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湖北三鑫公司:技术创新催生裂变效应(图3幅)
■黄国强
“每年投入科技经费千万元以上,10年累计已经过亿,湖北三鑫公司技术改造已经从数字上的量变,逐步发展到了内在成长的质变上,不少技改创新项目成为了影响矿山今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9月12日,三鑫公司科协科技管理人员胡勇向笔者介绍说。三鑫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大投入,带来的不仅是产出利润的攀升,三鑫人的发展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他们真真切地感受到——科技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一项技术引发一场革命
矿山的发展除了需要资源优势外,科技的创新往往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三鑫公司,科研技改的创新之作随处可见。三鑫公司地处华中腹地,湖泊水系众多,该矿区就在桃花湖底下。对于以采掘厚大矿体为主要对象的三鑫公司来说,既要吃干榨尽资源,又要保证安全生产这是一大矛盾,而三鑫公司却通过创新科技找到了平衡这个矛盾的关键点。
以前,三鑫公司井下厚大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采用原始的水泥加尾砂填充,每年耗费水泥多达10多万吨。由于充填技术质量不过硬,尾砂的胶结程度不够,导致了采场矿石贫化。再加上围岩的不稳固,原有的充填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造成矿石的永久性损失。这样一来,井下生产成本虚高,资源浪费大,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十分突出。
困则思变。公司经过多方寻找比对,并三上山东半岛考察,与技术发明人进行接洽,将新型胶固料开发这一技术引进了三鑫公司,开展了共同合作开发之路。经过几个月来的建设,新型胶固料厂建设完成,并成功生产出了第一批新型胶固料。经过反复的工业试验证明,相同灰砂比1:10的新型胶固材料的充填体强度是普通水泥的3倍左右,效果十分显著。这样带来的直接效益是,井下充填成本每立方米下降了20元,如果按年平均充填量20万立方米计算,年可节约充填成本400万元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新型充填材料的应用,使得井下采场的安全本质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员工的安全作业条件大大改善。如此一来,过去采场的边角残矿和保安矿柱都得到很好的回收,每年仅此一项回收矿石多达5万多吨,采矿损失率一举控制在5%以内,这在同类型矿山名列前茅。同时,也为井下厚大矿体的开采,创造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资源的损失率降到了该矿历史最低水平。这一连串的“化学反应”,让三鑫井下的各个生产环节,走上了良性的循环道路。
当年,该技术项目由中国黄金协会组织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年度黄金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曾经这样评价该科研项目: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
由于三鑫所处的大冶市是矿业重镇,采矿业十分发达。目前,新型胶固料开发技术已经得到了周边矿山的认同,大冶有色、大红山矿业公司等企业都在寻求合作开发。该技术现在已经走出了湖北,在安徽淮北落户生根。“这项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和关键指标的提升,重要的是,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带动和改变了一个区域矿业发展的模式,更广泛的区域成了该项技术的受益者,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胡勇说。
一次尝试改变一种模式
厚大矿体的科学开采一直是矿山企业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怎样提高厚大矿体的矿石回收率,是不少矿山企业技术部门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属于厚大矿体类型的三鑫公司来说,怎样合理利用当前的资源,成为技术部门攻关的主要对象。
笔者在三鑫公司井下-520米中段某采场采访时见到,厚达1米多的钢筋网在即将开采的采场底下铺展开来。据该中段工作人员石友平介绍,这是在准备浇筑三角形人工假底。据了解,公司在该项技术没有被应用以前,靠的是矿石崩落后自然形成的三角形底柱。由于采场宽大,为了安全起见,机械设备不能进入采场内部作业,采场两侧的装岩机械不能很好地将采场内的矿石运出,由矿石自然形成的三角形底柱就白白损失掉,每一个采场损失的矿石就可能达4000吨左右。一年下来,五六个中段,10多个大型采场,一年损失量就达到了5万多吨。可资源是不能再生的,这就成了技术部门的心病,他们意识到,这样的局面必须要得到扭转。
有了想法,就必须付诸实践,这是三鑫人在技术创新工作人员的一贯作风。没有实践经验,就查找资料,没有技术数据,就借用外脑。此时,公司一位外聘的技术老专家说有这方面实践经验,这让技术部门的人振奋异常。在这位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三鑫公司技术部门开始了采场人工三角形假底的试验研究。
刚开始,人工浇筑的三角形假底采用的是混凝土,虽然效果很好,但是每次浇灌假底,材料的准备期长达数月,大量调集了生产的骨干力量,这无异于开展了一场生产大会战。且井下混泥土浇筑技术要求严格,浇筑后凝固时间过长,一个采场的接替周期超过了4个多月,耗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都很大。此时,集体的智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有几位技术人员提议,公司新型胶固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水泥替代产品,我们将新型充填胶固料的灰砂比提高至1:7,大幅度增强充填强度,应该是可以试试的。
没想到这一提议改变了整个施工工艺,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改进试验后,人工假底施工直接用充填的方式解决,水泥、砂石的搬运全部省掉,施工效率大增。以前几个月的施工时间,现在只需要一个多礼拜就可完成。而且充填假底的质量一点也不比混凝土施工的差,而且施工技术参数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大大增强。
人工假底技术在三鑫公司的成功应用以及施工工艺的改进,井下厚大矿体开采的连续性和生产的调控性都得到了质的飞跃,这一技术为该公司的井下生产系统的良性运行,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该技术在三鑫公司应用的5年多来,累计多回收矿石20多万吨,相当于多增加了一座中小型矿山的生产量。
一个平台带来一场巨变
一段时间以来,三鑫公司采矿车间井下通风系统的操作员工们有点郁闷:他们被集体下岗分流了。然而,改变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却是井下无人值守系统的投入和应用。无独有偶,在该公司的选矿车间磨浮工段,磨浮操作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名设备卫生清洁工了,磨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成熟应用,已经让这些原本很重要岗位上的员工的“风光”历史不再。只要稍微留意,在三鑫公司不少最艰苦、最危险的生产一线,将逐渐实行远程监控,员工将真正成为企业基层一线的“管理者”。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近几年来,三鑫公司投入数千万元,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在矿山数字化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成功开发出了内部信息传递平台、物资条码管理平台、井下风机远程控制以及生产岗位监控系统等等,将以往单一的信息传递输送,逐步发展到现在集中远程监视、分析、控制等现代化手段于一体的生产调度中心,企业管理手段日益丰富,传统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企业发展最终决定在资源的占有程度上。三鑫公司十分注重本土资源的巩固和增长,早在10年以前,危机矿山项目已经启动,并获得了国家支持。要说资源危机,三鑫公司目前还谈不上很大的“危机”,但是,超前的危机意识也是一种科学的发展眼光。目前,三鑫公司成为湖北省30多个获得国家危机资源矿山接替项目资金之一。几年来,国家和矿山共同投入勘探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了内部矿体的探边扫盲以及外部和深部的找矿。据三鑫公司有关部门统计,几年来,该公司探获铜金属量超10万吨,金金属量达到了10吨,投入和产出比十分惊人。
当前,三鑫公司科技人员创新成矿理论,目光更为广泛地将企业所在的区域,归附于长江中下游大冶有色铜录山矿田成矿带上,通过铜录山矿的丰硕找矿成果理论依据,处于铜录山矿田中心的三鑫公司,在深部找矿上,极有可能会获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