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书城里的阅读书吧。
矗立在深圳南大道上的深圳书城。
【重文兴市,解决“买书难”】
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书店与所辖各地市、县新华书店之间的关系,无不深深地打上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即管理上统一集中领导、业务上统购包销、财务上统收统支。广东省新华书店与深圳市新华书店的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1985年5月。当时,业内将这种做法称为“下放地方管理”。
从1985—2001年执掌深圳市新华书店长达16年的汪顺安总经理,形象地表述:“1985年以前,我们是省里的儿子,与深圳市政府是寄养关系。深圳用不上力,干着急。”因此,新华书店与深圳特区发展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解决“买书难”成为全城市民的呼声。直到1985年,深圳市新华书店仅有3个小门市。号称“中心门市”、深圳最大书店的解放路书店,营业面积仅有170平方米。
为解决市民“买书难”,1985年12月底至1992年,深圳市先后10次下拨扶持资金400万元,用于支持新华书店建设和购买10多处门市。新华书店经营面积由此扩展至8000平方米,但书店中心门市大楼项目仍未落地,引起市民普遍关注,同时也是汪顺安的一块“心病”。
“会叫的鸟儿有食吃”,汪顺安“既找市场,又找市长”。1987年的一天,汪顺安敲开了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李灏的办公室。他大讲“买书难”“卖书难”,书店经营困难,没有发展能力。出于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深圳在经济特区初创时,就曾一口气搞了八大文化设施,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重文兴市的魄力。最后,李灏表示:“要像过去规划粮店和邮局一样规划新华书店网点,十里深南大道不能没有新华书店。”得到市长的“尚方宝剑”,老汪激动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更名“书城”,叫响国内外】
1988年1月11日,深圳市政府批复兴建书店中心门市大楼,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李灏书记亲率计划、国土、文化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上路找地,最后选定深南东路蔡屋围路段南侧地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规划中的特区金融中心,与市委大院距离不到1000米。
1991年6月,市 “八五”计划将书店中心门市大楼列入重大基建投资项目。9月4日,“广东省深圳市深南东路蔡屋围路段新华书店中心门市部大楼”正式更名为“深圳书城”,列入当年政府为市民兴办的10件实事之一和重点工程项目。
深圳书城更名有一段故事。老汪认为,作为商号,应该朗朗上口,便于传颂。这个楼规划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商场面积1.8万平方米,计划开设多个主题书店,城中设店,干脆叫“深圳书城”。
据笔者考证:广州购书中心于1994年11月23日开业,西单图书大厦1998年5月18日开业,上海书城1998年12月28日开业,深圳最早叫“书城”。“书城”之名由此开始叫响国内外。
当时,在深圳书城立项后,一度牵涉到原住村民40户老宅的拆迁问题。40户村民老宅情况比较复杂,业主80%为华侨,多数出租。据调查,拆迁户中有不少民房由于种种原因,用地没有画红线,村民多次反映没有解决。此外,深南路、解放路和宝安南路交叉的金三角地带被政府征用,建设68层的地王大厦。其上有一所小学及一个菜市场,村委会要求在蔡屋围村旧村改造用地范围内解决,征地拆迁工作遭遇“拦路虎”,工程一度陷于停滞状态。
老汪一纸报告,又找到李灏书记。李灏立即指示市委副书记林祖基、纪委书记李海东出面协调落实。海东同志亲自做村领导的工作,他问村支书:“拆迁涉及到你或者亲属的房屋吗?”支书答:“岳母有一套,在书店红线内。”海东说:“那就好,你跟老人家讲,建书城对村民好,功德无量。赔偿合理合情,带头签,起示范作用。”老人家真的成为第一位拆迁签约户。至1993年4月,所有40户村民全部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承办书市,创七个“第一”】
1995年11月,设计建造33层、投资1.8亿元人民币的深圳书城,正日夜奋战赶进度。此时,国家新闻出版署于友先署长来到深圳考察工作。在工地办公室,汪顺安滔滔不绝,以深圳书城计划1996年11月开业,与第七届书市举办时间吻合为理由,力争书市举办权。他细数在深圳办书市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书城自有商场面积近2万平方米,可满足展销和订货需要,免摊位费;二是1997年香港回归,办书市迎回归;三是深圳是第一个经济特区,全国书市第一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四是深圳新华书店在全国同业中率先探索连锁经营、计算机网络管理等。有理有据的说辞让老汪最终如愿。
手捧红头文件,老汪高兴地说:“这叫做‘以书城争书市,以书市促书城’。”全国书市深圳办,深圳又在书城办,深圳书城建设变成政府的头等大事。于是,深圳市各级部门领导频频视察工地,督促进度。政府及时拨付7750万元基建进度款,以确保全国书市如期举办。
第七届全国书市开幕时间定于11月8日。6日、7日,全国各地1.2万多名代表陆续到深。可书城北广场临深南大道还在铺地砖,花圃黄土裸露。不少代表心里嘀咕:“深圳人敢闯胆子大,不至于如此忽悠我们吧?”7日那一晚,工人师傅干到凌晨4点。深圳书城盛装一新,等待贵客光临。
11月8日上午10∶00,第七届全国书市开幕暨深圳书城开业典礼准时进行,广场及深南大道人如潮涌。为确保安全,深圳公安指挥中心出动70人的防暴队,以备不测。媒体称,“这种场面只有1992年股票‘风波’时出现过。”为控制进出书城的人流量,每天限制10万人,凭参展证和门票出入,定价5元的门票,黑市炒到80元、120元。至18日书市闭幕,书市组委会清点战果:POS机销售2170万元,平均每天217万元。创造了7个全国第一,即:第一次在省会城市以外举办全国书市;第一次在新华书店自有物业中举办;第一次免收出版社摊位费;第一次免费邀请西藏代表参展;第一次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展场销售;第一次由中国图书商报编印书市特刊,每天一期;第一次展会图书销售量突破2000万元。
有记者这样描述:“走在深南路上,心里满是欣悦。回眸身后的书城,只见玻璃墙在南国的艳阳下流光溢彩。‘8.18’,这是一串吉利的数字,更是看书人的良辰吉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