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35年,守望那片稻田     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专家郑桂萍
羊君离线
党员领导干部除了素质高、为民服务意识强外,工作上还应该雷厉风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891
精华: 58
发帖: 170414
财富: 985580 鼎币
威望: 67 点
贡献值: 264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193 点
在线时间: 6240(时)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4-12
楼主 发表于: 2019-08-21  

35年,守望那片稻田     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专家郑桂萍

来源:人民日报 n3{m "h3  
U5mec167  
  她与丈夫潜心钻研35年,带领团队研发的水稻保护性栽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多项殊荣;在丈夫因公殉职后,她投入到丈夫未竟的事业中;她在黑龙江垦区引进和示范推广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5亿元。 ?V_Qa0k  
"m]"%MU7 8  
  她,就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农垦总局水稻耕作学科带头人郑桂萍。 zO>N3pMv  
eafy5vN[zX  
  ■ 田间地头找课题 &/ lJ7=Nq  
G)l[\6Dn  
  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变成北大仓,这背后有无数默默奉献者。郑桂萍和她的丈夫李金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qx5X2@-;:  
pj,.RcH@o  
  20世纪80年代中期,黑龙江垦区大规模发展水稻生产,虽然农垦大学是垦区重要科研基地,但当时学校在水稻研究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农业栽培专业的李金峰主动承担起学校水稻科研的重任。 r;w_B%9  
V|NWJ7   
  起初,郑桂萍只是协助丈夫搞试验,后来,这项工作变成了两个人的合作。学生和同事称他们是“生活中的亲密伴侣、工作上的最佳搭档”。郑桂萍善于在田间地头找课题,为了解决盐碱地种稻难题,郑桂萍带领团队选育出了两个耐盐碱水稻品种,获得了盐碱地改良剂发明专利,对盐碱地水稻开发和种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JbYv <  
[|{yr  
  作为垦区水稻高产创建项目首席专家,她每年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田间和实验基地,走村到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测产验收。有一次,一阵大风把瘦弱的郑桂萍刮倒在地,鞋和裤腿都湿透了,年过半百的她即使在风中瑟瑟发抖,仍坚持把剩余的地块看完,回到家中已是凌晨。同行的研究生赵洋至今仍记得导师当时说:“风一吹就干了,看地要紧。” d"78w-S  
[~)i<V|qJ  
  走出去,既解决了农民的困难,也从农民那里学到了经验。2008年,她去肇源农场,那里的水田是盐碱地,返碱情况严重,传统的给土拌酸不适合大面积实施,当地农民研究出土面铺沙隔离碱层,效果极好。郑桂萍兴奋地把这个方法传给了水稻中心的同事们。 =$5[uI2  
*?oQ6g(Nz  
  ■ 续写丈夫未竟的事业 ~MY7Ic%  
5|1&s3/f  
  35年坚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动力来自对稻田的爱,也是出于对丈夫的爱。 &sL5 Pt_  
z]>aWH}$  
  “垦鉴稻10号:七星农场亩产715.9公斤、查哈阳农场亩产823公斤……”这是2006年,国家北方超级稻专家组对农垦大学水稻研究中心垦鉴稻10号的抽检结果。按照国家标准,北方地区超级稻亩产要求是650公斤,垦鉴稻10号完全达标。喜讯传来时,垦鉴稻10号的培育者李金峰却再也听不到了。2006年8月,他在从农场科研基地返回学校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5岁。 a34'[R  
1W;3pN  
  尽管已经过去13年,但每次回忆都会加深郑桂萍的痛苦。 3m4?l ~  
K@VXFV  
  听农垦大学的老师说,2006年,李金峰和村民合种了一块试验田,村民丁荣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凌晨3点多李金峰就去地里看苗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合种的水稻平均亩产680公斤,出米率达80%,相对于其他品种,每亩增加近120元收入。 -5\aL"?4  
Sm#;fx+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农垦大学的水稻科研事业蒸蒸日上。他们培育出的4个水稻优质高产新品种在垦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并圆满完成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其中“水稻保护性耕作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及配套机具的开发与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GM)N\{[  
7|6tH@4Ub  
  2006年那场车祸,使郑桂萍突然失去了生活和事业上的亲密伴侣,但她没有沉浸在痛苦中,她觉得对丈夫最好的思念是将他未竟的事业做得更好。 w_^&X;0^  
h~elF1dG  
  郑桂萍的助手李宏宇介绍,以前李金峰主要做栽培和水稻育种,以及新品种的推广,郑桂萍主要从事作物生理方面的研究。自从李金峰走了以后,这些工作就由郑桂萍一肩挑了,既要在学校进行水稻科研,又要奔走于垦区开展调研和技术服务。 L{2\NJ"+u  
!?tWWU%P)  
  即使是在丈夫的忌日,郑桂萍依旧忙碌在田间。在她看来,跟水稻在一起是对丈夫最好的纪念。徐徐微风掀起稻浪沙沙作响,是诉说,亦是思念…… /#$bb4  
!U]V?Jpi"  
  ■ 指导的学生很抢手 CTtF=\  
G;Y,C<)0k  
  郑桂萍夫妇对北大荒的热爱和对稻田的痴情,深深地感染着他们的学生。 SPsq][5eR  
l3}n.ODA  
  有些年轻的大学生不愿意选择农学,认为太苦、没有出路。李金峰理解学生的想法,但他决不允许他们看低农学。他没有将生硬的道理灌输给学生,而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试验田里,他第一个赤脚下水,打池埂、喷农药、撒化肥,样样都做在前。秋天收割时,他和学生比着干。 \{da|n -  
P<kTjG  
  与丈夫一样,郑桂萍也常说,“老师是一种特殊职业, 老师的言传身教会在学生的人生中留下很多印记。”每到农忙季节,郑桂萍便带领师生们下田劳作。试验田里,一眼望去,全都是戴着草帽闷头工作的人,分不清哪个是学生、哪个是老师。她指导的学生毕业时成为农场争抢的对象。“郑桂萍的学生”成为品牌,也成为对她教书育人30多年的最好肯定。 ZP?k|sEH  
c}mJ6Pt  
  郑桂萍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是,一谈起水稻,她就滔滔不绝。但一旦涉及荣誉和成就,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很多人干得比我好,出了很多成果,我只是做了我喜欢的事而已”。 :LVM'c62c>  
&+`l $h  
  还有半年多时间就退休了,郑桂萍还没有想好是否接受学院的挽留继续带团队,“因为我得看身体是否允许。但如果农户有困难,我还是会尽全力帮助他们。”(本报记者 王比学)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就是我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中国大约有多少年悠久的历史 正确答案:5000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