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末,离责任书考核兑现就不远了,对很多在年初与上级签订了责任书的单位来说,到了目标责任考核的日子,不管一年来的工作好也罢,差也罢,都要摆到台面上一一亮相,对照责任书条条框框说出个子丑寅卯。
这不,几天前笔者参加了某单位经营活动分析会,坐在笔者身边的一家基层单位头头面带愁容,他说今年自己单位经营效果不好,不仅员工收入降低了不少,单位利润还成了负数,对照年初与上级签订的经营目标责任书,考核是过不了关了,言谈之中甚为苦恼。
会议间隙,只见该单位头头四下找领导说情,还到处打听别的单位经营效果如何,并对笔者表示,自己回去后就给上级打个报告,把客观因素多说一些,先多叫叫苦,好为年末考核指标松动做做铺垫。说到这里,该头头居然有几分若无其事之感。
看得出,虽然距年末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该单位头头不是想着如何努力推进工作,在兑现年初责任目标上下功夫,而是投机取巧,到处想办法,找门路,在消减责任书目标、软化考核指标上动起了脑筋,寄希望于上级在年末考核时让一手,放一马。
责任书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作用是订立目标、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目的是工作事项执行有据可查、考核监督有据可依,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和震慑力,签订了本无可厚非。但在现实中,责任书签归签、做归做,执行和承诺两张皮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客观上讲,能够在责任书上签字的,都是身处一定职位、对具体事务具有一定话语权的管理者,如果仅仅是在责任书上签个字就等于责任落地,完不完成无所谓,甚至为完不成找理由和借口,这种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背后所反映的,既有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不作为,也是缺乏担当精神的具体表现,无益工作甚至贻误工作,损害单位公信力,不容小觑。
“每年初,各种责任书纷至沓来,环保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队伍稳定责任书、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等,种类繁多。”笔者认识的某生产单位负责人表示,这些责任书签完就搁在柜子里了,事前指导、事中管理、事后考核都跟不上,也没有人去过问,责任书成了事实上的“打白条”。
但也有例外。去年,笔者所在单位实施民生工程,降低矿区生活区物管费和水电费,矿区物业后勤公司因此眼见无法完成年初签订的责任书目标。按理说,物业公司负责人完全有充足的理由,向上级打个报告讲清客观因素,请求企业降低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很多人也认为该公司会这样做。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该公司负责人并没有向上级打报告讲客观,而是经过调研后,在企业大力支持下,将生活区原来空置且破旧的20余间门市和住房进行改造和装修,通过对外公开招标,引进餐饮、休闲、文化品出租、美容美发等经营者,收入的租金和管理费非常可观,不仅弥补了降低物管费和水电费带来的经营损失,还超额完成了经营目标。
由此可看,对待责任书的态度不同,采取的措施不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要让责任书不变白条,不放空炮,搞好责任书拟定前的调研工作很重要。责任书不是随意拟定或签订,做不到的就不要写,写上的就要管用,事前要下基层认真调研,依据基层实际科学合理下达目标指标,有理有据,合理规划,使这些白纸黑字责任能真正落实到位。
责任书就是承诺书,承诺就要践诺,这是重中之重。要紧紧抓住责任书落实这个关键,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细化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人员,逐级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制定进度计划表。各级领导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重大任务明确分工,重点工作严格时限,部门和人员之间通力协作与配合,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矛盾,以钉钉子的精神从严从细抓落实,确保重点工作按时完成。
兑现责任书,离不开严格的监督检查,要做到考评公正,奖罚分明。如果花拳绣腿可以蒙混过关,干实事的干部就少了;如果得过且过可以平安无事,想干事的人员就少了。要通过年底的责任书目标考核,把干事的、混事的和签个字就完事的都晒出来,或大力褒奖,或严惩不怠,让干事创业的人员大展身手,让太平官无处立足,建立责任落实的正向激励机制。
时至年末,责任如山,时不我待。要落实好年初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就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发扬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严明考核和追责,突出问题导向,把事情抓细、抓实、抓紧、抓牢、一抓到底,不折不扣完成责任书、兑现军令状,向上级和干部职工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兑现自己的庄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