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铜牌会员
UID: 33692
精华:
2
发帖: 6535
财富: 146230 鼎币
威望: 106 点
贡献值: 3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206 点
在线时间: 2520(时)
注册时间: 2014-02-10
最后登录: 2017-10-22
|
“三炷香”小站的“家”味道
海拔1468米,最低气温零下38摄氏度,一年刮两次风、刮一次就得小半年,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达拉特旗输油站就位于这样环境恶劣的地方。但这个站的员工在党支部书记、站长冷祥伟的带领下,用心打造“家文化”,营造“家”氛围,齐心克服困难,不仅确保了生产平稳、人员平安,还享受到浓浓的“家”的温暖。
“三炷香”小站的“家”味道 █赵慧颖
【班组简介】 达旗站共有14名员工,平均年龄39岁,党员6名,团员青年2名。负责管理104公里的长呼原油管道、36公里的呼包鄂成品油管道和4座线路截断阀室,主要负责为管输原油加热,同时具备清管器收发、 水击泄放和油品回注功能。
从陕西定边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建有一条叫长呼线的原油管道,由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达旗站就是长呼线上的第四个输油站场,坐落在距鄂尔多斯东胜市区60公里外一个山头上,3台高高耸立的加热炉烟囱成了它的标志,它也因此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三炷香”小站。
三炷香小站的“家文化”在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口口相传,赫赫有名,为一探究竟,6月20日,笔者前往小站,体味那在异乡的“家”味道。
【班组精神】 自主管理,人人有责。
下高速后,穿过繁华市区和稀疏的几个村镇,便上了崎岖的山间羊肠小道。车辆开始频繁的爬坡、转弯、下坡,路两侧是沟壑纵横的鸡爪沟和成排的电线塔杆,沙柳、沙棘林和成片的牧场、草丛一掠而过,偶尔可以看到几间破旧的修车棚、五金店,还有低头吃草的牛羊。一个半小时的颠簸后,在山的那头儿,隐约可见3根立柱,那就是建在海拔1468米山顶处的达旗站。
刚下车,我们就享受到了盛夏季节难觅的“清凉”。副站长郑建航迎向我们:“我们这山顶凉快吧。一般情况下,这里一年会刮两次风,不过刮一次就得小半年……”
28米文化长廊陶冶情操
达旗站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14名员工生活在1160平米的两层综合楼里。这座综合楼是长呼线上最小的一个集生活、办公和辅助生产设施为一体的场所,也是除三台加热炉外,山顶上最显眼的建筑了。
【班长自述】 站长冷祥伟:做为身处异乡的一“家”之长,为员工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组织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我的职责所在。
听站内人讲,冬季极寒天气,这里的气温达到零下38摄氏度,因周边都是黄土梁峁地形和无数的鸡爪沟壑,很少有人来这里,站内的14名员工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山大王”。
步入站队走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宣传挂图。有节能宣传周的、有安全生产月的,还有班组安全、交通安全、特种作业安全、保密须知和警示案例等共78张,最显眼的还有两块“三会”精神宣传图版。
站长冷祥伟说:“张贴这些宣传挂图,比较直观更便于记忆,还可以巩固学习效果,在组织员工集中学习后,大家可随时走动式自学,抬头就是知识,时间长了就入脑入心了。”
“28米的文化长廊,我们都知道哪个区域是什么内容,你看,最边上的那5张就是交通安全警示的挂图。”正在值班的田德龙手指图画介绍着。
负责线路管理的技术员王艳辉走过来,自信地说:“整天看这些警示挂图,安全都住进我们心里了!”
艰苦环境下的温馨和欢笑
【组员议论】 老师傅魏永岐:我们是一个体贴守护和友爱帮扶的大家庭,很享受这种身处异乡的“家”的味道。
原本就小的综合楼,被水处理设备占去了三分之一,宿舍、生活、办公区更显紧凑。在建站初期,站内生活用水井打到了324米,好不容易才出水,因大肠杆菌和盐碱度过高,只能配置上一套水处理设施。在投产两年半后井水枯竭,两年多来,员工每天要跑到50公里外的小村镇上拉回5吨水。
“把各房间厕所的冲水管线都关闭了,用日常积攒下来的生活用水冲洗厕所。”站综合管理员说,“就这条件,大家也都习惯了。”因外出的山路崎岖坡陡,赶上大雨,道路低洼处会积水无法通行,雪后更是难以出行。每年的9、10月份,采购员殷惠君就开始采购一些耐储存的蔬菜,放置在自建的菜窖内,以备应急之需。
当问及8小时工作外的业余生活,来站三年多的大学毕业生许永志告诉笔者:“下班后,大家到亲情聊天室上上网,和家里视频聊聊天,上40天班,就能回家休假了。站内经常组织娱乐活动,感觉日子过得也挺快的。刚过的端午节,我们组织了扑克比赛、打台球、下象棋、即兴作诗,还发了奖品呢!”说到这里,他开心地笑了。
因路远山高,平时站里的员工很少外出,偶尔搭站上买菜的车出去一次,大家都叫“放风”和进城。为充实员工8小时外的业余生活,站长特意组织大家在站场四周开辟了菜园,在当地巡线工家闲置的地里种了些蔬菜和瓜果,还利用蒸发池院的空地散养了40只家禽。晚饭后,大家会三五成群地去自家菜地和农家园遛弯,拔拔草、摘些瓜果、唠唠家常。冷祥伟说:“站内的员工从来不说想家,也许正是这些菜地,排解了他们的思家情绪吧。”
急难险重面前方显责任担当
【上级领导评价】 达旗站安全承包人李国兴副经理:不作团队的短板,实现自我增高,是这个和谐大家庭凝练出的团队文化。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进取精神,确保了达旗站投产5年来的和谐稳定安全局面,实现了140公里管道的“四零目标”(零打孔、零占压、零损失、零伤害)。
“我们这个小站啊,兄弟姐妹一家亲,谁遇到困难大家都扶持一把。也有起矛盾争端的时候,多些包容,问题就化解了。遇见就是缘分,更何况能在一起工作、生活呢。”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魏永岐老师傅,谈吐随和,说话不紧不慢:“我们站的环境虽然恶劣,但不影响心情,大家都挺团结的,尤其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团结作战精神更为突出。”
听值班员工讲,达旗站是个热泵站,日常的生产任务不多,就是常规性的烧好3台加热炉,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环境清洁,都是大家伙一起干。管道管理工作是站生产任务的重头戏,分公司每年一半以上的线路交叉施工,都发生在这个小站的管辖范围内。
去年8月17日,内蒙地区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冲毁了长呼线上100多处管道水保工程,12处悬管严重险情,在该站管辖范围内就有8处。当时,站上除了2名生产值班人员外,其他员工都赶到线路上抗洪,连续抢险30多个小时,在雇佣民工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员工们跳下管沟打钢管、木桩支撑管道,装沙袋拦截洪水,在抢险道路被洪水冲断的情况下,员工手拉手淌过没膝盖深的河水运送抢险物资,关键时刻都冲在了前面,确保了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由于防洪抢险处置及时得当,达旗站得到了分公司的特别表彰。
午饭,笔者和站里的员工一起在食堂用餐。厨师很和蔼地介绍菜品:“这蘸酱菜是员工自己地里种的,红烧鸡肉也是自己养的土鸡,榛蘑是员工从东北老家带回来的,绝对是绿色食品啊……”笔者品尝着四菜一汤和餐后水果,分享着这个大家庭的温馨和快乐。
5小时后,笔者离开了达旗站。回望小站,送行的员工慢慢地变成一个个“红点儿”,“三炷香”小站也渐渐从视线中消失,但我依旧回味着那留在嘴边和心里的小站的“家”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