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UID: 22506
精华:
426
发帖: 211178
财富: 614430397 鼎币
威望: 2272087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231 点
在线时间: 33952(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5-01-13
|
永安煤业柯坑煤矿职工:忘不了,手敲担挑的艰苦岁月
【历史印记】编者按今年7月,福建能源集团永安煤业柯坑煤矿正式关井闭坑。这座矿井是永安煤业最早建设的矿井,从1958年建设,至今已有62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它见证了福建煤炭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无序开采到科学开采,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如今,这座矿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曾为这座矿井洒下汗水和心血的矿工们,却都无法忘记……忘不了,手敲担挑的艰苦岁月(图7幅) ◎陈君英 张志良 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缺少能源支撑,福建经济发展缓慢,亟待摆脱困境的福建人想到了在八闽大地寻找煤炭。1958年,原隶属上京矿务局的柯坑煤矿开始兴建,名字叫晋江地区上京煤矿。之后,有福清、莆田、同安等沿海地区组织队伍相继到其附近寻找煤炭,这些队伍先后建成各自的煤矿,有莆田煤矿、大福煤矿、同平煤矿等。陈庆棋告诉笔者:“建矿初期,生产工艺极其简陋,井下的一切程序全都依靠人工操作,打炮眼靠手工敲打,挖煤用锄头,掘进靠钢钎、大锤,出渣出煤用土箕一担一担往外挑,每班每人多的要挑七八十担,一班下来,累得人都快散了架;照明多是蜡烛、煤油灯、“臭土灯”,白天则把镜子固定在一处反射阳光借光操作;矿井内通风根本就谈不上,所以工人们常常咳嗽。”1958年,矿区职工达到1850多人,居住条件非常恶劣,多是沿矿井搭建简易木板房、土胚房。那时候,在柯坑这片山林里,来自福清、莆田、同安等地的民工们在此安家成为柯坑煤矿第一代矿工,这里也有了上柯坑、中柯坑、下柯坑的地名。又经历了几番停建后,柯坑煤矿三号井正式恢复生产,直到今天,矿工们都以“三号井”称呼柯坑煤矿。开矿之初,来自各地的找煤者都是插碑为界,占地为王,带有极大的混乱性和盲目性。柯坑煤矿元老、原后畲矿第一任矿长陈庆棋对当初柯坑煤矿建设中遇到的困境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最初面临的是一无资料,二无设备,三无技术力量。”据陈庆棋回忆,最初,要在通往“洞口”的山间开出一条路,职工们只能用锄头挖、柴刀劈。七月天酷暑、炎热,职工们只好顶着一只斗笠在山中披荆斩棘,很多人被山上的荆棘刺得体无完肤。还好都坚持下来了。现居住在柯坑煤矿的退休老矿工,已78岁高龄的郭高路是该矿最早的建设者之一,见证了这座煤矿的发展过程。郭高路在回忆这段奋斗历程时,有许多感慨。他说:“我1966年来到这座煤矿,柯坑煤矿虽然是1958年兴建的,但因各种原因,停停建建,1966年开始招工,正式生产。那时候,家里吃不饱饭,穷得叮当响。刚到煤矿时,一个月32元工资,还得交给村里生产队两元,实际收入也就30元。” 时至今日,郭高路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初的生产环境与生产条件:“开拓新巷道时,因为作业环境差,顶板不断渗水,雨衣都抵不住井水,加之新开拓巷道排水设施跟不上,只能全班职工都泡在水里操作,经常是整个月都泡在‘水巷’里。在井巷运输方面,只有独轮车、木制轨道、自制空压机等原始的操作工具。”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老一辈矿工用青春的汗水和坚韧的精神与贫穷与困苦抗争,一步一步走出逆境。今年7月,柯坑煤矿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中步入了关井闭坑阶段,经历62年的建设与发展的柯坑煤矿,从这一刻起,将成为职工们永久的记忆。图1:1958年开矿,井口最初的容貌 图2:开矿初期,人工挑煤队伍图3:开矿初期,运输煤炭的独轮车图4:女子掘进队打钻现场图5:女子掘进队召开班前会图6:上世纪70年代,柯坑煤矿的生活区图7:现在的柯坑煤矿生活区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