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抗旱不能简单算水账
快去看看平台博客活动哈
级别: 万米冲刺会员
UID: 12079
精华: 3
发帖: 9580
财富: 35769 鼎币
威望: 5 点
贡献值: 5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24 点
在线时间: 1667(时)
注册时间: 2010-09-21
最后登录: 2014-05-08
楼主 发表于: 2013-04-07  

抗旱不能简单算水账

提要: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要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 g<C})84y3  
+ mcN6/  
   +\ySx^vi  
NWpRzh8$u  
  降雨偏少,蓄水不足,庄稼喊渴!时下,北方冬麦区和西南、西北的持续旱情引人关注。据国家防办统计,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4707万亩,有5800多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j>T''T f  
!^7:Rr _  
  抗旱保春耕,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查水情、算水账,看水库塘坝蓄水有多少,春灌用水要多少,开辟多少新水源,努力调水、提水、打井、浇地,引导农民生产自救。 Kq?7#,_  
Qd./G5CC  
  “年年抗旱年年旱”,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现实。因为我们的国情水情注定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老天爷”越来越不守规矩了。同样是一年几百毫米降雨,过去要下几个月,现在可能就下几周;过去是老旱区抗旱,现在常常是“雨季抗旱”、“丰水区抗旱”,天气反常性、不可预见性远远超出了以往的认识。水情在变,用水需求在变,抗旱形势在变,如果还用老办法、老经验,简单地算算水账,“头痛医头”,可能难以应对。一位“老水利”坦言:“过去几十米深就能打眼井,现在地下水降到七八百米,打得起也用不起。” hnZHu\EJ  
|}}]&:w2  
  透视旱灾,缺水背后暴露出抗旱能力不足、用水方式粗放等问题值得深思: btY Pp0o~  
:d#NnR0^L  
  先看水利“家底”。相比城市水利设施,农村水利依然是短板。刚刚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显示,全国以供水和灌溉为主的水库虽然有9.3万多座,但兴利库容只有1700多亿立方米;全国灌溉渠道衬砌长度不到30%,中小灌区的灌溉效率较低。农村水利基础薄弱,必然影响抗旱减灾能力。 Kaa*;T![  
=,'Z6?%p  
  再看生态欠账。在华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一些粮食主产区,河灌面积不断萎缩,井灌面积迅速发展。“30亩地一眼井,大旱也有好收成”,深井抗旱,一些农田里机井打得像筛子,粮食产量是上去了,生态危机却来了。因地下水严重超采,华北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漏斗区”,如此透支水资源换来的丰收值吗? 6:!fyia  
ZJpI]^9|  
  还有用水方式。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浪费水严重。不少地方农业还是大水漫灌,我国生产1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仅500公斤。在一些严重缺水城市,用水依然大手大脚,热衷于建设水景观、高尔夫球场等项目,肆意挥霍水资源,这样的发展水资源难以承载。 lV 9q;!/1  
CL*%06QyE  
  抗旱保丰收,不光要保今天,更要保明天。抗旱不能简单算水账,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既要应急抗旱,也要提升长期抗旱能力;既要保生产,也要保生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补齐水利短板非一日之功,但我们不能坐等其成,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I?C/49k  
at*=#?M1?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中国大约有多少年悠久的历史 正确答案:5000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