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矿难还是不是重大新闻?
t{]Ew4Y4%O Ib# -M;{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全国各地一共发生四起矿难,死亡40人,另有十多人仍然被困井下,目前仍未有消息说明最新情况。
U#[&( \)~d,M}kK 无论从矿难发生的频率还是从死亡人数上来说,都算得上重大事件。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新闻却并未引起很大关注。媒体或许有媒体的道理,但我想还有一个隐秘的原因:关于矿难的新闻已经造成了新闻疲倦,而新闻效力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所谓的边际递减,是说同样问题的报道最初能够有很大的社会效应,越往后则社会效应越减弱,长久之后,无论是
政府还是社会,已经具有了“抗药性”,新闻的社会效力自然下降。
el9P@r0 mAW.p=; 矿难发生了无数次,难道过去死伤十人的矿难引起社会强烈关注,而现在造成40人死亡的矿难就不再是重大新闻了么?问题在于社会效应并不由媒体来掌控,媒体可以判断一个新闻事件的社会效应从而作出采编安排,但是促使新闻事件产生社会效应的机制却与媒体无关,能否产生效果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政府和社会。
r N$0qo Fc1!i8vv 以矿难为例,值得注意的是,恰恰在7月7日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主持的常务会议上,作出一个惊人决议,要求
企业领导轮流现场带班,煤矿和非
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7月8日,本报即发表南方论坛文章《监管成效决定政策执行的成效》,希望政府不仅要出台一个好政策,更要加大监管措施去监督政策的执行。但是,这一政策显然没有在一个多星期后起到什么效果。事实上,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兴致去追问这四起矿难的死难者中有没有领导。媒体为什么失去这样的兴致呢?很显然,这样的追问不会产生结果,没有人回答,如果有人回答也只是官方的单方面回应。如果媒体预测这件事情不会有什么社会效应,媒体就会采取“即便报道也是白白报道”的消极心态,这正是矿难、拆迁之类新闻的社会效力边际递减的根本原因。
X9m^i2tk %GhI0F # 但这不代表媒体不会重新掀起新的矿难问责风暴,如果某一天政府突然要求严查,媒体嗅觉到会产生社会效应时,矿难又会成为一轮新闻产生的富矿。换句话说,新闻的效力取决于新闻的社会效应,而社会效应往往还是来源于政府。业内人士说,好新闻出现靠的是时机,如果时机不对,再具有学院新闻性的事件都不是好新闻。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只是,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情何以堪。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