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标准和评估 :F:1(FDP
[M\ an6h6O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攻克了绝对贫困这个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难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国家的民生理想的融通,是小康理想在当代的最新载体,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阶段性目标,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Cab.a)o
\BnU?z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小康”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最早提出于《诗经·大雅·民劳》。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小康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小康”作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由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此后经过40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实现了从“总体”到“全面”、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从“建设”到“建成”的发展演变过程,其内涵与逻辑脉络也在深化过程中不断丰富。 P{o)Ir8Tt
^QS`H@+Z
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推进看,其经历了由“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逐步深化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里的实质涉及到发展和治理两个层面的问题,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水平,全面则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0-Mzb{n5
2{=]Pf
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小康”目标的“三个全面”,即“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这成为指导实践的根本准则。因此,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是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指引,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着眼点,包括“农村小康”“农民小康”“绿色小康”“健康小康”“安全小康”等五个主要方面。可见,新时代的小康是更高水平的小康、更全面的小康,集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小康。 ]E/0iM5
;iKLf~a a
评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问题。小康衡量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小康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从“三步走”到“新三步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的标准和评价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实践中,基本达成共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应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人口素质、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经实现消除饥饿和贫困的基本目标,但在包容性发展层面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城乡发展差距、教育公平等问题。 "Vp
nr +6
:r*hY$v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估是政策和实践的需要。一方面,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估是有效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以及建设成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系统评估发现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短板,来更好地制定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Gfytn9x.;
GLf!i1Z
因此,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估,需要坚持兼顾全面和要素协同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系统评估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的原则,使评估总结工作更加规范、评估结果更加有效。同时评估应主要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全国和省级两个层次,重视综合评估与专项评估相结合,确保评估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考虑到对外传播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的需要,评估指标的选择还应参考联合国和国际机构评估发展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以形成有效传播中国发展经验的对话平台。 t%}<S~"
_WEJ,0*#'
(作者:于乐荣,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