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OQ$D < (Fzy8
s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校长周玉接受南都记者专访。
63u%=-T%a
今年1月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刘永坦院士被授予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我国科技人的最高荣誉。
:\"0jQ.y| 刘永坦身后的哈工大,工程师、科学家众星璀璨。实际上,哈工大一直以“工程师的摇篮”享誉全国,在国防、航天、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领域成就卓著。作为这样一所重量级大学的校长,周玉在留住人才、“双一流”建设等问题上有诸多思考。
-GPBX?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校长周玉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哈工大坚持建设并完善对“各路神仙”的分类多元评价体系,努力让每一位活跃在一流学科前沿的“奇人”“怪人”“牛人”“傻人”“疯人”,都能心无旁骛地去把自己的专业搞好。
lF}@@e)N 周玉还表示,哈工大一直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坚守国家战略中的“人才高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哈工大(深圳)将充分把握契机、发挥优势,为国家战略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L!^2v 谈“双一流”建设 大学不在“大”,学科不在“全”,办大学是办特色
`~u=[}w 南都:有观点认为,“双一流”计划可能造成高校之间的不公平,对此你怎么看?
cHF W"g78 周玉:“双一流”是一项非均衡的
发展战略任务、一套开放动态的持续激励计划,更注重大学的内涵式发展。
)>FAtE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都在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建设若干所一流大学。如
日本的“全球COE计划”、韩国的“WCU(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德国的“精英大学计划”、俄罗斯的“5-100计划”等。
"PI;/(kR 因此,我国更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制度优势,培育出一批能够与世界一流大学同台角力的“尖刀班”“国家队”,增强我国高等
教育核心竞争力。
o( zez 当然,“双一流”建设并不是“终身制”,已入选的高校并不是贴上了“标签”就可以高枕无忧。如果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会被退出支持序列,这有助于倒逼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冲击“双一流”。
*FC8=U2\X 南都:对照国际一流院校,你认为我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注意什么?
d|NW&PG 周玉:大学不在“大”而在“学”,学科不在“全”,而在“精、优、特”,办大学是办特色、创优势、求卓越、出精品。
uKk#V6t# “双一流”建设更加鼓励高校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
N
{
oVz], 全球范围内一流大学多是通过特色发展来成就卓越。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高校,还是后起之秀的理工科大学,其独特的办学历程都生动诠释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发展理念。
F:ycV~bE 多年来,哈工大始终坚持“精优特“办学理念,形成了面向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办学特色优势,正在建成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a4^hC[a 南都:在“双一流”建设上,哈工大至今取得了哪些成绩?
[6mK<A,/ 周玉: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rueaP 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工程学学科在向世界一流高校学习中稳步前进,连续5年位列《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ews)世界大学工程学学科排行榜前十——从2015年全球第十,2016、2017年全球第七,升至2018、2019年全球第六。
"{D/a7]lC 同时,哈工大多年前进入且一直保持ESI全球前万分之一,引领带动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推动学校在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上排名大幅提升。
JL87a^ro 南都:你曾经说要把哈工大建设成“中国的麻省理工”,这非常需要国际视野、国际格局,请问哈工大在国际化方面是怎么做的?
J2VPOn 周玉: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也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7~Q 我们坚持“国际刊物有文章、国际组织有位置、国际会议有声音、国际合作有伙伴”的基本要求,也坚持“能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能牵头科学研究国际联合攻关、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更高标准,努力把哈工大建设成一所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格局的一流大学。
h76j|1gI 为此,我们坚持“深交”和“广交”相结合的国际化建设理念。“深交”,就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交”,就是要瞄准一流,见贤思齐,积极主动联系,努力寻求合作,虚心学习借鉴,努力提升自我,实现与更多世界一流顶尖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有深度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9t\14tVwx 同时,我们也主动与世界一流学科同台较量。不仅要跟国内兄弟高校横向比较,更要主动把自身摆到高手如云、高峰林立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国际比较强化一流大学建设的内生动力。
o-RZwufZ` 谈高校“抢人”现象 坚持对“各路神仙”的分类多元评价体系
[y`Gp# 南都:去年全国高校上演了“抢人”现象,许多高校都有“人才焦虑”,请问哈工大是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的?
EZB0qZIp 周玉:高校“抢人”现象,反映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作用。哈工大克服“人才焦虑”,用了很多实招、硬招,我们始终坚持建设并完善对“各路神仙”的分类多元评价体系。
~&)\8@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非完璧、岂能无瑕?只有做到容人所短,才能真正实现用人所长。
Opu*i 我们不只看重论文的质与量,更重视工程能力、工程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把论文发到一流期刊上固然重要,但能把卫星送上天,实现小卫星发射屡战屡捷,同样要给予支持认可。
W$hCI)m( 比如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能研制“新体制雷达”装备到部队,让国家看到了远海,我们对此高度认可。
*P*~CHx> 哈工大努力让每一位活跃在一流学科前沿的“奇人”“怪人”“牛人”“傻人”“疯人”都能心无旁骛地去把自己的专业搞好,切实能凝聚一支扎根边疆、为国奋斗的科学家队伍。
:[n~(~7? 南都:哈工大有许多重要的国家项目和平台,这是否对吸引并留住人才也很重要?
,nteIR'?? 周玉: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国家使命、学术前沿,发挥“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优势特色,瞄准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等世界科技前沿,为人才发挥价值提供用武之地。
u?72]?SM 目前,我校已经建设水资源等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10余个高端平台、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20余个“新字号”
企业,以及6个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20余个国际合作平台和前沿交叉平台。
K _VIk'RB 这些重点项目和平台不仅留住了人才,也吸引了大量的顶尖人才。如“空间
环境地面模拟设施”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现已吸引全球70余位顶尖科学家加盟。
<p b 谈粤港澳大湾区契机 哈工大(深圳)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高地”
_D4qnb@ 南都:哈工大一直紧跟国家战略步伐,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你对哈工大(深圳)有什么期待?
pE<a:2J 周玉: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层面的区域增长极,更是全球视野里创新领头羊,有其特有的地缘禀赋和国际化资源。
.2@T|WD!Ah 哈工大(深圳)作为哈工大的一个校区,前身是设立于2002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随着2016年招收首批本科生入校、2018年新校区投入使用,哈工大(深圳)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49*f=gpGj2 哈工大(深圳)秉承哈工大传统和底蕴,又扎根于深圳,与深圳、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因此,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将带来更多机遇。
JE9v+a{7 我们也
希望哈工大(深圳)既要为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的百年强校做出引领示范,也要为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高地”。
ZNw|5u^N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这给哈工大带来哪些契机?
)m7%cyfC 周玉:首先,是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机遇。当前,哈工大(深圳)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66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起了合作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哈工大(深圳)将进一步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在短期交流、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与相关地区高校的沟通,努力吸收港澳地区高校办学的先进经验,借力促发展。
x!GDS> 其次,哈工大(深圳)教育资源整合将有新机遇。当前深圳大学城的几所高校已经实现了在基础设施、课程资源等内容上的共享。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区域内的高等教育资源有望得到进一步整合,在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共建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工作上大有可为。
g3kbsi7_: 当然,未来将有更多重大项目落地,将对我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将起到助推作用。
Gpxp8[ { 南都:哈工大如何投身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当中?
U!|)M 周玉:首先是要加快“双一流”建设,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支柱产业,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lot`6] 其次,要用好政策,精准对接国家重大项目,努力谋划一批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大项目。目前,哈工大(深圳)正谋划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与防控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与城市研究数据库等科研机构与项目,将科研与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能力。
@
,X/Wf 三要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地区高校的联系。当前,哈工大(深圳)的各个学院与港澳高校在人才交流、课程设置、论文发表等方面均有合作。下一步,哈工大(深圳)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切实将合作成果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VX]trh, 最后,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当前哈工大(深圳)全职教师中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未来将进一步打好“国际化”这张牌,积极吸引多路人才“走进来”。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创造国际交流计划,将哈工大(深圳)教师“送出去”,内联外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与国际化优势。
O6y:e#0z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j67a?0<C2U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9y6u&!PZ\ 采写/摄影: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见习记者 胡明山
L D[\eJ_ [ 此帖被屈联西在2020-02-25 21:2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