认批评时常会有不客观、不公正的情况发生。这时,我们也不必急着争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毕竟我们不能为了每一个误会去解释,有解释的精力不如去提升自己。时间会说话,你的每一次改进都在为你的未来做铺垫,做见证。
被批评的滋味确实不好受,但是谁的职场不委屈?谁的生活没委屈?谁不是在化解委屈的过程中变得强大?没有一帆风顺的成长,你不坚强没人替你坚强。你一点委屈都受不了,鬼才相信你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