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文学与作家的使命 )^G&p[G
分享到: 6NvdFss'A{
来源:解放军报 | 剑钧 2020年03月02日09:01 p4ML }q8
("UzMr,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意识到这是一场全民动员的“抗疫”战争。“战情”之严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rQW&$M
3EM=6\#q
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以诗歌、散文创作为主要形式的抗疫文学应运而生,起到了弘扬正气、鼓舞斗志、冷静思索、放眼未来的激励作用,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灾难文学的真正价值。 `ViFY
3Pb]Of#
一 E"E Bj7<s
ddf#c,SQ
灾难文学所展现的人文情怀,在漫长的历史中已被反复书写。数千年的文学作品积累了深厚的人类情感经验,使其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共鸣。古巴比伦的《季尔加米士史诗》也许是世界现存最早的灾难文学作品之一。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也充斥着对各种毁灭性灾祸的描写。我国最古老的文献典籍《尚书·尧典》中,就有“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的记述。我国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天问》,更是发出了“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的诘问。 ,mu=#}a@}
xz@/^Cj
一部世界文学史告诉我们,自然灾难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凡打开文学经典就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作品都与灾难和苦难有关。这既是文学的自觉,也是文学的必然。灾难文学所产生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p6qza @
5<?O S &B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讲述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348年发生了可怕瘟疫,昔日美丽繁华的城市,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但他仍让心中有爱的年轻人彼得拉克去向心爱的人表达,以此彰显越是面临死亡,越要珍惜美好的生命理念,并造就了一种崭新的人类精神。 5CSihw/5
-Qt>yzD3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写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50年跨度中所经历的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透过“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哥伦比亚历史图景。 Z#n!=kTTm
}~Am{Er<l
中国作家钱钢的《唐山大地震》,让人们在时隔10年之后,了解到那场造成 24 万人死亡的唐山大地震,在那一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劫后余生的百万唐山人又是如何渡过灾难的?书中令人震撼的不光是场面的惨烈,还有人性的温暖、情感的重建,以及人们读后的反思。 F<KUVe
qkCj33v
从这层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灾难不断做殊死决斗的历史。“文学”既然是“人学”,那就必然要呈现人类与灾难进行不屈抗争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场景。人类在灾难临头时所表现出的刚毅、自信、乐观、友善、团结、互助等崇高精神和美好品德是作品描写的主旋律。但文学也会披露出人性的自私、恐惧、怯懦、贪婪、邪恶等丑陋的一面,从而告诫人们只有与之进行抗争,才能最终战胜灾难。这两个层面就构成了文学经典流传不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