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十首新诗 ~;6^n
_ 0v EQgx>
oM1C/=8
F&`%L#s|
顾 农 LV ]10v6
BZv:E?1z
一 u~,hTY(%
诗人鲁迅最重要的创作成果是他的二十几首散文诗,后来集印为一册《野草》;其次是他的一批旧体诗,其中的名句如“我以我血荐轩辕”、“城头变幻大王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脍炙人口,传播尤广;他早先也曾写过几首新诗,知名度不高,现在读者也很少,简直几乎要被忘却了。 aAqM)T83
其五四时代的新诗篇目如下: }#tbK 2[
《梦》(《新青年》第4卷第5号,1918年5月) dB~A4pZa
《爱之神》(同上) ;^JMX4[
《桃花》(同上) a`:F07r
《他们的花园》(《新青年》第5卷第1号,1918年7月) xrXfZ>$5bM
《人与时》(同上) ^PC;fn,I
《他》(《新青年》第6卷第4号,1919年4月)
cY+fZ=
一共六首,都在《新青年》上,皆署名唐俟,是分三回发表的:第一回三首,第二回二首,第三回就《他》这一首。按这样的形势画一个统计图,直线下降,趋向于零。果然,鲁迅后来便不再写新诗;而于1919年8、9月间在《国民公报》发表了七段散文诗,总题为《自言自语》,看样子还要再写下去,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戛然而止了,几年以后才重新开始。鲁迅有时会潜伏一段时间,酝酿进行新的工作(参见顾农《鲁迅的十年潜伏》,《上海滩》2013年第4期)。这种潜伏也可能细化到某一更小的领域。 x _kT
Wq
颇堪注意的是,鲁迅停止新诗写作之日,也正是他开始动手来创作散文诗之时。这样一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转换,似乎表明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新诗这种文学样式不适合他自己,甚至也可以推测,他认为新诗不适合中国。 Z;NaIJiL-
9e.v[K~
后来到三十年代,杨霁云首先把鲁迅的新诗搜集起来,编入《集外集》(五首,缺最后一首);为此鲁迅在该集的序言中回顾自己当年的情形道:……也做了几首新诗。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到鲁迅晚年,他在会见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时,据说曾说过这样几句很极端的话:研究中国现代诗人,纯系浪费时间。不管怎么说,他们实在是无关紧要,除了他们自己外,没有人把他们真当一回事。“唯提笔不能成文者,便作了诗人。”(《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安危译,《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3期)这份谈话记录未经鲁迅本人审阅,而且有迹象表明,其中渗透了斯诺本人的某些见解;但斯诺也不大可能完全无中生有——鲁迅在闲谈时用极而言之的调子批评中国新诗,是完全可能的。 43g1/,klm
在1925年发表的《诗歌之敌》(后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一文中鲁迅为年轻人的爱情诗辩护,意在抨击坚守旧道德的保守派,但他又写道:“说文学革命之后文学已有转机,我至今还未明白这话是否真实。但戏曲尚未萌芽,诗歌却已奄奄一息了。即有几个人偶然呻吟,也如冬花在严风中颤抖。”可见他对新诗的现状及其前途很不乐观。 t"9r`0>
鲁迅的新诗大抵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助威的,他完全摆脱了旧体诗的腔调,用非常散文化的文句,表达对新思想新生活的追求。 +9]t]Vrw
第一首《梦》,说中国人有许多梦想,往往后梦赶走前梦,诗人呼唤“你来你来!明白的梦”。这里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内容。 i{9.bpp/
N
G vb]
3rMi:*?
梦 7[ n
|3
g?iZ RM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Gv]94$'J9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k3KCt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2ab~
gr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r6Yq,3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4h?@D_{k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CXGMc)#>f
A|PZ<WAY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qqCpg4
你来你来!明日的梦。 ts@w 9|
/F^
Jn_
《他们的花园》一首则大谈应当大力向外国学习及其困难:从“他们的花园”摘来一朵白得像雪的百合花,却很快就有苍蝇来拉些矢在上面,令人气得无话可说,可是——说不出话,想起邻家,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还是要学外国,要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诗歌这样写,很近于比兴体的杂文,乃是时代精神的号筒,路径与小说《狂人日记》殊途同归。 n4B
uM R
,Y|
;V
他们的花园 G,+3(C
D'%M#S0
小娃子,卷螺发, -`\n/"#X6i
银黄面庞上还有微红,——看他意思是正要活。 Wm}T=L`
走出破大门,望见邻家: s(Wys^[g
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u
yJh
用尽小心机,得了一朵百合; nm_taER
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 /?j
kVy*"
好生拿了回家,映着面庞,分外添出血色。 N2|NYDQs
苍蝇绕花飞鸣,乱在一屋子里—— yXIJeo"
“偏爱这不干净花,是胡涂孩子!” =oq= ``%
忙看百合花,却已有几点蝇矢。 00SS<iX
看不得; 舍不得。 @K S .H
瞪眼望天空,他更无话可说。 [j
TU nP
说不出话,想起邻家: ?.-+U~
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KbciRRf!k
,c`Wmp^AY
这一批新诗中水平最高的大约是最后一首《他》: Gh6U<;V?*
?Vh#Gr
}Q9+krrow
他 7wY0JS$fz
一 ,jW a&7
“知了”不要叫了, I\-M`^@
他在房中睡着; pKLNBR|
“知了”叫了,刻刻心头记着。 xY.?OHgG/
太阳去了,“知了”住了,——还没有见他, * >:<
待打门叫他,——锈铁链子系着。 yK"HHdYTV
二 hAds15 %C
秋风起了, cM,g,E}
快吹开那家窗幕。 `2\:b^h
开了窗幕,会望见他的双靥。 Ps(oxj7
窗幕开了,——一望全是粉墙, o*E32#l
白吹下许多枯叶。 > Xij+tt{
三 Hj1?c,mo4
大雪下了,扫出路寻他; NU'2QSU8
这路连到山上,山上都是松柏, \R-'<kN.*
他是花一般,这里如何住得! JSylQ201
不如回去寻他,——阿!回来还是我家。 {md5G$*%
}Q\+w,pJgN
这诗的写法很像是魏晋之际大诗人阮籍的《咏怀》。“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忽忽朝日,行行将何之?不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咏怀》其八十)鲁迅诗里的“他”,无非就是阮籍笔下的“佳人”,代表一种难以追寻的理想。鲁迅甚至说,追着追着,竟发现她已经死去,埋在山上(古代的墓上多种松柏)。这就比阮籍更要痛苦了。五四群众运动高潮到来之前,鲁迅有一种深沉的悲观,这一点他在《呐喊·自序》里也曾明确地说起过。 YUTh*`1k<
思想过于超前,形式也大为超前,这样的新诗就写不下去了。 B7Zi|-F
鲁迅虽然不再写新诗,但仍然很热心帮胡适选他本人的诗作,又替周作人修改《小河》;鲁迅的诗人气质仍然在发挥作用,但他已经决心“洗手不作”,而一心运用那些更适合于他的文学样式,继续呐喊奋斗。 p<mB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