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2:17

歌声时间:2014-09-08 作者:未详 点击:123次   法布尔说,它在树上唱歌,它的声音不好听,但是我们人应该原谅它,因为它是很不容易才爬到树上唱歌的,它在地底下做了好多年苦工,谱写一支歌曲,就是为了有一天在夏天的树枝上歌唱。
  
  满天的星星都看着我的时候,我觉得最美的不是星星,而是这只小小的蟋蟀的歌声。一只小虫子,拉着它的琴,在一个很小的土洞里,不是为了赢得观众,只是因为热爱。这只蟋蟀和我们人一样有它的生命,它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支歌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2:30

拯救一个还是拯救世界时间:2014-09-08 作者:未详 点击:220次   教授在课堂上问我们:“知道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吗?”他开始给我们讲革命教育片《大浪淘沙》里的一个情节:旧社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街上走着,看见一个乞丐非常可怜,学生立即给了钱。老师见状,说,我的哥哥病了,现在也急需钱。学生愣了一下,立马给老师钱。老师又说,我的姐姐也病了……如此几个来回,学生知道不对了。于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只关注一个个独立个体,是拯救不完的。你要从上层建筑入手,改变了社会也就拯救了民众。”学生遂幡然醒悟。
  
  教授停了停,说:“我再给你们讲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大家都看过吧?”我们都点头。教授继续问:“有谁记得,结尾的地方,那些犹太人用他们所有的金子给辛德勒做了一枚金戒指,那枚戒指上刻的字是什么?”
  
  我们一片沉默,谁都想不起来了。教授说:“刻的字是:You save one,you save the world。(拯救一个,就拯救了世界)”
  
  这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2:46

石头很快乐时间:2014-09-08 作者:未详 点击:98次   在一般人的眼中,石头就是石头:“它不说话、不唱歌、不生气、不兴奋、不做梦、不旅行、不期待未来、不挂念往事、不恋爱。它什么事也不做,只固执地想当个真正的石头。”众人的结论是:“石头真无聊。”
  
  可是,这在漫画家幾米的眼中,石头却是这样的:
  
  “石头说自己的话,唱自己的歌。它生气时只有自己知道,兴奋时非常低调,做梦时不让你猜到。它用特殊的方式旅行,它当然期待未来,它也缅怀往事,它谈自己的恋爱,它做了许多奇特的妙事。”幾米的结论是:“石头固执地只想当个真正的石头,石头觉得自己好精彩。”
  
  看幾米的这本关于石头的漫画,令人拍案叫绝。
  
  曾有人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三种面目,一是真正的“我”,二是别人眼中的“我”,三是为别人而活的“我”。
  
  许多人,往往为了迎合别人的期盼,满足别人的要求,而“委曲求全”地在他人面前呈现出一个“面目全非”的自己。他肯定不快乐,他被别人的看法牵制了,他被世俗的观念约束了,他不敢在世人面前活出一个真正的自我,因此,活得很累,活得很抑郁,活得很不痛快。
  
  真正的那个“我”,可能不完美,甚至,像石头一样,有着许多别人引以为憾的缺点,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而活出这份精彩,便能有个酣畅淋漓的快活人生。
  
  台湾著名艺人杨林宣布告别演艺生涯时,便曾引起一阵哗然。(www.rensheng5.com)她平静地向众人说道:“我只是选择了一个让自己灵魂快乐起来、简单自在的工作罢了。在画画的世界里,我找到了一种平静的感觉,这是过去在演艺圈一直找不到的。”曾经的经纪人屡次想说服她:“拍个广告,15分钟就可以赚10万,干吗不拍啊?”杨林生动地以“撒旦”两个字形容这种轻松赚钱的诱惑。她在她的画展结束那一天,微笑着指出:“一张画要画1至3个月,顶多只能卖几万台币,可是,接拍广告,只要早上起床梳头、化妆,打扮美丽,对大家露齿笑,就有10万台币了。钱如流水般进入袋子后,便去买名牌,吃美食,然后,骗自己这样活着还不错。实际上,精神的空虚,是别人看不到的。”目前,她已将自己的轿车卖了,如果未来求学的经费不够,她连房子也会卖掉。她说:“这样我很快乐,快乐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许多重视物欲的人眼中,杨林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可是,这是一个真正快乐的“傻子”。她深深地懂得,在短若朝露的人生里,只有把真实的自我释放出来,才不会辜负自己。
  
  人,只能活一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2:59

最好的广告时间:2014-09-08 作者:未详 点击:181次   2012年,一则关于麦当劳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短短几天,点击量达数百万。有意思的是,这则视频既不是宣传片,也不是广告,只是一则回应消费者提问的说明短片。
  
  艾斯克斯是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工作之余喜欢和同事们去麦当劳吃东西。一次,他在麦当劳的新款芝士汉堡广告里看到,汉堡中的面包光滑泛光,上面的芝麻粒粒可见,牛肉更是鲜嫩多汁。艾斯克斯便邀请几个好友到麦当劳点了这款汉堡。
  
  见到实物后,艾斯克斯忍不住发了一句牢骚:“怎么实物和广告里的看起来不一样?”几个朋友都笑他:“伙计,别天真啦,广告里的汉堡估计都是塑料模型,视觉效果肯定超好!”艾斯克斯心存不满,便在麦当劳的主页上投诉:为何我买到的汉堡和广告上宣传的样子不同?
  
  没想到,3天后艾斯克斯竟然接到加拿大麦当劳市场总监巴戈齐打来的电话。巴戈齐在电话里先向艾斯克斯道歉,然后说自己特意针对评论制作了一则短片,希望艾斯克斯能登录麦当劳网页查看一下。
  
  短片里,巴戈齐首先去麦当劳餐厅买了一个芝士汉堡拍照用作对比,接着,乘面包车拜访广告工作室,请广告设计师说明如何从无到有制作一个大家平时所见的“广告汉堡”。一个造型师翻出巴戈齐刚购买的那个汉堡,将里面的食材堆放在一起,解释说因为广告都是平面的,他们只能把食材都集中在对着镜头的一侧,然后摆成倾斜的角度,以便让消费者更清楚地看到里面的食材。之后,摄影师开始拍摄。拿到照片后,设计师对照片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将面包上的碎屑去掉,将牛肉片有褶皱的地方弄平整,仅此而已。做完这些,设计师对着镜头展示刚制作出来的汉堡照片。果然,与巴戈齐拍摄的汉堡图片对比,这个图片里的汉堡显得更可口诱人。
  
  看完短片,艾斯克斯感慨万分,作为麦当劳市场总监,巴戈齐竟然亲自拍摄短片,认真回应自己的投诉。他当即将这段视频上传到YouTube网站。
  
  虽然巴戈齐在视频里解说麦当劳的广告都是摆拍的,不过她同时也传达了另一层更重要的信息:牛肉饼是一样的,芝士、酸黄瓜是一样的,甚至两片面包也没什么区别。她的坦诚唤起许多消费者的共鸣,很多人看过之后直说短片很精彩,可以说是麦当劳有史以来最便宜、最有效的广告,因为它仅仅花几美元就收买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3:11

“家教”,在运动场上时间:2014-09-08 作者:未详 点击:135次   为中考,小学生也“早练”
  
  清明节的下午,北京阴雨淅沥,春寒袭人,但北三环旁某大学的操场一侧却是热火朝天。这里聚集了三四十名中学生和比这个数字只多不少的家长。跑道的大半被三组标杆占据;主席台前拉着长长的皮尺,地上散落着十多个实心球;观众席前,做仰卧起坐用的方垫横七竖八……这是笔者在北京一个中考体育培训现场看到的情景。
  
  场边的一位中年母亲,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挂在单杠上练引体向上的儿子,一边无奈地对笔者叹道:“本该祭奠先人的日子,我们却到这里来帮扶后人。没办法,孩子马上就要中考了,可其他课业太重,学校体育课上人多,练的机会少,平时又没有时间练,只得利用节日到这里来培训,能提高一分是一分吧……”
  
  这位母亲的话反映了目前不少中学生及其家长所面对的尴尬现实,而这种尴尬却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社会需求,驱动着社会上另一种服务业——校外中考体育培训班的持续发展。
  
  在北京,这种培训班散落于各个城区,有的已经系统化、网络化,只要上网就可找到;只要报了名,即可就近找到教练和训练场,训练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
  
  城北这个培训班的主管陈老师算是北京这个行业的先行者,至今已有10年了,带出的学生就有四五千,还带出了不少教练。
  
  笔者发现,来这里训练的不光是初三的应考生,还有初二和初一的学生。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说:“早点动手,细水长流,心里也踏实些。其实我们不算练得早的,这里还有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来练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3:28

  培训班,越临近考试价越高
  
  北京的中考体育培训班有各种类别,叫法也不一,有时间长些的普训班,有临时突击的冲刺班,有一对一的私教班,还有计次班、签约班等,五花八门。当然,这些班次的收费标准也分三六九等。陈老师这里的计次班报价为:10次1200元,20次2000元,40次3500元。越是临近考试的训练班报价越高,比如练5次,要700至800元。如果是一对一教学,大学生教练的收费标准是每节课200元,中学老师教练为每节课300元,而资深教练陈老师则为每节课400元。
  
  文提到的那位中年母亲在今年春节时与陈老师签了约,目的是考前3个月内让儿子的弱项——实心球或引体向上过关。为此,她付出了1800元。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价码并不离谱。在崇文区一个体育场搞培训的何老师说,在他为中考生上体育辅导课的同时,自己的女儿也在上中考外语把关老师的家教课,他三节课的收入抵不上女儿一节家教课的支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3:43

  巧应试,各有各的高招
  
  要找到合适的培训机构、合适的老师,家长们一般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上网选择,二是听其口碑,尤以后者为主。
  
  问过几位家长后,记者得知,陈老师领衔的这个培训班的教练还算让人称心,“专业,而且负责”。
  
  说其“专业”,主要是指他们在应付体育考试上有一套办法。笔者现场看陈老师教孩子做引体向上,他并没有按此项运动的正规要求那样,下身悬垂,凭两臂之力拉起身体,而是上身不动,臀部带动下身前后摆动,借助惯性把身体悠起来,再引体向上,头部过杠。据陈老师说,这样做考试时不算犯规。
  
  再看篮球障碍运球。在间隔3米的5排立杆间,陈老师用粉笔画上许多横杠。这是把控运球节奏迅速过杆的关键点。按照这些点,男生大约通过11~15次运球,女生通过15~22次运球,再配合身体的协调,就可以快捷地完成一个折返。
  
  至于掷实心球,陈老师分解成3个动作和两个步法。这两个步法是供学生考试当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而行的。即如果考官允许,学生可采取向前上一步的方法,这样可以投得更远。否则,就用立定投法。
  
  说其“负责”,主要是指这些教练对学生还算上心。每次训练课后,每个学生要填写情况表,把当天的成绩记录在案,以备纵向比较。此外,为了对付一些考场可能会出现的地面打滑,教练还专门订购了一些摩擦系数高的篮球鞋和防滑油,供学生选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3:52

 多质疑,揠苗真的能助长?
  
  培训场上的中心角色无疑是那帮生于2000年前后的孩子,比起心情急切的父母和恨铁不成钢的教练,他们大多显得轻松从容。
  
  那个中年母亲的瘦小儿子,在练引体向上之前,向母亲双手一摊:“拿手套来!”教练告诉他考试时不能戴手套,他却满不在乎:“到时再说吧!”教练边说边演示地教他提臀摆腿,总算有一次,他的眼镜勉强够到了杠子。照理说,这个项目对他这样体重偏轻的孩子有利,可没练几次,他就离开单杠,换练实心球了。家长和教练很伤脑筋,因为他的实心球成绩最好也就6米左右(满分为10米)。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到底练哪项去应考,谁也无法确定,可孩子却似乎“少年不识愁滋味”。
  
  在崇文区那个体育场做培训的何老师告诉笔者,许多时候,教练与其说是教孩子们体育的应试技巧,还不如说在纠正或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甚至生活的态度和习性。
  
  何老师感慨道:“孩子的初级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从态度到习惯,体育更是讲求如此。这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多方配合,长期下功夫。功夫是什么,是时间,是努力。指望速成,临阵磨枪地通过了体育考试,这有助于孩子体质的提高吗,有助于孩子长大成人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4:05

神偷传奇时间:2014-09-08 作者:未详 点击:65次   偷窃从来不是光荣合法的事情,居住在拉斯韦加斯的阿波罗·罗宾斯却因其出色的偷窃天赋名声大噪,成为传奇。
  
  他自出生起就有运动障碍,医生曾预言他永远无法正常行走和自如运用双手。还在蹒跚学步时,他就用上了金属和皮革制成的腿部支架。神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灵活度越来越不可思议,武术、独轮车、吞火、杂耍全都不在话下。他的哥哥偶尔会参与一些扒窃活动,向他展示如何拿刀片划开别人的包;而他的爸爸是个比较保守的牧师,对他的要求一直很严格。于是,他只能将自己对于偷窃的好奇心运用在魔术上,并逐渐琢磨出了一些门道。
  
  22岁,他成为拉斯韦加斯的全职魔术师。好运一开始并未垂青于他。落脚后的第一天,他就遭遇了持枪抢劫,此后好几个星期只能和妻儿勉强度日。就在他愁眉不展想要放弃时,凯撒魔术帝国娱乐部负责人表示,可以给他提供一个为期两周的临时工作。
  
  扒窃表演的第一晚,观众席上一名女子扬言罗宾斯偷了她的戒指。他冷静地说:“先等一等,别离开我身边,万一我真有戒指,而你们又走开了,我就有机会把戒指藏起来。”
  
  在罗宾斯被搜身的时候,那位女子在厕所的水池边发现了戒指。他因此得到了第一份长期表演工作。
  
  为了使表演更加精彩,他钻研了很多看似毫不相关的技艺,包括销售、心理学、合气道、拉丁交际舞等。他会利用莎莎舞里的步法,在和人握手时,手指轻轻用力,引导对方绕到他左边来,以帮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试探出对方是否会顺从他的牵引;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使他懂得如何用语言去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轻而易举地从对方的夹克、裤子、钱包、手腕、手指和脖子上取走东西。
  
  在全职演出的十几年中,他曾从很多人那里拿走东西。不论是女演员詹妮弗·加纳的订婚戒指,还是前NBA明星查尔斯·巴克利的一沓现金,抑或是贝尔斯登前董事长艾斯·格林伯格的百达翡丽手表,无一失手。
  
  最让他津津乐道的要数与特工的交锋:当时特工卡特正和队友们吃晚餐,罗宾斯在和他们攀谈的几分钟内,几乎掏空了所有人的口袋。他挥舞着卡特的日程表,一名特工上前要抢并准备亮明身份时,他拿出了那人的警徽,又转向特派队队长,掏出了队长的手表、警徽以及卡特车队的钥匙。
  
  罗宾斯的传奇人生并未止于舞台。国防部曾向他咨询扒窃、骗术等技能的军事应用,并在耶鲁设置了一个相关的研究机构,邀请他担任兼职教授。他的表演还被神经科学家关注,他在“意识科学研究协会”的年会上,解释了自己的一套注意力引导理论,令会议联合主席史蒂芬·麦克尼克和苏珊娜·马丁内兹·康得决定与他共同展开研究,并合写了一本名为《心灵的技巧》(SleightsofMind)的书。而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也与其在巴尔的摩的论坛上一同登台,就所谓的“无意识盲视”进行长时间探讨。
  
  对于罗宾斯来说,扒窃表演已然成为一种媒介、一项让他与人们互动的实验:通过观察被偷者的反应,能够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注意力、压力,又如何保持信心。他说:“人们知不知道我是如何变的根本不重要,即使他们知道我下一步将要做什么也还是跟不上。他们试图看清楚,而我时刻在观察着他们。”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1 14:26:16

一封信,是我和你青春的长度时间:2014-09-06 作者:未详 点击:113次   弱,我在初晴的午后给你写信。我将其中一束阳光赠予你。我知晓你即将抵达18岁,柔软而令人心疼的年龄。
  
  我一直都很爱你,弱。而今,我亦将离开你。
  
  前不久的自习课上,见你反复在稿纸上写着凯勒的那句“不能摆脱影子,那本来就是我的光”,我便知道你最近过得不好。
  
  你是不愿与人倾诉的女孩,骨子里有着与生俱来的执拗,把写字当作唯一并且满足的倾吐方式。你对许多人笑,对所有的关切予以礼貌和感激的回复。然而许多深夜,你独自面对荧屏的幽光,键盘跳跃的声音进入你的耳朵,你的眼前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世界;或者,你半靠在床上阅读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连世界都安静得只剩下你平缓的呼吸声。
  
  于是,我便看出了你的落寞。活着两个不同的自己是这样劳苦的事情。你却如此。
  
  就在这温暖和等待交织的三月里,我试图为你建造一颗蓝色星球,用来盛装你的情绪。而这也是你在这小城的最后一个三月,你将退回你租住了三年且背光的小房,这听起来是何其让人期许和恐慌。
  
  三年前你因升学来到这里,内心饱含着单纯和野心勃勃,一切都简单直白且带有幻想。这是辛苦的三年,你日日夜夜呼吸着这座城市温润急促的空气。
  
  三年里,你见证了6起意外死亡,这样狭小的城市和这么庞大的数字让你内心痉挛。你是善良的人,会偷拿家里的食物喂流浪狗,曾固执地收留过一只无家可归的黑猫。你总是希望所有的人和事都好。但这世界上的生与死,幸福和悲哀始终是没有一个定数,世界有权对任何人始乱终弃,为此你有过埋怨。
  
  这几年,白May最先退学离开你后,便陆续有人离开,她们或定义不幸,或标榜美好前景。对于这些你从心疼到钦羡再到心疼,这是怎样一个过程。越长大,感情反而越脆弱和微妙,这些被时间和距离疏离的感情谁也不愿反复提起。此后许多事情,都拉扯着你的内心成长。你看见昨天手挽手逛街的两个女孩转眼间背着对方说坏话,你看见两帮男生打群架,你看见城管气焰嚣张地砸烂了卖豆浆老妇的小摊……这些都能给内心一次深刻的剖析,然后你发现,似乎整个世界颠倒了、苍白了,你依然保持一株芦苇的模样。擦过眼泪继续生活,这是你一贯的处世方式。这样寡淡的行为致使那日你得知父亲即将再婚也依旧平静得令人担心。
  
  你始终脆弱,也始终坚强。你渐而学会寻求处理方式而不是搁置下问题去埋怨。
  
  弱,其实生活也就这样,看似无望,但又抛掷出希望。因为我们不甘。
  
  就在前不久,蓝七留言问我,是否只要沿着光走就能到达彼岸。我未曾多加思虑就给予了肯定的回复。然后就想起了你的脸。
  
  这些年,我始终观望着你的成长,你的高兴和难过我都是那么地感同身受。
  
  自很久以前,我就着手勾勒和策划自己的未来。想着18岁前定要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来,那时的18岁似乎还很遥远。
  
  去河内吃越南女子做的黑豆粥,去上海看刺穿天空的高塔,去桂林看被流水荡涤得窈窕的水乡女子……这些在18岁都已无望实现,而曾经是如此坚信。我这才明白18岁其实依旧是年轻。因而,机会尚存。
  
  如你所知,我的憧憬有的放矢并无任何贪念。而你又何尝不是如此。
  
  也许有那么一天,去附带宅院的冷门景点看朱漆脱落的旧宅门。在长相和蔼的老太的小摊上喝一碗暖心的桂花米酒……会以为这些才是极其幸福的事情。或许你还和我在一起,但繁盛的希望与憧憬都必须将代价置于前端。
  
  村上春树说:人的一生应该走进荒野,体验一次健康而又不无难耐的绝对孤独,从而发展我们能依赖绝对孤单一人的自己,进而知晓自身所在的真实力量。
  
  因而,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正是幸福的开端。这是这个年轻得危险重重的年纪里必须经历的。如你所见,弱,我很爱你,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但我必须离开你。许多事情不容人们反抗或者猜度。逼近你的18岁和逼近我的18岁同样意味着独立和担当。
  
  在晚自习突然停电的时候,教室里变得异常躁动起来。很多人打着手机的荧光吹着口哨尽可能地制造混乱,班长在慌乱中组织纪律。在这样突兀的黑暗里我开始清醒过来。我若不让自己带些光辉,必然将被黑暗湮没,这是迟早的问题。你知道,我在高三,我必须现实。
  
  我已经能够很安静地完成数套试卷而不抱怨疲倦。上课时尽可能地做着简略的笔记,字迹潦草。下自习后独自踏车快速回家,并不像过去那般三五成群。洗澡、看书、上网、写字。在睡觉前听安静和谐与心情合拍的钢琴曲。这样试图忙里偷闲的生活与你过去截然不同。但你能理解。
  
  有很长一段时间,你的资料里写着:背着云朵去漂泊。而今看来,这是多么乏力的抗拒,许多事情我们都已经慢慢妥协,即便带血带泪。
  
  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总是想起你,关于你的所有,意犹未尽。
  
  我还记得在去往太原的途中,你看见大片大片凌乱而茁壮生长的树木,它们的血液在烈日炎炎下蒸腾成琥珀色的水汽,沿途有成排破败的红色砖瓦房,它们以那样贫困的姿态呈现。在速度迅猛的车厢里总是难以捕捉到十分清晰的画面。大段大段的隧道致使你耳鸣,而你是如此享受这种感觉。我知道,你只是试图把它当做一次逃离。
  
  但这些终究是到了远去的时候了。
  
  弱。一切回顾都是为了鼓动我们更加坚定朝前的姿势,这才是初衷。
  
  你已经不再是盲目地摸索着成长的女孩。你的独立和坚强,你的寡淡和热情,都足以令所有人放心。我在想,应该做个结尾了。弱,我终将离开你了,抛掷下你的17年。
  
  而我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页: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