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爱好者
UID: 21161
精华:
2
发帖: 778
财富: 23686 鼎币
威望: 4 点
贡献值: 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1 点
在线时间: 81(时)
注册时间: 2011-12-30
最后登录: 2023-07-06
|
马厂古炮台前的沉思
作者:芦长福 我是青县马厂人,第一次听说马厂炮台,我是从父亲的口中得知的。父亲文化不高,却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小时候,只要父亲在家没事,总有邻居家孩子来到我家缠着父亲说:“卢大伯,给我们讲个故事呗”。只要父亲一开讲,不一会,就有一群的孩子围在父亲周围。《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故事,父亲能够随口就来,并且讲的娓娓动听。父亲不仅给我们讲那些名人名著,也给讲起家乡的一些人文典故,而讲的最多莫过于马厂古炮台的故事了。 据父亲和我们讲在我们老家马厂镇,要说最为出名就属马厂炮台了。由于父亲多次给我们讲起马厂古炮台的故事,马厂古炮台已经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使我萌生了有朝一日一睹马厂古炮台尊容的冲动和想法。可是我们家一直居住在距离老家几千里之外的大西南宝鼎矿区,想回老家一次。真的不容易。小时候小,没有独自出门的能力,长大后也因为工作忙,多次想回老家,都因种种原因没能成行。2016年我因工出差到北方,终于实现了多年儿时的梦想。 拜访完了几十年没见过的亲戚们之后,我就想去看看马厂古炮台,这时堂弟才和我说,那里已经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保护起来了,闲人是进不去的。我想着自己从几千里外的大西南回到老家,如今马厂古炮台已经近在咫尺,我却无缘相见,心不免有些遗憾。堂弟看到我失望的表情,突然像想起什么对我说:“四哥,你二姨家的表弟在县政府工作,你可以找找他试一试,说不定,能够可以进去。” 我拨通了表弟的电话。表弟马上应承下来,说那天开车来接我。 初秋华北大平原,已经有凉意。杨树槐树的树叶落满了一地。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家气候和我们攀枝花确实没法比。攀枝花的这个时候,大街上的人们依然是短衣短裤,像这里的夏天。 从堂弟家到马厂古炮台也就是七八公里的路程,我们的车子行驶了十多分钟就来到马厂古炮台。钢蓝的天空下,炮台斑驳古朴,满面沧桑。 马厂镇位于青县以北约8公里处的大运河岸边。作为大运河沧州段唯一的一处军事设施遗址,马厂炮台便矗立于此。他扼大运河进入北京、天津的咽喉要冲。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以“青县地近畿辅,拱卫攸关”为由, 奏请同治皇帝在马厂设防,此奏折得到同治批准。 马厂兵营建立初期,共有14座炮台,以运河为界,运河东岸是9座炮台,运河西岸是5座炮台,东营城墙高8米,厚12米,周长是7.5公里,西营城墙周长约5公里。当时城墙上都可以两匹马并列着巡城。北城门是正门,有李鸿章写的——振我国威。李鸿章安排他的部下周盛传此镇守。周盛传在带兵的同时,还开挖了马厂减河,减轻运河压力。马厂减河经天津小站,东流入渤海,赫赫有名的小站大米就源于此。马厂兵营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因为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到了民国年间,马厂炮台又先后见证了张勋拥立溥仪复辟,段祺瑞讨伐张勋,直奉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的规定:在北京、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马厂成为了距离京津最近的驻军营地,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这样的军事设施足以可见当年的马厂兵营的恢宏气势,以及设计者的缜密心思。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从卢沟桥退防下来的二十九军,于减河、马厂一带阻击日军,毙伤日军千余名,史称“马厂流河阻击战”。遭挫的日军气急败坏,大行报复,将炮台毁坏,仅存中央炮台一座。这个炮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好的、规模最大的炮台。马厂炮台经150多年的风摧雨蚀,仍不减当年巍峨挺拔的雄姿,布满炮台的弹洞炮眼,中国近代史上现存较早、较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军事建筑之一,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清末的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走上共和之路的历程,有着重要的历史、文物、文化、旅游和军事价值。 如今,炮台壁垒斑驳,难掩曾经的气势。我们只能通过历史的记载,想像马厂兵营当年的盛况了。马厂炮台静静守候在运河边,向人们讲述着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历史沉浮。 我站在古炮台旁感受着历史时光的穿梭。不禁想起这里曾经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这些过往已随着历史的车轮远去。几度春草生,几度秋草黄,它们和古炮台一起默默守望着百年的沧桑土地。虽然,我们再也看不到他曾经捍卫京津的飒爽英姿,但他永远都是战争的见证者。看到他伤痕累累的身躯,我们依稀听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厮杀声, 隐约闻到了曾经烽火硝烟的味道。 秋风吹过,荒草掩映的马厂炮台,仍在诉说着它经历过的百年风云。站在古炮台旁,我更为今日中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自豪。今天,我们祖国再也不是被列强任意欺侮的国家了。作者简历 芦长福,籍贯河北沧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攀枝花市作协会员和川煤作协会员。中国作家网注册会员,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在单位长期从事宣传工作。有百余篇文学作品和上千篇新闻作品散见全国各级纸刊网刊。现为《西部散文选刊》(微刊)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