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
七万人赴考一万人加分,投资加分、特长加分……在择校日趋激烈、几乎“一分定生死”的录取模式下,不少地方的加分项目之多、分值之高引发舆论热议,有些加分因规则不明、暗箱操作而走向异化,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在高考加分逐渐取消的当下,中考加分“瘦身”之路还有多长?(7月1日《北京青年报》)
7万名考生就有1万人享受加分的待遇,这不仅让人咋舌,更说明中考加分之无序、混乱和膨胀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令学生的尊严、教育的形象和公平荡然无存。
应该说,一些政策性加分比如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还是必要的,但现在很多所谓政策性加分处处可见权力的魅影,参杂着太多的利益色彩。不仅如此,各种加分政策不仅对考生不公平,也造成了各省之间的不公平,有的地方加分项目只有数十项,有的则有一百多项,这种加分乱象不仅冲淡了中考本身的意义,更使其异化为“拼爹”的竞技场,令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考试变成了利益博弈的工具,这显然背离了中考的本意,也偏离了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换言之,中考加分早已成为腐败的温床、权钱交易的工具,其衍生的种种乱象及其给教育事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巨大危害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呢?窃以为,原因就在于中考加分归地方管理,设置多少加分项目、分值多少全由地方说了算,再加上没有刚性、透明的监管,地方上毫无约束,中考加分任性疯长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笔者这么说并不是觉得中考加分乱象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实际上,过去高考加分乱象也曾引起民意的不满和舆论的抨击,2014年底,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对高考加分作了具体的规定,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为各地的高考加分立了严规,也使高考加分瘦身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笔者以为,教育部亦应像治理高考加分乱象一样,对中考加分乱象坚决说不,并作出顶层设计,规范中考加分,一方面明确中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并作为一条高压红线,谁违反就追究谁的责任;另一方面建立中考加分监督制度,所有加分者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民众的监督,这样双管齐下即可取消那些不合法、不合理、不适宜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地方上也没了任性而为的空间,由中考加分产生的种种乱象、弊端也就不复存在了,同时还能体现出国家对中小学义务教育的主导性,维护中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中考回归到公平竞争的正轨,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义务教育。(孟木二梓
U{|WN7Q:A
E,$5V^
9
+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