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 !/X 《桃花井》 蒋晓云 著 新星出版社
7~_I=- 蒋晓云的小说世情,性情,不高冷。比起先早出版的《百年好合》,《桃花井》的整体基调更“重”了,更像一本严肃小说。
_e%dM v" }WP34 对时代和历史的触感,是蒋晓云的强项。她的人物经常要经历时代的大起大落,这仿佛构成了她
写作的先决条件。在《百年好合》里我们已经见识到她这方面的大手笔,将民国这样复杂的时代背景铺设得极有分寸,既没有写成战争时代的风云录,也没有拿来烘托情爱秀。而且她还醉心于大跨度,当然,这也是为了配合替人作传的初衷。《桃花井》里,这个长处更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作者选择了一段更难掌握的历史时期,从1949年解放前夕到80年代末改革开放台胞回乡,这既是最风云变化的时代,也是最残酷无情的时代,各种错乱与慌张压榨着你,让你根本无从应变。她不但写了大陆的肃反,也写了台湾的肃反。大陆在反右派的时候,台湾在抓共匪,历史在她的笔下,几乎没有什么光明的时候,无论是杨敬远还是李谨洲,他们舍家抛业,离别亲人,躲得了共产党的清算,却躲不过国民党的清算。他们被荒谬的时代裹挟着。
jY7=mAd NS`07 #z^ 作者对政治并不回避,她在诘问,在讪笑,甚至有愤怒,但在处理现实与文本的关系时,她仍然有所克制,选择更密实地敲打她笔下的人物,以此来与现实背景产生对比,让现实成为远景,虚构的人物成为近景,远近交映,又保持
距离,这需要深厚的写作功底。
n( g)UNx T~BA)![ 说到这个“近景”,相信所有看过她作品的人都会赞叹她笔下的那些人物。蒋晓云对世人的检阅,眼神极为犀利通透,有些地方甚至表现得有点残酷,比如这个小说里的有庆和小红,这对典型的生活在80年代初小县城里的底层夫妇,各种穷酸、无赖、算计与琐碎就像那些十年浩劫后刚刚种植起来的行道树,无序而生机勃勃地疯长不止。这种内心乏味充满欲望毫无底线的人物没有一丝美感,只会惹人讨厌,如果你的民族
情绪狭隘些,甚至还会感到不适和愤怒(因为作者是台湾人)。
2w+U$6e C lnS(&`oh\= 但蒋晓云并不是故意这样刻薄,在《桃花井》里她对人物有着异常清晰而详细的分配,每一个或一组人物在时代行进的过程中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杨敬远、李谨洲和董婆出生在民国,而人生的主要经历发生在1949年以后;有庆夫妇出生在解放后的
中国大陆,生长期恰遇十年浩劫,成熟期又赶上改革开放;慎思和慎行两兄弟最有意思,哥哥被弃内地,在各种政治斗争中受尽折磨,最后变成一个情感脆弱大字不识的典型农民,弟弟随父母逃难去了台湾,日子相对安稳;而他的一对女儿家宝家爱则完全是新时代的人了,面对家族里上辈人经历的动荡岁月,她们只负责驻足观看,甚至不用去理解和赞同,因为这并不是她们的责任。
L7'%;?Z UMV)wy|j 这样一群人凑在一起,各种矛盾当然是不请自来。这里有人与人的矛盾,各种利益或情感上的;有人与时代与地域的矛盾,渗透着艰深的文化和
价值观问题;更有人与自己的矛盾,对自己的不信,对整个人生的质疑。
@;vNX*-J z{9=1XY 混乱的历史造成了混乱的价值观,于是道德的败坏信仰的堕落文化的腐烂精神的瓦解等等问题开始猛烈袭击着这一群人,我们在书里看到了各种残酷而赤裸的不和谐,各种不得志不舒展的人生,这里面晚年李谨洲和晚年董婆的故事是最让人难过的。
%Y~>Jl dsJm>U) 简单来说,李谨洲的郁郁来自于他的恋乡情结,在这一点上比他早逝的杨敬远反而是幸运的,因为他一踏上故土就归西了,不用面对意料之外的变化和这变化带来的各种不适应。而李谨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改革开放回乡后面对的是双重“异化”:作为台胞,他的身份被异化了,他被当地人,尤其是有庆夫妇,看成是满身油水的大富翁,等着被榨干;而作为回归故乡的老人,他的家乡(和族人)也在被异化。时隔几十年,这个村子仍然贫穷落后,和解放前没啥两样,但这里的人却变得更贪婪更现实,显然儒家伦理对族人们的潜在影响已经瓦解,而新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却还未及光顾。
N0i!l|G6 w OI^Q~ 李谨洲恋乡情结的落空,是一个老年男人惨淡不得志的人生结局。相对应的,作者同时刻画了老年女人是董婆,这是一个很动人的角色。董婆年轻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书中只用了一句话就交代了:那就是为活着而活着。为活着而沦落为娼,为活着而不断嫁人,她始终是生活的被动者,到老了也斗不过精明的儿媳妇,董婆这一生唯一主动的一次,就是对李谨洲的感情,炽热强悍到必须以死来捍卫。这个从来只满足于生存最低限度的底层老妇,在被儿子媳妇蛊惑骗取了再婚老伴李谨洲的养老家底之后,像突然开悟了一般心明眼亮了起来,她开始迷恋李谨洲,第一次被一个男人坚实美好的内在而深深打动了。年迈的她鞠躬尽瘁,为他养老送终照顾到最后一刻。只可惜李谨洲并不爱她,他只是依靠她,他给了她钱却不允许她入葬祖坟。董婆这唯一一次热烈的爱情落空了,葬入祖坟是对她爱情唯一的肯定,可惜她无法得到,于是断然自尽。
1y
J5l,q /~De2mq1 巧妙的是,董婆的自尽是由家宝家爱姐妹间接转述的。当姐妹俩用不可思议的语气交流着这件往事时,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的确过去了,所有的一切终归尘土,只有这姐妹俩,是活生生现时的存在。
bEm7QgV{X *5_V*v6 据蒋晓云说,《桃花井》开头杨敬远的故事,其实写于30年前,那时的她还年轻。这个故事与这个小说的主要情节也没有太大关联,只是为整部小说定下了一个基调,充满诗意。所以,虽然李谨洲的一生比杨敬远琐碎多了,也不堪多了,但作者并没有放弃为他抒情,事实上,杨敬远、李谨洲、董婆这一辈人,在作者看来,都是值得抒情的。她是在为那过去的人,那已逝的时代,唱一曲挽歌。(陈嫣婧 自由撰稿人,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