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36:34
纪晓岚遇假时间:2014-11-16 作者:未详 点击:102次 读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发现了几个关于假货的故事。
一件事是纪晓岚买罗小华墨。我不懂墨,不知道这个牌子有多么响亮,想必当时是很出名的。这墨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可是纪晓岚买回去一用,居然是泥抟的,染以黑色,还带了一层白霜。纪晓岚被骗了。
另一件事是买蜡烛。纪晓岚赶考,买了几支蜡烛,回到寓所怎么也点不着,仔细一看,原来也是泥做的,外面涂了一层羊脂。
纪晓岚的从兄万周,一天晚上见街口有吆喝叫卖烤鸭的,买了一只回去,竟然也是泥做的。这鸭子的肉已被吃尽,只剩下鸭头、鸭脖子、鸭脚和一副完整的骨架。骨架里搪上泥,外面糊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一看,难分真假。
纪晓岚家的奴仆赵平,曾以两千钱买了一双皮靴,自以为买得划算,沾沾自喜。有一天下雨,赵平穿着皮靴出门,光着脚回来了。原来那靴子的腰是乌油高丽纸做的,揉出了皱纹,貌似皮子。靴子底则是破棉花黏糊的,再用布绷好,遇雨自然就软烂了。
这些年我们老说假货泛滥,以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似乎过去就没假货,至少是没有那么多假货,现在看来这是偏见。
实际上,我国民间制造和贩卖假货的技艺高超、历史久远,假货的普及程度恐怕不在今天之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37:27
关于吃的微博小说时间:2014-11-15 作者:未详 点击:141次 吃亏是福
张铁匠将三个儿叫到病床前,问:“你们以后吃上什么,才算有福?”大儿答:“吃上鲍鱼就算有福。”二儿答:“吃上千年人参才算有福。”三儿答:“吃亏是福。宁愿吃亏,我也要帮助两哥哥,一家人团结和美。”张铁匠点头:“我死后,铁匠铺就交给三儿管理,这样我就放心了。”
爸爸爱吃啥
李大爷买彩票中巨奖,给儿女打电话,说谁有孝心就把奖金给谁。常年在外的三个儿女急匆匆赶回,分别买了几大包爸爸最爱吃的米花糖、最爱抽的水烟、最爱喝的窖酒。李大爷凄然一笑,把奖金捐给了村敬老院。村民们告知说,李大爷患上严重的糖尿病和肺结核,糖烟酒已十年未沾。
百菜晚餐
帅呆婚后,经常参加单身女人的约会。一日,妻子叫其早回家,说为他准备了一百道菜的晚餐。每道菜各异,帅呆吃得心花怒放,却发现揭开菜面后,小格架下全是白开水,帅呆一愣。妻子说:“女人就像这些菜,脸蛋各不同,但终归都是一样的白开水。”帅呆脸红,从此不再参加约会。
天天吃海鲜
烟雾缭绕中,他狼吞虎咽地吃着海鲜,大呼过瘾。烟雾散去,他看见身旁有一座新坟,碑上刻着自己的名字,坟旁跪着一群人哭喊:“恩人啊,您为了救我家落水的小儿,自己献出了生命。听说您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吃一顿海鲜,我们会一直烧给您,您在地下天天享用吧。”
老鼠舌尖上的愤怒
家里来了一群饿鼠,主人决定消灭它们。主人买回鼠药,鼠吃后没事。主人再次买药,鼠吃后仍没事。反复数百次后,一老鼠跳出来吼:“拜托你不要买药给我们吃了!我们由饿鼠变饱鼠,由饱鼠变肥鼠,我们患上高血压高血脂,已有两鼠死于肥胖症。你再这样,我们不客气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37:40
人是有命运的时间:2014-11-15 作者:未详 点击:275次 这是一次治疗疾病的输液,也是一次引发我关于命运感悟的输液。
故事是这样的。
前些天,我被流感击中,发起了高烧,我到医院输液,等我从医院输液大厅里出来时,放在医院大门口的电瓶自行车不见了。
这辆车价值2600元,才骑了3个月,保养极好,如同新车一般。我盯着放电瓶车的位置就是不敢相信,这车就这样没了。
也许因为高烧,我头脑昏眩,理不清自己该怎么办。旁边有人提醒我,应该报警,于是我打了的,来到了派出所。警察带我到办公室做笔录,他整整写了三页纸,然后让我在笔录上按手印。我提出来要看监控,警察说:“没用的,即使你看到小偷了,也不知道他是谁。”
我仍旧坚持着。
警察勉强答应了,调出了我进输液室后那段时间的录像,总共是两个小时。早晨的一切,在电脑中,从头再来。
我看到自己把车停在大门旁,低着头,甩着手,慢慢走进医院,我的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又有许多人不断把车停在医院门口,我的车慢慢淹没其中。
录像画面一秒一秒向前推进,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人来撬我的车,我仍然能看到监控录像中,我擦拭得锃亮的车把。
10时10分,我看到自己从医院大门口走出来,低着头,躬着腰,皱着眉头,看看天,又看看地,呆在那里,沉思。
离我不远处的停车场上,一个瘦高个儿正在努力研究我的车,摸摸车把,又蹲下身来研究了一番,他前后左右环顾着,把我的车推出来,跨上,启动了……
我没有走过来,仍旧站在那里。许久,我又返回医院大厅,我想起来,返回医院是为了问医生一个问题。一会儿,我又出来了,来到我停车的地方,我看到自己呆在那里,然后四处走动,在密密麻麻的车中寻找。
而那个偷车贼,刚刚骑走我的车,就在我视线的三四十米之外。我叹息着,那个时候,我只要转转头,朝前看一眼,就能发现那个偷车贼。但是我没有。
我站在那儿,和几个路人在交谈,不停地交谈。然后我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监控录像中,那个偷车贼就在前方,我所乘的出租车超越了他,又拐弯,驶向派出所。
我叹息着,感到一切都不可思议。
我让警察把那个时段的所有路口的监控调出来给我看,我看到我乘坐的出租车超越偷车贼之后,那偷车贼把车停在路边,不停地打电话,然后打开后备箱,查看里面放了什么,他肯定发现了我的许多东西,手套、皮包、雨衣、书籍,等等。
他一直站在那里。
许久,有一个女人过来了,拿来了一个头盔,那偷车贼让女人把头盔戴上,女人骑上了车,但她显然不会骑,不知道电门在哪里,那个偷车贼在教她,她启动了车,骑得歪歪扭扭。
警察也在旁边看着,现在轮到他叹息了:“是个惯偷,知道如何反侦探,戴上头盔,电子监控就照不到她的脸了。”
偷车贼站立的地方离失窃的地方只有50米路,只要我不打的,向前走一段,就能发现我的车。
警察却在旁边笑了:“你这是在看当时的录像,时光不可能倒流,不要说相差50米,即使相差10米,你也有可能错过。”
我呆在那里。
从派出所出来,我懊丧不已。我一遍一遍地给了自己许多假设,只要我做对了一步,我就能从偷车贼手中夺回我的车,但是,我全部错过了。接下来的几天,我无法排遣自己的遗憾,不断自责。
我第二次找到那位办案民警,希望他能再一次调出录像,警察很惊讶,但他显然知道了我的状态。警察说,我昨天刚刚办了一起车祸,一个中年男人被车撞死了,他的死在电子监控中几乎是注定的,只有毫秒之差,只要他放慢一下脚步,哪怕打一个喷嚏,稍稍停留一下,撞他的车就开过了。
警察拍拍我的肩,说:“第一,许多事不能回头看。第二,你的车被盗,主要还是你自己错过了。”
我从派出所出来,突然豁然开朗。许多遗憾的事情,真的是不能回头看的,有时候,一个错误的酿成,竟然可以错得那么“完美”,那么天然自成,一切仿佛是上帝之手亲自安排的。
我并不相信命运,但那两个小时的录像回放,我信了。第一,人是有命运的;第二,人的命运是在自己手里的,很少有人能帮你,你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你得认命。
这一切,你不得不承认。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38:06
巷子深处的剪纸女时间:2014-11-15 作者:未详 点击:217次 夏雨后的一个周末,天气凉爽,朋友电话约我,说要带我去拜访一位朋友。“你一定会喜欢她,她的剪纸太漂亮了,而且生活也很有诗意。”我见过简单的剪纸,觉得挺有兴趣的,于是,就应了朋友之邀,和她一起去。
那是老街区里的一条老巷子,房屋的建筑没有规划,小巷子错综交错,顺着弯弯曲曲幽深漫长的巷子,一直往里走,步行大约走了半小时,朋友在一个红砖小院前停住,说,到了,这就是她的家。
这是一处简陋的小院,属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建筑,一个小小的红砖院墙,一扇有些锈迹的铁门,茂盛的爬墙虎从墙头深处,在微风中舒展着枝条,一砖一瓦,尽可窥见久远年代里风雨沧桑斑驳的痕迹。我颇有些吃惊,算是小有名气的剪纸女怎么可能住在这么幽暗破落的地方。
朋友轻轻敲了敲门,院子中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请进。”
朋友应答了一声,于是,我们推门进去。院子十分干净整洁,种了不少的花草,茂盛的爬墙虎顺着墙壁和栏杆一直爬到二楼的廊上,整个院子生机盎然。
女子笑意盈盈地招呼我们坐下,并端上温热的茶水。茶水估计是算着我们到访的时间提前泡好的,温凉适宜,顿时对女子的好感增添了不少。女子大约三十五六岁,扎着乌黑的大辫子,穿着麻质的休闲衣着。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子,却躲在这么幽深的巷子里默默无闻地剪纸,我颇为惊讶。因为我明确表示我要写一些文字,所以就把这些疑惑讲给了女子听,并期望得到她的答复。
女子微笑着,说:“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自己喜欢。刚开始那会儿,许多人都不理解,因为周围的人上班的上班,下海的下海,我就想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问道:“你没有学过美术,刚开始也没有名气,那肯定也没有人支持,也没有人欣赏,那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她说:“我觉得有没有人欣赏不重要,我剪纸的动力就不是为了给人欣赏,我只是想展现我生命中喜欢的东西,我感到高兴就可以。”
我当即对她刮目相看,能在这样幽深的巷子里,独自妖娆地开着花,看似寂寞,其实不然。一朵花,若为自己开,开出的必定是最完美的那朵花。那么,即便别人要欣赏,也得达到一定的层次和境界吧。
从她那里我明白一个道理:花开不一定是为了欣赏,欣赏也不是花开的理由。花本身就是一种美丽,为自己的欢喜开,为自己的芬芳开,何尝不可呢?我想起古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以前读的时候,总觉得,那些开在行宫的花真可怜,朝代落寞,君王已去,无人欣赏,但现在我却突然认识到,即便在你的身边,真正欣赏你的能有几人?更何况在那么一个深宫大院,更何况在茫茫人海中。所以,许多的花开,最重要的理由,应该是为了展现生命原本的美丽。
于是,我明白:花开,不必一定为了欣赏,而在于给予外界花的芳香;花开,不必一定为了欣赏,因为它本身就是件美丽的事;花开,本身就是一件正确的事,本身就有足够的回报,那么,不论是否得到他人的欣赏,对于绽放的花儿本身,都有满足感。因为,生命的美丽首先是自己的,然后才是别人的。
所以,当再遇到朋友对我抱怨说,写的文字没有人欣赏没有人肯定时,我坦然地对她说: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欣赏了你才写呢?写字本来就是你的喜好,你的心欢喜就行;当再有朋友对我抱怨说,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肯定时,我对她说,为什么一定要得到他的肯定呢,你用心做好即可;当再有人鄙薄的对我说,看,街上那位擦鞋子的老人还打扮得那么干净时,我说,他有他的生命形式,为什么一定要得到你的欣赏呢?
欣赏并不是花开的理由,欣赏也并不是你活着的理由,世事繁杂,尔虞我诈,游走世间,怀一颗独活的心,做一个时刻欢喜的自己,生活自然潇洒自如,如高空明月,如白云清风,不羁不累,这岂不是惬意的人生与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38:19
不要眼高手低时间:2014-11-15 作者:未详 点击:434次 过去年轻人出社会工作前,不少人会请教老一代人,问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更快适应社会,适应新生活。老一代的人各说各的话,汇集起来,从意思上归纳,还是叮嘱“要从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拈轻怕重”为多数。
近日看浙江电视采访马云的节目,马云涛涛不绝讲了许多关于人生,关于职业选择的话,很贴近生活,他的意思人不要想太多不着边际的事,学一些很难学、很难触及的人和事,倒可以多从邻居、身边的人那里学他们的优点,学如何做传统的事,例如怎么做“云吞”等等。
听了之后对马云的一些看法略有改变,觉得他比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像一些读顺口溜诗人般的企业家,或是一些有空洞理想主义的企业家,和一些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不顾及生态文明的企业家,他们中的部分人给人的印象是素质并不高的一些人。于是想起了初、高中、大学的同学,常常在笔记本里写大人物语言,写一些空洞口号,不着边际的语句的同学,如今在工作、企业下岗的较多。倒是一些实实在在、语言淳朴、交往得体的同学,不少当了单位的骨干、技术骨干,成为核心成员。至今,还在那里踏踏实实地干着各自的活,他们不是眼高手低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39:19
拿破仑也跨不过那座山时间:2014-11-14 作者:未详 点击:86次 1800年,拿破仑率领四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突袭了奥地利军团。拿破仑跨下白色骏马,神态自若,右手指向前方的山峰,给世人留下一句名言:“不论前面迎接我们的是鲜花还是大炮,我们都要跨过这道山峰。”
拿破仑也有跨不过的山——在处理妻子约瑟芬和他的家庭之间的矛盾上,这位伟人和我们一样束手无策。首先,是婆媳关系。拿破仑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天地间,作为母亲,无人能够和她相提并论。”但现在有了约瑟芬,把“母亲”换成“妻子”,这句话同样成立。
这两位对于拿破仑同样重要的女人,却势同水火。拿破仑的母亲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约瑟芬。在她看来,这个儿媳妇浑身都是毛病:她比儿子大6岁,是个寡妇,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最让老太太不能容忍的是,这个女人还有不孕症。
因此,老太太每次从老家来到巴黎,便会对这个儿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然后背着她跟儿子嘀咕个没完。还好,约瑟芬表面上从不计较婆婆的指责。但拿破仑知道,她心里其实很不舒服。
拿破仑一家没有一个人对约瑟芬抱有善意。他的姊妹们当面叫她嫂子,一转身就把她叫成了“老女人”,并且一有机会就劝哥哥和她离婚。拿破仑烦透了。他可以搞定法国,甚至整个欧洲,但对她们却无计可施。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在这个大典上,他们家庭之间的矛盾也达到了顶峰。在加冕典礼上,皇后约瑟芬身后的披风一直由拿破仑的妹妹们提着,但这些公主殿下们不怕家丑外扬,竟当众出了嫂子的丑:在上台阶时,妹妹们故意提前松手,使这位皇后嫂子差点儿因负重而向后跌倒。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拿破仑任命画家大卫画下了一幅规模宏大的油画——《拿破仑加冕》。作为皇后,约瑟芬成了画面上的亮点,拿破仑的母亲则坐在中间位置,两边是三位妹妹、一位嫂嫂,后边是拿破仑的哥哥和弟弟……这幅画面积约60平方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两居,婆媳,嫂子,小姑子,小叔子,蜗居在这历史的画卷上,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实际上,拿破仑的母亲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庆典,原因据说是她当时正在生这个即将成为皇后的儿媳妇的气。拿破仑为此非常难过,于是便命令大卫在油画中加上了没有参加加冕礼的母亲。
在这件事上,拿破仑遭遇了不亚于滑铁卢般的惨败。但我们不必笑他,因为在家庭问题上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同样无奈。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家庭中的每个女人都是你的鲜花,但把这些鲜花放在一起,她们就会变成一门门大炮,在隆隆炮声中让你焦头烂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39:40
毫无征兆地走向失控时间:2014-11-14 作者:未详 点击:182次 我考研时认识一位考友,他在郑州大学小西门外租房,房租是每月70块钱,没有暖气、电视、网线,只有一张床和桌子。他每天早上7点离开住处,上自习到晚上12点才回去,每天花在吃饭和路上往返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每天下午跑步半小时,整个冬天没有换过外套。这么艰苦的生活,他一直自得其乐,整天都很开心。我认识他时,他已经是第二次考研了,还是没有考上。我读研之后,听说他又考了两次,每次都报同一个学校和专业。他坚持了4年,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入学一个半月之后,他退学了。我和他交浅言浅,也没问过他退学的原因。私下想,也许考研对他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过渡。
有个中年创业失败者跟我讲他的故事。小时候,算命的对他说,他的财来得快去得也快。他创业三次,每次都能获得超出想象的成功,但成功之后便急转直下,迅速破产。我和他下过一盘棋,中盘我遥遥领先,最后一不小心输给他了。这时该走了,我告辞,他说,你刚才输得不憋屈吗?不扳回一盘就走,晚上能睡好觉吗?我说只是下棋而已,下次还有机会。他说,年轻人啊,你总想着下次有机会,怎么能把握住现在的机遇呢?你这种性格很难干出一番事业啊,一点不服输的劲头都没有。我连称受教,回家后仔细想,明白了他破产的原因——他总是扼腕叹息,说如果在成功之后不再折腾,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些挫败。可他每次都停不下来,于是每次都走向失控。
还听过一则新闻。某城中村拆迁,之前贫困的村民突然有了数百万的补偿金。拿到补偿金之后,一家兄弟开车出门,路边一辆车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弟弟开始按喇叭。哥哥说,按什么喇叭,直接冲过去把它撞开就行了,不就是赔点钱的事吗?咱们又不差钱。后来的事情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很多买彩票中了巨奖的人,很快挥霍一空,最终沦落到比先前更窘迫的境地。
精神病学教授欧文·亚隆的小说《当尼采哭泣》里,弗洛伊德的老师布雷尔接收了一个新病人——尼采。布雷尔试图治疗尼采的心理问题,却遭到了拒绝。尼采认为自己是伟大的精神导师,理应由他来指导别人,而不应被人指导。而受人治疗就意味着被人支配,他不能容忍。布雷尔想出一个高招,对尼采说,你来治疗我的绝望吧,我对世界绝望了,我渴望自由,但总是被监禁。尼采欣然答应。最终,尼采的孤独被布雷尔治愈,布雷尔的绝望被尼采治愈。在布雷尔被治愈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感到非常痛苦。他说,当我抓住了我的自由的时候,我惊慌失措。在恍惚之中,我试图背叛自由。请用缰绳来控制我吧,我不想要自由。
自由是不是他所渴望的呢?是的。但是,得到极度渴望的东西未必是好事。一旦实现,要么毁了梦想,要么毁了自己。一个人极度渴望的东西,突然间得到了,失控就会发生。当你追求的梦想没有实现时,你会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卑微、渺小和无力,而一旦实现,梦想闪耀的光芒是如此刺眼,以至于你很难再看到自己身上的瑕疵和局限。很多时候,你背负着的压力也正是撑起你的支柱,当这股力量瞬间消失,你的大厦可能顷刻坍塌。正如压在孙悟空背上的五行山突然飞起的时候,他就不可一世了,要想降服他,必须有紧箍咒。
布雷尔的故事也是大多数人的写照——他们如饥似渴地渴望自由,而当自由真的降临时,他们会惊慌失措。许多人把没有自由归结于外界没有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因此而忽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也许他们无法驾驭自由。如果他不能克己,他想要的“自由”会将他引向堕落的深渊。
事情总向着不可预期的方向变化,一切都在毫无征兆地走向失控。梦想的最好归宿不是实现,而是有一天,你猛然发现它已不再是你的梦想。正如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之时,想去掉金箍,却发现金箍已经不在头上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39:51
持家有道时间:2014-11-14 作者:未详 点击:197次 陈先生是名保险推销员,工作质量弹性大,每天按时做人肉打卡器,每个月按时完成一定的任务额,办公室里还允许自带饭盒、保温瓶、速溶咖啡和下午茶点。但人前人后,陈先生只自诩自己为学者。从三毛的伤心垂泪、别尔加耶夫的自我认识到《巴黎圣母院》的丑敲钟人,每逢看到灵魂和肉体背道而驰的故事,他都会捶胸顿足地说,这他妈的残忍,就是人生。他这种感慨并非心血来潮。虽然陈先生的朋友们嘴巴上都夸奖他的奔驰和高贵大方的办公椅,但他不下百次跟陈太太抱怨,是那些让他不得不冒着被狼狗追九条街的保险葬送了他的才华。
在保险公司例行批判大会上第N次做检讨的陈先生引咎辞职了。领导们慌了神,官方回应说,上班偷看小说只是小事,犯不着来真的。但陈先生还是将辞职信重新推到了领导面前,不给自己半点回旋的余地。解雇通知书就这样批下来了。
此后,陈先生再也没有去找新工作。他将自己关进了最多蜘蛛光顾的书房里,实行厚脸皮蹭饭政策。当陈太太忧心忡忡地问陈先生到底在忙些什么时,陈先生总是抛来口诛笔伐的眼神说:我在写一部大作品。两年后,陈先生毫不费力增肥10斤,生活开始捉襟见肘。陈太太有意识地为陈先生谋得一份给某杂志写时评的差事。陈先生一口回绝,大义凛然地说,庸俗的物质追求会妨碍我精神的自由。陈太太被杂志来电痛骂了一顿,她做饭时居然还在排气扇口听到陈先生跟邻居谈论自己的大作品。
陈太太忍痛割爱让儿子上寄宿学校,开始出去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是超市某品牌饼干的导购员。她必须托着一个免费试吃的盘子,佯装热情招待顾客品尝饼干。只有饼干销量好,她月末才会有员工奖金,本就寒碜的工资才不会让她心生悲凉。很多时候,没人愿意试吃免费的饼干,她就会端着盘子躲进女厕所某一格卫生间里,伴着荡气回肠的刺激性气味,将盘子上的饼干一扫而光。那个胸前佩戴红哨子、骂人时狂喷口水的男经理眼尖,看到她再拆一包新饼干倒入盘子时,总会说一句:你给我省着点,这饼干很贵的。之后是导购某品牌的奶茶。那种奶茶糖分很高,陈太太一味推给客人喝。经理踏线下班时瞧见她将杯子里的奶茶全数倒掉后,又对她说:这奶茶便宜,你可以多带几瓶回家,我不会告发你的。
又这样拉扯了三年。陈先生衰老的速度超过了任一种动物的生物节律。他眼皮低耸,肩膀早已垮掉,他的肥肉让他丧失了跟一条狼狗对决九条街的资格。陈太太还在投奔她的新生活。但不同的是,她的胸前佩戴着红哨子,有权允许导购员偷吃饼干不喝劣质奶茶。权力交接时,男经理说,有本事的女人都应该待在家里持家有道。陈太太一时接不上话,忽忽然想起了以前的自己,那个依附于丈夫、对世界的认识仅限于屋子方圆一百里以内的八卦新闻的自己。那阵子思想空洞得可怕,像洗衣粉混入洗衣机的混沌旋转里,只有在看夜间新闻时才冒几个泡。但思考很快就被黑夜打断了,她得睡觉了。
某晚,陈太太拖着疲惫回到家,家里黑糊糊一片一盏灯也没开,唯一的光源就是那个徒然敞开的大冰箱。有一个人正钻到冰箱里找吃的。陈先生背朝微弱的光线转身对陈太太说:让我的大作品见伊丽莎白去吧。我打算出去找工作了,明天或者后天。夜深了,陈太太枕睡在陈先生的旁边,始终辗转反侧,最后还是忍不住给儿子挂一个电话:儿子,妈想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40:04
开口埋怨不如闭口做事时间:2014-11-14 作者:未详 点击:228次 “开口埋怨,不如闭口做事。”不是名人名言,而是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的训导。但是,因为这句训导,这位普通父亲却造就了一个名人儿子。这位普通父亲造就的名人儿子,叫张明正。
张明正出身贫寒,读书时成绩差,常挨老师批评。高中毕业,张明正连普通大学的分数线都没上。高考成绩出来后,平时开口怨这怨那的张明正,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不停地埋怨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埋怨父母没有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平时,张明正埋怨的时候,父亲认为的确是自己无能,没有给儿子铺平人生的道路。因此,父亲总是耐心地教育张明正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实,不要像他一样一辈子碌碌无为。这次,父亲却愤怒了:“张明正,我人生的失败是我无能!你的失败,该你自己担当责任!你这样永无休止地开口埋怨,不如闭口做事!”一向温厚的父亲,愤怒的爆发,把他震呆了,也震醒了。从此,张明正不再埋怨,补习一年后考上了台湾辅仁大学应用数学系。
从此,张明正不再患得患失、不再埋怨出身贫寒、不再埋怨世道不公,而是勇于应付困境,开始用“开口埋怨不如闭口做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张明正认识到了自己出身贫寒、输在了起跑线上,但要改变结局,唯一的办法就是咬牙在人生的跑道上拼命奔跑,而不是开口埋怨起跑太迟。
张明正大学毕业后,经过努力,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在自己切身体验的基础上,把他“开口埋怨不如闭口做事”作为公司的文化理念,在员工中推广,令他的公司很快壮大了起来。就这样,他凭借着“开口埋怨不如闭口做事”的实干精神,在商海一路飞奔,冲刺到了今天的全球高科技行业,并成了此行业的领军人物。
张明正在短短的10多年内,以5000美元在洛杉矶创业,几经沉浮,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软件公司——趋势科技公司。该公司市值达70亿美元,被权威杂志评为全球前100名最热门上市公司之一,张明正也连续两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
“开口埋怨不如闭口做事”,说起来容易,要一生中做到却很难。因为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遭遇挫折的过程。我们大多数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免不了埋怨。只有少数人把挫折当成了成功的垫脚石,把埋怨的精力用在了克服挫折上。最后,他们成功了。
如果你想成功,请你别开口埋怨。只要把“埋怨情绪”的“负能量”,转化为“踏实做事”的“正能量”,你一定会克服困难,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6 19:40:16
助人的至高境界时间:2014-11-14 作者:未详 点击:102次 张伯驹为人豪放,爱好广泛,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等头衔于一身,他与张学良、傅侗、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1931年,张伯驹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创立了北平国剧协会,当时协会内有一票友包丹庭家遭遇变故,急需一大笔钱。包丹庭找到张伯驹诉说心中的愁事,但没有提出借钱。
张伯驹是个慷慨的人,只要谁家有困难找到他,他总是想办法帮忙。第二天,张伯驹找到包丹庭,说家里总来客人,房子小住不下,想和他互换一下房子。由于包丹庭家的房子和宅院稍大一些,张伯驹倒贴给包丹庭黄金40两,这40两黄金帮助包丹庭渡过了难关。
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伯驹的换房要求实际上是助人的一种体现,但他的助人是一种本然、率性的举动,不包含任何功利主义,还充分考虑到被助对象的感受,达到助人于无痕,润物无声,堪称助人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