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青春雷锋》、《铁娘子》、《萧红》等影片的上映,有关人物传记片的话题开始“走热”。同时,关于国产人物传记片票房低的讨论,也是此起彼伏。今后国产人物传记片将何去何从,无疑成为颇受关注的问题。 c9G%;U)
Qu1&$oO
人物传记片是电影的类型之一,它通过艺术的形式及手段,浓缩各时期不同领域的著名人物,把他们对社会、对历史的影响展现于银幕,供观众去体会、评判。人物传记题材深受各国电影人的青睐,在好莱坞,人物传记片甚至常常是票房、口碑双赢,以致有人总结出了这样一条获得奥斯卡奖的“捷径”:要想拿小金人吗?那就赶紧来拍传记片吧! ,oUzaEX
Z.&/,UU:4
说起来,国产人物传记片的历史,也曾有过辉煌。1955年,《董存瑞》公映,是新中国较早产生影响的人物传记片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国产电影进入了空前繁荣期,更多的人物传记片也随之出现,并大受欢迎,诸如《吉鸿昌》、《李四光》、《周恩来》、《孙中山》、《孔繁森》等。这些风格迥异的人物传记片,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近些年来陆陆续续问世的人物传记片并不算少,却鲜有产生轰动的,虽然从艺术角度讲,这些人物传记片都是合格的,甚至很优秀的,但票房并不理想。 O\ _ro.
>|c?ZqW
有人提出,国产人物传记片应向国外学习。的确,国外一些人物传记片比我们的要好看,票房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眼下的《铁娘子》、《林肯》,还是以前的《巴顿将军》、《莫扎特传》、《圣雄甘地》、《阿育王》、《国王的演讲》等,都因为票房高、影响大、得奖多而享誉全球。而且好多人物的故事是被反复拍摄,且每每受到欢迎。有人统计84届奥斯卡的获奖数据时发现,在最佳女主角获奖作品中,一共有10部人物传记片,占所有最佳女主角获奖作品的11.9%。而最佳男主角获奖作品中,则一共有17部人物传记片,占所有最佳男主角获奖作品的20.2%。国外人物传记片的“春风得意”程度,由此可窥一斑。 2*<Zc|uNW
8h0C G]
但是,国外关于人物传记片的拍摄方式,是否完全适用于我们国内呢?恐怕也未必。国外的人物传记片,多数走商业化路线,这原本也没什么,但过于迎合市场或者说观众口味,无视思想性及内容真实性,甚至出现歪曲历史、扭曲人格等现象,则明显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比如《林肯》,便有一些历史学者就影片中的事件提出了质疑,认为影片对于林肯在废除奴隶制度上的成就有夸大嫌疑,部分内容也偏离史实。美国作家方纳更是直言:“奴隶制度的终结,不该是林肯一个人的功劳。” 4Z>gK(
Gh/nNwyu<
人物传记片应该是“历史”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而国外的好多人物传记片,往往以一件事情为突破口来展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虽然以历史人物为中心,但众多历史事件仅仅作为陪衬,甚至是走马观灯式的堆砌。一部人物传记片,如果不能让观众从中看到真实的历史,无疑是莫大的遗憾,尽管其票房可能很高。作为人物传记片,虽然要有好看的故事来支撑,但仅有故事,而没有历史的深度及广度,也是不行的。 #6vf:94
%g:'6%26
对于人物传记题材,不妨以拍电视剧为主。既然我们不能完全像国外那样走商业化路线,那么,就尽量少拍这方面电影,而改拍电视剧吧。道理很简单,要在一两个小时的影片中“揉入”历史、主题等太多想要表达的东西,注定不招观众待见。而拍电视剧,首先不受时长限制,这样能有更大的空间,从更深处、更细微处挖掘人物内心感染力,从而打动观众。其次,如果实在想拍人物传记电影,那就在历史、艺术、市场之间多下功夫,找到契合点,力争拍出来的影片既受观众欢迎,又不违背历史真实,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性。如果为拍而拍,甚至带有“赌一把”的心态,恐怕很难拍好。此外,应坚持剧本至上,宁缺勿滥的原则。有了好剧本,才有可能拍出好的人物传记片。 Z1jxu;O(
f=k#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