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两个务必” 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二)
2017-06-01 10:10:58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新闻热线:0311-87801880
分享到:
不做寿
01.jpg
1947年3月,毛泽东在陕北转战中,同周恩来、任弼时率领党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在陕北指挥。
“不做寿”是毛主席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1943年,延安各界提议给毛主席的50岁寿辰搞庆贺典礼,中央一部门的负责同志写信报告了毛主席。主席回信说:“生日决定不做,做生日太多了,会生出不良影响,目前是最困难的时候,时机也不好。”为此,续范亭先生赋诗一首:“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黄龙痛饮炮千鸣,好与先生祝寿考。”毛泽东阅后,一笑了之。
到毛主席54岁生日时,正值1947年党中央“十二月会议”期间,在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又想给他做寿。但是他坚决不答应,并且讲出了三大理由:“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我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群众粮食紧缺,搞庆祝活动会造成浪费,脱离群众;三是我才五十四岁,往后的日子长着哩,做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
尽管毛主席不主张给自己祝寿,可他却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为一位“革命母亲”夏娘娘做寿。
夏娘娘是江苏武进人,原名黄发梅。丈夫夏祖济,女儿夏之栩,女婿为早期革命家赵世炎。她中年丧夫,靠替人洗衣和做手工度日。她的女婿在婚后两年被敌人杀害,留下年轻的遗孀和嗷嗷待哺的遗孤。她被孩子们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所吸引,在最险恶的年代,她掩护共产党交通员,为数不清的儿女操心、操劳。1922年曾在中共武汉市党支部、湖北地委等机关做地下工作。1926年调上海中共江苏省委和中央机关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她继续掩护党的秘密机关,保护革命同志,被誉为“革命母亲”。夏娘娘曾三次被捕,受尽折磨,但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后被营救出狱。
1948年5月,她随同党中央毛主席一起来到西柏坡。10月9日这一天,是“革命母亲”夏娘娘的七十八岁生日。这天,中央机关的同志张罗着为她过生日,地点就设在西柏坡中央机关的大伙房里。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人们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喜气。夏娘娘坐在屋子中央的一把椅子上,露出了幸福慈祥的笑容。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为夏娘娘祝寿。只见他快步走到夏娘娘跟前,向夏娘娘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夏娘娘见毛主席为她鞠躬祝寿,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慌忙站起来,毛主席忙又搀扶她坐下。毛泽东题的“祝娘娘高寿八十”的词醒目地挂在墙上,桌上堆着各种寿礼,四壁上挂满了各种红色寿联和水墨画。在场的其他书记和中央机关工作人员,随后依次向夏娘娘鞠躬祝福。机关的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向夏娘娘磕头。此时,夏娘娘激动地向大家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隆重、最幸福,也是最难忘的一次生日。”
1948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55岁生日。此时淮海战役激战正酣,毛主席日夜操劳,密切注视着前方的战局变化。由于战局紧张,五位书记吃不好,睡不好,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中央机关的一些同志考虑到他们工作太劳累了,想趁毛主席生日时,让他们放松一下。于是,中央机关食堂准备杀头猪,给毛主席祝寿,做一顿他喜欢吃的红烧肉。可毛主席听到消息后,马上叫来了行政处的伍云甫处长说:“云甫同志,听说你们要准备给我过生日,谢谢同志们对我的关心。生日不要过了,还是勤俭节约的好,希望你们今后再也不要给党的领导人过生日做寿,这样影响不好。这要定为制度,谁也不能违反。”毛主席的一席话语重心长,使伍云甫又感动,又惭愧。
从此以后,“不做寿”就成为党的一条纪律。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把它写入党的文献规定了下来。
点评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心有戒尺,方知高低。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心中始终有把戒尺,严于律己,严于用权,从不搞特殊,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办的事不办,就连做寿这件小事也一样,从不为自己做寿。他内心遵守着一条规矩的底线,从不逾越。但他一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尤其如此,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自己反对做寿,但却破例给他们做寿,以示对他们为革命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对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颂扬。习近平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毛主席给战士讲平等
02.jpg
毛泽东和警卫战士在一起。
1948年初冬,一天下午,几个小战士穿着刚发的新棉军装,拿着饭盒由东柏坡去西柏坡小灶给首长打饭。当时这些战士虽然人小,穿着和大人一样的衣服,很不合身,但都是很满意的,因为正处在全国胜利的前夕,全国就要解放了。想到自己将要穿着这身新军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大家都很高兴。大家步伐整齐有力,边走边谈论着什么时间解放北平,什么时间打到南京去……
由于战士们心情激动,谈话的声音很高,不知不觉已来到首长办公区。正在此时,毛主席的警卫员王战海同志向他们摆手,大概是示意他们不要大声说话,这几个小战士这才想起已经来到首长办公区。他们看到毛主席正在池塘边的大路上散步,只见他老人家夹着香烟,正在思考着什么。毛主席穿着一件旧灰棉上衣,袖子上还有块补丁,棉鞋头上和后跟上也打着补丁。他们立刻停止吵吵嚷嚷,安静下来。
战士们知道,此时正是革命和反革命两种力量的决战阶段,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首长运筹帷幄,正在夜以继日地忙碌、操劳,指挥着全国各战场的千军万马,难得休息。此时他老人家大概是在劳累之后出来散步活动一下。小战士们都后悔刚才的冒失,担心打乱了领袖的思绪。于是不约而同地改变路线,准备绕道而过。
但是离得太近了,毛主席已发现了他们。毛主席满面慈祥地朝战士们招了招手,让他们过去。他们快步来到毛主席跟前,行了军礼。毛主席看出他们是去小灶打饭,就和蔼地说:“干嘛要绕道走呢,你们是在工作,执行任务。”又指着自己说:“我是在休息、散步,不能因为我的休息而影响你们的工作啊!”他往前挪了一步,靠近小战士们,很认真地说:“小鬼,我们革命队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更不允许有特权。革命同志都是平等的,走路也要讲平等。今后看到我在此散步,你们照走。”
毛泽东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就在于他始终与普通人讲平等。1946年秋,在延安杨家岭,一天下午,中央领导同志要在中央大礼堂会议室接见国民党起义将领高树勋将军的一批高级军官。机关领导要各单位抽人把杨家岭大门口至大礼堂的马路清扫一下。战士们在清扫过程中,正好毛主席出来散步。大家看到毛主席过来,老早就停下了扫把,毛主席马上迈开大步走过去,并向大家说声谢谢,他还督促在后面边走边玩的小女儿李纳和警卫员岳成邦,要他们快走,不要影响别人的工作。
点评
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无论职务高低、出身贵贱、生活贫富,人格都是平等的。与下属相处,不能因为家庭、学历、经历等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领导偏心,部属寒心。”下属一旦发现自己同他人处在不平等地位,其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领导不能对下属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而是有亲有疏,厚此薄彼,就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因素:获得宠爱者自是心花怒放,甚而恃宠傲物,但其他人势必会怨声载道,工作消极。实践证明,领导和每一位同志保持同等的工作距离,不搞亲亲疏疏,是使领导和部属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所在。
董老舍车骑马去视察
03.jpg
董必武全家在西柏坡。
1948年春天的一个上午,警卫员小刘跟着董必武骑马外出视察工作。董老骑马悠然走在为了抄近道儿而走的羊肠小路上,这路真叫难走,又陡又窄,路的一侧还有很深的沟。小刘小心翼翼地牵着马,一边走一边伸长脖子眺望远处。路上,董老给小刘讲起了宋代诗人陆游的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讲完又对小刘说:“咱们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就像走路一样,不能怕山重水复,不能怕千曲百折。只要不迷路,不懈地跋涉下去,总会到达目的地的。”
小刘听着频频点头。当走进一道山沟时,突然响起一阵“咔!咔!”的砍柴声。董老骑的枣红马两耳一竖,把头一扬,“咴儿咴儿咴儿”一声惊叫,前蹄腾了起来!小刘回头一把抓住马笼头,双手猛劲一勒,才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在日头离山尖一竿高的时候,董老平安地回到西柏坡。十六岁的小冷打来洗脸水,刚放在董老屋里,小刘就在外面向他打招呼,于是俩人一起回到了宿舍。
警卫战士小郑、小张也凑过来听新闻,小刘一反常态,没有像往日那样有声有色地谈论,而是拍着胸口连声说:“真后怕呀!”接着便把路上惊马的事说了一遍。战友们听了都很吃惊,这个说:“首长这么大年纪了,不适合再骑马,该坐汽车。”那个说:“已经给首长配备了汽车,可他就是不坐!”这时,机灵的小冷忽然想出了一计,大家听完都笑着拍手称好。
第二天,董老又要下乡视察工作,他照常招呼小刘说:“马备好了没有?”
小刘说:“备好了。”
董老说:“牵来吧。”说着就收拾桌上的书报和文件,穿上外衣,带上日记本和眼镜盒。可出门一看,却不见有马。这时小刘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董老问:“马呢?”
小刘说:“还没喂饱呢。”
董老感到奇怪。就在这时,司机班老段开来了吉普车。大家异口同声恳切地对董老说:“董老,你就乘车去吧!”
战士们望着董老饱经风霜的脸,希望他能笑起来,或者点点头也行啊。董老平静地看着大家说:“车先停下。”并示意大家回去。战士们你看我,我瞅你,都不知董老有什么打算。
大家在办公室里坐下后,董老问:“怎么,不高兴了?是因为我识破了你们的‘先斩后奏’战术吧?”大家感到自己办事幼稚可笑,就都“噗哧”笑出声来。
董老说:“我今天事情不急,想考考你们的算术成绩。”接着,他口述了一道题:假设咱们那三匹马,每匹每天吃二十五斤草料,它们一年能吃多少斤?大家有的心算,有的笔算,都准确地算出来了。
董老又口述了第二道题;假设吉普车跑一公里路用三两汽油,每天跑五十公里,一年要用多少油?机灵的战士们像喝茶一样,品出滋味来了,谁也不再算了。小冷说:“首长,我们明白了——汽油又缺又贵,坐车比骑马消费大得多。”
董老说:“当然了。不过你们还得想想,停着车,既省油又减少机器零件的磨损。那三匹马呢,若是让它们只站槽头,又不喂草料,恐怕咱们就吃上瘦马肉了。”一句话把战士们逗笑了。大家说:“首长真是处处精打细算哪!”
董老听了严肃地说:“我是管财经工作的,我也好,你们也好,都必须精打细算。能节约一个铜板和一滴油,前线就多一分胜利的保证,人民就减轻一点负担。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图个人安逸享受,这是我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应有的革命本色呀!丢了它,就很难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真是灯不拨不亮,理不讲不明。这时战士们都明白了,董老不是怕晕车,是为了节约呀。董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使身边的警卫战士深受教育。大家心里像打开天窗一样亮堂了。小刘什么话也不说了,立即跑出去,乖乖地把马备好牵来。董老骑上枣红马,一声鞭响,驰进了太行山。
点评
为民谋利是权力的王道。权力是服务人民的工具,不是个人享受的工具。如何用好权力,本质上是用权为公还是用权为私的问题。自古以来的历史说明,为官只要用权为“公”,就会得到人民的称赞和尊重,否则,就会让群众不耻和诟病。董必武虽年事已高,且位高权重,但他心里一直装着的是人民的利益,从不曾为自己的身体和安危着想过。所以在环境险恶的山里视察,他依然想到的是为人民节约一滴油的事。他的心里有一杆秤,老百姓心里也有一杆秤,领导一心为人民,这样收获的必然是本固邦宁,江山永固。
董必武高风亮节
04.jpg
董必武
1947年4月,中共中央从延安撤离到山西临县三交镇,董必武和家属向西柏坡转移。行军途中,部队的马匹很缺,董老只有5匹马,2匹驮行李,3匹作乘骑。62岁的董老、何莲芝同志带着孩子,大的男孩可以骑在马上,年龄小的骑不了马,只得用背马绳在背上背着。行军途中,饿了就吃炒面、啃馒头片;渴了喝些白开水,有时喝山泉、河水。住处也都很简陋。为了减少同志们的负担,董老让大家尽量合盖被子,少打些背包。14岁的小战士和董老睡在一起。有时走一天路很疲劳,一躺下就睡着了。等小战士醒来一看,被子全拽在自己身上,而董老却只盖件大衣。
到了西柏坡,房东阎志林同志把自己最好的北院腾出来让董老一家和战士们住,他们全家人却住进了南院两间小房里。董老嘱咐战士们要爱护老乡的东西,尊重老乡。阎志林家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结了很多柿子。深秋一刮大风,时常有柿子掉下来。董老对战士们说,要遵守纪律,不要吃老乡的东西,落到地上的柿子,要捡起来送给房东。董老说过之后,战士们找了一个筐,放在院子里,顺手把落在地上的柿子捡起来放在筐里,然后送给房东。秋后战士们同房东一起收柿子,阎志林夫妻俩很热情,送来一大筐柿子,执意叫大家吃。董老反复同房东讲,这柿子我们不能要,你们收获这些柿子也不容易,还是拿回去到集市上换些生活用品。但房东就是不肯,董老劝不过,就让战士们先收下,随后董老同何莲芝商量了一下,就拿了些小孩穿的衣服和棉被送给了房东。
在西柏坡,董老经常外出视察,参加各种会议。有一次到武安县冶陶镇参加解放区第一次财经会。当地产的棉花很好,老百姓织布的手艺也高,布织得也很好,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拿出一些布送给中央首长,当时董老的警卫员和秘书也收到了几匹布。这事让董老知道了,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让他们把布匹送了回去,井告诫他们,今后外出工作,不论是地方政府送的,还是老百姓送的东西,一律不能收。
董老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认真负责,1948年夏天,为了统一货币,财经委员会请董老在新的人民币上写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为了写好这几个字,董老就把纸裁成纸条,不管每天回来多晚,他都要坐下来写上几遍。每天晚上在董老回来之前,小战士都细心地把墨研好。起初小战士研的墨不好使,董老就耐心教他怎样研墨,还嘱咐他要注意节约用纸。有一次,董老写完字,小战士在整理时,把一块已用过的吸墨纸扔了,董老发现后,说这块纸还能用,并告诉小战士说:“我们国家还很穷,纸张也很紧张,要时刻注意节省。”为了节省纸张,每个纸条董老都写两遍。董老为了写好这几个字,竟写了几十张纸条,请同志们一张一张反复比较挑选。最后挑了几张比较满意的送给财经委员会。董老在节约方面是很细心的,就连使用过的大头针,他都捡起来继续使用。
董老在西柏坡工作时,事事处处严于律己,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方便让给别人。当时中央工作委员会刘少奇同志为工委书记,朱德、董必武同志为工委常委,为了方便工作,工委配备了两部汽车。董老已是花甲老人,身体也不算好,按规定外出完全应该坐车去,但他总是骑马,汽车留给少奇和朱老总办更重要的事情。董老平常办事骑马,在会见外宾时也是骑马去,但是有—条,朱老总的大青马,董老从来不骑。因为当时是供给制,马匹在饲养棚里,谁有事谁骑,董老的马有时让别人骑走了,只剩下朱老总的大青马,这时董老宁可走去也不去骑。战士们想不通,董老解释说:“朱老总是指挥打仗的,万一要有急事马不在怎么行?”
冬天,西柏坡的天气是很冷的,为了取暖,当时每个房间供给30斤煤。为了节省煤,董老号召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何莲芝同志还同战士们一起上山挖树根捡树枝。这样不仅解决了取暖问题,还节省下了煤,支援其他首长办公取暖。
点评
“严以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推进干事创业的前提保障。严以修身根在修德,要坚定理想信念,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善于自我认知、自我反省;严以修身效在修智,要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增强攻坚克难的执行力;严以修身重在修为,为人要不失本心,为名要宠辱不惊,为利要公私分明。
标签:牢记“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