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期] 推动团队“1+1>2”正能量
每一个团队都希望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创造出一流的业绩。这就需要团队的管理者,是否将不同类型的人才合理地进行搭配,追求优势互补,达到“1+1>2”团队能量的最佳使用效果。
主次搭配。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普掘二队采用“1+1>2”的“正三角形”,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班组长在上,位于顶点;成员在底,位于边基。在一名班组长与一名后进职工搭配,让班组长尽力发挥创造潜力,让辅助人员全力配合,认定这项任务是共同的目标,责无旁贷寻找更准确的方向和更有效率的方法。如果任务完成的不理想,班组长勇于承担向区队承担他的错误和责任,使后进职工心里涌入一股重整旗鼓,迎难而上的拼搏动力。崔国刚班组首次面对生产现场使用的硬岩掘进机技术难题时,实行“一带一”联手攻关,采取形象化的“一化一版一卡”、“阅版式”管理,将硬岩掘进机操作工程归纳为7个控制点,运用技术“要领卡”提高职工岗位技能,定期考核,使硬岩掘进机月进尺达143米,创淄矿集团硬岩掘进机月进最高记录。
缓急搭配。一个协作出色的团队,要针对班组成员不同的性格特点,在技术能力上进行组拳。面对矿井防爆开关故障点难以查找的棘手问题,一直是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的“警报器”。 唐口煤业机厂维修电工技师田如朋,虽有“拼命三郎”的活力,却总在难以决定安排哪一项,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班长陈红光精明果断、判断分明,在分配、协调、判断方面胜人一筹。历经一年的时间,班组成员经过对防爆开关实际情况的研究,,合力设计出一台矿井防爆开关智能检测仪,采用PLC通信联网,快速高精度定位防爆开关的故障点检测方法,人均提效近8倍,每个月能够节省人工费6千元。铆工班沉稳的班长马远和急性子技术骨干陈勇,一起掂量着2天内能否完成2309工作面所需2500多米的电缆任务。待装车的电缆放置在办公楼内一处地下室,入口有铁皮走廊,高度不够,叉车进不去。道路有坡度,电缆车盘只能放置在离电缆50米外的一处平地。每一根电缆从地下室里拖出来,要需经过旋转走廊“三道弯”才能到达装车地点。班组成员齐上阵通过丈量尺寸,一个简易‘过桥’滑架转眼架起,电缆通过窗子直达装车点,少拐了三道弯,职工们工作起来省时省劲,工作效率提高2倍,比计划提前1天就完成了突击任务。
智“愚”搭配。一个超强的团队,其成员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智力差异。最理想的团队模型是“诸葛亮式”智慧人物与一个“臭皮匠式”手脚灵活的成员。淄矿集团劳动模范、运搬队班长何路抓矿井安全运输,满脑子的“安全招”。 先后建议在平巷人车碰头连接处加入弹簧,弹簧内部套上连接轴。维修人员经过反复的实验,实现人车起步受力平稳、急刹车缓冲的双向作用。消除了职工耳边人车碰头“动感音乐”的震动声。他出主意,班组成员实现了矿车轨道卧闸自动复位、阻车器与卧闸联动,增添了一道道运输安全“联锁线”,使3000余名矿工看到了“高高兴兴上班,平安安平回家”的标牌。面对全新的重介洗煤工艺、设备,
淄矿集团创新能手、维修班班长杨继泉沉着应对。在高密区的混料泵上料压力不稳,生产一时陷入困境时,他带领成员身着连体的雨衣裤进入到介质分配箱,下潜到混料桶,钻入漩流器一处一处的寻找原因,一点一点的调整尝试,解除了影响泵压力的问题所在。遇到介质消耗突然加大状况时,他细心发觉磁选机的回收角度出现了偏差,让成员对磁选机进行了核对调整,难题迎刃而解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各个班组的团结协作释放出了“1+1>2”的正能量,诠释着唐口煤业团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劳动光彩!(张继涛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