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父亲和他的锦旗
羊君离线
党员领导干部除了素质高、为民服务意识强外,工作上还应该雷厉风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891
精华: 58
发帖: 170414
财富: 985580 鼎币
威望: 67 点
贡献值: 264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193 点
在线时间: 6240(时)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4-12
楼主 发表于: 2018-06-15  
0
来源于 转贴 分类

父亲和他的锦旗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羊君 执行加亮操作(2018-06-16)
K|Sq_/#+U  
    文\江汉油田 戴向华 jjV'`Vy)  
(&e!u{I  
    我的父亲是位“老石油”,他一生不重名利、不贪富贵,唯有一些珍藏多年的老物件,他爱惜非常,特别是那面绣着“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锦旗,是跟随老人一生的挚爱珍品。在那早已磨得发亮的白色布面上,承载着半个多世纪年前一位农家青年最淳朴的感恩之情,“这面锦旗是我当兵时亲手绣的,是为了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他们,我不可能有今天幸福安稳的生活。” M(I%y0  
}#ZRi}f2VJ  
    1964年,十六岁的父亲参军来到了6612部队,放牛娃穿上了渴慕已久的军装。那是全国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第三个年头,吃饱穿暖仍是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的追求。走进部队,父亲不仅吃上了饱饭,还有了读书的机会,六年时光里,他抓紧一切学习的机会,从一个懵懂的农家小子成长为业务纯熟的炮兵团排长,那面锦旗,正是他在荣获第一个三等功之后给自己的“奖励”。 (kLaXayn  
OZxJDg  
    双手摩挲在那早已浆洗得发硬的布面上,穿过五十载悠悠岁月,我仿佛看见一个年轻小战士,在灯光下稚拙地操弄着针线,他的神情专注而又纯粹,细密的针脚里融进了他无限的深情,“时刻不忘党的恩,永远跟着党旗走”从此便是他一生的承诺。 ,-e}X w9  
_&/`-"3y  
    1970年,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父亲与25000多名转业军人一起奔赴江汉参与油田的开发建设,在极其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遍野荒芜的古云梦泽中立起井架、支起草棚,为油田大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后回顾起往事,他心中仍是满满的自豪:“那个年代,江汉到处都是芦苇荡,连片的湖水和沼泽,为了开发油田,我们住的是冬冷夏热的芦席棚,屋外下大雨,屋里落小雨,上工的时候遇上雨雪天气,车辆无法出入,大伙就肩扛手抱毫无怨言,那个时候,为了大江汉的油井能高产,咱们个个都是铁人!” uslu-|b!%  
WVa%<  
    来到江汉后,父亲被分配到了3234钻井队,毫无专业经验的他,凭着在部队历练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钢铁意志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业务、练操作,参加工作仅一年时间,就先后担任了钻井队的司钻和指导员。 x 7by|G(  
s-"KABEE  
    小的时候,父亲很少在家里谈到他的工作,他只是用行动告诉我,对待工作就应该毫无私心、兢兢业业。那个时候我们住在简陋的家属区,常常在睡得迷迷糊糊的深夜里,听到急促的敲门声,“老戴,下钻遇阻了,快去看看!”“戴工,泥浆性能不好啊,地层膨胀了!”……父亲总是利落地应上一声,便马上披衣出门,他们一边讨论井上的情况,一边匆匆离去,在渐行渐远的杂沓脚步声里,我又沉沉睡去。这就是父亲,作为第一代石油人,责任与荣光俱在,为了让胸前的党徽更加闪亮,他们珍视集体荣誉胜过个人的生命! eG,x\  
@A1f#Ed<  
    1986年5月,原石油工业部党组决定,胜利油田八面河油田交江汉石油管理局承包,同年七月,父亲作为第一批供应人员来到山东东营广饶县广北农场参与会战。在空无一物的棉花地上,他们自己动手一钉一锤地搭建起活动板房,一锹一筐地平整出宽阔的料场,在朔风凛冽的渤海畔用简陋的板材垒筑起货台,他们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在距离家乡的千里之外,建立起八面河物资供应的雏形。 B"&-) (  
`yv?PlKL  
    时光荏苒,当年在芦苇棚里降生的孩子也长大成人,加入了油田建设者的行列。2002年,是我从事井下作业岗的第六个年头,那年8月,我在洪湖上施工井,设计要求起完原井管后换管下洗井管柱洗井,但道路泥泞,进井场的小路上车辙印足足有半米多深,油管车根本没法进到井场,孰知甲方又不肯铺桥板修路。 3}H{4]*%_  
i=Qy?aU?  
    沟通无果,只能“曲线救国”--把油管从井口接到外面路上完成洗井,为了抢工期,大伙硬是靠着人力用憨办法把活干完了。等从洪湖完井回家,我露出胳膊、肩膀、脊背上的淤青向父亲炫耀自己的“壮举”时,父亲却只是淡淡地问道:“向华,一根油管有多重,你们连接了多远的距离?”“一根油管大概170-180斤,来回连接了两百多米。”没有过多评论,父亲只是和蔼地我说起了往事,是的,他一直爱这样“以事说理”。那是1971年,在钟市井场,搬完家之后也是道路泥泞,给钻井队送51/2”钻杆的长管车无法正常运到井场,“你知道51/2”钻杆一根大概有多重?”父亲转头问我,“360公斤左右。”父亲颔首微笑,继续娓娓道来。那时候的他们,字典里没有畏难两个字,身为队里的指导员,父亲迅速将队里几十名职工集中起来做“战前”动员,“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zzf@U&x<  
j?N<40z  
    就这样,从董电闸到钟市井场足足一里多路的距离,近一百根钻杆,他们完全靠着两个肩膀的轮换,把钻杆从外面扛进井场,再整整齐齐地排放到管排架上。未待父亲说完,我早已是目瞪口呆,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让这一代的石油人如此执着,是的,近乎于“痴”的执着,满怀着对党的感激!也许那就是父亲一次次告诫我的“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要懂得感恩,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吧! U4!KO;Jc  
S.!,qv z  
    老物件里传承着石油人的好家风,他让我更加理解父辈的人生选择,这是他的珍宝,更是值得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就是我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余梦伦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