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4| 梁凤仪博士《我们的故事之乱世佳人 1949—1959年香港故事》封面用了自己母亲的照片
W*9*^ 上世纪90年代,梁凤仪不用10年时间出版上百部作品,一半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其中不少在央视黄金档播出。为了让自己的小说出版更方便,她索性自办了出版社。2005年,她创办的公司在香港上市。
>=d%t6%( R_B`dP<"~Y 亦商亦文,得失并存,1998年梁凤仪为经商搁置写作,2012年她又售出公司“重出江湖”。《我们的故事(三部曲)》是她“重出江湖”后计划的小说封笔之作。她视其为“夙愿”。今年11月,大陆推出了该作第一部曲《乱世佳人》,为了尽快完成“夙愿”彻底“回归家庭”,梁凤仪旋即又避回了加拿大的家中,谢客笔耕。
A x'o|RE)x "w:?WS 了解了过去,才能正视现实
!c;BOCqa M1J77LfS8 重庆青年报:沉寂16年,又读到了您的新作,不过新作在践行着您2年前的封笔承诺,惊喜之余未免让读者感到有些遗憾。推出香港历史题材作品,是现实问题考量还是题材取舍的结果?
hi^t zpy e#s-MK-Q 梁凤仪:2年前,宣布要写最后一部小说的时候,就被媒体取义为“重出江湖”,我个人也是干身前往加拿大的家中闭关“信守承诺”。“乱世佳人”是《我们的故事》三部曲的第一部,叙事时间是1949年到1959年。故事以女主人公桂雨心的人生经历为线,贯穿一个家族、两组爱情,见证了整个香港乃至
中国的政治和
经济面貌。它是是我自1998年封笔之后的集中思考之作,不同于我以往的财经题材作品,寄寓了我个人对个人、香港、中国历史的回忆与思索,也有对事业、爱情、人性的理解与参悟。
ab^>_xD< $m;DwlM 重庆青年报:《乱世佳人》的写作背景基于真实的历史大事件,也基于建国初期的政治博弈,这些看上去的“内部资料”,您是如何获取的?写作这部书的表达意图是什么?
/7uAf{ ok(dCAKP 梁凤仪:我的博士专业修的是中国历史方向,对这些历史有较为精确的把握。在这方面,我不光搜集了真实历史资料,还访问过多位见证过当年哪些事情的老人。在我看来,也许关注香港,我们更应该细读这部小说,了解了过去,才能正视现实,把握未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想要以我出生、也是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开始,一直到香港回归20年的香港历史作背景,写一部政治爱情系列小说《我们的故事》,也就是说香港人这70年的故事。
2)(ynrCe Y *n[*N 因商务缠身搁笔十五年
+K7oyZg v_I)eac z 重庆青年报:自1998年出版《金融大风暴》到2013年创作这部新作,此间的十几年完全是搁笔吗?那时候选择搁笔有哪些原因?
/s "Lsbe S(Q=2Y 梁凤仪:基本上是完全搁笔。停笔的原因,我总结有三点,也是我一直对外界的不解做出的解释。首先,自惭在创作上没有突破、没有进步,写来写去都是老样子;其次,我写财经小说主要是
希望反映香港在回归前的社会状况,1997年香港刚回归,局势和人心都未明朗,很难下笔;再次,我盼望专心把我的创作事业变成文化
企业,争取在香港上市,那就必须要全心全力全情专注于业务。所以那时候我准备停笔10年,结果直到2013年才抽出时间来正式动笔写这部小说,一共停了15年。
Qb?eA st wxF?\NS 重庆青年报:曾经用不到10年的时间出版小说上百部,您是如何做到的?经商对您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1hW"#>f7 M7\yEi"* 梁凤仪:我曾经说过,那时候即便家里有人跳舞、打麻将,我都可以写,而且写得更快,因为我也想玩。但现在不行了。我曾经在一封致读者的信中谈到,我要写一本关于我、关于香港地区历史的小说。可是说了很久,一直力不从心,事与愿违,既因为才情有限,也由于商务缠身,无法腾空执笔。我想尝试着,把香港地区近几十年的经济、生活、爱情、人情等都融入文字。
abkt&981K+ }S6"$R 后来作家倪匡不断地鼓励我说:“你永远是上市公司的创办人,再做下去亦是一样,做人要有阶段,不然会错失很多
机会。你必须下决心,放下业务,执起笔来,写下一本只有你这样的——香港地区土生土长的同龄人,又在财经圈
成长的作家,才有可能写出的,一本以香港地区历史为背景的小说。这对你来说是千秋万代的事业。你得尽快、火速、马上、立即开始写”。然而,我明白这是人生取舍,可还是没有时间去完成。
&z?:s rixt_}aE 其实,在封笔10年后的2008年就已想开笔,却偏遇全球金融风暴,到2011年,又遇到全球经济衰退,所以一直推到了2013年。公司上市8年,我从没有像卸下商务当日那样开心过,而除了自己轻松外,第二个会感到快慰的是丈夫黄宜弘。
@h!nVf%fe /7hC
/!@ 为完成夙愿我没办法再拖
WO{ET evGUl~</~ 重庆青年报:2012年春天,该书还未动笔就举行“新书发布会”,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大陆好像还没有这样的先例,是不是有点太高调?
>6A8+= 48RSuH 梁凤仪:这不仅在大陆是没有先例,在香港也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两年前,我已经63岁了,意识到想要完成这个夙愿我没办法再拖了。我逼迫自己卖掉自己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把所有商务置之次要。于是就有了2012年4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宣誓”的那一幕,我就是想给自己压力,必须尽快完成。
zaG1 Q8^g WBc 我记得很清楚,2012年4月9日下午4点半,在我和丈夫、儿媳、孙儿、各界好友、老同学以及财经界恩师冯景禧先生的儿媳的见证下,开笔写我最后一本小说,名为《我们的故事》。可惜一直没空,直到去年4月,自己只写出了2000来字。我要躲在一个不容易为人接触的地方,不但让人找不到,更乘机管住自己,怕心野心散。所以后来前往温哥华闭关40天,完成了20万字的第一个故事,即《我们的故事》之《乱世佳人》。
C!}t6 6Ej.X)~'K 重庆青年报:10多年后为什么又启笔和又准备封笔?在这些过程中您有何感想?
I6rB_~]h 10{zF_9yx 梁凤仪:之前也有媒体问我这个问题,我给他们打了一个比喻。我说写小说对我来讲,就好比女人怀孕,一旦决心生小孩,其实是心惊胆战的。特别是高龄产妇,又特别已经停产15年,怀孕之后,很有可能胎死腹中,也可能难产。要等到写完了最后一笔,才知道是否可以生下一个五官端正的健康小孩,这才松一口气,如果有人在以后看了这个高龄产妇的产品,认为它是漂亮,那简直是喜出望外。
)=%TIkeF ##BfI`FJ 重庆青年报:您计划在70岁时完成您封笔之作,这三部曲的构思大概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再改编为影视剧?
Ih^ziDcW Q<T+t0G\O- 梁凤仪:1995年,我和先生结婚后不久,他就抱怨着问过我,你究竟什么时候才回归家庭?我当时说香港回归后吧,后来我又推到澳门回归后。我丈夫笑问我:“是否要等到台湾回归祖国了,你才退休”,所以我已经当着媒体承诺,要在5年内写好这套系列小说,然后彻底回归家庭,做个全职家庭主妇。
Uq^-km#a L'r gCOJ< 我对当下财经写作不大了解
UB,:won a}[ 1*_G 重庆青年报:在九十年代,您的作品曾掀起“梁凤仪现象”,从文学史的角度,您会对自己的作品怎么看?
@k3xk1* ]h?p3T$h 梁凤仪:我的作品不是很有深度的严肃纯文学作品,但我有自己的风格,我也记录了社会某一方面的情况,有其独特意义。此外,我的作品也有其可读性,我拥有大量读者就是证明。
N^%7 o+F<
r# 重庆青年报:现在我国财经作家也挺多,您对他们有哪些关注?在当下的语境下,财经小说还有哪些探索余地?
5LzP0F
U aM|;3j1p 梁凤仪:因为我忙,我很少关注别人,也没有机会拜读他们的作品,对我国当下的财经作家不大了解。财经作品倒是有很多人在写,但写财经小说的不多,商斗加爱情的写法就更少了。我现在没写这一类,新作算是
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爱情小说。
+\U#:gmw Z!2%{HQ=q 无欠无负无债地离开人世
H&!?c5 >$G'=N:=X& 重庆青年报:据了解,今年五月您获香港中文大学受颁赠为名誉院士,这个事情您好像一直没给媒体提过。
B3'-: xL$7bw5fY 梁凤仪:2012年,我把公司股权售出,所得资产捐给了两所母校,其中就有香港中文大学,而受颁为名誉院士是基于我的文学创作。其实那次一共有7位荣誉院士,荣誉与喜悦亦同时属于他们。对于这次受颁我感悟良多,究竟是“无功而受禄”,还是“实至名归”呢?如果是“无功而受禄”,那无疑是对香港中文大学的选择抱有怀疑态度,这当然万万不可。但如果肯定是“实至名归”,那又与事实有一段
距离。因为我从来都笃信尽责是本份,是应该的、是当然的,何来功劳之言?在过去,我对中大有一些捐赠,也难得有机会为中大做了点事,我想那不是立功,而是责无旁贷。捐赠只不过是自己的积累更有
价值的资产。何况凡是捐款在不影响自己生活质素的情况下,要算作一份功劳的话,是太令人惭愧了。
c|<E~_.w@ f7?IXDQ>! 重庆青年报:除了赶剩下的书稿之外,今年您还运作了一个向全国大专以上院校和公立图书馆捐赠作品的公益项目,现在这个项目是什么情况?
>8.o _:~I(c6 梁凤仪:此项目是我一直运作着,除了我自己的作品之外,还有其他作家的作品。今年已经捐赠了广东、海南、黑龙江、內蒙古、天津五省市,明年会再开展其他省份的捐赠。此举只希望能够启迪更多的人。
>o )v dzs(sM= 重庆青年报:不写小说之后还会写其他的吗?公益事业会不会持续?
,dXJCX8so {P'^X+B0* 梁凤仪:也许还会写博客、散文等。今生之事今生了,这是个人的责任与幸福。从来,我的人生理想是能无欠、无负、无债地离开人世。债有心债、情债、钱债等等,任何债也千万别拖欠到下一辈子。设法能偿还多少就算多少,以表诚意,才不负今生。
xP-\)d-.aN 36UUt!}p 最后的一本小说,我决定只要有读者以任何方式给我留一句鼓励的话,我就从我这部小说的版费中取出一元作为善款,最低确保100万。如果出版了没有人买、没有人看,我也会自掏腰包捐献100万元,主要用来辅助祖国妇女
教育等公益。
U5yBU9\G EGxCNB 我相信如果混淆了“本份”和“应份”,忘了世界上不应该有太多的“应份”,又不承认人生应该有很多的“本份”,这种风气是容易危害社会和谐,防碍社会进步的。
bE6bx6=u 'J_`CS 作者简介
$d5}OI"g wf2v9.;X:< 梁凤仪,1949年生于香港,原籍广东新会,香港著名作家、企业家。曾留学英美,持香港中文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亦商亦文,自1989年推出第一部小说《尽在不言中》,90年代中期掀起“梁凤仪现象”,至今已有上百部作品面世。1998年曾宣布封笔,2012年脱离商海复出,以“讲香港人的故事”再度宣布写封笔之作。2014年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