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07:47
四
报过到的下午,她想出去走走,刚走出宿舍楼道,忽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小未”,惊得她几乎跳起来。然后,她就看到了他,站在树下的他,一个高大挺拔的男子汉,眉眼也几乎完全没有了过去的影子,但她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就像他也一眼认出了她一样。
她心里百感交集,10年的怨怼却又在瞬间涌上心头。她一转身朝宿舍走,理也不理他。不知道他怎么会来。整整10年啊,他们没有见面。匆忙的脚步声中,听到他在身后喊:“我也在这里念书,小未,以后咱俩是同学了。”她的脚步越发快,回到宿舍关上门给母亲打电话,接通,没头没脑地问:“谁告诉他的?”
母亲终于听明白,沉默片刻说:“这些年,小来一直都在电话里打听你。”
“谁让你告诉他的?”她不由地把怨气撒到母亲那里。
“他是我儿子。”母亲不回答,只这样说了一句。
她一下没了脾气,她不能阻止母亲和儿子的交往,就像她不能阻止他来这个城市这所大学一样。
于是她尽量躲着他不见。但很多时候是躲不掉的:下课,她会看见他在楼道转角处站着,看见她就喊一声她的名字;去餐厅吃饭,正排着队会被他一把拉出来,把已经买好的排骨米饭塞给她,然后自己转身就走;她一直对方向不敏感,重庆的街道又过于繁杂,发愁出去买日用品,他总会把买好的东西托了楼道管理员送上去……已经过了10年,他什么都记得,记得她不认识路,记得她喜欢的东西……
转眼过了一个学期,寒假前,她刚报名买集体票,他就在教学楼的楼道等到她,塞了一张票给她——是回家的卧铺票。她忽然有些愤怒,那些年,母亲坚决不要父亲的一分钱,她和母亲的日子略显拮据。来上学,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现在,他却送她一张卧铺票。敏感的她一下在那张票里读出怜悯的味道。
这次,她没有沉默,而是三步两步追上他,一把将票塞到他手里:“我不稀罕。”
“小未。”他在她身后喊了一声。她头也没有回地走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07:58
五
终归是坐了半价的硬座回了家。寒假里,他打过电话,她已经能够在母亲的口吻中听出来。但是她什么都不问,母亲想说些什么,看她的表情,又顿住了。开学一个人走,漫长的路途,纵然她年轻也感觉到疲惫。拖着行李走出出站口,看到他在那里等着。她朝另一个方向走,他追上来,一把抢下她的行李:“你自己回去吧,行李我给你送过去。”一边说一边快速提着她的行李朝外跑,生怕她追上去夺。行李很重,他的身影明显有些踉跄,她的心一酸,没有去追他,一个人坐了公交车回去。到宿舍时,她的行李已经被送到了,还有她爱吃的小香蕉。
之后,他却不再那么频繁地打扰她,不再跟在她后面喊她的名字,不再替她买饭或者送东西给她。只是在她生日时,他送了一个精致的音乐播放器,还有一张小字条:“是我打工赚来的钱买的,你可以收下吗?就当送你的生日礼物吧。”
那天也是他的生日,他不要任何东西,只要她收下他的礼物。播放器里存储了很多她喜欢的歌,第一首是《生日快乐》。她听着,想起他说是打工赚来的钱,她恍然,难怪那段时间不太看见他。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08:09
六
周一,她打电话给他说要见他。见了面,他高兴又意外,还没开口,她先说:“以后你别打工了,你又不缺钱。”
他愣了片刻,鼓起勇气解释:“我知道你不想花爸爸的钱,我要自己赚钱给你买卧铺票。”——那张票,他依然耿耿于怀。她叹口气:“我不是不想花他的钱,而是我一直怨你们,我恨你们当年走。”
终于说了对他还有对父亲的怨。她以为不会对他说。说出来,心里莫名轻松了一些。
他低下头来,声音低下来:“其实小时候,爸爸一直很疼我们,你跟了妈妈,我怕我不跟着他,他会难过会孤单。不管爸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也是咱们的爸爸,我也爱他。”
她怔怔地看着他,10年后,他终于告诉了她当初要跟着父亲走的原因。他说“他也是咱们的爸爸”,就像母亲说“他是我的儿子”一样的口吻。
原来他们之间,的确是这样纠葛不清的关系。而当年她只是因为他的离开怨恨他,从来没有去分辨这些。她以为她是姐姐,她的选择一定是对的,可是她现在知道,九岁时,那个她一直宠着的小孩子,其实和她一样,已经被迫长大。
在她的沉默中,他忽然说:“你知道吗,小未?这些年,我就是想背你一次,就像当年你背我那样,其实当时,你根本就背不动我吧?”说着,他转过身,弯下身体:“姐,来啊,我背得动你的。”
她忽然就哭了,那是他第一次叫她姐。他们一直都相互喊名字。没错,她是他的姐,这么多年,即使怨着恨着,她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他。
她俯到他的背上,他一用力将她背了起来。她听见他笑着说:“姐,妈说你总说我是逃兵,是吗?”她不说话,抚摩他毛茸茸的发,轻轻地将落满泪水的脸贴在他温暖的后背上。没错,他是她最亲爱的逃兵,而她,其实也是他的逃兵。
现在,他们都回来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08:31
要求婚,找我妈时间:2013-12-28 作者:未详 点击:171次 一
离婚时,前夫说,房子是我奶奶的,不能给你。我说,行。他又说,我公司里的那些产品,你要它也没用。我说,好。他说,我家三代单传,小帅得跟我。
我拍案:不行!
晚上,我去接小帅放学,第一次在路上没对他指手画脚。“妈,你怎么不教训我?”我不语,那晚破格请他吃了肯德基,去淘气宝宝疯狂到打烊。回家,洗澡,安置他睡下。帮他掖被时,他突然拽住我的手:“妈,我跟你。”我正感慨这一晚上的慈母没白装,他又说:“我爸正是好时候,日子过得肯定比现在好。你就不一样,快四十了,除了我,不一定有人真心对你好。”前夫有外遇,转移家庭财产,逼我净身出户,我都没哭。小帅的这席话,却让我哭得稀里哗啦。
可是,接下来的日子,我没有感觉出来小帅对我的好。他再次稳坐了班里期中考试最后一名的交椅不说,还跟高年级的同学打架,眼镜被打得稀烂。我被老师紧急召见,丢尽了脸面。走到校门口,还不等我发作,小帅没事人一般地说:“妈,你等我讲完这几句话,你再骂我,我倒没事,就是怕你骂完了后悔。”他说,不考最后一名,下次考试你怎么能看出来我进步;我那副眼镜早就坏了,正愁舍不得你又为我花钱呢。挨两拳换个新眼镜,值了!
跟这样的孩子耍嘴皮子,我已经不是对手了。既然说教不了他,我开始“自残”——不吃晚饭。没想到,这孩子更绝,他不睡觉,坐在台灯下看书,写作业,快12点时,困得头跟捣蒜一样往书桌上撞。我不合得了,轰他休息,他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餐桌,直到我不得不吃了两个荷包蛋,他才一头倒在床上,鞋也没脱就睡了。忍不住,抚摸着小帅青紫的眼眶,我的眼泪摇摇欲坠。他半梦半醒着,迷糊地嘟囔着:“人在江湖混,哪能不挨揍,再练几次,他们就不是我的对手了。没爸的孩子不是用来给人欺负的。”
拒收前夫的抚养费,租房、家里日常用品等等,常常使我陷入经济困境。即使这样,我还是咬牙让小帅的一切开销维持过去的水平。可是,显然他的心气与品位越来越高了。
他有了上好表现我请他吃麦当劳,他一脸不屑地说:“那都是垃圾食品,你还是回家给我做木耳炒肉吧。”他当选班里的体育委员后,我想奖励他一双阿迪达斯运动鞋,他嘴都笑歪了:“妈妈,当个体委就穿双阿迪‘得瑟’,我要是哪天当市长了,你还不得给我盖个白宫啊。得,你还是给我买双‘三无产品’吧,让他们看看,咱这速度不在鞋上。”
一天中午,小帅的班主任给我打来电话,气急败坏地告诉我小帅在班里当起了小倒爷。从市场批来各种学习用品,然后卖给同学。我硬着头皮去见老师,刚想赔不是,检讨自己教育不到位,老师却握着我的手说:“都怪我家访做得不到位,没想到你一个人带孩子,多不容易。”原来,赶在我来之前,李小帅主动找到了老师:“我爸妈离婚了,我妈供我太吃力,作为一个男人我不能袖手旁观。老师你要是觉得我这样做不合适,我保证从此以后不在你眼皮子底下作案,我已打算联系别的学校了。还有,我妈要是来了,你最好能帮我保守这个秘密,她会心疼的。”
我突然间了解了小帅的自尊。那天,我哭了一路,但等他回家后,我什么都没有说。我甚至觉得,这孩子我真的不用教育了,他茁壮着呢,坚强着呢!我得向他学习。
没过几天,手机上又显示了小帅班主任的电话号码,我很紧张地去见她。老师说:“小帅私下里整了个单亲孩子学习小组,口号是努力学习就是给家长减负。”老师找小帅谈话,小帅跟老师算起了账:“好好学,我妈就不用给我请家教,学习好了,我妈心情好,就不会上火生病;学习好了,自信了,就不用像一些单亲孩子那样,请什么心理医生,找代理爸爸妈妈,等等。”老师说:“小帅妈妈,我真替你感到幸福,在许多事情上,咱得向孩子们学习。”我点了点头,握住老师的手说:“谢谢你,能给孩子那么多的空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08:41
二
有一次,我检查小帅的作业时,看到本子上有一行被橡皮擦过的字迹,仔细辨认:我想爸爸。心里酸酸的,知道他写下来又蹭去,是怕我看见。晚上,小帅回家后,我假装非常歉疚地对他说:“妈妈要出差一个星期,你可不可以去爸爸那儿呆几天,我保证一办完事情,马上回来接你。”“行。”他面无表情地回答,我转身去厨房。眼睛余光看到他的小嘴咧成月牙状,高兴地向前伸出两根小指头儿。
一天放学,我去接小帅,他介绍一位叔叔给我认识:“我班马晓晴他爸,马川,大学物理系教授,离异,无不良嗜好。”这没头没脑的介绍让我和马川十分尴尬,小帅捅了马川一下说:“你是男生,就不能主动点?”他的话让我们都大笑起来。
当然,到了最后,我没能和马川有什么发展,倒是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说:“你是我见过最开朗的‘单亲妈妈’。”我愣了:“怎么可能呢?我觉得我每天两条眉毛都拧到一块儿去了。”他说:“你看你看,你讲话越来越有李小帅的风格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08:51
三
后来,马川给我介绍了另外一个离异无孩子的大学教授林朗。说实话,初次见面彼此印象都很好。可是,我不想小帅受一点点委屈,所以林朗再打来电话时,我表现得相当冷淡。放下电话,李小帅冲我直喊:“姜玉南,你想拖累我一辈子啊,你赶紧把自己嫁出去,省得我老担心你不幸福。”我拍他的头:“傻孩子,头被墙撞了,逼着妈妈改嫁?没个后爹管你,你皮痒痒是不是?”他说:“嗯,我这个孩子是得有个像样的男人管管了。”
然后,他就逃学去找林朗了。人家问他怎么逃学,他说:“这节是数学课,再逃一个星期我也是班级第一。”然后,他很大方地点了两杯咖啡:“我还没成年,得你埋单。”接着直奔主题:“都是男人,咱都有话直说,你到底喜不喜欢我妈妈?”还不等人家说是或不是,他说:“对,你们成年人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考虑半天,这样吧,要是不喜欢,你就说,小帅,你该回去上课了。”见林朗没说这话,他说:“那就是喜欢了。恭喜你,挺有眼光的。我了解我妈,要强,这些年没要我爸一分钱,把我养得挺茁壮,心理挺健康。你也知道,她现在越来越幽默了,心理阴影没了,也是时候另寻幸福了。可能对于你们来说,最大的障碍是我。其实我也不是多大麻烦,我不乱花钱,现在中小学又取消学费了,要是上大学了,勤工俭学自给自足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放假还能陪你下个围棋什么的。说远点儿,现在我可能是你们的一个负担,但是再想一想,等你们有了孩子,等有一天你和我妈都不在了,我可是他亲哥啊。顺便说一句,我希望你们能给我生个妹妹。她有个啥大事小情,我都包了。我想到的就这些,你好好想想,不用给我答复,要求婚,找我妈,我走了。”
林朗给我打电话复述了他和小帅之间的谈话,我笑得眼泪都下来了。一个刚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说出这些话,需要他有一颗多大的心,来装这么多的东西啊。
“玉南,给我个机会,做李小帅的爸爸吧!”小帅在听说了林朗的求婚方式后,非常不屑:“太没水平了,还大学教授呢。是男人就一步到位,应该说,非常希望李小帅做咱们孩子的哥哥。”我忍住笑,对于这个孩子嘴里能吐出的东西,我已经不再意外。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09:20
肖敬:拯救生命,我从高中立志时间:2013-12-28 作者:未详 点击:83次 ※小小年纪关注自杀问题※
1986年,肖敬出生于醴陵市王仙镇。很小的时候,从商的父母就把肖敬带到了醴陵城区。
初一时,肖敬身上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那年冬天,独自在家的他出于好奇打开了液化气罐,不料火苗突然蹿出,扑到了他的头上、手上……在邻居们的帮助下,他被火速送到了医院。
那次经历,肖敬永生难忘。“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让我知道了生命的可贵!更让我懂得了帮助他人的重要!”从此,带着对生命的加倍珍视与对善良人的感恩,幼小的他把人生的目标定位为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
初二的时候,他有两个同学辍学后因犯法被抓。随后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发起了“春谱筹建委员会”。“春谱”即谱写青春之意,活动的主题是拒绝青少年犯罪,他想通过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等形式,使大家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身为“春谱筹建委员会”的组长,肖敬带领同学发倡议书,在学校举行演讲,这一举动让他成了学校的名人。
2002年,肖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醴陵一中。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条消息唤起了他投身公益事业的梦想,并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是2003年12月6日,报纸上有则消息:人民大学商学院二年级一男生跳楼身亡。肖敬感到很震惊,甚至有一种恐惧感,为什么一个好好的生命要以那么难看的方式结束?那时起,这个问题便久久纠缠着他。一组数据更令他瞠目:“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在我国,大约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五大死因,在15岁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首位死因!”
从此,自杀问题闻进了肖敬的内心世界。
他先从网络、报纸、杂志上大量搜集青少年自杀的案例,通宵达旦对自费买来的厚厚的书籍进行钻研揣摩、分析实践。通过对全国262例青少年自杀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他发现绝大多数自杀为非理智性自杀,而无法摆脱客观上的心理压力是青少年实施自杀的第一原因。
他有过太多的矛盾与挣扎:作为一名高二学生,一年后面临高考,如果把心思放在自杀研究上,无疑学习会被拖后腿,在世俗与理想之间,他最终偏向了后者。
※筹办自杀网站※
主意已定,他表现出了一个少年少有的勇气与坚忍。他默默地进行了自杀干预研究。半年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2004年4月,肖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即联合同学开展旨在帮助更多同龄人走出自杀阴影的“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以青少年自杀防治为主题内容的网站。他开始对身边的同学们展开了动员工作,但实施起来比想象中困难多了。
很多学生特别是他们的父母都对他产生质疑:“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搞什么自杀研究?这分明是自不量力,出风头!”
肖敬没有气馁,他把随身收集的一堆资料呈现在大家面前,他说:自杀对于很多人是一种无奈无助的痛苦选择,是家庭和社会撕心裂肺的痛楚,也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同学们,我们所做的是一件帮助人的有意义的工作。哪怕我们能说服一个人渡过心理难关,这就是一种崇高的成就!
在他的说服与感召下,十几名同学冲破了重重阻挡,克服种种困难,加入了他的行动。
在醴陵一中,有这样一群高中生正在为他们的一种信念宣誓。铿锵有力的声音在静静的校园中回响: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我们呼吁全社会关爱生命,呵护心灵……”
但正如肖敬所说的:有些问题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还是要做,因为今天不做,明天将更难。
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虽说成员们都是义工,但从事自杀研究需要大量资金。而肖敬只是一名没有收入的高中生,他的父母是小生意人,听了儿子充满雄心的计划,节俭的父母咬牙给他买了摄像机、电脑、刻录机等。
暑假期间,他自费开始了求知之路。拜访了北大、清华、北师大、武大等高校的十几位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学者,认真地向他们请教关于防治青少年自杀的经验和策略。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国际心联副主席张厚粲为“
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题词:“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共享七彩人生。”
如今,在肖敬的努力下,“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已在新疆、甘肃、四川、海南等地设立了联系点。
在肖敬和他的小组成员的努力下,一个网站建好了。在网站的首页上,肖敬写下自己的目的:使浮沉于尘世的灵魂在震惊中得到洗涤,使可能堕落的精神获得一种向上奋进、珍惜生命的力量。肖敬承诺:一定为求助者保密。他们通过热线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向人们宣传介绍预防自杀的知识。
渐渐地,一些有自杀念头的青少年及其家长通过不同方式与肖敬取得联系,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与绝望,并寻求帮助。
16岁的月儿是河南人,正读高一。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又加上早恋问题,绝望中的她认为生活已无眷恋,有强烈的自杀倾向。经沟通,肖敬发现她喜欢诗歌,通过巧妙的心理暗示,引用积极向上的诗句,慢慢引导她认识到生活美好的一面。
2006年4月底,肖敬在网上又一次碰到了月儿。这次,月儿告诉肖敬:“你的话让我醒悟过来了,我要坚持活下去!”看到这里,肖敬笑了!
几年来,先后有十几名同龄人经过他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放弃了轻生念头,这些人中有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肖敬的经验是:身处心理绝境的人,最需要人的同情与倾听。哪怕一时不能打动他,但用你的真诚让他感受到信任,他就会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般,这根稻草可能成为他的生存眷恋,支撑着他挺过难关。
※前行的动力※
几年来,为了自己的这份信念,肖敬已经花费了几万元,他由衷感谢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
然而,肖敬最缺的还是时间。从高二起,学习就进入了非常紧张的状态,但他还要挤出大量时间进行自杀研究。肖敬高考失利,成了一名复读生。落榜后,看到同学们都去心仪的大学读书了,他也有过失落与困惑,但想到当初的誓言和决心。他又充满了力量。他相信,自杀是可以防御的,只要社会上更多的人及早努力,就很可能把许许多多的人从濒临自杀的边缘拉回来!然而拯救生命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2010年2月,一名女子因感情问题在醴陵西山大桥上准备自杀。得知消息的肖敬急忙赶过去,当时现场已经围了很多人。他想上前做劝说工作,但因现场已被封锁来不及靠近。而遗憾的事情发生了:年轻女子真的跳下去了……那刻,他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惭愧,更为那个鲜活的生命的结束而痛心。面对死亡,人们好像忘记了一个生命本身应该拥有的意义,忘记了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的影响。肖敬遗憾地说,当时该女子在桥上已经站了半个多小时,从心理学上说,超过10分钟,一个人的心理就开始稳定,这时候非常有利于做危机干预。如果在场的人知道这些知识,及时劝说,也许她的生命就不会消失。关键是,人们要珍视生命,只有珍爱自己,才能珍爱他人,也只有珍爱他人,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美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10:52
我需要一美元时间:2013-12-28 作者:未详 点击:221次 我一直以为全天下的乞丐都一样,拿出各种悲惨遭遇或可怜形象,博得别人的同情并获得施舍。
但在美国,我发现当地的乞丐虽然也喜欢写“行乞辞”,立场却非常高调。
刚到纽约的第一天,我在一个公交车站旁看见一个60来岁的乞丐,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Ineedacoldbeer!(我需要一瓶冰啤酒!)”我问他:“如果现在给你3美元,是否意味着你不再行乞了?”他笑着回答:“应该这样理解:那将意味着我将暂时不用再为需要一瓶冰啤酒而行乞!”我给了他3美元,他果然把那块牌子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然后去商店买了一瓶啤酒。
过了几天,我在纽约第42号大街碰到一个中年白人男子,他的长相像极了奥巴马,他的面前放着一张写有行乞辞的硬纸板:“我需要一美元改变形象参加总统竞选!”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想去参加下届总统竞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乐观使我非常心甘情愿地给了他一美元!
在一条居民区道路上,我曾看见一位戴着红帽子的中年男子坐在地上,他的行乞辞是:“我需要钱给将过生日的尼古拉斯·凯奇送个好礼物!”我无法确认尼古拉斯·凯奇(好莱坞著名影星)的生日与他有什么关系,但他的幽默个性还是让我忍不住掏出了一美元。
在美国,乞丐行乞的理由似乎总是因为“我需要”,而不是因为“我可怜”,像什么“我需要一美元为我的小狗买火腿肠”、“我需要3美元买一对电池”等等,层出不穷。在第五大街的一个电影院门口,我甚至还看到一位五大三粗的大汉举着一块牌子说:“全家被死神带走,我需要4美元学中国功夫报仇!”真没有想到我们的中国功夫在一个老外眠里还能够和死神去拼一拼,就冲这,我给了他20美元!结果他兴奋地对着我直喊:“YouareJackieofChina!MrNiceGuy!”译成中文是:你是中国的杰基(成龙演的一个电影角色),一个好人(成龙的一部电影)!
有一次,我想坐车却发现没带钱包,正在发愁,旁边一位美国乞丐抬头问我:“你需要一美元坐车吗?”随后他把一美元递给了我:“在你有需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像我这样写一块牌子告诉别人你需要什么,你所遇到的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他指了指手中的另一块纸板牌,上面写着:“我在睡觉前需要喝一杯热果汁!”我说那可不行,别人一定会认为我是骗钱的!
“天哪!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如果有这么多猜疑,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可怕!行乞也是有成本的,那就是真诚和尊严!任何人在有需要的时候都应该勇敢地告诉人们自己的难处以获得帮助,那是一种真诚而且迫切的求助,那不是欺骗!”这位需要果汁的乞丐对我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11:06
打开慕尼黑的秘密时间:2013-12-28 作者:未详 点击:175次 我在德国生活了23年,认识了无数有意思的人物,他们当中许多特别的、传奇性的人物成了我的朋友。
比如被称为世界两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丽莎,她在事业巅峰时为了残疾女儿毅然告别舞台。现在她与丈夫陪伴女儿住在与世隔绝的古堡里,只是偶尔在阳台上向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粉丝招手致意。没有一个陌生人可以进人古堡,更不让媒体采访拍摄,她却破例给我讲她的人生故事,几十年来更破例让我拍照片和录像,成为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还有大艺术家汉斯,他大部分时间孤独一人生活在南非的沙漠中,甚至宁愿用汽灯、蜡烛,因为发电机的声音破坏了他所寻求的绝对宁静。他早已功成名就,随便画一张草图都可以卖很多钱。他可队在大城市里住,拥有很多助手,但他宁愿一个人生活,甚至不要太太陪伴。在那里,他一切自己动手,过着几个世纪前的“简单生活”,为他的精神世界辟出最大的空间。
还有著名女作家、女权主义者安娜,60岁时,比她更著名的演员丈夫去世后,她不顾一片哗然,与小她一半年龄的青年导演热恋结婚,写下了获得德国当年文学奖的爱情诗集。她说她一辈子没写过诗,更不要说是爱情诗了,但爱情使她获得新生。她不需要钱,所以把奖金捐给社会,但她镱要社会认可她的爱情。在无数电视访谈中,她勇敢地向保守的德国社会宣称,为什么老男人娶年轻女子社会认可而反过来却不行?为什么爱情一定要建立在肉体而不在精神基础之上?
曾经有出版家朋友建议我把这些故事写成一本书,那会很有意思。可是,在所有这些朋友中,我最想写的一对夫妇就是克里斯蒂安·吾德和爱迪特·冯·威尔瑟·吾德,他们的故事怎么看都更像是个传奇,可以写成小说,拍成电影。
1
这对夫妇相遇之前,他们的生活经历迥然不同。她是海军军官的女儿,总是居无定所,到处搬家。幼时经历过战争的纷乱,也尝过偏远地区的闭塞之苦。她在严厉粗暴,毫无温暖,亲情的家庭里长大。他出生时战争已经结束,父母是编辑和翻译家,住在慕尼黑市中心艺术家聚集的施瓦宾区,父亲为他的出生写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
她作为女儿,半个世纪前勇敢地鼓动母亲离开父亲,提出“你为什么不离婚”,而且终于与母亲离开那个专制冰冷的家。而他深受父亲影响,九岁就编了一生中“第一份报纸”,他认为编报纸就像农民的孩子种庄稼那样自然。
上中学时,她就怀孕了。她不得不把自己的双胞胎孩子藏起来,躲到乡间,否则孩子的父亲将被禁止参加高考。而他九岁时就立志当市长,学生时代成为活跃的青年政治活动家。
他们初次相遇在1968年,在慕尼黑市政府大会议厅,作为记者他要采访那个著名的女议员。她当时根本没把这个毛头小伙看在眼里。五年后,在施瓦宾区狂欢节的夜晚,他们再次相遇,这一次进发了爱情火花。他坚信这是命中注定的女人,而她也在稍稍踟蹰之后爱止了他。
但是,那时她已结过两次婚,有六个孩子(其中有两对双胞胎),比他大整整八岁。而他只是个25岁的法学系学生,与同学住集体宿舍。
他们的决定是戏剧性的:在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法国之行后。两人在分别时抱头大哭,因为他们不知如何面对她第二任丈夫,他是个好人。
当他鼓足勇气与她丈夫谈时,没想到迎来的不是“决斗”,而是徐志摩式的奇迹。她的丈夫成全了他俩的爱情,只是希望她继续照顾孩子。
因此,近十年她都白天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晚上到男友那里去。早上,她又要赶回家为孩子穿衣洗漱做早饭送他们上学。
所幸的是,她受到媒体“保护”。当时,作为有夫之妇与一个小自己八岁的男人有“婚外情”,照理是为社会尤其是以保守著称的巴伐利亚州所不容的,更不要说是一个女议员。但民众爱戴他们,也接受他们的爱情,因为他们十几年来一直积极地为社会为民众服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5 19:11:19
2
经过十年的“地下状态”后,他们终于结婚,组成十几个人的“大家庭”。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婚姻,但他的父母理解。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亲生孩子,但多年后他把这些孩子看成“上帝给他的礼物”。他坚信,只要你给他们爱,他们就回报以爱。他成为这些孩子们的“爸爸兼朋友”。
1990年他当选慕尼黑常务副市长,1993年接任市长,以后连任四届,成为德国政坛唯一连任时间最长的市长。能成就他那样的事业,在很多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是个“反潮流英雄”;
在全德国最保守的巴伐利亚州,他是一名激进的民主人士,
全州基民盟党执政一统天下,他作为社民党领袖被选为首府慕尼黑市长,反对党人也投他的票,
在天主教城市,他是一名新教教徒;
在著名的“单身汉大都市”,他却与15个家庭成员住在同一屋檐下;
在热衷于啤酒和足球的全城,他宣称更爱喝的是红葡萄酒,人生中“最不能放弃的是文学和猫”,
当所有人都在追捧实力更强、战绩更佳的拜仁慕尼黑足球队时,他却坦言自己是实力弱,战绩略逊一筹的“慕尼黑1860”的支持者;
作为宝马总部所在城市的市长,他却公开说自己是自行车爱好者,每年夏天带领普通市民骑车观赏城中名胜古迹,当义务讲解员;
他支持几年前仍被保守派猛烈抨击的同性恋……
尽管如此,但他创造了德国政坛的历史纪录,一次次参选,票数越来越高,甚至赢得超过三分之二的选票。
她不把自己局限在“第一夫人”这个位子上,吾德当选市长后,她主动退出政坛,做自己喜欢的摄影师职业,出版了许多画册,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从事各种慈善活动,同时也成为他最重要也是最亲密的顾问。
2005年,他被选为超过5000座城市、5000万居民的德国城市协会主席。而她自2007年起,开始主持一档电视烹饪节目。2009年,她七十大寿,巴伐利亚州媒体写道:吾德家热闹得“像个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