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0:21
六
事后,三毛把荷西安葬在他们经常去散步的墓园里。在埋葬了爱人之后,三毛写下这样的话:“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荷西的突然辞世,给三毛带来无限的打击,这种沉痛深深地透进三毛的灵魂里。爱人已去,流浪便再也没有意义。在父母的扶持之下,三毛回到台湾定居,结束了长达14年的异乡生活。
在服丧期间,三毛有过极其强烈的自杀欲望。后来,好朋友琼瑶苦苦相劝,直到三毛答应绝不自杀,琼瑶才放心离开。从那以后,三毛逐渐回到书案写作。1981年,三毛把怀念荷西的散文结集出版,书名取为《梦里花落知多少》。此后,三毛便开始在台湾做环岛演讲。白天,演讲台上的三毛兴奋得近乎歇斯底里,但是,每当夜晚来临,她就开始独自品尝失去荷西的锥心之痛。
“许多个夜晚,我躺在床上,住在一栋海边的房子里,总是听见晚上的风,带着一种呜咽的呻吟,划过我的窗口。我坐在那个地方,突然发觉,我原来已经没有家了,是一个人。每一个晚上,我坐在那里等待黎明。那时候,我总以为这样的日子是过不下去了。”
1991年,荷西离去两个六年以后,三毛在台湾的一家医院里,用肉色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两个六年的恋爱与婚姻,两个六年的哀痛与追忆。这四个六年,写满了她与荷西的一切爱与痛,不论悲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0:31
失时间:2014-07-25 作者:未详 点击:100次 我曾有一枚“江南试造天子万年”的机制币,廉价所收,虽然知道稀罕,却因为文字和制作都缺乏古趣而不把它当回事,几百元轻易送了人。后来在拍卖目录上看到它拍出的惊人价格,不免捶胸顿足。那是罕见的式样,后来留意,再也没遇到一枚。
还有一枚西夏小钱,一直以为随身带着玩时丢在地铁上了。不料几年之后,换新工作,着装必须正式,翻出一条久已不穿的西裤,赫然发现那枚小钱就在裤兜里。经过干洗店的来回折腾,居然没丢!光定元宝并非什么稀罕物,要买是随时可买的。可是,新买一件东西的乐趣,似乎远不如旧物失而复得的欣喜。
人生中的事如果都像这两枚古钱,那就太幸运了。
好东西易手,损失的无非是一笔能够计算的钱;无意间失去的珍爱之物,有一天还会意外回来。
可是实际上,我们珍爱的东西,偏偏不是这样:失的惆怅难以估量,所失则永远不会再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1:10
汉武帝的“本山大叔”时间:2014-07-23 作者:未详 点击:134次 汉武帝很喜欢东方朔,不是因为他九尺三寸,人高马大,不是因为他目若悬珠,冒充偶像派,也不是因为他齿若编贝,长了一口好牙。汉武帝只是喜欢他做什么事都能出人意表,值得期待。说白了,就是喜欢他的不正经,喜欢他的创意控。东方朔就是汉武帝的“本山大叔”。
有人看到从建章宫后阁中跑出一只很诡异的动物,样子像麋鹿,但大家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报告皇上。汉武帝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大家也兴致勃勃,跟着去参观。汉武帝问遍了左右群臣,一概不知。
幸好,当时的汉武帝还有东方朔。他被皇上特召前来一问。东方朔说:“我知道。”汉武帝听他这么一说,眼睛都亮起来了。把东方朔放到现在,一定是个演小品的天才,善于埋包袱,并不急于点破,而是故意卖关子。他说:“陛下先赐我美酒粱饭,让我大吃一顿,我才会说。”
汉武帝了解东方朔,跟他说话,就跟演节目一样,有趣。所以也并不急于催着他说出答案,而是决定陪他玩下去。于是,东方朔就在皇上和大臣们的众目睽睽中,慢条斯理地饱餐一顿。等他吃完,大家的兴致又高涨起来。但是,东方朔要继续插广告。他剔了剔牙,说:“有个地方,是块公田,有几顷鱼池蒲苇,陛下赐给我,我才会说。”
这又让汉武帝觉得有趣,明目张胆地敲他竹杠,东方朔还是第一人。娱乐嘛,就得有点娱乐精神,不能让东方朔看扁了,在心里说他这个皇上小气,玩不起。于是,回答是一个字,可。东方朔也知道,该适可而止了,否则就演过了。
东方朔替那只诡异的动物起了一个所有人都没听过的名字,因为这样最安全。他说,它叫驺牙,驺牙是个吉祥物,每当远方之人要来归顺,驺牙就提前预兆。
泱泱大国,远方之人来归顺,不是什么低概率事件。过了一年,匈奴浑邪王率领十万众来降汉。汉武帝龙颜大悦,又给东方朔发了很多奖金。
当时,很多人觉得东方朔是个“狂人”,但汉武帝力排众议,觉得东方朔是个行为艺术家。
起初,汉武帝见到东方朔的“名片”时,就被狠狠地吓了一跳。他是通过三千根竹简认识东方朔的。我们已经不知道,东方朔在竹简里都写了什么,大概都是很有趣的事,否则,汉武帝不会那么有耐心,花两个月的时间全部读完。我想,他一定是给皇上编了一本最早的“杂志”。
这个创意让汉武帝对东方朔印象深刻,让他常常随侍左右,还时不时叫他到跟前拉拉呱。每次,汉武帝都像看本山大叔的小品一样喜不自胜。这让我们觉得,汉武帝也是个普通人。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不能让他完全放松,他也需要为枯燥乏味的业余生活加点猛料。
东方朔临死的情形,很像哥白尼。哥白尼抱着他的“日心说”,活着的时候怕被烧死,料定活不了几天了,胆子也大了,才打算出版书稿。东方朔玩了一辈子无厘头,从没说过一句正经话,后来病得快不行了,就跟汉武帝说:“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从东方朔嘴里冒出这么正经的话,汉武帝很不适应,觉得非常奇怪,说:“今儿个东方朔怎么说了这么主流的话?”过了没多久,东方朔病死了。这让汉武帝想起一句话: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一刻,汉武帝突然很怀念东方朔的不正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1:23
龙涎香和沉香时间:2014-07-23 作者:未详 点击:119次 接触了几个喜欢香和焚香的朋友,在他们看来焚香不单单是信仰的需要,还关乎生活和心灵;我也知道有的朋友所用的香都是很贵的,他们的小香炉也不是一般的器物,焚香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富足悠闲之后的一种至美享受。
而我还在忙于生计,还没有足够闲适的心境,平时几乎不焚香,只有逢年过节方才点上几炷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祈福仪式。所以我只熟悉普通的线香,对名贵的香了解不多,当朋友跟我谈起龙涎香和沉香之类的好香时,真的很惊异。
朋友讲,在动物类的好香中,龙涎香是代表,而在植物类的好香中,沉香则是代表。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家之言,听了朋友的介绍,我大开眼界,最感兴趣的却是两者的形成过程,简直有种历久弥香的意味。
第一次听到“龙涎香”,虽然我并不相信龙的存在,可是还会不由自主地朝龙这种神秘图腾身上靠,难道这种香真的是龙的口涎吗?朋友说我这样认为并不可笑,因为在很长时间人们都不知道龙涎香的形成之谜,后来海洋生物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才知道它来自海洋动物抹香鲸的体内,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它居然还是抹香鲸的排泄物。原来,抹香鲸最喜欢吃章鱼类的动物,然而这类动物长有坚硬到难以消化的“角喙”,如果直接排泄出来,势必伤害肠道。抹香鲸自然不肯放弃这种美食,经过长期进化,它不但可以鲸吞它们,而且自己的胆囊能够分泌出大量胆固醇,进入胃中将“角喙”团团裹住,再通过肠道排泄出去。这种排泄物非但没有任何香气,反而奇臭无比,令人窒息,接下来就是它在痛苦、孤独、坎坷和忘却中艰难修炼的漫长过程:它要不断经受海浪的冲刷颠簸,遭受烈日的曝晒考验,承受空气的催化提携,当初的腥臭味终于慢慢变淡,然后暗香浮动,渐渐趋于浓烈、丰富和奇异,颜色也由黑色变成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洁净高雅的白色,令人向往的龙涎香由此形成,可谓华丽转身,终成正果——当然,越洁白的龙涎香越有价值,但是它要比其他龙涎香经历更多更长的苦难和沧桑,甚至长达一个多世纪,只有将所有的杂质一点一点地从体内割裂、脱离出来,它方才能够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名贵的东西原来真有它名贵的道理,幸亏我没有在懵懂无知的情况下焚燃过龙涎香,否则就是暴殄天物了吧。龙涎香的香气如此来之不易,而我只需轻轻一点,它就会很快化成灰烬,这是多么令人痛惜啊,所以现在看到朋友焚香时那么虔诚、那么珍惜、那么静心,我就会全然理解了。
那么,沉香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是不是跟檀香一样,是一种树木?
朋友回答我说,很多人都误认为沉香是一种树木,其实它不是,不过它跟树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离不开树木。
如果说龙涎香的形成对于自己最初的来源抹香鲸来说并不痛苦,痛苦的只是自己,而沉香则直接来自树木的伤痛,它自己就是痛苦的化身。具体说,当香树受到了伤害,便会分泌一种油脂,用来平复自己的创伤。让香树想不到的是,无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也趁机侵入它的伤口。很多年之后,香树的伤口慢慢凝结出了沉香,其中有自己最初的血泪,也有后来的“落井下石”者。携带着痛苦的结晶,也许还被人误认为是畸形怪物,香树又坚强地生存了很多年,可能是一百年,甚至一千年,它终于告别了这个世界,倒伏在泥土里,或者水流里,即便它的整个躯干都渐渐腐坏,散成碎屑,它留下的伤痕也不会腐烂变质,反而团聚成结结实实的块状物,犹如人体内的“结石”,很难用药物化解这种痛苦的产物。经历过生死考验和时光筛选的沉香,坚硬而芳香,有些比重比较大些,丢在水里竟会下沉,因此人们美其名曰“沉香”。
当然,也有很多沉香并不沉水,同样具有一种淡然优雅、可以温润心灵的奇异之香。因此,是否沉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涉过痛苦之海的沉香具有什么样的香气,如果它的香气越纯粹越好闻,那么它就越有生命力越有价值,香气才是一块沉香的不朽的香魂。
听了沉香的故事,我套用了泰戈尔的一句诗: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香。说完这句话后,我便沉吟无语了。
朋友说我说得很对,然后又告诉我说:由于香树的日益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沉香已经成为愈来愈稀缺的珍贵物产,据说越南将沉香定为国宝,开始禁止出口,也许到一定时候,喜爱香的人只能在心头点燃一炷无烟之香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1:36
助上帝开启那扇窗时间:2014-07-23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妥瑞,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著名医生,是妥瑞氏综合征疾病的发现者,后来成为很多人崇拜的偶像。如果,今天还有人抽搐、装鬼脸、耸肩膀、摇头晃脑或发出怪声,有人惊呼“妥瑞、妥瑞”的时候,告诉你,那不是对他的赞赏,更不是他的幸运,而是他的灾难。因为他患有“妥瑞氏综合征”,这些举动都是这种病的典型表现,而这些表现又会让人难以接受。
布莱德·科恩在七岁上学时,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有一天正在上课,老师让同学们做作业,汤姆跟他坐在一起,汤姆正在做着作业,布莱德从汤姆手中抢过橡皮擦,放在鼻子底下嗅着,汤姆很友好地冲他一笑,可他还是用力吸着鼻子。老师问他们在干什么,布莱德好像没听见一样,还在做着那个动作,全班同学全都望着他,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布莱德这才停止了动作。老师将他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不能在课堂上捣乱。
可是,过了一天,他在上课时,居然尖厉地怪叫了一声。全班同学又是哄堂大笑,他却又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看着众人。汤姆很无奈地耸了耸肩,布莱德以为他身上发痒,伸出手去在他身上抓了起来。这次轮到汤姆尖叫了。老师立马制止了他,布莱德又像什么事没发生一样,而且很无辜地低着头。
老师找到布莱德的父母,父亲说,他会好好管教布莱德。布莱德回到家里,父亲严厉地责问他为何在课堂上捣乱,布莱德委屈地说,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控制不住自己。
父亲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便找了一家大医院,确诊布莱德患了罕见的“妥瑞氏综合征”。医生告诉他,这种病虽然有一些治疗方法,但至今仍无法使它痊愈,患者终其一生都要与其症状共处。听到这一消息不啻是晴天霹雳,一家人都惊呆了。
一天上音乐课,布莱德不断地发出了怪叫声。音乐课不得不中断。麦尔校长把布莱德叫到舞台上,向同学们解释他患的病情,告诉大家理解他,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同学们纷纷对布莱德鼓掌。布莱德为麦尔校长的善举和同学们的尊重而感动,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他激动地说:“我压力大的时候,症状就会严重一些,比如你们不接受我。如果大家都接受我,我就不会有那么严重了。”
布莱德找回了自信,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他不再忌讳自己的疾病,对那些充满好奇的同学,就自己的“怪异特点”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
布莱德立志当一名教师,大学毕业后,为了找到接收他的学校,先后被25所学校拒绝。最后,他被山景学校接收了。布莱德的真诚与勇气不仅征服了学生,而且征服了所有的人。在他正式任职这一年,他获得了年度最佳新进教师奖。
布莱德对他的学生一再告诫说,要想让别人接受你,首先你得接受自己。他的成功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
其实,最为难的还是一个人的自信。当你觉得孤独、绝望的时候,那时上帝正在为你的人生开启另一扇窗。这个时候,你不应等待、观望,而应助上帝一臂之力,推开那扇窗户,让光明早一点到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1:47
“大一号”的爱情时间:2014-07-23 作者:未详 点击:176次 结婚前夕,女孩偶遇了前男友,开始背着未婚夫和他约会。
这天,女孩和前男友一起逛街,看中一件漂亮衣服。
前男友帮她把衣服买了下来,还建议道:“买件小一号的吧!那样看上去更性感、美丽。”
第二天,女孩去上班,同事们都夸她的新衣服漂亮,女孩的笑容却有了些许勉强。
衣服太紧了,她感觉胸口像压着块大石头。
女孩回家后,未婚夫看到她,说:“买衣服要买大一号的,穿起来舒服。衣服是自己穿的,自己的感觉最重要。”
女孩懂了,“小一号”的是欣赏,“大一号”的才是心疼和爱呀!
“大一号”的爱情,是无私的关切,是天长地久的源泉,是尘世中最朴实也最真诚的眷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1:57
让爱生爱时间:2014-07-23 作者:未详 点击:270次 有个男人在餐厅看到一对恩爱的老夫妇,老头子不停地说笑,把老太太逗得哈哈大笑。
男人很羡慕老夫妇,因为他刚结束婚姻。
男人叫来服务员,代付了老夫妇的账单。
服务员问:“你们是朋友吗?”
男人说:“不,这是他们彼此相爱的回报。”
说完,男人离开了。
第二天,男人再次走进这家餐厅,服务员告诉他:“昨晚您走后,老夫妇发现有人替自己付账,既高兴又吃惊,就替另一对夫妇把账付了。老夫妇结完账说了句‘让爱生爱’,然后手挽手离开了。”
半个小时后,男人用完餐要结账,服务员告诉他,餐厅女老板已帮他把账付过了。
男人上前表示感谢,女老板微笑着说:“让爱生爱。”
后来,男人每天都来这家餐厅吃晚餐,因为他的新女友在这里上班,她就是餐厅女老板。
让爱生爱,爱心彼此传递连成圆圈,我们才能生活在爱的圆心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2:13
美食故事的三种讲法时间:2014-07-24 作者:未详 点击:161次 我国历史悠久,随便什么美食,动辄就可追溯到几百年上千年前,起源多半还和某位历史名人有关:屈原与粽子、苏东坡与东坡肉、杜甫与五柳鱼,诸如此类。
我在旅行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爱好,就是搜集当地关于美食的传说。这些传说散见于导游的嘴里、旅游地图的背面、民航杂志的中插、旅游区商店的食品包装以及小饭店内的菜单和墙壁上。这些传说多半荒诞不经,经不起仔细推敲,但别有一番生趣。
比如在福建有道菜叫西施舌,其实就是蛤蜊。我曾在当地某小菜馆看到一个关于西施舌来历的故事——这故事有点猎奇,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他老婆怕他被西施的美色迷惑,偷偷派人抓了西施,并给她绑了石头,使之沉入大海。结果西施死后冤魂不散,化身在贝壳里,只吐出一截粉嫩的舌头,向路过的人吐露冤情。男子若捡到这种贝壳,往往直接咬住舌头吸吮,幻想与西施接吻,滋味鲜美无比……你别说,这故事还颇有来历,宋代《苕溪渔隐丛话》就已经提及福州有美味名叫西施舌。古人重口味起来,比今人不遑多让。
我搜集了许多类似的美食故事,作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在所有关于美食的民间故事里,出镜率最高的一共有三个人:朱元璋、乾隆和慈禧。他们三位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故事模板,只消把里面的食物作个替换,连情节都不用改。
朱元璋式的美食故事,开头总是先揭个短儿:明太祖朱元璋年轻时,家里非常穷。有一天他饿得不行了,到处找吃的。这时,朱元璋肯定会碰见一个叫花子。这个叫花子手艺很好,有的故事里他偷了一只鸡,用荷叶包糊上泥巴烤,后来就成了叫花鸡;有的故事里,这个叫花子�美貌艘吨罅艘还?渲轸浯浒子裉溃挥械墓适吕铮?飧鼋谢ㄗ哟硬挚饫锷ǔ鲆欢言恿福?罅艘煌肜鞍酥唷N蘼凼鞘裁矗?煸?岸汲缘锰乇鹣闾穑?∠蠹?睢:罄粗煸?暗腔??扇搜胺玫秸飧鼋谢ㄗ樱?谑墙谢?Α⒄渲轸浯浒子裉馈⒗鞍酥啾愠晌??苹始颐朗常?鞔?煜隆K?墓适拢?嫉靡桓�“穷”字。
乾隆皇帝比朱元璋强点,他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以“乾隆皇帝下江南”开头,路经某地,微服私访迷了路,不得已敲开当地一户老百姓的家门。老百姓——多半会是一位美女——给这位皇帝做了一道菜。这道菜一般有两个类型,要么是食材前所未见,比如在苏州淞江岸边他吃过一道龙舟活鱼;要么是做法无比鲜奇,比如他在扬州吃过一道松鼠鳜鱼。总之一定要让这位皇帝吃得龙颜大悦,然后亮出天子身份,题诗留念,从此这些菜名声大噪。姑苏的鲫鱼汤、微山湖的四鼻鲤鱼、吴山的鱼头豆腐、三江口的石锅鱼、砀山县的潵汤,甚至远在四川的剑阁豆腐,都不忘把乾隆爷编排进去,成为美食传说中当之无愧的头号明星。乾隆的故事,占得一个“闲”字。
至于慈禧太后的美食故事模板,就没那么幸福了。故事永远发生在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后,她带着光绪皇帝西逃,一路上在各地陷入窘境,每次都会有人适时地奉上一道名菜,让慈禧吃得十分开怀。等慈禧回到北京,立刻将此厨此菜召进京城,从此发扬光大云云。张家口的柴肉、辇止坡的腊牛羊肉、天津杨村的火锅饺子、东北的贴饼子炖小鱼、怀来的绿豆粥,甚至连晋南有一道菜叫烧大葱,故事都如出一辙。至于河北、山西、河南的各地小吃的起源传说,用这个模板的更是不胜枚举。慈禧不愧是吃货,这一路西逃,腿没闲着,嘴也没闲着,若用一字概括的话,不是“惨”,而应该是“馋”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2:27
早撒谎的孩子更聪明时间:2014-07-24 作者:未详 点击:217次 “人之初,性本善”,那是因为此时说谎容易穿帮。
孩子从两岁起就开始尝试骗人,直到七八岁才能成功编出完美谎言。撒谎用不用打草稿,反映了儿童认知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管控系统的功能。这个系统跟成年后的自我决策和计划性息息相关。
正如世间万物皆有高下,谎言也分三等:三等谎言指鹿为马,混淆黑白;二等谎言蓄意欺人,隐瞒事实;一等谎言合情合理,首尾呼应。
能把一个谎话编圆,其难度绝对不亚于即兴创作一部小说。做一个诚实的人固然需要勇气,但同时也不需要太多智慧。
而要做一个高水平的说谎者,你不仅需要压抑自己想说真话的冲动,还得费神构思好让谎言前后一致。这就涉及管控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家公司,那么管控系统就是CEO。它从小掌权,在7到12个月的小婴儿身上就能观察到一些基本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它的能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脑科学研究者们猜测,它的核心办公场所大概位于额叶,负责制订计划、监督工作、达成目标、解决问题、制止开小差、打击拖延症。
一旦这个系统出了问题,就会出现如下症状:缺乏计划性、东西乱放、日程混乱、工作和娱乐时间无法区分、很难集中注意力、定了计划也不能很好地执行、无法决定从哪里开始入手工作、犹豫拖沓……
管控系统就是内心挥舞的小皮鞭,它绝对不会让人放松、偷懒,对它的测量也由一系列相当拧巴的实验组成。
首先是对抑制控制能力的测量,孩子们需要把大木块放到小桶里,小木块放到大桶里。
其次测量的是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的复合能力。大部分人也许都被这种测试坑过:面对红笔写出的“绿”字,不由自主地回答这是个绿色的字。对还不太认得字的幼儿,当然不适合直接套用这个经典实验,但以同样原理改良的水果图片测试,就可以测出儿童是不是能有选择地调整注意力,说出正确答案。
还有两个关于偷看和撒谎的实验。第一次,研究者交给孩子一份礼物,告诉他们不要偷看,然后暂时离开。房间里隐藏的摄像机会记录孩子是否有偷看的行为。第二次,研究者让孩子根据叫声猜测背后的动物,创造条件引诱他们转身偷看,然后询问他们有没有作弊,那个动物是什么。同样,孩子的行为会被摄像机记录下来。对照来看就知道孩子有没有撒谎,以及说了谎之后,能不能保持镇定不露马脚。
通过这些测试,两位加拿大学者发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爱撒谎,撒谎水平也越来越高。正所谓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骗人也是需要勤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的技术活。而更重要的是,爱说谎话的孩子在管控系统的功能测试中表现得都相当好。
说谎说得好,说明孩子发育正常,聪明伶俐,也许日后无论学习、工作都能按时完成,游刃有余。那些为自家孩子说谎而担心、愤怒的父母可以长出一口气了,倒是孩子从来都表现得老实乖巧,才需要紧张。
诚实的人不一定都为人正直,道德完美,也有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3 17:32:39
照例是一壶普洱时间:2014-07-24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在我咖啡馆里喝普洱茶的这对男女,每周来一到两次,至少在前五周,我无法判断他们的关系。
如果说是情侣,他们似乎并不需要情侣所必需的私密氛围,即使店里人多,也毫不在意,大大咧咧地在一张喧嚣的桌子旁坐下,一壶普洱,加一两份点心,你一杯我一杯。当普洱茶冲出的颜色变成浅棕色,点心盘子也见了底,两人便轮流去一趟洗手间,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但若说他们是夫妻,则更不令人信服。店里偶尔也会有夫妻两人来坐坐的情况,却基本上是女人硬拖着男人,男人一脸的不情愿,坐下后,两人各自玩手机,或者女人与我们聊天,男人百无聊赖,来过一次后,绝不会有第二次。
他们光顾的第六个星期,已是晚上十一点。女人等在外面,男人一个人进来,披一身匆匆忙忙的夜色,问几点打烊。当得知我们的关门时间可以因为客人而略有松动时,他回头向女人招了招手。
两人坐下,照例是一壶普洱,加两块点心。我随口对女人说:“这么晚啊?”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用手轻拂了一下长发,说:“没办法,孩子刚睡着,我们偷偷跑出来玩。”说完看了一眼男人,男人用大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光头,露出几分无奈。
他们之间的话不多,太太爱吃甜点,丈夫不怎么吃,只一杯接一杯地喝茶。他们从不玩手机,我甚至怀疑他们住在附近,从家里出来时,根本没有携带任何电子产品。大多数时候,他们对这个环境有着各取所需的态度。
“今天的蛋糕不错,要不要尝一口?”
丈夫便张嘴尝一口。
“听这首歌,小红莓乐队。”
太太便作竖起耳朵状,安静地听一会儿音乐。
店里每一个人都喜欢他们,没结婚的小服务员开始从他们身上憧憬自己的婚姻生活。在视婚姻越来越像汪洋中的一条船的年代,能让年轻人憧憬婚姻生活的东西已经很少了。
因此,当女人忽然一个人出现,大家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与担忧。服务员年纪小,憋不住,端茶给她时,小心翼翼地问:“吵架了?”女子抬起头,一脸错愕,忽然明白过来,便笑起来。
“哎呀,真不好意思,让你们费心。他出差了。”她边笑边说。
众人听罢,便像被解冻的鱼儿一样,又欢快地游动起来。
婚姻中的美好如此脆弱,不由得使人对它抱着盲目的向往与崇拜,幸运的是,世间总会有一些人、物或者景色,拼命地绽放它们最美好的那一面,以成全路人的信任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