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磊、通讯员何飞舟报道:7月11日,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发布“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的调研报告”全国报告和深圳地区数据分析报告。报告中显示,?13.96%的深圳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某些倾向。而全国调研中,?16.33%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倾向。这是深圳第一次发布孩子与自然亲密度的数据。
家长带领孩子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羊城晚报记者王磊、通讯员何飞舟摄
“自然缺失症”是由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丛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中提出来的一种现象,即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割裂,导致了诸如儿童肥胖、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愤怒等一系列症状。孩子们处在高科技的包围中,已经远离大自然,他们太容易被电视、电脑、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吸引,更喜欢室内玩乐,有些孩子在自然
环境中反而会手足无措,感到无聊,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在该书的中文序中作者也讲到“在
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
据红树林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的了解国内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的情况,以及各项问题之间的关系,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联合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自然之友、山西太原绿芽自然
教育工作室、重庆市自然介公益
发展中心五家机构在全国联合开展本次调研工作,以期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解释自然缺失症与注意力、
学习能力和儿童心理健康相关性。
据了解,深圳地区的调查从去年10月10日开始,11月10日结束,在深圳市范围内抽取3所幼儿园、9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总计发出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10份。基金会工作人员讲到,调查时将问卷发放给学校,由学校将问卷随机分配,在每个年级之中选择一个班级,发放给学生,学生带
回家由学生家长填写。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孩子们户外
活动时间相对较少,有12.85%的孩子每天的户外活动几乎为0;超过43.25%的孩子,每天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超过30分钟;57%的孩子周末会参加辅导班或兴趣班,多数为1-2个,10.2%的孩子周末有超过3个辅导班;孩子在周末是否参加户外活动,对孩子的陌生环境适应能力有显著影响;家长普遍认为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长,孩子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和肥胖问题;随着孩子外出旅游的次数的增加,孩子产生情绪问题的次数会相应减少;深圳大部分孩子不具备自然缺失症的典型症状,但是仍然有13.96%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某些倾向。而全国调研中,有16.33%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倾向,说明深圳已经有自然缺失症倾向的孩子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发布会上,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章必功、国际红树林行动项目(MAP)资深环境教育专家Martin?Keeley就孩子与自然的关系做了主题发言。而红树林基金会公众教育团队也表示将根据这次调查数据,做更多有针对性的自然教育工作,为更多孩子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学习,获得自然滋养的
机会。如开展红树林导览、发现公园之美等系列活动,也包括面向中小学老师的环境教育课程开发和
培训等,支持出版《飞翔的精灵——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等培训书籍等。
据了解,今年11月,红树林基金会将会邀请“自然缺失症”的提出者、美国作家查德·洛夫来深圳,就深圳的孩子与自然,以及自然教育问题做更深入层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