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思维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安秋明
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特别强调管理者的数字化思维。但是,究竟什么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思维如何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相结合,这却并不容易回答。在与很多企业和众多的管理者交流之后,我们有一些共性的结论,可以供各位管理者参考。
数字化思维相对的传统思维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我们强调能力、经验,在工作中,我们希望有计划、有分解、有控制,在组织管理上,我们通常采用层级的方式,强调秩序、层级。这些管理思想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主流的管理思想。
数字经济的今天,我们经常提到了两个英文字母的缩写组合,一个是VUCA,一个是BANI。
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4个单词的缩写,强调的今天社会环境大不同于以往的稳定性、确定性。
BANI是Brittleness(脆弱性)、Anxiety(焦虑感)、Non-Linear(非线性)、 Incomprehensibility(不可理解)4个单词的缩写,较VUCA更进一步,强调如何重构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关于数字化思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诠释:
1.拥抱变化。视变化为一种新的常态,在变化的时代,变化是唯一的不变。这倒逼管理者要更开放地了解新事物、拥抱新事物。
2.学习成长。因为经验、技能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过时,没有什么是可以吃一辈子的铁饭碗,活到老要真的学到老。
3.重视数据。以往的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管理者,常常是靠经验的积累,经验的传承。这在过去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是有效的,但在剧烈波动的今天,可能更要我们去从传统的经验主义,朝着关注数据,通过数据来指导工作转变。
4.紧跟技术。新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对于企业业务经营的杠杆效应正与日俱增。对于技术的影响,我们常常在短期高估,而在长期又低估,这不利于企业引入技术并把技术内化为新的企业生产力。管理者要做好工作、创造价值,就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助推者。
5.以变应变。无论是精益创业、敏捷管理,还是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等经典的管理工具,都在提醒我们的管理者,不要奢望在工作中“一步到位”,不要奢望“放大招”,真正有效的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优化、持续改善,要做能力的“滚雪球”。
如果我们能深刻理解数字经济的大环境,包括数字化思维的大背景,作为班组的管理者,就更有可能从传统的路径中跳出来,走向新的管理模式,创造新的管理效能。具体怎么做的,有一些方向性的实践可供参考。
1.多尝试一些新的APP(手机软件)、小程序、小工具,做一些局部工作的效率优化。这些产品常常是免费的,触手可得的,但是常常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现实的小问题,节省我们不少的时间。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数字化的手感和体感,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司的复杂系统。
2.多尝试年轻人喜欢的事物。未来的消费主力、职场主力是年轻人,未来是由年轻人创造的,所以多去走进年轻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年轻人喜欢吃的东西,年轻人喜欢追的剧,喜欢刷的网站,喜欢在周末做的业余爱好,管理者越熟悉,越容易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带领好Z世代的班组新人。
3.在日常班组管理中让成员多走向前台,管理者多退到后台。从传统思维的中心化管理思想,到数字化思维的去中心化,核心是相信多数人的力量,相信激发网络智慧的力量。让员工多讲、多表现,而不是唯唯诺诺地以管理者为中心,这样的班组在未来才有想象力,才有战斗力。
4.用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用数据来闭环问题。过去很多的班组管理者,习惯用经验来判断事情的对错,用经验来排查、解决问题。在过去简单、稳定的业务形态中,其实也很有效。但问题是,今天的企业运营越来越复杂,常常涉及到班组与设备,班组与系统之间、班组与上下游的大量交互。这时候,我们更要树立数据思维,尊重数据现实,并从数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并用数据结果证明干预手段的有效性。
5.要在新技术上做管理资源倾斜。管理者的关注点在哪里,生产力就出在哪里。无论是口头表扬,还是物质激励,管理者的指挥棒要方向定准。数字化时代,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班组中要特别鼓励使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的行为,只有坚持这样做,才可能让技术思维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
6.激发价值感,激发自信心。很多人说,今天的90后、00后,与之前的80、70后很不同,有人说的很正面,有人的评价比较负面。其实,我们不应该用这种大而化之的方式去看待今天的职场新生代。这些新生代是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原住民,他们的思维是时代所塑造的。随着中国的崛起,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也在增强。企业中的班组管理者,如何能从价值感、自信心的角度去带领团队,常常能期待事半功倍的效果。赋能而非管理,这是未来的班组管理必然的选择。
关于效能,我们过去常常把它和技术、设备关联起来,这是一种“硬”的能力。但是,作为班组管理者,我们更要关注管理出效能,这是一种“软”的能力,但是可能杠杆的效用更大。因为硬件是有量化的上下限的,但是人、团队常常有更大的可塑空间。班组管理,不是把个体的能力简单加总在一起。而是一个重新排列组合,产生物理反应、进而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激发、鼓舞、唤醒班组中的个体,与这个数字化的新时代共舞,我们就从单引擎的绿皮火车,升级为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的动车组,想想都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