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穿越法的“语言之门”
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级别: 管理员

UID: 22506
精华: 406
发帖: 440827
财富: 614382776 鼎币
威望: 2272067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171 点
在线时间: 32635(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4-04-27
楼主 发表于: 2019-02-06  

穿越法的“语言之门”

管理提醒: 本帖被 为生歌唱 执行加亮操作(2019-02-10)
《在法的门前》是作家卡夫卡小说《审判》中的一个简短片段,其故事主题可用“找法”二字来概括。“法”究竟是什么?这是文中主人公一直困惑的问题,也是激发读者见仁见智的地方。就此来说,卡夫卡的确是一位天才法哲学家,他以其新颖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为自己建立起了一个独特的“处所”与“立场”,也向我们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关于“法”的启蒙思考。  {0} Q5  
G9c2kX.Bf  
  需要注意的是,在法的门前,文中主人公自始至终都仅是提到,他要“进去看一看”,但并没说明看的目的或诉求,文中也只是说,“他以为,法律应该人人有份儿,随时都可以进入它的大门”。主人公抱持的这种抽象的法的观念,其实也正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对法律有一种天然的归属感,须臾也离不开法律。所以,当他请求守门人让他进入时,守门人虽然没有准许,却说,将来“有可能”让他进入。他只好等在“法”的门前,一年又一年,在此期间,他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是不惜重金贿赂守门人,但终究未能如愿。然而,问题关键在于:真是守门人挡住他进入“法”的大门吗? % ELf 7~  
^;mGOjS  
  从最直观的视角来看,确是守门人挡住了他。在他们的对话之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关于深层次的法律认知“权利话语”与“权力话语”的差异。作为“权利话语”代表的主人公,他认为法律就是人人之法律,法院当然是人人都可以随时进出的地方;而作为“权力话语”代表的守门人,则认为法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因此,在“法”的门前,守门人严格执行着法律帝国的内部规则,虽然被咒骂、诱惑,但依然不为所动。两人之间的冲突,只能说是话语体系不对称导致了文中主人公的悲剧。 rx(z::  
q9m-d-!)  
  从抽象的视角来看,文中主人公自始至终都没有通过明确话语表达自己的权利诉求,这也是他未能进入“法”的大门的真正原因。法律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实践艺术,但法律的抽象性恰恰以实践的具体性为前提,法律语言通过规范和程序无声地表达着的“意义”与“目的”,它需要通过个体生活的“目的追求”将抽象化的权利“具象化”为现实的诉求,否则法律就只能成为“明西豪森困境”中的那缕“头发”。 ]K>x:vMKH  
4 eP-yi  
  文中主人公来到“法”的门前,却又不明就里地止步于“法”的门前。弥留之际,他发出了“人人都在追求法,但在这许多年里,为何却没有一人要求进入法的大门”的疑问。应当说,这种认识恰是他的悲剧根源——他的外在视角使他仅根据自己的抽象性入“法”意愿来判断他人的“状态”,而根本无法发现他人已在“法”中生活的“目的”与“意义”。而守门人的那句,“这里再也没有人能够进去了,因为这道大门仅仅是为你而开的。但我现在就去把它关上。”更意味着,当个人的生活之“目的”与“意义”完全处于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时,法律对他来说也就没有意义。因此,挡住其进入“法”的大门的,不是守门人,而是他自己。 u*!/J R  
p( [FZ  
  卡夫卡《在法的门前》一文就是从语言学视角向我们展示,法律语言既不同于诗性语言,也不同于世俗语言,它是规范性和技术性得兼的实践性语言。然而,法律语言的规范性和技术性特征,又使得人们总是陌生于法律世界,难以真正融入。因此,一方面,作为主体的我们,应当深谙法言法语的“内部规程”,才能在法律大厦畅行无阻;另一方面,作为客体的法律,也更需要在反思自身语言封闭性的基础上,实现由封闭性的专业话语向开放性的公共话语转换,人们才能够真正自由地徜徉于法律之“门”。 LsV?b*^(p  
A|0\ct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检察院)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生歌唱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5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