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谁的生命不需要一束“意义之光”?
dongzi离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6487
财富: 1290474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7 点
在线时间: 8620(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4-2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谁的生命不需要一束“意义之光”?

管理提醒: 本帖被 dongzi 执行加亮操作(2021-11-26)
今年8月,31岁的农民工陈直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夙愿”,那就是翻译了《海德格尔导论》——这是一个他如何寻找意义,如何在狭窄的出租房里思考哲学的故事。 |+~2sbM  
1O7ss_E  
陈直从2010年开始打工。这些年,他先后辗转5个地方。而翻译完《海德格尔导论》时,他正在厦门的工厂里打工。 #R~NR8( z  
k$_]b0D{4  
家里人觉得他不老实打工,妄想看什么哲学书。但陈直觉得,人生充满着需要去理解的深刻意义。流水线上的工作占据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但他认为这只是一些插曲,毕竟“时间的长度不等于意义的长度”。 Z|dZc wo  
WA5kX SdIb  
近来,一篇报道引来不小关注,文章题目是《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妨揣测,题目背后应该是有个小心翼翼地征询,“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吧?” ;l?(VqX_E  
NS;8&  
这正常吗?有评论说:通过阅读英文哲学著作并翻译《海德格尔导论》来排斥车间劳作的单调无聊,既不具有现实层面的普遍性,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也不具有实践意义上的广泛可操作性。这一观点很现实,也很残忍。 I_*>EA  
{o<p{q  
当然,真正的残忍是——一位农民工只有在当他/她开始研究普罗大众所赞许的“高阶知识”时,才被赋予关注和传播的价值。就如文章开篇所言:“翻译者是一个工人,无非是增加了这个故事的一些传奇而已。” ',j-n$Z^=  
BD#;3?|  
“传奇而已”四字,让人心酸,更觉残酷。 d$~b`  
OBSJbDqT  
每去一个城市,陈直都会去当地的图书馆看书。不禁让人想到了那位退图书证时给东莞图书馆留言的吴桂春。 GZX!iT  
~(]DNXB8I`  
2003年,37岁、小学学历的吴桂春只身来到东莞。刚开始看书时,他需要依靠《新华字典》。看过的书里,他最喜欢《红楼梦》和《三言二拍》,其中《红楼梦》至少看了四遍。 ,ToEK Id  
qM !q,Q  
这17年里,为了负担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吴桂春过着一种最低限度的生活。他该是无数次思考过人生意义吧。父亲过世,妻子离开,孤独侵扰,要靠什么作为支撑啊? U7eQ-r  
*)D*iU&  
所谓人生意义,难道不正是持续向内探寻生活真相后,依然充满希望吗?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即便是有“农民工”标签的陈直、吴桂春,思考海德格尔抑或醉心《红楼梦》,那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然,也正是那些“无用”之哲学、文学等等,浸润、激活、疗愈他们那颗被艰辛生活磨砺的心灵,让他们在每一个午夜梦回还对明天有所期盼。 kP@OIhRe  
OSIp  
陈嘉映先生是国内有名的哲学家,他翻译的海德格尔著作《存在与时间》出版于1987年底,首印5万多册,影响非常巨大——这大概率就是陈直所读版本。陈嘉映曾说,中年以前人有故事,中年以后就是干活。 W3rvKqdw5  
S IK{GWX  
吴桂春人到中年开始打工,年复一年地干活,是常年阅读“拯救”了他;刚过而立的陈直还会“在流水线上,一个一个地干”,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所在,而海德格尔才是他微末般生命中的一束光。 M=`Se&-M  
S$On$]~\"  
他们都找到了那束光,应该庆幸,也值得庆幸!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 _____ 就不会痒了 正确答案:肥皂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