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6:03
谁的世界杯时间:2014-01-15 作者:未详 点击:182次 一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世界杯是谁的,我不禁要问。
肯定是巴西、德国的,或者是英格兰和阿根廷的。肯定不是乌克兰和澳大利亚的,也不是斯洛文尼亚和洪都拉斯的。
世界杯是谁的,当然不仅是英国足球流氓的,肯定也是北京出租车司机的。
每到世界杯,祖国的媒体就格外兴奋,因为机会来了。在一个歌星生孩子都硬要炒三个月的泛娱乐时代。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可以爆多少料啊。爆料就意味着赚钱。
世界杯是什么?可能谁也说不清楚了。
是为了促进世界足球运动水平增进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怎么这么老套。
是世界足球发展程度的集中展示?还是世界足坛优秀球队一展身手的舞台?怎么这么空洞。
是商家推销自己产品、广告商大把赚钱的最好时机?怎么这么露骨。
世界杯,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对足球专业人士来说,是口若悬河的时候,在张扬个性的后现代足球转播时代,解说员毫不掩饰自己对一支球队、一个球星的崇拜,就像雇来的托儿一样卖力。他们还可以重复一百遍德比之战、帽子戏法等连自己都一头雾水的专业术语。
对移动和什么通来说,是赎卖短信的时候。告诉你一次比分,挣上一毛五。
对网络来说,是发财的时候,你猜猜看,你一猜就得上网。
对酒吧来说,是卖酒的时候,喝着酒一起看,多好。
对失眠者来说,是自我安慰的时候,反正有那么多人不睡觉。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世界杯跟他没关系,他得拼命还房贷,他得和拆迁办公室谈判,他得找工作,他得找对象,他得挣份钱,他得去田里除草。他们的世界没有杯。
世界杯很可能是城市的,更可能是白领的。
我想起看过的一部伊朗短片,贫穷的农村小学里,老师告诉大家刚刚有恐怖分子劫机撞了世贸大厦,在这条震惊世界的消息里,孩子们有太多的不懂,比如恐怖分子、飞机、世贸大厦,于是孩子们问什么是世贸大厦?老师说是一座很高的楼。孩子们说什么是高楼?老师无语,把孩子带出教室指着一个冒烟的烟囱说,那就是高楼。孩子们当然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撞烟囱,于是他们笑着跑开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6:16
父亲的五大功能时间:2014-01-15 作者:未详 点击:219次 父亲是一种程序,也是符号认同系统最早的程序。“父亲”这个身份认同一般来说,包括5个成分: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
父亲要做到——
第一,能赚很多钱同时能有很多时间陪太太和孩子(供养功能)。
第二,能保护太太和孩子免受天灾人祸的侵扰(护佑功能);
第三,能够设定家庭规则维持家庭结构(规训功能);
第四,能传递给孩子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道功能);
第五,父亲一定要比其他男人强大有力,至少也要比妈妈强,就是说,父亲要是个银Man的男人(胜利功能)。
这5大功能在人类历史上,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加和削减。
美国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一本手册《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明确定义了有效的父亲功能的7个方面——
和孩子的母亲培育积极的关系。花时问陪孩子,养育孩子;恰当地规训孩子,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保护和供养;成为一个孩子的模范。
传道功能被弱化了,而“胜利功能”基本上被删除了。
但是,被意识形态弱化的传道和胜利功能,可能恰恰是在无意识领域起到推动作用的。
先看传道功能。
在传统意义上,父亲不应仅仅给孩子一堆钱。相反,仅仅给钱的父亲是无法给够孩子需要的东西的。比尔·盖茨如果给他的孩子们一人100亿美元,他做父亲的功能最多是50分。
在一个多元价值的社会,父亲很难传递一套价值观给孩子。况且,很多父亲他们自己的父亲在“传道”这一功能上也是缺席的。
传道功能和供养、护佑、规训是一致的。而胜利功能之所以被彻底删除,是因为它的存在构成了父亲这个程序的内在冲突,形成“父亲悖论”。如果一个现代父亲仍像古代武士一样追求胜利的话,那么他就很少有时间有精力来完成其他功能。但是孩子和孩子的母亲,以及这个男人周围的男人,却总是期望他成为一个胜利者的。
就像《教父》中的老教父,虽然他是一个黑社会老大,可是他胜利了,当他面临失去“胜利者”这个位置的时候,他的儿子迈克尔马上就从一个爱国军人变成一个青年杀手,维护父亲的产业、父亲的位置。
孩子,尤其是儿子,总是期望“我的爸爸比你爸爸厉害”,这是男人儿童般自豪感的一个根基。尤其是,孩子们期望自己的父亲能够胜过母亲。
比如说英国电影《人生驾驶课》中的少年,听到父母离婚,让他最愤怒的事情是,“爸爸,你作为一个男人,怎么能够让她甩了你,而不是你甩了她?”“胜利功能”对儿子们是如此重要。
男人们想出来的解决这个“父亲悖论”的方式就是——给钱!正好,现代社会恰恰是可以提供这种需求的满足的。我在上海内环高架桥上看到,一武术学校的招生广告语就是:“你安心赚钱,孩子,我们来管!”从某种角度来说,“缺席的父亲”也许恰恰是父亲功能进化中,人类的无意识合谋。
从美国近百年的历史来看,“缺席的父亲”集中于富有阶层和贫民阶层。富有阶层之所以父亲缺席,就是因为父亲去打拼,努力成为一个“胜利者”了。这表面上看起来很不符合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规律。但是却符合终身发展的规律。一朋友告诉我:“父亲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他忙碌的背影。”这个朋友50多岁了,他也成为和他父亲一样的人——一个缺席的父亲,但却是胜利的男人。
让一个6岁的孩子来选择,他会选择父亲不要缺席做个“好爸爸”,可是到他16岁,他发现父亲是个穷鬼,是个软蛋,事情就不一样了。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这4个方面虽然重要,但是你或多或少可以用钱买到,但是“胜利者”只能亲力亲为,在成为胜利者的过程中,才可能赚很多钱。
这就是进化历程中男人的选择,他们优先选择成为“胜利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6:25
马桶效应时间:2014-01-15 作者:未详 点击:100次 “马桶效应”源于科索沃战争。当时,南联盟由强硬到屈服的转变,一度让外界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贝尔格莱德的一位经济学教授认为:南斯拉夫对北约之所以做出让步,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马桶抽不上水!习惯了现代文明的贝尔格莱德市民有捍卫国家的勇气,却无法容忍因马桶抽不上水所带来的不便。
连续多日在户外或以“非常手段”解决“日常问题”,让一些精英市民“尊严尽失”,从而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妥协。于是,有学者将这一现象谓之“马桶效应”。“马桶效应”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却真实地走进了历史。其潜藏的逻辑是:肉体可以被消灭,“尊严”却不可以不守卫。可这究竟是弱者屈服后的辩解还是战争对“尊严”的不同诠释?如果是前者,二战期间,勇敢的塞尔维亚人曾击败过凶残的德国纳粹,一个不起眼的“马桶”何以成为溃退的理由?可如果是后者,历史使不甘屈服的“尊严”让位于不甘粗俗的“尊严”,这又意味着什么?
仔细探究会发现,个人的“尊严”可以超越民族的尊严,少数人的“荣辱”可以超越国家的荣辱,这一本末倒置的颠覆性逻辑曾不止一次上演过。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时,美伊双方指挥官在一个帐篷里举行签署停火协议。当时的电视画面是:美军指挥官满身征尘且眼睛浮肿,神情疲惫;伊军指挥官则军装笔挺,容光焕发。胜利者像受降者,受降者倒像胜利者。看后证人实在不解。
“马桶效应”看似简单的战争心理问题,实质是不那么正确的价值观所导致的多米诺骨牌的坍塌。
现代文明在极大丰富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弱化了许多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性格,一些人逐渐在物欲横流中丧失了正确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民族精神和国家认同意识也在财富的拥有过程中慢慢淡去。因此,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守望好自己的家园,巩固住自己的主权,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品质是万不可少的。否则,当战争来临时,“马桶效应”的发作,难保不会让一些人举起屈从的双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6:35
争吵的哲学时间:2014-01-15 作者:未详 点击:195次 争吵,是人群本能。上升到辩术,源自古希腊。古希腊雅典气氛自由,那些爱真理,越辩越明白的人。被划归为“诡辩派”。这个称呼并不客观,因为他们并非无理搅三分,而是早期的自然哲学家——关心自然,讨论自然是怎么产生的,又会如何发展。这么争来吵去,吵出个苏格拉底。
辩论产生了哲学。哲学求知求智,又发展出诗歌,乃至戏剧。辩论,是古希腊一切的来源。等到讲演变成一门艺术,政治宣言借此登场。
公元前500年左右,发生了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也就是雅典同斯巴达之间的城邦战争。雅典面对运回的大量士兵遗体,需要有个人致辞安魂。大家推举口才好的伯里克利。伯里克利的悼词,归纳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法律,还有国家荣誉,不点名批评斯巴达专制。他的这次演讲名载史册。
CNN访问乔治大学历史学教授史蒂夫。为什么美国1960年就有了总统选举电视辩论直播,英国到今年才搞起来?史蒂夫说,英国总是拒绝模仿美国。但避不开民主的本质,就是人人能公开大声辩论,“去,去市场,去街头,大声说你的想法!这就是民主最直接的表达!”
顾准在总结古希腊文明时说,“希腊是史诗、抒情诗、自然哲学、自然科学的故乡……它的民主生活使得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称为说话的艺术,即雄辩术的广阔用武之地。雄辩术可以使一个普通公民成为民众的领袖……”
不过,有人担心,口才好就能当总统吗?万一是个“卖拐”?可能是个“忽悠”?如果一个人长相欠佳、表达能力差,是不是一定没有机会治理国家?
口才差的领袖,《圣经》上有。摩西是个结巴,每次都要把想法告诉能言的亚伦,经由亚伦向民众喊话。但这并不妨碍历史记得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是先知摩西。
尼克松的文采,在历任美国总统中堪称佼佼。但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中,镜头谋杀了他的仕途。年轻英俊的肯尼迪在镜头前的表现,远胜于疲惫不自信的尼克松。不过,尼克松在艾森豪威尔之后的总统选举中,终于胜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想和能力,最终还是有用武之地。
展开电视辩论,从来不意味着口才是衡量领导人才能的唯一标准。否则,那是对辩论的误解。辩论胜负往往不在于声音是否动听、口齿是否清楚,而是讲话内容是否服人、动人。如果认为民众只会片面地挑选外表,那是对民众的误解。
丘吉尔长得不算养眼,一个烟酒嗓也不够悦耳,但这并不妨碍他一开口,就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领袖。一个人能够把政策解释清楚,令老百姓接受,在需要的时候,还能感染他们的心灵、振奋他们的精神,这不正是领袖魅力吗?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我们接受的教育中,说话艺术不算重要。但现实是,很多事情没有说明、没有解释,于是连“行”也变得语焉不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6:45
信用卡是我们的敌人时间:2014-01-15 作者:未详 点击:111次 “信用卡是我们的敌人。”赫尔曼·帕尔默说,因为信用卡的实质是让你感觉不到花钱的痛苦。
赫尔曼是纽约布朗克斯的一名理财顾问。过去的九年中,他一直帮助人们处理债务问题。
按照赫尔曼的说法,信用卡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让人们很难抵抗诱惑,于是花掉了他们本来没有的钱。
当我们用现金买东西时,购买行为就涉及到实际的损失——我们的钱包变轻了。然而,信用卡却把交易行为抽象化了,这样我们实际上就感觉不到花钱的消极面了。脑成像实验表明,刷卡真的会降低脑岛的活动水平,脑岛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脑区。信用卡的实质就是麻醉你,让你感觉不到付账的痛苦。
信用卡的问题在于它们利用了大脑固有的危险缺陷,这个缺陷的根源在于情绪脑,因为情绪脑过于看重即时收益而忽略以后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情绪脑理解不了像利率、偿还债务或融资费用之类的东西。结果,脑岛之类的脑区就不会对用信用卡付款的交易做出反应。因为我们的冲动没有受到任何约束,于是我们刷爆了信用卡,买下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无法控制自己而选择了支付不起的奖赏,是因为理性脑在神经系统的拔河比赛中输了。正如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戴维·策布森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情绪脑要刷爆信用卡、点甜品、吸烟,当它看到它想要的东西时,它就迫不及待地要得到这个东西。”信用卡公司学会7利用情绪脑的急躁特点,广告上充满诱惑的利率。不幸的是,我们的情绪脑经常被这些诱人的,但从理财角度来看很愚蠢的广告欺骗。
因为情绪脑总是低估未来的价值——人生短暂要及时享乐,所以最终结果是我们今天大手大脚花钱,把存钱的事推到明天(再明天,再明天)。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乔治·洛温斯坦认为,重要的是要知道情绪情感是怎样误导人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弥补这些缺陷的方法。一些经济学家已经致力于这项工作,他们的计划叫做“为明天存钱”,让人们做决定时考虑的是遥远的将来而不是现在,所以它绕过了冲动的情绪脑。这项计划的试验研究结果很成功:5年后,美国的平均储蓄率已经从3。5%上升到13。6%。
“学会用现金支付!”赫尔曼从经验中知道,除非人们摆脱信用卡,否则是不会合理理财的。他援引了一首滚石乐队的著名歌曲,歌词是这样的:“你并非总能得到你想要的,但是,有时,得不到你想要的正是你需要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7:42
帮每一个小女孩圆公主梦时间:2014-01-15 作者:未详 点击:131次 老妈和男友组成创业团队
5岁时,万莉看完第一部迪士尼电影后,嚷着让母亲给她做件公主裙……巧手的妈妈会做衣服,但没能做出女儿要的公主裙。万莉的公主梦并没随时间而消逝,2005年夏天,她职高毕业,进入重庆某儿童摄影机构。万莉一边在美院读夜校,深造平面设计,一边工作。
2008年4月,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女儿找到万莉,请她设计一套公主裙,用于文艺演出。万莉做好图样供客户选择,10天后,一套漂亮的公主裙出炉,客人十分满意。但万莉并不满意,因为她设计的每一款公主裙,都被用于摄影、表演等某种特定环境,而无法穿进生活中去。
那天,万莉在北城天街喝咖啡,突然萌生一个想法:做一些公主裙,卖给那些年轻妈妈。
万莉个性干脆,想到做到。她利用上班闲暖,很快设计好公主裙,选用最纯净的白色,配饰采用进口软纱,里面则选用手感极佳的上等棉布。晚上,万莉将图样拿给妈妈,请妈妈做出来。
几天后,妈妈将“能穿进生活”的公主裙做好了,万莉拍了几张照片,放在她还十分陌生的网店上碰碰运气。谁知足足一周无人问津。在广东做生意的男友在QQ上开玩笑:“你这玩意儿若能卖掉,我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从没做过菜的男友发此狠话,万莉并没被“吓倒”,“如果我卖出去了,你就辞职,帮我卖公主裙,如何?”男友爽快地答应。
又是一个周末,聊天工具突然叫了起来,万莉赶紧去张罗客户,经过一番交流,这件公主裙以126元的价格成交。在万莉看来。这126元,比她后来赚的几千几万都珍贵。万莉曾看到央视一个报道,一个设计师在10平方米的居室里创业,条件十分简朴,只有一台脚踏式缝纫机,10年后,她的作品登上了巴黎时装周的T台。万莉想,自己的条件比她当年好多了,何不从小小的公主裙着手,有一天,小公主们也可以穿着我的作品穿梭于时尚秀台……
接下来的日子,万莉买了一台电动缝纫机,采购回布料、纽扣和配饰,设计好一个花仙子系列的公主裙,请妈妈缝纫,她负责在网上售卖。“打赌”输了的男友也兑现承诺,大包小包地从广州飞了回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7:56
公主裙捧出小明星
公主裙网店渐渐有了人气,万莉做好了辞职前的准备工作。
2008年9月,万莉提出辞职,全公司愕然。“抗议”最厉害的莫过于妈妈,“你要辞职,我再也不做裙子了。”万莉很快稀释掉这些疑虑和阻力。妈妈被她说服了,并心甘情愿陪女儿过一段“前途未卜”的日子——妈妈不但继续帮女儿做工,还找来几个巧手的阿姨。
随后,万莉给公主裙起了好听的名字——琪贝儿,并花钱注册独立网店系统,很快,她设计的蕾丝蝴蝶结系列公主裙出炉,华丽缤纷,款式新颖。
这次,万莉没急着将实物照贴上去,她抱着自己的仿真娃娃,在小区花园给她穿衣打扮,梳理头发,用借来的单反相机翻来覆去地拍。后来她到北城天街,采用时尚的街拍。这时,有位可爱的小姑娘拉着妈妈的手过来,“姐姐,你拍假娃娃不好玩,能不能让我穿上裙子,你拍我?”小女孩长得可爱乖巧,她自报家门,“我叫朵朵。花朵的朵。”
朵朵穿上十多款新潮的公主裙后,宛如小天使莅临凡间,引来一片惊叹。
模特试穿版的公主裙上架后,引来本地媒体的关注,漂亮的朵朵和她穿过的公主裙,登陆各家媒体。朵朵成为众人皆知的小明星,万莉的公主裙也被捧红。
接着,万莉根据流行趋势或电影主题,应势推出“小魔女”等公主裙系列。此时,万莉妈妈和几个阿姨的“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她只得四处寻求代工工厂,在此过程中,她真正地体会到创业的不易。有实力有资质的厂根本瞧不上她那点产量,她不得不选择小厂。
第一批代加工的产品令万莉头疼,她和妈妈花了几天几夜才将线头等瑕疵处理完。第二批另换工厂,这家工厂拒绝签署合同,却口头信誓旦旦,万莉信以为真,将上万元钱全砸了进去。一周后,她去提货时,傻眼了,线头等小瑕疵不说,厂家为减少成本,公主裙的部分图样被肆意窜改,上万元的货就这样全军覆没。
万莉灰心丧气,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只适合小打小闹地做点手工?现在,她连缓冲的时间都没有,那边客户等着要货,这边却断了粮……经过短暂的摇摆,万莉决定自己开厂。
她和男友拿出所有积蓄,租了一间300平方米的厂房,购齐设备,男友从勤杂工晋升为厂长,管理十多名工人,万莉负责设计和销售。
工厂正常运转起来,公主裙的供货终于跟上,万莉像经历一场劫难,重获新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8:11
不摆架子的美女老板
2009年11月底,300平方米的厂房已不能满足生产,万莉换了一座1000平方米的新厂房。此时,万莉的网店系统已十分规范,产品线也愈加丰富,以公主裙为核心产品,向公主的上衣、公主的裤子、公主的配饰等全方位产品过渡。
因为没有经验,万莉去商标局注册时,发现已经卖得响亮的“琪贝儿”被别人捷足先登,她只得根据公主骑木马的童话故事重新取名:芭本迪·布。随着公司的不断扩大,万莉开始迫切地去学习管理,混乱而有点恐慌地处理着大大小小的事情……
这时有位叫杨柳的才女毛遂自荐,愿意加盟。她曾是某媒体的执行摄影,长期接触华衣丽裳,遇见万莉设计的公主裙,一下子被它们的浪漫童话气息打动。杨柳加盟后,负责网店的管理,万莉则将精力投入设计和实体店开拓上。万莉对每名员工形同姐妹,不准她们喊“总”或“经理”,空闲时一起分享美食和漂亮衣服。
2010年3月,芭本迪·布春装第一季“最爱泡泡糖”系列发布,同时,热爱春天的万莉迎来了她的首家实体店。而今,她正准备将连锁经营和特许代理导入企业,迈出向全国扩张的步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8:28
“种”诗的农民时间:2014-01-15 作者:未详 点击:132次 他是农民,意外事故造成身体残疾,致使他不能种地。于是,他改“种”诗,已收获近千首。他笳痴写诗,不仅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为年迈的父母。这位身残志坚的农民,名叫沈建。
寻路,寻路,忽如百花盛开处
沈建今年40岁,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石塔村,小学、初中、高中成绩一直优异。与许多农村娃一样,他梦想着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然而事与愿违,1989年,沈建以两分之差,高考落榜。
高考失利并未将沈建击垮,他深信自己有知识、有理想、有闯劲,一样能走出一片新天地。沈建从小工做起,靠着勤奋聪明,自学考取了工程预决算证书,在当地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后来企业破产,沈建来到市里,学修车、修电视、修空调,后来又干起装修活。一次,在一家星级酒店,一位外国人看到沈建干活麻利,还很有礼貌,连连竖起拇指夸赞他。
“寻路,寻路,忽如百花盛开处……”从农村到城市,沈建一直苦苦追寻幸福成功的人生之路,似乎在此刻就有了答案。他得意地吟诵起学生时代的诗作《寻路》,“那时真是豪气冲天!”
但命运似乎与沈建开了个玩笑。早在一次打球的时候,左脑门被飞来的球正好不偏不倚打中,那时的沈建并没在意,虽然偶尔有些头疼。1994年,沈建出了车祸,也是左脑门受伤,这次受伤却影响了他一生——他出现严重的头疼,脑子像要开裂爆炸,四处求医,却没检查出结果。
“身子骨就像散了架一样。”后来,沈建开始睡不着觉,整宿不能入眠,经医生确诊为顽固性失眠,后被当地残联确认为二级残疾。时间一久,他精神低迷,身子都软了,更别说外出打工干活。就这样,年纪轻轻的沈建一直靠父母养着。“人到40还不能养家。”沈建的父母都年近七十,父亲还多病。自己每天净吃三顿饭,却帮不上二老的忙,沈建每每想到这些,就深感愧疚。
“花非为我开,草非为我绿,一个梦就这样完结……”沈建茫然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6 16:18:42
“种”诗的农民时间:2014-01-15 作者:未详 点击:132次 他是农民,意外事故造成身体残疾,致使他不能种地。于是,他改“种”诗,已收获近千首。他笳痴写诗,不仅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为年迈的父母。这位身残志坚的农民,名叫沈建。
寻路,寻路,忽如百花盛开处
沈建今年40岁,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石塔村,小学、初中、高中成绩一直优异。与许多农村娃一样,他梦想着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然而事与愿违,1989年,沈建以两分之差,高考落榜。
高考失利并未将沈建击垮,他深信自己有知识、有理想、有闯劲,一样能走出一片新天地。沈建从小工做起,靠着勤奋聪明,自学考取了工程预决算证书,在当地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后来企业破产,沈建来到市里,学修车、修电视、修空调,后来又干起装修活。一次,在一家星级酒店,一位外国人看到沈建干活麻利,还很有礼貌,连连竖起拇指夸赞他。
“寻路,寻路,忽如百花盛开处……”从农村到城市,沈建一直苦苦追寻幸福成功的人生之路,似乎在此刻就有了答案。他得意地吟诵起学生时代的诗作《寻路》,“那时真是豪气冲天!”
但命运似乎与沈建开了个玩笑。早在一次打球的时候,左脑门被飞来的球正好不偏不倚打中,那时的沈建并没在意,虽然偶尔有些头疼。1994年,沈建出了车祸,也是左脑门受伤,这次受伤却影响了他一生——他出现严重的头疼,脑子像要开裂爆炸,四处求医,却没检查出结果。
“身子骨就像散了架一样。”后来,沈建开始睡不着觉,整宿不能入眠,经医生确诊为顽固性失眠,后被当地残联确认为二级残疾。时间一久,他精神低迷,身子都软了,更别说外出打工干活。就这样,年纪轻轻的沈建一直靠父母养着。“人到40还不能养家。”沈建的父母都年近七十,父亲还多病。自己每天净吃三顿饭,却帮不上二老的忙,沈建每每想到这些,就深感愧疚。
“花非为我开,草非为我绿,一个梦就这样完结……”沈建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